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多措並舉幫扶,精準發力「拔窮根」

2021-01-10 順德城市網


  雷州市英利鎮青桐村是當地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建於明朝隆慶初年,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近年來,在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與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精準幫扶下,青桐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全村50戶157名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



南派農場優質菠蘿種植基地。


產業興旺 讓村民摘掉「窮帽子」


  來自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的梁帝容自擔任青桐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切實保障青桐村貧困戶穩定脫貧。梁帝容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貧困戶提升「造血」能力遠比「輸血」重要。為此,他帶領扶貧工作組多次走訪貧困戶,掌握了解每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帶動他們改變「等、靠、要」的思想。


  「青桐村村民收入來源以種植菠蘿、甘蔗、水稻和零散養殖業為主。為更好地發揮產業帶貧益貧的作用,青桐村共投入88.1萬元與當地菠蘿加工龍頭企業廣東南派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扶貧產業。」梁帝容介紹,該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每年收取10%的收益進行分紅,並對貧困戶種植的菠蘿進行保底收購,避免因市場價格波動而造成種植虧損。「發展菠蘿產業不僅讓貧困戶獲得分紅,實現『輸血』,還能夠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種植經營,向『造血』發展,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梁帝容說道。



駐村第一書記梁帝容實地考察村民種植情況。


  除了大力發展菠蘿產業,扶貧工作組還投入14.2萬元,建設一個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甘蔗收購點。梁帝容說:「收購點建成後,村民們多了一個銷售甘蔗的平臺,裝卸運輸農作物也更方便了,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2萬元的收入,這樣一來,不僅拓寬了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渠道,也有利於消費扶貧的發展。」


扶貧扶智 讓寒門學子擁有未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青桐村民風淳樸,崇學、尊師重教的氛圍歷來濃厚。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扶貧工作組始終把扶貧助學放在重要位置。


  梁帝容介紹,青桐村有在校學生34人,其中小學17人、初中4人、高中5人、中職3人、大專以上5人,教育補助全部發放到位,補助落實率100%。梁帝容說:「教育是個人成長的保障,是家庭未來的希望。我們必須嚴格落實教育補貼的發放,確保貧困戶子女都能接受教育,避免學生因貧輟學,實現智力扶貧,鞏固脫貧成效。」



順德區人民檢察院到青桐小學開展助學幫扶活動。


  另外,幫扶單位順德區人民檢察院領導也歷來重視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多次開展幫扶助學活動,對青桐小學進行獎教助學,大力支持青桐村教育發展。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扶貧工作組投入24萬餘元幫扶資金修建青桐小學操場,投入2.9萬元購置70套學生桌椅、11套教師辦公桌椅等教學物資。梁帝容說:「如今學校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面貌煥然一新,教學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除了帶領貧困戶脫貧,在改善人居環境、落實醫療、養老保障等方面,扶貧工作組也不遺餘力。如組織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和新農村建設,其變化讓人眼前一亮;加大對貧困戶的醫療保障力度,為全部貧困戶購買中國人壽人身意外保險。梁帝容介紹,青桐村貧困戶購買城鄉醫保157人,落實率100%;符合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18人,其中年滿16至59周歲購買養老保險93人,領取養老金25人,落實率100%。



幫扶單位領導慰問青桐村貧困戶,為他們送上慰問金及生活用品。


  經過五年的精準幫扶,青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收入逐年增長,住房條件、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不僅全部脫貧,而且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對於未來的工作計劃,梁帝容說道:「我們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貧困戶的增收能力。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鍾柳梅 通訊員黃寶玲)

