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2000多元,周末收入會更高。」6月9日下午,莎車縣米夏鎮託尕其村村民吐爾洪 • 努爾麥麥提打開手機查看一天賣櫻桃的收入。
4畝櫻桃是吐爾洪的「搖錢樹」,靠著賣櫻桃,他一年收入6萬多元。這是莎車縣發展特色林果業帶動增收的縮影。
莎車縣林果種植面積達136萬畝,近年來,該縣以巴旦木為支柱產業,探索種植櫻桃等新品種,並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特色林果業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來源。
引進新品種
櫻桃賣出好價錢
「要不要我給記者說下你以前的『糗事』?」米夏鎮夏瑪勒巴格村黨支部書記玉素普卡德爾 • 吐爾遜對村民阿布都拉 • 賽依麥提說。
「過去的事不提了,來,吃櫻桃。」阿布都拉抓了一把櫻桃塞到記者手中,試圖堵住記者的追問。
此前,莎車縣大面積種植巴旦木、核桃等,但在南疆,這些果樹比較常見,市場競爭力不強,帶動村民增收不明顯。
2002年,莎車縣委和縣政府考察市場時發現,櫻桃產業在內地效益很好,而疆內櫻桃種植剛起步,市場潛力大,於是果斷引進櫻桃新品種。
第一批試種地選在了有林果種植經驗的夏瑪勒巴格村,村委會向村民免費發放櫻桃樹苗,並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植。
阿布都拉種了5畝櫻桃,澆水、施肥、打藥,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櫻桃樹越長越大,可就是不見掛果,急得他圍著櫻桃樹轉圈圈。
阿布都拉狠下心拿起坎土曼,挖掉兩棵櫻桃樹,玉素普卡德爾聞訊後跑來,按住他的手:「縣上的技術員早說了,櫻桃掛果得七八年,掛果後收成肯定會好起來,你不要著急,再等等吧。」
阿布都拉扔掉坎土曼,嘆息一聲,搖頭離去。
第七年,櫻桃樹上零星地結了一些小紅果,阿布都拉摘下一顆放到嘴裡,甜酸爽口,他看到了希望。
2011年以後,櫻桃樹掛果逐年增多,阿布都拉把成熟的櫻桃摘下來拿到國道邊賣,1公斤竟然賣到了100元!阿布都拉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哪是水果啊,簡直是金果。」依靠5畝進入盛果期的櫻桃,他年收入近10萬元。
效益可觀,莎車縣逐年擴大櫻桃種植面積,目前已有4萬多畝,其中3000畝進入盛果期,畝均收益3萬多元,最高可達5萬元。
「現在不砍樹了吧?」玉素普卡德爾衝阿布都拉眨眼睛。「不砍了,今年我還擴大種植了4畝櫻桃。」阿布都拉笑著說。
延伸產業鏈
大力發展鄉村遊
趁櫻桃受市場熱捧,莎車縣大力發展櫻桃產業,成立櫻桃專業合作社,註冊「米夏紅」大櫻桃商標,舉辦櫻桃花節、櫻桃採摘節、美食節等,既吸睛又吸金。
2018年開始,莎車縣加大投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櫻桃由單一採摘向旅遊觀光轉型。
如今,米夏鎮櫻桃園內有特色採摘區、遊樂區、農家樂、民宿區、夜市、餐飲區等,遊客絡繹不絕,成了當地網紅景點。去年,櫻桃園累計吸引遊客超過20萬人次。
68歲的吐爾遜 • 依則木在櫻桃園中開了家商店,平時賣些飲料、零食等,每年旅遊旺季營業兩三個月,也有幾千元收入,「農活幹不動了,在這裡開商店也能補貼家用。」
遊客增多,櫻桃園內民宿、農家樂、餐飲攤位生意火爆,帶動400餘人實現就近就業,其中貧困戶250人。
夏日午後,櫻桃園中遊客漸多,貧困戶努爾艾力 • 艾爾肯駕駛觀光馬車,慢悠悠載著遊客享受休閒時光。
去年4月,努爾艾力投入1.5萬元買了輛觀光馬車,營業3個月,收入2.5萬元。今年,隨著櫻桃開花結果,來櫻桃園的遊客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今年脫貧沒問題。」他說。
莎車縣副縣長開色爾 • 艾來木夏說,縣裡依託136萬畝特色林果,打好「旅遊+」特色牌,讓特色林果業產生更大「溢出效應」,更好地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增收。
提質增效
巴旦木煥發生機
「1畝櫻桃、3畝巴旦木、4畝核桃,今年林果預計能收入近萬元。」艾力西湖鎮其蘭格爾村村民阿布拉提 • 玉素普掰著指頭計算今年的收成。
幾年前,阿布拉提種了3畝巴旦木,由於不懂管理,巴旦木長得不好,1畝地算下來只有幾百元收益。「好多次想把樹砍掉。」他說。
目前莎車縣巴旦木種植面積達92萬畝,是該縣特色林果業中的「龍頭」。但以前農民缺少果樹施肥、疏花疏果、四季修剪、傳花授粉等技術,且管理粗放,導致巴旦木產量低,果品質量、品級不高。
2018年,自治區大力施行「推進南疆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行動」,莎車縣積極響應,大力實施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推動林果業發展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轉變。
莎車縣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張強說,該縣通過技術培訓,讓巴旦木種植戶掌握了秋施肥、春追肥、果樹整形修剪等種植技術,並組建了3862人的林果技術服務隊,採取1名技術服務隊隊員結對幫帶3—5名村民,幫助村民加強水肥、花期管理,組織村民施肥打藥、放蜂授粉,提高坐果掛果率。
依靠科學種植和管理,莎車縣林果業增收明顯,去年,該縣巴旦木增產2.6萬噸。「現在巴旦木每畝純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阿布拉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