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小眾、不賺錢?你的認知需要更新了

2021-01-09 經理人分享

在剛過去的5·1小長假,「80後」的你如果按慣例去了草莓音樂節,會發現自己被更年輕的一代簇擁著,他們顏高、青春、有活力。當你感慨萬青、李志、痛仰和新褲子這些「老藝人」們的新歌不再能激發你往日情懷時,你會被不知名小鮮肉的火爆現場驚的目瞪口呆——這也能叫搖滾?

上海草莓音樂節期間,微博上談及最多的不是百萬重金請來的格萊美多次提名的Charli XCX,也不是朋克始祖Ramones樂隊目前唯一在世的成員Marky Ramone,更不是謝天笑、李志他們,是華晨宇——綜藝走紅的90後流行歌手。

草莓音樂節正在逐漸顛覆音樂節的傳統印象——搖滾的、純粹的、自由的和嘈雜的、失序的,它或許正在流失梳著髒辮兒舉著大旗,臺下pogo、跳水的純粹狂躁的搖滾迷,逐漸呈現出大眾化趨勢,讓音樂節真正走進普通人生活。草莓音樂節隸屬於摩登天空有限公司,2009年由摩登天空創辦。

民謠、朋克、電子、流行,音樂類型多元;美食街、創意市集、科技體驗,商業植入入口眾多。現場滿是各種企業攤位,掃一掃可以得到陌陌的紙貼、戴爾的滑鼠墊兒或者是KFC的紙巾……

草莓音樂節的多元性、包容性、流行性和商業性,意味著草莓音樂節的受眾越來越廣,也便由此獲得越來越多商家的青睞,並於近幾年迅速在眾多音樂節中拔得頭籌,刷屏朋友圈和微博,盈利穩居音樂節之首。

事實上,音樂節是門盛大的生意,體量規模大,商戶多,資金流量也不小。據了解,2014年草莓音樂節總營收1.2億,淨利潤1200萬,僅在北京、上海聯合舉行的超級草莓音樂節三天內有26萬人參加,營收在4000萬~5000萬元之間。2015年草莓音樂節總營收1.8億元,淨利潤3000萬。

沈黎暉說中國只有15%的音樂節是賺錢的,草莓音樂節是其中一個。那麼數十萬人狂歡的音樂節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情懷、商業和創意何以齊頭並進?

狂歡者背後的商業市場

音樂節的主辦方們喜歡製造充滿矛盾修辭的主題來吸引特立獨行的年輕們,今年草莓音樂節的主題是「孤獨的巡遊者」。

摩登天空副總沈鑰接受《商學院》採訪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雖然來到草莓這樣一個大派對狂歡,但屬於自己的孤獨其他人根本無法體會。」

來這裡的年輕人是否孤獨不得而知,但從微博朋友圈的發布的信息來看,對於內斂的中國人來說,草莓音樂節的確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狂歡契機,而「草莓」這個「巡遊者」則將陸續在十幾個城市登陸與當地的年輕人進行「孤獨」的互動。根據沈鑰介紹,上半年已經敲定的城市有武漢、上海、西安、廣州和成都,下半年尚未敲定,但預計應該在十二場左右。

草莓音樂節目前主要盈利模式為贊助和票房收入,一般來說,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票房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70%。

在沒有草莓音樂節的城市,年輕們還可以通過直播看到音樂節上發生的新鮮事。2015年4月,摩登天空子公司推出了「正在現場」APP。這款APP的出現不僅僅意味著音樂節本身的傳播,更是草莓音樂節的在線宣發與票務,根據沈鑰介紹,本次上海超級草莓音樂節,通過「正在現場」APP購票接近50%。

沈玥介紹,基於「正在現場」積累了足夠的用戶數據,音樂節期間又吸引千萬流量,在此期間,由直播頁面直接引入的周邊產品也是重要收益之一。沈玥說:「較其他電商網站,音樂節直接帶來流量,可省去大量營銷工作,所以以後將進一步嘗試電商開發。去年VR直播的同時,賣出幾萬副VR眼鏡。」據摩登天空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草莓音樂節在「正在現場」平臺上,僅竇靖童的演出直播頁面就被點擊了68.37萬次,這個數字大約是當天草莓音樂節入場人數的17倍。

2015年底,完成了包含藝人經紀、唱片版權、現場音樂、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線下實體運營、音樂媒體等項目在內的全產業鏈整合的摩登天空,與復娛文化達成了包括 1.3 億現金及未來 30 億投資計劃的合作。

