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梁山上,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獨特的氣候和生態條件,讓這裡有了「清涼山城」的美稱,也為發展香菇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每年的7月至10月,國內的其他香菇產區普遍因為溫度過高而無法產出香菇,交口縣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缺。這裡種出的香菇菇質堅實、面色花白、香味濃厚,有豐富的內在營養。
-
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資料圖,圖為湖北十堰鄖陽區,工廠內的智能化襪機 梁婷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中新網湖北十堰9月26日電 題:襪子編織脫貧夢小香菇撐起「致富傘」記者 梁婷掙錢顧家兩不誤,吸引了原本在新疆務工的李荷。他原居住在鄖陽區五峰鄉小堰溝村4組,易地扶貧搬遷至青龍泉社區後入職襪廠,成為一名擋車工,負責智能襪機日常故障排查等工作。此前李荷沒有類似工作經驗,經過培訓,他不僅輕鬆勝任工作,還帶出了6個徒弟。在襪廠,李荷結識了定型女工殷耀鳳,兩人組成了幸福的家庭。
-
食用菌在天山南北撐起「致富傘」
隨著天氣轉暖,該基地6萬包秀珍菇菌棒正冒出朵朵「小傘」,等待村民採摘後銷售。今年這些食用菌預計能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收益。隨著春天的到來,全疆各地蘑菇大棚裡一簇簇的「致富傘」撐起,給農戶們帶來增收希望。食用菌品種豐富,遍布天山南北
-
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今晚報: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今晚報: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2020-09-25 22: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撐起蘑菇傘走上致富路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丁需學 通訊員 王向麗 張軍偉)12月2日,在寶豐縣鬧店鎮西楊莊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大棚內,一排排平菇菌袋排列得整整齊齊,一簇簇水靈靈的平菇破土而出,宛如撐起的一把把灰色的小傘。
-
河北崇禮:蘑菇棚承載希望 撐起「致富傘」
河北崇禮:蘑菇棚承載希望 撐起「致富傘」
-
魯山縣白草坪村:香菇撐開致富傘 盤活資源促發展
「現在種香菇有技術指導,又有合作社支持,啥後顧之憂都沒有,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我現在已經脫貧了!」9月22日,在魯山縣趙村鎮白草坪村,香菇種植戶趙佔穩高興地說。
-
湖北安陸市:建起香菇產業一條龍服務體系 小香菇撐開家庭「致富傘」
湖北省安陸市孛畈鎮月嶺村是遠近聞名的香菇村,當地種植香菇已有20多年的歷史。近日,在月嶺村脫貧戶大棚裡,菌棒整齊排列,第一茬香菇已出菇,每天可採摘300斤左右,合作社負責銷售。菌棒由村裡合作社提供,還負責統一收購。
-
走進新疆莎車縣老城區
2019年,莎車縣老城區接待遊客23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8億元。9月22日,新疆莎車縣老城區喀贊其街,一名居民在調試唱片機。(中國日報記者 王壯飛 攝)9月22日,新疆莎車縣老城區喀贊其街,居民們伴隨歌聲起舞。
-
半月談|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
小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半月談 交口縣位於呂梁山脈中段,曾是山西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尚家溝村位於交口縣最南端,是深度貧困的典型代表,貧困發生率曾高達60%多。在這裡,一個小小的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2017年,尚家溝村組建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然而,由於技術不成熟,一場高溫天氣讓全村70多萬菌棒損失過半,直接經濟損失達140多萬元。投資商突然撤資,菌菇基地爛尾,貧困戶分紅遭受損失,面臨如此困境,在外經商的張建斌被村民「請」了回來。「村民都選他,就覺得他有能力把這個撐起來。
-
安康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小香菇撐起「脫貧夢」
安康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小香菇撐起「脫貧夢」 近年來,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因地制宜,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組建了以黨員牽頭,貧困戶為主的脫貧勞務隊,成立了黨員幹部、返鄉能人組成的火地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石泉縣豐年生態農業產業園,全村共發展了8000餘畝核桃、330餘畝烤菸及食用菌
-
黃巧珍:小女子撐起菌菇「致富傘」
在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後,黃巧珍確定以「棚室掛袋黑木耳」為產業扶貧項目,率領技術團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半年內完成了種源馴化、小試、中試,克服了南北溫溼度差異,成功研究出適應南方地區栽培的黑木耳棚室掛袋栽培技術工藝,為該縣深度貧困村實施棚室掛袋黑木耳脫貧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撐。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疆工信廳幫扶莎車縣:以工業化思維 走扶貧...
