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自邊界行——隆昌龍市河上的高洞包寺

2020-11-08 痛快旅遊

高洞包寺(原名高洞寺)位於內江隆昌市響石鎮石峽村(原高洞村),距響石場鎮7.5公裡,其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不過高洞包寺最讓人驚嘆的地方,是建在龍市河一孤島懸崖之上,兩側有小橋連接可通兩岸,橋下有流水飛瀑,如此景觀在內江市乃至川南地區都極為少見。

沿著黃家鎮往響石鎮的公路前進,過龍市河橋後向右下河邊即為高洞包寺。

即將走進這座孤島懸崖之上的高洞包寺,站在橋頭有一種莫名的興奮。石橋雖然是新修建的,不過中間的石板還是明顯有歲月的痕跡。

高洞包寺建於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歷經清康熙年間寺僧行澤,清同治年間寺僧了空、了乘多次培修,延續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目前高洞包寺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響石鎮唯一一座經隆昌市委、市政府、市民宗局批准合法開放的寺廟。

從高洞包寺的外觀看,剛剛經歷過一次維修過程,不過石屋基和石板路依舊滄桑感十足。

新橋旁邊的古橋遺蹟,拱形的石橋下鴨群正在悠哉遊哉的戲水。

高洞包寺的孤島將龍市河一分為二後,又在寺廟下方匯合後流向下遊。

由於島上面積並不大,這個角度的高洞包寺應該是島上最能體現建築氣派的視角了。

天王殿大門旁的隆昌市歷史建築銘牌

高洞包寺另一側洪濤洶湧,奔勢澎湃,聲若雷霆,翻滾傾瀉,瀑布也頗為壯觀。

俯瞰灘下水如沸騰、浪花似雪,對岸的河灘有開鑿的石梯。

整個瀑布不僅壯觀,其形制也頗佳。枯水期時,涓涓細流,叮咚作響,另有一番「環瀑飛前,潺湲入聽」的韻致,素有「高洞水彈琴」的美名,也是隆昌的古八景之一。

一座斷裂的平板石橋是明顯的分界線,一線之後河水從平靜變為洶湧。

高洞包寺依山傍水,寺內古蹟甚多,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大雄寶殿雖然經過了翻修,但其主體結構和內部建築構件基本上都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

大殿柱礎風化相當嚴重

寺內保存有清乾隆十四年縣令趙元慧撰寫的僧官碑

大雄寶殿為典型的抬梁式木結構

雕刻精美的梁墊

中間的氣派殿堂為重新修建而成

高洞包寺因地形限制,整體建築布局緊湊,這是寺內唯一的院壩。

毗鄰瀑布一側建有「聽瀑亭」,在此更能感受「高洞水彈琴」的愜意!

