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本網資料圖
「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日前去參訪臺灣中華職棒賽,竟然稱臺灣中華職棒名稱易引起混淆,臺灣「聯合新聞網」對此發表評論說,此說等於建議把「中華職棒」改名「臺灣職棒」,作了「撈過界」的最負面示範。「中華職棒」要不要改名,輪得到酈英傑說三道四嗎?
文章說,臺灣和美國雖無「正式外交關係」,但酈英傑是美國「駐臺官員」,一言一行,就更加動見觀瞻。
酈英傑上任以來,大力推動「臺美關係」,但常視「外交分際」如無物。最明顯的例子,最近兩次臺灣選舉,酈英傑和「AIT」皆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偏好」,公開助攻民進黨陣營。這些助攻,也被綠營拿來當成造勢武器。儘管結果未必皆如美國之意,但已近乎赤裸裸地「幹預政治」。
臺灣中華職棒是臺灣民間運動組織,酈英傑的發言,等於把他的「幹預」之手從政治伸向民間體育活動。酈英傑的話是個人意見,還是美國官方下指導棋?是期待民進黨當局介入「中職」改名,還是嫌臺灣的「正名之亂」吵不夠,所以幫忙火上澆油?無論如何,都「太超過」。
文章最後說,臺灣中華職棒要用什麼名稱,該留給他們自己決定。且看美國職業運動,不乏名稱名不副實或涉及歧視者,如職棒的「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美式足球的「華盛頓紅皮膚隊」,還有稱不上是「世界大賽」的職棒冠軍賽。如果臺灣「駐美代表」也建議他們「更名」,酈英傑和美國人將作何感想?(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