以工業化思維 走扶貧致富路新疆工信廳幫扶莎車縣側記新疆的莎車縣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由新疆工信廳派駐到當地深度貧困村的17個第一書記,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衝鋒在第一線,抓黨建、促穩定,實施「集團化作戰」扶貧,合力發展養雞業,為村民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
朵朵小香菇,撐開「致富傘」
民間有言,香菇是「山珍」。香菇不僅營養豐富、還味道鮮美、香氣沁人,難怪有人說,香菇是靈魂配菜。不管是吃火鍋、燉湯,還是炒菜、拌飯,只要是加了香菇,那味道濃香了十倍也不止。別看個頭小,這香菇無論營養、口感,可都是菌菇中的佼佼者。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按種類大小分:大菇、中大菇、中小菇、小菇和特別品(如花菇等)。
-
【決戰脫貧奮鬥有她】李曉燕:用食用菌撐起脫貧致富傘
走進巫溪縣尖山鎮大包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朵朵平菇破膜而出、撐起小傘、嬌嫩新鮮,平菇、香菇、姬菇、榆黃蘑、袖珍菇……形狀不一,品種豐富。 殊不知,這不起眼的幾種菌類裡,卻蘊藏著極大的財富價值。 巫溪縣雲祥食用菌股份專業合作社裡,就上演著種植食用菌致富的創業故事。 說起專業合作社,就不得不提創始人李曉燕和丈夫孔雲。1999年,李曉燕夫婦來到福建尋找「致富經」。
-
新疆的初夏不僅有紫色浪漫的薰衣草,還有莎車縣熱情奔放的萬壽菊
新疆是個神奇的地方,可能很多不了解新疆的人對新疆最深的印象是網上買東西新疆不包郵,新疆為什麼不包郵啊,那還不是因為新疆大啊,出個省開車開三天三夜都出不去,如果包郵快遞員要哭暈在廁所。薰衣草剛落幕,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的新疆莎車縣20萬畝橘黃色的萬壽菊正在熱情奔放的盛開著,正在迎接著賞花人的到來。萬壽菊是一種原產地在墨西哥的花,後來由墨西哥傳入歐洲16世紀中葉(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剛開始傳入中國時是沒有名字的,因為萬壽菊的花瓣有一種臭臭的味道,所以當時被人們叫做「瓣臭菊」。
-
實拍中國新疆邊陲小城:喀什莎車縣老城的民眾生活「圖集」
(1/12)莎車縣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所轄的一個縣,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塔吉克族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6.3%。莎車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軍事駐守重地。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中亞文化與西域文化融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
-
東海縣石湖鄉:「小香菇」撐起富民「大產業」
中國江蘇網11月30日連雲港訊 眼下已經進入香菇採摘期,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湖鄉殊香香菇生產合作社50畝大棚每天可以採摘香菇4000多斤,園內十幾個工人正忙著香菇採摘、分揀、篩選、包裝、菌棒製作等工作。「一天有100至150元的收入,豐產期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
-
致富有門!這個南疆村莊養起了螃蟹和龍蝦
10月15日中午,段成蛟來到魚塘,魚兒聽到他的腳步聲就紛紛簇擁到岸邊,魚食入水,魚兒歡快地吃起了午飯。「水塘裡除了傳統『四大家族』的白鰱魚、花鰱魚、草魚和鯉魚,今年還各試養了一池螃蟹、塘鯴和澳洲龍蝦,全部養殖成功,中秋節前後賣了好價錢。」段成蛟邊帶著記者參觀邊說。今年57歲的段成蛟是新疆莎車縣艾力西湖鎮喀拉巴格村的養魚專業戶和致富帶頭人。
-
小香菇 大民生 ——隨州香菇產業的壯大與裂變之一
據相關史料記載,隨州香菇由來已有數千年歷史。它生長在山間腐朽的闊葉樹木上,產量小。到唐宋時期,香菇作為「八大山珍」之一,走上大戶人家的餐桌。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少數村民從山上砍回櫟木,嘗試著種植香菇。但由於缺少種植技術,產量低、品相差,形成不了規模。菇農將少量的香菇裝在籃子裡拿到集市上坐地叫賣,只能換回一些油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