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酈波:141杜牧《山行》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斜:為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請繼續收看《中華經典資源庫》之《山行》。你看我們從《詩經》說起,《詩經》、《楚辭》,歷數華夏文明每一個朝代,悲秋皆有名作。所以談到秋天,一上來,都是意境和悲秋主題相關的。所以即使杜牧的《山行》別具一格,但上來的這個「遠上寒山石徑斜」,細細揣摩,還是和中國詩人寫秋景的風格是一致的。
-
遠上寒山石徑斜,霜葉紅月二月花:再讀杜牧《山行》
古代文人中不乏多愁善感者,寫詩填詞往往傷春悲秋,但也許多例外,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傳世之作《山行》就是例證。《山行》原本是一首普通的山水詩,遠處秋山,一道石徑,白雲掩映,竹籬茅舍,近處,一片楓林,紅葉滿目,作者停車駐足觀賞,留戀不舍。如此詩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杜牧。他非常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深秋的早上,杜牧又和書童一起乘上馬車到野外遊玩。只見天空特別高,特別藍。不知不覺中,馬車已經行進在一條山路上,只見山上草木枯黃,一陣山風吹來,杜牧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杜牧抬頭一看,樹葉落光了,可以看到這條山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山頂。.山頂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書童忽然指著山腰說:"看,那裡還有人家呢!"杜牧朝著山腰一看,果然隱隱約約看到幾戶人家,掩映在雲霧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杜牧說:" 快,我們到那裡去看一看!"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讀杜牧《山行》:又見深秋霜葉赤,攜君共賞楓林詩
杜牧曾經當過司勳員外郎,因而也被稱為杜司勳。上面這兩句是小李杜中的李義山寫杜牧的詩句,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也是對杜牧文採的頌讚與推崇。提起杜牧,人們對他幾乎是耳濡目染,誰人不知晚唐小杜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還有人說杜牧是繼劉夢得劉禹錫之後的又一大詩家,其詩情韻兼備,丰采婉轉,清麗曠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
張德進書法——草書創作杜牧的二首《山行》
說到杜牧的《山行》我們都知道:遠上寒山石徑斜........ 你知道這首嗎? 《山行》 【唐】杜牧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
杜牧的《山行》,是霜葉那表層的絢爛,也是其深層的風骨
但是杜牧的這首《山行》,同樣寫秋天,卻毫無秋天的衰颯傷感,而充滿了高朗的情懷。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便體現出「山行」之意,以「遠」和「斜」描繪出山勢的高遠和陡峭。「寒」字則傳達出一種主觀感受。「寒」是「清寒」,說明已是秋天了。而「石」也頗有襯託寒意的感覺。「石徑」是山間石路,這是寫實,但在清寒的秋天,這「石」似乎也帶來冷峭之感,烘託出秋的涼意。
-
杜牧《山行》賞析
山行【原文】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古詩詞鑑賞-《山行》唐.杜牧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詩人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
杜牧《山行》中的「斜」字,讀音爭論不休,但是依然沒多少人讀對
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押韻的,但是很多詩詞讀起來,似乎又沒有那般押韻順口。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和古代的發音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今的普通話,是四聲,古代則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分別對應普通話的四聲。
-
杜牧《山行》詩中,斜字到底怎麼讀?教材標註錯了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山行》。全詩寫情寫景,恰到好處,意境深遠,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可謂家喻戶曉。值得欣慰的是,杜牧的這首《山行》被編入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之中。孩子們能夠學習如此優美的古詩,感受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著實幸甚。不過,當我偶然翻看這本教材的時候,一個疑問卻陡然在心中升起:「咦?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斜字的讀音怎麼會讀如鞋?
-
秋天黃葉裡的一抹紅,攝影師還原杜牧的《山行》
《山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可能是因為自己族姓的原因,每次看見杜甫和杜牧兩位老先生的詩句都特別有親切感。其中尤以杜牧先生的《山行》為最,同時也被詩文描述的景象和意境所打動。
-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山行》關於「生」的另類看法
據說最新的小學教材,將杜牧《山行》這首詩改動了一字。以往教材是「白雲深處有人家」,現在的是「白雲生處有人家」。說法是「生」比「深」更符合詩意。《山行》這首詩若是延用請代的「白雲深處有人家」,那麼畫面就顯得靜滯。而「白雲生處有人家」比較符合山高、深秋的地理環境和季節環境。山高就容易來風,深秋也是多風的季節,如唐代駱賓王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於是,「生」一字,就很生動的描繪了風起雲湧、雲霧繚繞、變幻莫測的景色。這裡,「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生出」,而是《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指的「化生」。
-
杜牧的《山行》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於是也模仿了一首!
杜牧是晚唐時期可以和李商隱齊名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很經典,尤其是他的一首《山行》,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整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只是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十八個字,卻是無人能夠超越。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45、《山行》唐 杜牧
山行:在山裡行走。 寒山:指深秋時節的山。石徑:石頭鋪成的小路。斜:為押韻,可讀為xiá。 生處:形成白雲的地方。一作深處,意為雲霧繚繞的深處。 坐:因為。楓林晚:傍晚的楓樹林。
-
那片紅於二月花的霜葉——杜牧《山行》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那片紅於二月花的霜葉----杜牧《山行》詩意文/秦緒林遠上寒山石徑斜,
-
杜牧的《山行》有兩個版本,只因爭議太大,你怎麼看?
對於杜牧的《山行》,想必大家已經熟爛於心了,它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不過這首詩也是因為存在爭議,所以被生成了兩個版本,不知在座的各位比較喜歡哪一版呢?山行唐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杜牧《山行》裡的4個小秘密 是閱讀理解古詩詞不可不知的知識
前言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是一樣的,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斜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唐韻裡似嗟切、宋韻書中徐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
唐詩《山行》引疑惑:"白雲深處"還是"白雲生處"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廣州日報報導,廣州市蘿崗區長平小學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劉先生,近日翻到孩子語文課本,裡邊所選一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引起他的疑惑:課本上寫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但劉先生記得以前學過的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到底哪個版本才是對的呢? 帶著劉先生的疑問翻閱多種版本的唐詩選,發現用「生處」和「深處」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