現在,沈黎暉對外已經改口將摩登天空為網際網路公司,而他做的音樂節,不像是伍德斯託克,更像是西南偏南式的融合科技、交互體驗、電影與音樂的跨界音樂派對。西南偏南這是一場十五萬人體量的融合性音樂節,十天時間,除了一百支樂隊的演出,還有上百場跨科技、設計、音樂、藝術的演講和論壇可供體驗。

草莓音樂節有西南偏南的影子。去年,草莓音樂節的主題為「虛擬即現實」,為了配合主題,採用VR技術進行現場直播,承擔直播任務「正在現場」直播平臺。而今年,沈黎暉吸引了滴滴、陌陌、惠普、戴爾等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進駐,這些看似與音樂不相關的贊助商在演出現場搭起了隨處可見的廣告展臺。

據沈鑰介紹,在音樂狂歡之外,摩登天空試圖提供藝術、文化、時尚以及豐富的周邊所帶來的多元生活方式,而審美是將一切結合起來的核心。

音樂節上的營銷大戰

既然是一個多元化的狂歡派對,一定是有吃有喝有穿有消費。

時尚是草莓音樂節的主打基調。在今年的上海超級草莓音樂節上,摩登天空與香港潮流雜誌《MILK MART》合作打造STRAWBERRY MILK MART,並吸引Berberjin、Have A Good Time等潮牌,以及著名雜誌《Lightning》與《CLUTCH》等潮流雜誌編輯部成員前來助陣。

吃、住、行的營銷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滴滴順風車邀請民謠音樂人馬頔和電臺主播伍叄伍伍,一起開順風車去上海超級草莓;藝龍則推出「特別的酒店給特別草莓的你」優惠活動,草莓舉辦地周邊合作酒店預訂享受6折優惠;美食方面,據沈玥介紹,餐飲街的主要合作夥伴是Hi菓,另有Tube Station 站點、DO、食之秘等國際型品牌餐飲可選擇。而其他贊助品牌還有樂堡啤酒、百齡壇特釀、魔爪、肯德基、星球大戰、吉利帝豪、施華蔻、ALIENWARE、陌陌、戴爾、唯他可可椰子水、凱朵、阿芙、OnlyLady、露得清、STANCE、惠普、美特斯邦威、OFO等。

商家展位多意味著有秩序混亂的隱患,沈玥坦白的說:「這些贊助商展位本身是吸引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是有些展位的DJ很響很吵,對於正在為舞臺調音的主辦方來說,有時會造成困擾;當然從觀眾體驗來說,也有很多人跑到商家展位前跟著跳舞,他們很開心,所以這會有點矛盾,但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商家的進駐為草莓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體驗。」

沈鑰介紹說,對於商家的促銷活動,作為主辦方的摩登天空有相應的管理和限制。首先是安全問題,展位搭建的高度面積、堅固程度、土地承重都有嚴格限制;活動期間,零銷的行為規範,比如對免費派發的規模也會有相應限制。

「我們不希望助長貪便宜的風氣,希望這些品牌的創意總監能夠真正的從審美上打動人們,而不是靠免費的東西吸引人。我們不希望草莓音樂節加重社會功利性,而是實現審美性的引領。」

根據沈鑰介紹,由於今年原計劃的北京周邊的超級草莓音樂節未能舉辦,很多贊助商湧入了上海,所以此次超級草莓音樂節非票務收入佔比高達40%,較以往30%的比重有較大的提升。非票務收入主要包括商業贊助、衍生品出售和版權分銷。而贊助商主要看好的是草莓音樂節上年輕的受眾群體。

大愛成都音樂節視覺總監李剛分析說:「我並不看好室外音樂節,不可抗拒因素太多,但摩登天空和迷笛這種老牌音樂節,短時間內能夠成為焦點事件,聚集大規模人氣,媒體充分曝光,所以大品牌一跟就是好幾年。今年迷笛,30多個直播平臺同時首頁推送,贊助這種活動,商家還是有較好的回報的。只要有人群密集處,就有可利用的商業價值。」2012年舉辦的大愛音樂節是國內第一個流行音樂節,投入千萬,體量為十萬人,收入不達預期。

從「伍德斯託克」到「西南偏南」

是掙扎擁抱情懷,還是理性擁抱商業,與之相對的是伍德斯託克或西南偏南的選擇。

1969年舉辦的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戶外音樂節,40萬嬉皮士湧進伍德斯託克小鎮,呼籲「和平、反戰、博愛、平等」。這也是歷來少見銅臭味兒的一次音樂節,標榜「音樂與藝術的結合」。此後舉辦的音樂節大部分是想實踐伍德斯託克精神,積極籌辦公益性演唱會,同時抒發了年輕人對音樂的狂熱。

