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區完成泉井開發保護利用13處

2020-12-10 泰安市人民政府

「神哉彼泰山,五嶽專其名。上有湧醴泉,玉石揚華英。」因太古界巖層裂隙作用,泰山及泰山地區自古泉系發達,泉水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從岱頂到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形成山泉密布、河溪縱橫的靈秀景觀。泰山山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雙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泰山景區管委會對泰山名泉進行全面摸底,加快推進名泉保護修繕工作,目前已完成13處泉井的開發保護利用。

△修繕後的滌塵泉

飛泉如玉簾,泰山景區內現有泉水81處

據統計,泰安市行政區劃內現有泉水171處(部分泉水尚未命名),其中泰山風景名勝區81處、泰山南麓及徂徠山等地42處、泰山周邊四縣市載入地方史志的山泉48處。泰山泉水是國內罕見的低鈉中性礦泉水,含有鍶、鋅、鐵、鈷、鉬、鎳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達到了國家天然飲用礦泉水的標準要求。

泰山名泉記載歷史悠久,從元代編修第一部《泰安志》起,至新中國成立,泰安市境內共編修府、州、縣誌及泰山志、鄉土志等60餘部,每部志書都有關於泰山名泉的記載。明代汪子卿《泰山志》記載「水以泉名者三十七」;清代徐宗幹、蔣大慶《泰安縣誌》記載泰山及當時泰安縣範圍內有名泉115眼;1993年出版的《山東省志》記載的泰山72名泉中有42處在泰安市境內,其中天外泉、廣生泉、王母泉、玉液泉、明堂泉等28處泉水至今依然噴湧旺盛。

△修繕後的王母泉

△修繕後的龍泉

泰山名泉文化底蘊豐富,歷代文人墨客圍繞泰山泉水留下大量詩篇。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中說「處處有朱水,目輒為之明」;《水經注》中記載王母泉「古者帝王升封,鹹憩此水」;唐代詩人李白《遊泰山六首》中雲「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關」;元代趙孟頫《玉簾泉吟》中寫道「飛泉如玉簾,直下數千尺」,展現了泰山泉文化的獨特魅力。

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泰山名泉的保護。《舊唐書·禮儀志》載,唐玄宗東封泰山後下令「環山十裡,禁其樵採」,既保護了泰山植被,又涵養了泉水水源。為保護王母池泉水不受汙染,元代泰安州、縣兩級衙門發出「禁約」:「諸人不得於池上下作穢,如違,決杖八十。」

立法保障,泰山名泉走上依法保護軌道

從清末至民國,由於社會動蕩,加之地質、氣候的變化,部分山泉相繼斷流,許多泉眼、泉池、泉渠、泉名碑遭到毀壞。近年來,泰安市重視泰山名泉的挖掘保護傳承,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強化管理」的原則,結合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不斷加大泉水保護力度。

△改造提升後的玉液泉周邊

2018年,泰安市首部地方性法規《泰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條例》頒布,將保護泰山名泉及泉瀑、泉潭形成的自然景觀列為重要內容,保泉護泉的各項措施進一步得到落實,一大批歷史名泉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得到恢復和治理,泰山名泉走上了依法保護的軌道。

泰山景區還注重名泉文化的挖掘,編纂了泰山名泉歷史沿革、傳說故事的書籍《泰山故事·名泉篇》,書中記錄了100多處名泉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傳說故事等,知識性、可讀性、存史性強,已於今年5月出版發行,對促進歷史名泉保護和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泰山景區還推動了名泉專業志書《泰山名泉志》的編纂,圍繞泰安名泉故事、傳說、詩歌等進行挖掘整理匯總,志書輯錄了231處泉水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狀,歷代對泰山泉的保護與利用情況,歷代有關泰山山泉的詩詞、散文、遊記、碑文、傳說故事等藝文,預計今年年底發行。

啟動名泉工程,已完成13處泉井開發保護

記者從泰山景區了解到,景區將「歷史名泉恢復」列為旅遊品質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啟動泰山名泉保護工程,對泰山景區內所有名泉逐一進行實地調查,摸清了景區內53處名泉的具體位置、保護現狀、周邊交通、配套設施、水源、水質等要素,對每處名泉進行了拍照、測量,逐一登記造冊、建立臺帳。按照先易後難、逐步開發的原則,組織專家進行論證,一泉一策開展有針對性的保護。

