雷州市英利鎮青桐村是當地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建於明朝隆慶初年,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近年來,在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與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精準幫扶下,青桐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全村50戶157名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
南派農場優質菠蘿種植基地。
產業興旺 讓村民摘掉「窮帽子」
來自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的梁帝容自擔任青桐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切實保障青桐村貧困戶穩定脫貧。梁帝容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貧困戶提升「造血」能力遠比「輸血」重要。為此,他帶領扶貧工作組多次走訪貧困戶,掌握了解每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帶動他們改變「等、靠、要」的思想。
「青桐村村民收入來源以種植菠蘿、甘蔗、水稻和零散養殖業為主。為更好地發揮產業帶貧益貧的作用,青桐村共投入88.1萬元與當地菠蘿加工龍頭企業廣東南派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扶貧產業。」梁帝容介紹,該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每年收取10%的收益進行分紅,並對貧困戶種植的菠蘿進行保底收購,避免因市場價格波動而造成種植虧損。「發展菠蘿產業不僅讓貧困戶獲得分紅,實現『輸血』,還能夠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種植經營,向『造血』發展,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梁帝容說道。
駐村第一書記梁帝容實地考察村民種植情況。
除了大力發展菠蘿產業,扶貧工作組還投入14.2萬元,建設一個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甘蔗收購點。梁帝容說:「收購點建成後,村民們多了一個銷售甘蔗的平臺,裝卸運輸農作物也更方便了,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2萬元的收入,這樣一來,不僅拓寬了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渠道,也有利於消費扶貧的發展。」
扶貧扶智 讓寒門學子擁有未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青桐村民風淳樸,崇學、尊師重教的氛圍歷來濃厚。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扶貧工作組始終把扶貧助學放在重要位置。
梁帝容介紹,青桐村有在校學生34人,其中小學17人、初中4人、高中5人、中職3人、大專以上5人,教育補助全部發放到位,補助落實率100%。梁帝容說:「教育是個人成長的保障,是家庭未來的希望。我們必須嚴格落實教育補貼的發放,確保貧困戶子女都能接受教育,避免學生因貧輟學,實現智力扶貧,鞏固脫貧成效。」
順德區人民檢察院到青桐小學開展助學幫扶活動。
另外,幫扶單位順德區人民檢察院領導也歷來重視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多次開展幫扶助學活動,對青桐小學進行獎教助學,大力支持青桐村教育發展。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扶貧工作組投入24萬餘元幫扶資金修建青桐小學操場,投入2.9萬元購置70套學生桌椅、11套教師辦公桌椅等教學物資。梁帝容說:「如今學校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面貌煥然一新,教學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除了帶領貧困戶脫貧,在改善人居環境、落實醫療、養老保障等方面,扶貧工作組也不遺餘力。如組織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和新農村建設,其變化讓人眼前一亮;加大對貧困戶的醫療保障力度,為全部貧困戶購買中國人壽人身意外保險。梁帝容介紹,青桐村貧困戶購買城鄉醫保157人,落實率100%;符合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18人,其中年滿16至59周歲購買養老保險93人,領取養老金25人,落實率100%。
幫扶單位領導慰問青桐村貧困戶,為他們送上慰問金及生活用品。
經過五年的精準幫扶,青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收入逐年增長,住房條件、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不僅全部脫貧,而且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對於未來的工作計劃,梁帝容說道:「我們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貧困戶的增收能力。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鍾柳梅 通訊員黃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