作為一場象徵自由和鼓勵顛覆的運動,伍德斯託克精神曾影響了一代美國人,尤其是IT領域,其狂熱追隨者不乏賈伯斯和黑客之父艾比.霍夫曼這樣的科技領袖,有人評價說,伍德託斯克就是植入未來社會的晶片。

中國的第一個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初衷便是打造伍德斯託克式傳奇。2000年的5月1日,迷笛學校校長張帆自費五萬在自家學校開了個校內匯報演出。秉承伍德斯託克精神,演出免費,因為正值假期,兩晚吸引了一千多觀眾。

由於誕生於校園,免費開放,同時又設置了有關社會和青年思想的主題,迷笛被稱為中國「伍德斯託克」。

2004年,迷笛音樂節遷移至北京雕塑公園,開始售票進場,那年吸引了8萬現場觀眾,從此打開了迷笛商業大門。但直至2007年,迷笛音樂節才實現收支平衡,而也是這一年迷笛的對手草莓音樂節誕生了。

相比較草莓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迷笛在合作方的選擇上非常謹慎。要進駐的企業必須經過嚴格審核,不接受冠名,不能在場地插旗幟,音箱上的LOGO必須是黑白。因為跟迷笛的調調不符,張帆拒絕過的品牌有伊利、蒙牛、李寧、燕京……

張帆曾公開表示,迷笛不靠贊助商賺錢,一年有幾百萬收益,音樂節貼錢貼的起。張帆的這種對商業的高傲的不妥協態度為純粹搖滾迷所推崇,並使其擁有穩定而高質量的音樂愛好群體。與此同時,其主打的金屬和硬搖滾因在國內佔據小眾市場,意味著迷笛很難進入主流人群視野。

這麼多年來,關於主打硬搖滾的迷笛與主打年輕時尚的草莓,誰才是中國最好的音樂節,爭議不斷。但關於「好」如何定義很難界定,但單就商業來看,草莓音樂節因更貼近大眾,在數量和體量上已然佔優勢。

著名音樂評論人張曉舟曾評論說:「越是標榜自由精神的音樂節,就越需要靠譜的商業精神。」

張曉舟認為,是摩登天空和迷笛合力讓中國的音樂節走上商業正軌,進步驚人,但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低下、製作團隊嚴重滯後等問題隨著音樂節市場的迅速擴張而越來越突出。而商業化則是這些問題最好的解。

在唱片行業的不景氣的今天,戶外音樂節殺出重圍,成為音樂行業的一個全新突破。而最直觀的表現是音樂人可以有不錯的收益。據沈玥介紹,草莓音樂節的成本中,藝人出場費佔總成本50%,硬體製作15%,場地和報批安保15%,運營20%。其中,藝人出場費從千元到百萬元不等。

據李剛透露,萬人級別的音樂節要至少要投入千萬成本,藝人費用佔總成本的60%~70%。

沈玥表示,對於整個音樂行業來說,草莓音樂節賺不賺錢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音樂節讓樂隊和獨立音樂人有了穩定的收入,音樂人有錢後生活質量改善的同時,也能踏踏實實做音樂了。

不過據李剛觀察,真正能從大型知名的音樂節獲得豐厚收益的仍是頭部藝人,知名度低則出場費低,參加音樂節的意義在於獲得演出機會,提高知名度。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聶萌
來源:商學院(ID:BMR2004)