△修繕後的仙泉

△修繕後的聖水井

景區對文化底蘊厚、保存現狀好、過往遊客量大、開發條件較成熟的名泉,迅速進行了維修、改善、提升,先後完成滌塵泉、靈泉、龍泉、五松泉、玉液泉、萬福泉、靈異泉、石乳泉、仙泉、聖水井、修德井、王母泉、玉泉等13處泉井的開發保護利用,打造成古樸自然、奇特靚麗的旅遊文化新景點。其中,今年5月修繕完善的滌塵泉泉眼上方新加井沿,修建了滌塵泉亭,立「滌塵泉亭記」碑,並將周邊區域整修為公園,此處開放後已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地。今年8月挖掘保護的鬥母宮龍泉泉口於20世紀末被淤平,今年借雨水充沛開展保護修復,並修葺了龍泉亭,將泉水引至鬥母宮院內,恢復了「導泉入宮」的舊貌,目前「龍泉」煥然一新,成為一景。對已修繕的泉井,景區結合泰山茶產業,推出了「品茗賞泉」服務,設立茶亭茶棚,為遊客提供茶水茶葉,做足「泰山水泡泰山茶」的文章。

此外,對具有一定維修保護價值但基礎設施不完善的30處泉井,泰山景區制定了分期綜合改造提升計劃,結合傳說故事,打造品泉、賞泉、嬉泉、聽泉、詠泉等情景體驗式旅遊線路,真正將名泉景點打造成可遊、可品、可講、可傳播的新型旅遊產品。