相關焦點

  • 川島鎮:精準幫扶有特色 多措並舉助脫貧
    川島鎮:精準幫扶有特色 多措並舉助脫貧 2020-04-22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發力拔窮根——甘南州有效推進全域脫貧工作
    原標題:精準發力拔窮根——我州有效推進全域脫貧工作  記者 蘇琳喜  強「造血」、巧「滴灌」,扶貧開發,重在精準。近年來,我州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認真落實「1+17+X」精準扶貧方案,在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落地上下功夫,農牧村貧困人口由28.39萬減少到6.58萬,貧困發生率由51.3%下降到11.6%,城鎮和農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1327元、6414元。  強化脫貧進出管理  「號準脈,開好方」,因地制宜繪藍圖。
  • 精準施策換來山村巨變 耒陽雅江村「拔窮根」
    精準施策,抓產業拔窮根,鞏固脫貧成果。「這幾年,路寬了,錢多了,人也精神了。衡陽市人大常委會的同志在我們村裡出了大力,下了苦功!」說起衡陽市人大扶貧工作隊,雅江村村民徐桂英言語之間充滿了感慨。2018年5月,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在雅江村開展駐村幫扶。為實現貧困村摘帽,讓貧困戶脫貧,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一線結對幫扶,深入村組訪貧問苦,一戶一策制定脫貧方案。
  •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2020-05-26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援單位力撐 多措並舉治窮
    後援單位力撐 多措並舉治窮 ——平果縣太平鎮巴樂村、新圩村脫貧攻堅紀實   走進平果縣太平鎮巴樂村和新圩村,一幢幢新建的樓房映入眼帘,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通屯入戶,一排排整齊的水泥杆上火龍果壓彎枝頭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今年巴樂村和新圩村的貧困戶要全部脫貧摘帽,並指定縣司法局作為兩個村精準扶貧後援單位。   後援單位顯真情幫扶   「『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不是一句空話,只有讓村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精準扶貧才算真正起到實效。」
  • 人民日報點讚山東濟南幫扶湘西:泉潤湘西拔窮根
    11月30日,人民日報13版刊文《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點讚山東濟南幫扶湘西,攜手戰貧事跡。以下為報導全文:泉潤湘西拔窮根本報記者 徐錦庚 侯琳良核心閱讀湘西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
  • 肥城市新城街道:精準幫扶助脫貧 多措並舉保長遠
    壓實責任 排查包保不落一人新城街道建立包村聯戶幫扶工作機制,形成黨政一把手攬總、班子成員包片、駐村幹部包村、幫扶責任人包戶的聯繫包保體系。開展拉網式排查,全覆蓋式幫扶,全街道175戶370名貧困人口、1戶2名即時幫扶戶實現了應幫盡幫。
  • 徐州市紀委扶貧工作隊:找準切入點,幫扶「拔窮根」
    正是在市紀委常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幫扶工作隊通過找準「突出黨建幫扶、引領產業升級、融合多方力量、加快新村建設」等切入點,這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將徹底「拔窮根」。目前,3戶一般貧困戶均已安排工作,年底可實現脫貧;村集體收入已完成43.9萬元,年底可達50萬元。
  • 新疆軍區某炮兵團多措並舉幫少數民族群眾脫貧
    新疆軍區某炮兵團多措並舉幫少數民族群眾脫貧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仡 陳天靖責任編輯:丁楊2019-08-31 09:12鐵提爾村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缺少致富門路的村民大多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但因為品種不多、技術滯後、銷路單一等原因,收入不高。自幫扶這個村以來,該團在多次派遣工作隊了解貧困戶情況的基礎上,確立了「優化結構、提升技術、拓寬銷路」的幫扶思路,採取「一戶一策」方式開展對口幫扶。找準方法,精準發力。
  • 順德幫扶雷州,因地制宜助農民增產增收
    近日,「碧桂園集團幫扶雷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班」在雷州市洪都大酒店舉辦,來自雷州市21個鎮街,49條貧困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鎮基層幹部、第一書記及部分村致富帶頭人等80餘人參加培訓。  雷州市扶貧辦主任朱朝穎,順德區對口幫扶雷州工作組組長馮炳全等出席開班儀式。
  • 挪窮窩、拔窮根,雲南保山: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保山市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產業扶貧力度、就業扶貧力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堅決完成既定任務。易地搬遷,挪出窮窩奔小康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搬遷任務72169人,在全省16個州市中排名第6位。