相關焦點

  • 曾軼可、中國搖滾、草莓音樂節!中國音樂節20年變遷史
    為此,很多事情不得不都搬到了網絡線上來進行,包括今年的草莓音樂節。2020年的草莓音樂節,在2月下旬就已經結束了。用雲播的方式開啟音樂節的新平臺。讓觀眾「宅」在家裡,和音樂現場結合來體現。這也屬於不破不立,不得已的科技創新。
  • 從情懷到生意,音樂節「不裝了,攤牌了」
    扎堆十一,場數和票價均達「史上最強」這個時間,八成你正走在度假路上。不管行程單裡有沒有「音樂節」這一項,目的地可能都會有一場音樂節在等著你。沒錯,今年十一期間的音樂節就多到了這個程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20多場音樂節覆蓋了國內多個重要城市。
  • 拆掉古典音樂廳做電音:最賺錢的是夜店 音樂節普遍虧損
    「敲了古典音樂廳去玩電音,你業丹不是要成歷史的罪人哦?」這樣的質疑聲也隨之產生。二十年來,業丹一直是文藝演出江湖裡的「帶頭大哥」。成都的演出市場,無論是高雅藝術還是流行音樂,他都是繞不開的「碼頭」。自學成才的他提出想以電音為職業時,其父母已能很理性地思考:「這個職業比較小眾,即便在音樂行業也很小眾,要長久以此為職業會比較辛苦,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過得太辛苦。」不過,鍾子齊爸爸也說了一段這樣的話:「人這一輩子,大多數人都是碌碌無為在混,孩子能有自己的夢想,殊為不易,能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那就更不錯了。
  • 四川音樂節「井噴」背後的喜憂:成本偏高 八成不賺錢
    2019峨眉山音樂節、超級草莓音樂節成都站等5場音樂節即將登陸四川,上百組音樂人將登場亮相。  4月1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18年四川共舉辦96場音樂節,數量堪稱「井噴」,創下歷史新高。數據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市場現象?
  • 2020深圳跨年音樂節盤點(更新中)
    2019-2020年跨年夜即將來臨,今年跨年夜,深圳哪裡有音樂節?深圳歡樂谷跨年音樂節據窗妹了解,今年跨年,深圳歡樂谷將舉辦跨年原創音樂節活動,深圳歡樂谷跨年音樂季12月20日起啟動,「樂隊的夏天」中重量級老牌樂隊,網紅神曲《大田後生仔》的原唱林啟得,創造營大熱歌曲《病變》創作者Cubi……數十支新老樂隊帶你一次性領略原創音樂的魅力!
  • 憑欄:黃金創歷史新高,賺錢不一定是認知變現虧錢一定是認知缺陷
    靠技術賺錢。3) 靠勤勞賺錢。4) 靠運氣賺錢。5) 財商。靠認知賺錢。賺錢能力並不一定需要具備很高的的對於世界的認知,只要你有技術、只要你有人脈、或者乾脆你生在獵德村,都可以賺錢。這時候如果一個人的對於社會的認知匹配不上他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那麼這個社會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收割多數都很斯文,丟一顆甜棗給你,然後你自己站上了賭桌,然後願賭服輸!賺錢不一定是認知變現,虧錢卻一定是認知缺陷。增加認知的途徑有兩個,接受教育或者接受教訓。似乎有很多人寧肯接受教訓也不肯接受教育。
  • 抖音音樂直播是怎麼賺錢的 想做音樂主播需要哪些設備
    5g時代,當主播就能賺錢這個概念大家都接受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直播這個行業中,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抖音音樂直播是怎麼賺錢的?想做音樂主播需要哪些設備呢,下面和小編一起 5g時代,當主播就能賺錢這個概念大家都接受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直播這個行業中
  • 嘻哈音樂走向主流,rapper舞臺能力出眾,撐起音樂節臺面
    當年一檔《中國有嘻哈》讓嘻哈音樂從地下走向主流,不少聽眾因為這個節目而喜歡上嘻哈音樂,也有不少rapper因為該節目得以改變人生。然而隨著嘻哈音樂走紅的不只有音樂本身的魅力,嘻哈文化的「劣根性」也隨著音樂的走紅相繼展現,很快就出現了一些抵制嘻哈音樂的聲音,不少主流媒體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 蝦米音樂宣布關停,小眾音樂一定會死嗎?冰島音樂第一個不答應!
    1月5日,蝦米音樂官博宣布將於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之後將轉向商業場景服務,一代人的音樂回憶也就此完結。在真心喜歡並惋惜蝦米關停的用戶眼中,蝦米是真正站在愛音樂的人角度做產品,有情懷、小眾、專業、包容的音樂軟體。小眾不一定會死,但小眾也需要被看見、被聽見。今天想來給大家安利小眾的冰島音樂。
  • 瀋陽人自己的音樂節-草料音樂節 發現你身邊的寶藏音樂人
    這裡有著風格獨具特色的音樂人們,他們在這片土地成長起來,血液裡烙著深刻的城市印記。 在沒有網際網路、信息不對等的90年代,東北成為除北京以外中國第二大音樂文化重鎮。瀋陽作為東北音樂的中心城市,有大量樂隊及音樂人活躍在這個以工業著稱的城市。
