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向世界其他地區的海上通道,
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連接起來,
促進了中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
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
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由越眾歷史影像館(以下簡稱「影像館」)主辦的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將於2019年6月15日上午十時在越眾歷史影像館開幕。
展覽免費免票。
展覽名稱:「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展覽時間:2019年6月15日 — 2019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
主辦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
策展團隊:黃麗平、梁秀青、劉健庚
展覽設計:一木設計
備 註:本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項目。
此次展覽以「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為題,透過200餘張攝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的歷史影像,呈現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態、人文建築、自然風光等。其中,所涉及的國家包括中國、朝鮮、日本、緬甸、菲律賓、泰國、柬埔寨、越南、新加坡、印度、土耳其、敘利亞、希臘、義大利、荷蘭、法國、英國、巴西等。
本展展出的所有作品均選自於影像館近年來收集到的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城市、地區、國家的人文地貌等主題的影像匯集。基於對這些影像的系統整理,此次策展及研究團隊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重點梳理了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邦交以及主要的文化交流傳播的載體,以期通過影像再現的城市景觀和文明風貌,為觀眾勾勒海上絲綢之路的輪廓,從視覺上讓「海上絲綢之路」變得具體可見。
展覽按照海上絲綢之路的航海線路和地域分為四大單元:「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與東亞文化交流」「東南亞的多元文化體驗」「印度與西亞北非的文明交會」「新航路開闢與中西方交流」。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與東亞文化交流」將展出東亞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城市:自澳門開始,橫跨至廣州、廈門、泉州、福州、寧波、揚州、登州等地,最後停在朝鮮半島和日本。該部分包括了中國重要貿易港口的城市影像、19世紀末日本制茶業、制絲業的影像及朝鮮半島的建築景觀等。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 1811年
廣州城全景 晚清 廣州
「東南亞的多元文化體驗」則從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區影像著手,展現東南亞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等文明在東南亞地區交織的景觀,呈現東南亞地區多元文化的交融。該部分展現了華僑在菲律賓及新加坡等地區生活的情景,探討中國與東南亞的海上交流。
金邊王宮一隅 20世紀20年代 柬埔寨
三寶顏的銀行 20世紀20年代 菲律賓棉蘭老島
「印度與西亞北非的文明交會」部分的展出內容包括了印度、斯裡蘭卡、土耳其、敘利亞以及埃及等地區,展示了斯裡蘭卡茶葉、兩河流域文明以及阿拉伯地區的繁榮與興盛。其中,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印度地區影像反映了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殖民文化的交會與融合。
舊法院街 19世紀60年代 印度加爾各答 薩繆爾•伯爾尼(Samuel Bourne)攝
亞當峰與茶園 19世紀80年代 斯裡蘭卡
「新航路開闢與中西方交流」則展現了雅典、羅馬、那不勒斯、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巴西等地區的影像,以歐美國家為基點,探索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此外,該部分著重展現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西歐及美洲地區影像,並探討新航路開闢後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及影響。
羅馬競技場 19世紀60年代 義大利
巴黎艾菲爾鐵塔 19世紀80年代 法國
此外,主辦方還將在開幕式後舉辦「海上萬象——『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座談會」,與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本次展覽及其相關的歷史影像領域的話題。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2019年8月30日。
本項目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歡迎各位市民參與、監督並評價,您的意見和建議有助於項目的改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