  • 脫貧攻堅|多措並舉抓幫扶,攜手山陽共發展
    d位於陝西東南部的山陽縣 是滻灞生態區、蓮湖區聯合對口幫扶區域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滻灞生態區 積極主動對接山陽縣 不斷創新幫扶舉措,加大幫扶力度
  • 就業扶貧拔"窮根" 濟寧推動精準脫貧就業創業紀實
    強化扶持,分類施策,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路徑。我市多措並舉開發特色崗位,安置扶貧對象就業。各縣市區通過在鄉鎮舉辦精準扶貧專場招聘會,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和企業扶貧崗位,助推扶貧對象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曲阜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發村級保潔員崗位405個、開發其他公益性崗位136個,積極吸納貧困群眾就業。
  •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精準扶貧:因地制宜拔窮根
    原標題: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精準扶貧:因地制宜拔窮根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但若是自家「草窩」草少水缺、路爛人窮呢?   在海拔4500餘米的南木林縣南木林鎮吉龍村牧民眼裡,自家「草窩」就是這樣無法改變的窮窩。   「吉龍」是藏語發音,與吉隆縣同音,含義皆為「歡樂谷」。
  • 荔波:小愛也溫暖 教育拔窮根
    短短幾年時間,從貧困村到「首富」村的華麗轉身,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村支兩委的多年付出,離不開幫扶單位的傾情協助,更離不開全村人民的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更離不開的是高橋村「教育興村」的發展理念。4月1日,高橋村舉行了中華兒慈基金會小愛也溫暖公益基金的發放儀式。
  • 深山苗寨 「拔窮根」
    兩年來,在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大歹村駐村第一書記唐雋永帶領下,大歹村脫貧攻堅工作隊緊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出列目標和「三率一度」指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真幫治「窮病」,用實幹拔「窮根」,團結帶領大歹村287戶2000餘名群眾,走出一條擺脫貧困奔小康的「蝶變」之路。
  • 八年脫貧攻堅 興業銀行掛鈎幫扶點政和縣脫貧「摘帽」煥新顏
    至此,歷時八年脫貧攻堅,興業銀行掛鈎幫扶的福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和縣實現「摘帽」,扶貧開發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省扶貧辦負責同志介紹,下一階段將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把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收入略高於現行扶貧標準的邊緣戶確定為監測對象,實施產業、就業、社會幫扶,強化低保兜底,多措並舉防止返貧致貧,真正實現穩定脫貧、發展致富。
  • 號準窮脈治窮根——甘南州卓尼縣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精準扶貧工作最大的障礙。為逐步消除這一障礙,徹底斬斷「窮根」,卓尼縣精準發力,多措並舉,在健康扶貧上下足功夫。分三批前往省中醫院進行集中救治,為這些因病致貧,看不起病的群眾提供健康保障,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從根上展開扶貧。趙學彩是卓尼縣第一批送往省中醫院接受救治的病人,經過醫生護士半個多月的治療照顧,趙學彩的身體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出院後縣上又協調新農合醫保,為她辦理慢性病手續,門診用藥可以報銷75%,減輕了她的經濟負擔。
  • 堅持內外並重多措並舉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內外並重、多方發力。抓好穩崗轉崗服務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硬任務,這是穩就業的重大政策機遇。既要千方百計用好幫扶機制增加省外就業,又不能完全依賴對口幫扶省市,要通過發展省內產業、多渠道創造崗位幫助就業,確保省內外務工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把勞務就業扶貧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 洞口縣月溪鎮白羊村多措並舉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紅網通訊員 文金華 周后華 邵陽報導近年來,洞口縣月溪鎮白羊村多措並舉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堅持靜態識別與動態退出相結合,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外源輸血與內生造血相結合,整體推進與分類施策相結合,整合資源與精準發力相結合,找準產業發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級產業發展規劃,做到「規劃到村、輻射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