  • 中國的音樂節,能從科切拉身上學到什麼?
    1、強大的陣容音樂是音樂節的基本,強大的音樂人陣容無疑是最有誘惑力的因素,在這一點上,Coachella遠勝其他音樂節,每年都會有大咖出席,比如2016年的槍花,今年的碧昂絲和LadyGaga,LadyGaga還在本次音樂節上公開了新曲。除了這種大眾認知度很高的音樂明星,Coachella也給了小眾音樂人很多機會。
  • 從小眾獨立到亞洲最大音樂節——摩登天空和他的百場草莓音樂節
    2020年,又一個甲子的開端,在這個註定不平凡的一年,發生了許多載入史冊的事件。而對於中國音樂圈來說,大事件也來了——第一百場草莓音樂節即將到來。這是屬於沈黎暉和摩登天空的榮耀時刻,也是中國音樂圈的紀念日。草莓音樂節,這個亞洲最大的音樂節品牌必將成為中國以至世界音樂節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 購買廣州草莓音樂節門票還需要買長隆景區門票嗎?
    購買廣州草莓音樂節門票還需要買長隆景區門票嗎?  答:如果想進入長隆景區遊玩需要購買長隆景區門票,只觀看草莓音樂節演出僅購買音樂節門票即可,不需要購買長隆門票。  廣州草莓音樂節票價  早鳥通票 580元 (售罄)/ 預售兩日通票 680元  學生單日票 320元 / 預售單日票 380元  PRO單日票 600元 /
  • 「草莓音樂節」的十年:和解、堅守與進階
    「草莓音樂節」的創始人沈黎暉曾說到:音樂終究是一項成熟的產業鏈,它的發展,靠的不是那少數幾個不出世的天才,也不是「小眾」、「獨立「這樣近似於圈內自嗨的標籤,而是完善、職業和專業的分工協作。成立獨立的音樂公司,調整音樂形式,終於讓搖滾開出花來。談及抓住搖滾與流行的契合,就不得不歸功於沈黎暉的慧眼識珠。
  • 賺錢的3大公式,5個認知層次;你還想停留在最底層嗎?
    我們人人都想多賺點,但90%的人對賺錢的認知不足。賺錢有5個認知層次: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停留在前兩層的認知中,連幾層都沒有聽說過。只有少數人能到第三、四層次,極少數人能到第五層次。賺錢的第二層認知:提高單位時薪(俗稱:升值加薪)比如你是個上班族,像杜拉拉一樣,看到高層級領導跟你每天上下班時間一樣,賺的錢卻比你多好幾倍
  • 獨立音樂網站能讓音樂人賺錢麼?
    日前,該網站營運長(COO)嚴嘉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讓音樂人或者音樂公司賺錢,將能夠促進國內音樂內容的發展。不過,記者採訪的音樂人和音樂公司對此卻並沒有太樂觀,民謠音樂人周雲蓬認為,「這只是杯水車薪!」
  • 中國搖滾音樂節之死
    近些年來,音樂市場漸漸擴大,曲風流派愈發豐富,各大音樂節也開始由小眾圈層變為眾人狂歡。   圖片出自:知乎   知乎上有人問到說:你怎樣忍受xx音樂節上那麼多沒聽過又聽不下去的歌?
  • 三亞理想音樂節打造瘋狂跨年夜 許巍陪你煙花倒數
    ,聽好玩好更能吃好,這個跨年夜,就等三亞理想音樂節!  音樂節攻略一:大牌歌手小眾流行,總有一個能叫醒你的耳朵!  為了覆蓋最廣大的樂迷和觀眾,理想音樂節此次邀請的表演陣容堪稱豪華又全面,不僅有流行天王孫楠,也有搖滾詩人許巍;二手玫瑰、反光鏡樂隊、南徵北戰等氣質與曲風各異的樂隊組合紛紛登臺,付豪、程璧、燕池、玥霖等或搖滾或民謠,也都將來到理想音樂節展現自己的獨特音樂魅力。
  • 4月開始,音樂節井噴式爆發,5場音樂節即將登陸四川
    這5場音樂節的名字我們都很熟悉,分別是峨眉山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等5場音樂節到時候呢,將會有上百組的音樂人齊齊亮相我們四川,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2018年的時候有多少場音樂節亮相咱們四川省呢?可以說這個數字讓你非常驚訝,堪稱是井噴式的亮相,算了一下,將近有100場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新高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音樂節選擇在四川來進行,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2018年的時候這96場音樂節的數目可以說排在咱們全國的前三名了。比起2017年的72廠來說增長了將近35%。
  • 音樂節20年:從獨立音樂到周杰倫
    作為大陸音樂節真正的開創者,迷笛音樂節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在這20年時間裡,音樂節品牌逐漸增多,各類音樂節在大陸遍地開花。而音樂節的舞臺也開始從地下獨立音樂向大眾流行音樂偏移。在迷笛音樂節的舞臺上,凡是被歸類為地下音樂的音樂人幾乎都在這個舞臺上表演過,而在其他很多音樂節上不一定能做的跳水、POGO、MOSH等一直是迷笛保有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