相關焦點

  • 推進名泉保護修繕,泰山景區完成泉井開發保護利用13處
    "因太古界巖層裂隙作用,泰山及泰山地區自古泉系發達,泉水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從岱頂到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形成山泉密布、河溪縱橫的靈秀景觀。泰山山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雙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泰山景區管委會對泰山名泉進行全面摸底,加快推進名泉保護修繕工作,目前已完成 13 處泉井的開發保護利用。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子項目260個
    截至今年9月底,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累計完成採煤塌陷地治理面積8757.16公頃,佔總計劃的96.3%;礦山生態修復面積835.29公頃,佔總計劃的77.6%;地質災害防治工程3項,完成總工程量的83.2%;地質公園及地質遺蹟保護244.9平方千米,佔總計劃的101.4%;土地整治面積26893.20公頃,佔總計劃的103.9%;新增耕地面積4432.09公頃,佔總計劃的166.7%
  • 山水美景融為一體 泰山西湖景區東區建設基本完成
    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泰山西湖景區東區,映入眼帘是濱湖路長約12公裡的彩色瀝青路面,像一條彩色長龍蜿蜒湖畔四周,沿路走來,鹿形燈、魚形燈、花形燈、風車形燈等各式各樣的造型燈散落兩旁,點綴著西湖美景。
  • 品茗賞泉、登亭望遠,泰山景區國慶再現新亮點
    為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加強泰山自然遺產資源的保護,做好泰山名泉保護利用的文章,宣傳泰山「泉」文化與「茶」文化,達到「品茗賞泉」的目標,使景區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泰山景區組織實施泰山「名泉工程」初見成效。泰山名泉眾多,保泉護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2019年泰山景區接待進山進景點遊客567.9萬人次
    完成旅遊公廁提升改造26處,新建生態循環旅遊公廁14個,泰山作為唯一的旅遊景區在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工作推進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為方便遊客,景區開通了高鐵站至中天門旅遊直通車,建設紅門、天外村計程車候車區,周邊社會停車場健全充電樁、車位顯示系統等設施,遊客好評率「五一」「十一」兩次榮登山東省5A級旅遊景區榜首。
  • 省人大常委會修改《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在泰山景區內...
    ■編輯:紫微|| 新聞熱線:96009999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今後有了更嚴格的規定,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此次修改也是該地方性法規2000年12月1日施行後的第三次修正,進一步細化了對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措施。此次修改內容指出泰山風景名勝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嚴禁以任何名義和方式出讓或者變相出讓風景名勝資源及景區土地。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10大農村插旗項目完成年度任務
    自從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努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通過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工程、新舊動能轉換、城鄉空間一體化布局等大事要事深度融合,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 泰山景區紅門管理區強化15株古樹保護措施
    中華泰山網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近日,記者從泰山景區紅門管理區了解到,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發揮泰山古樹名木特有價值,紅門管理區按照「三通六防」古樹名木保護要求,對轄區內15株古樹名木採取護穴復壯、加裝護欄、支撐吊拉、鋪透氣磚和更換地表支撐連接等措施,全面改善了轄區內古樹生長環境,實現古樹資源安全,並有效提升了旅遊景觀。
  • 何永剛:七彩丹霞景區開發與保護並重 創新「旅遊+扶貧」模式
    新華網 陳延特 攝1月13日,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六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在京舉辦。張掖丹霞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永剛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七彩丹霞以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斕的色調、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形成一個彩色的童話世界。請您簡要為我們介紹一下丹霞景區的奇妙之處?
  • 泰山景區推進「天字一號工程」
    進入森林高火險期以來,泰山防火形勢嚴峻,為有效預防泰山森林火災,保護泰山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11月,根據《森林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條例》《泰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泰安市人民政府發布了《泰山森林禁火令》。
  • 泰山景區七大片區打造多彩泰山
    近年來,泰山景區不斷開展環境提升,著力實施「多彩山」建設。日前,泰山景區結合多彩山建設要求,制定了「多彩山」建設實施方案,將實施泰山森林撫育工程和七個片區綠化美化景觀提升工程,繼續打造多彩泰山。按照適地適樹、鞏固提升的原則,在多彩山建設中,泰山景區優先注重利用能展示鄉土特色、文化景觀的物種,在保護原有綠化成果的基礎上,增加彩色植物,改善季相景觀結構,豐富森林景觀層次,既保持鄉土樹種的原真性,引進抗性好品種,全面鞏固提升泰山綠化景觀效果。
  • 馬福義到泰安、濟南調研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12月13日,省自然資源廳與省財政廳聯合對濟南、泰安開展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推進情況開展調研。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福義同志參加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後參看了泰安市徂汶景區天澤湖人工溼地改造提升工程、岱嶽區道朗鎮西張等5村工礦廢棄地復墾工程及主要公路兩側山體修復和濟南平陰縣3處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馬福義指出,2020年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工程實施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績效目標任務。
  • 山東修訂泰山保護條例:景區內撿拾帶離山石,最高罰款2萬
    山東修訂泰山保護條例:景區內撿拾帶離山石,最高罰款2萬 修改內容如下:1.將第三條修改為:「泰山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適用本條例。」2.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泰安市、濟南市人民政府和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泰山山體、歷史遺蹟、文物古蹟、古樹名木、泰山石等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公開對破壞風景名勝資源行為的舉報方式,增強社會公眾的保護和參與意識。」
  • 山東修訂泰山保護條例:景區內撿拾帶離山石 最高可罰款2萬
    不過,隨著對泰山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今後,擅自撿走泰山石將遭到處罰。近日,山東省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進一步細化了對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措施。11月27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決定,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這是這一法規在2000年通過後的第三次修正,進一步細化了對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措施。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二處處長徐金妹介紹:「明確規定嚴禁以任何名義和方式出讓或者變相出讓風景名勝資源及景區土地。
  • 東平縣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完成84%以上
    中國山東網10月29日訊 10月29日上午,「生態立縣 綠色發展」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東平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戴村壩景區,採訪了解東平縣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總體進展情況,據悉,目前東平縣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完成84%以上。
  • 中國世界遺產保護和開發,結合點在哪裡?
    ●我國共有29項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1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敦煌莫高窟因旅遊人數的倍增,旅遊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畫氧化。張家界景區因為濫建房屋,遊人過多,導致植被和自然環境遭到破壞。  ●敦煌和九寨溝風景區已採取定時定量的做法來限制旅遊人數。
  • 泰山區域山水林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復工率達94%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3日訊 今年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收官之年,項目建設進入衝刺階段。泰安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精心組織、多措並舉推進項目復工,目前, 326個試點項目陸續啟動建設,復工率達94%。
  • 同類景區泰山垃圾可稱第一?景區怪遊客素質低,網友:良心呢?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從古至今泰山在人們心中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古代,泰山更是多個朝代帝王祭祀之處,到了如今,泰山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都會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泰山景區規劃建設大津鄉片區 建天井水庫
    記者 邵藝謀   12日,記者從泰山管委了解到,作為2012年12項重點建設項目,景區計劃修建9.5公裡長的環泰山路,打造全新的泰山東部文化旅遊新片區。
  • 山東立法保護泰山石:泰山景區內撿拾帶離山石,最高罰2萬!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趙君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1.將第三條修改為:「泰山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適用本條例。」2.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泰安市、濟南市人民政府和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泰山山體、歷史遺蹟、文物古蹟、古樹名木、泰山石等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公開對破壞風景名勝資源行為的舉報方式,增強社會公眾的保護和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