承前啟後的殘碑,記載了高洞包寺清代重修的內容,只是可惜碑體殘缺。

高洞包寺的制高點俯瞰奔騰的龍市飛瀑

高洞包寺依島而建,歷史悠久,其「高洞水彈琴」更是隆昌的古八景之一。這裡獨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觀在內江市乃至川南地區都極為少見,對於研究龍市河流域和內江地區宗教文化和古建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內自邊界行》即將亮相,敬請關注
    特別是內自邊界的許多鄉鎮早已開啟了內自同城化模式,沱江、威遠河、旭水河、中溪河的部分江河段均為內自邊界線,一條街、一座橋、一座堰都橫跨內江和自貢,形成了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從九月開始,痛快旅遊將聚焦內自邊界線上的鄉鎮和街道,專注歷史人文文化遺蹟陸續推出《內自邊界行》系列,請大家敬請關注!
  • 井隆古道上的石板平橋——隆昌龍市大橋
    龍市大橋,據隆昌第一輪縣誌記載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位於隆昌市龍市鎮場鎮口,橫跨龍市河,是一座連接自貢到隆昌古道上的重要橋梁。井隆古道是自流井經大安寨(橫店子)、仙人石、回香坳、柑子坳、舒家灣、蒙子沱、仙灘、五裡店、十裡店、張家坡、文昌關、新店鋪、曾家山、牛佛渡、高灘橋、松林坡、黃家場、龍市鎮、樹林坡至隆昌的運鹽大道。到隆昌後與東大路連接,下行經榮昌、永川、璧山等縣的票鹽,都經過這條道路運出,隆、榮等地的糧,重慶的日用工業品,經過這條路運至自貢。
  • 內自邊界行——穿越威遠瑪瑙山
    威遠瑪瑙山與自貢隔河相望,每一次到鳳凰橋探尋一圈就原路返回。初冬暖陽下探訪旭水河鳳凰橋碑後,臨時決定過橋登高瑪瑙山,開啟一場不同尋常的內自邊界行。行走在初冬的鄉間公路上瑪瑙山與自貢隔河相望,是一個眺望自貢城區的絕佳觀景平臺,期待明年在最美的季節觀賞最美的自貢!
  • 川渝同「網」,攜手共進 | 隆昌,原來你是這樣的!
    1400多年的深情眷顧寫就了隆昌的人傑地靈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在隆昌撤縣設市兩周年之際隆小妹要帶領小夥伴們去穿越隆昌的城市記憶這裡的青石, 有著不一樣的厚重金鵝江、隆昌河、龍市河……一直流淌在隆昌遊子的夢中
  • 記錄隆昌:4-石燕橋(上)
    雖處偏境,古道並未曾被荒草隱沒,聽附近居民說,古道上原有一節孝牌坊,立了數次才成功,修建時出過事故,砸死工匠,故又喚「人命牌坊」。牌坊在上世紀60年代拆毀。據聞,坊上燕雀聚集棲息,牌坊拉毀後石料用蓋豬圈牛圈,麻雀失去了棲息之所,飛往四周農田啄食稻穀,導致當時穀子只剩空殼。古道的盡頭被成渝鐵路截斷,再向南,經過白鶴橋,桐梓園,謝家大院子就是石燕橋鎮。
  • 「第十六跡更新」追尋隆昌450年文化遺產,翻閱消失中的古蹟
    是隆瀘古道難得保留下的一座古代關隘,儘管瀘縣玉蟾山有古玉蟾關,瀘州城有龍透關,也是近十多年新建起來的仿古建築,和隆昌雲峰關相比,沒有歷史的風雨洗禮,究竟顯得單薄,更何況雲峰關周圍古蹟眾多。雲峰關地理位置重要,從地形看也是兵家必爭地,易守難攻。千年之中,數經戰火。今天看雲峰關關口上的匾額可以知曉其年代,「大清道光七年重建,署隆昌縣事李德潤」。
  • 【鄉村振興自貢邊界行】牛佛千年古鎮迸發盎然生機
    牛佛建鎮迄今千餘年,古鎮內發源成型於明清的九街十八巷整體風貌保存完整,有中和灝、萬壽宮、賀樂堂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多個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先後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全省最具保護價值古鎮、全省100個試點示範小城鎮之一;2014年被評為第六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並成功入選全國重點鎮。
  • 美麗隆昌,歡迎您!
    立體史書——石牌坊規模全國最大,種類全國最多造型宏偉、雕刻精湛、寓意深遠現存17座石牌坊矗立千年古驛道上靜靜講述著清廉、孝善……「咚鏘咚鏘,咚咚咚咚鏘」翻滾、跳躍、打轉正月初八舞龍不僅是隆昌的文化符號更是根深於隆昌人內心的鄉愁
  • 中越邊界的一條河,本以為對岸很落後,實際上很繁華
    北崙河中越邊界西起十層大山,東至北崙河口,全長1300公裡。而北崙河就是中國和越南邊境東段上的一條界河。北崙河發源於中國廣西防城境內的十萬大山中,向東南在中國東興市和越南芒街之間流入北部灣,全長109公裡,其中下遊60公裡構成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邊界線。
  • 國家撤縣改市審批「解凍」,四川首例為什麼是隆昌?
    隆昌撤縣設市後,行政區域不變,由四川省直轄,內江市代管。  省民政廳消息還特意提到,隆昌成為國家解凍縣改市審批後,全國首批、我省第一個獲批的縣級市。  也就在同一天,湖南媒體報導,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 隆昌入選
    隆小妹從四川省文旅廳獲悉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名單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名單已經出爐隆昌榜上有名!2020年7月23日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評選會中經過50名專家評委的評選隆昌從59個參選縣(市、區)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這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加大牌坊文化傳承、保護、開發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瞄準「世界石牌坊之鄉」目標走出國門,
  • 隆昌西南有片竹海正養成~
    > 原創 隆昌融媒 我是隆昌一提到竹海小夥伴們想到的肯定是蜀南那片「海」隆小妹想到的必須是界市那片「海」那一片漫無邊際的竹林
  • 周口邊界行首站:白馬鎮的紅色記憶
    白馬鎮地處豫皖兩省三市(周口、阜陽、亳州)交界處,面積107.7平方公裡,轄35個行政村,192個自然村,7.8萬人。歷史上又稱白馬驛,因唐宋時代就在此設立驛站,驛馬皆為白馬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著名將領彭雪楓曾率部隊在此整訓,屬革命老區。 秋天,收穫的季節,三川沃土瀰漫著甜甜的果香。採訪組從川匯區出發,一路向東,經淮陽,至鄲城境內,選擇了周口最東部的一個鄉鎮——白馬鎮作為「周口邊界行」採訪活動的首站,開始了歷時3個多月的邊界之旅。
  • 舌尖上的隆昌,你吃遍隆昌了嗎??
    老電烤(羅兜街口子上,一對老夫婦開的,比起騷烤乾淨衛生,向料特別好吃,每天下午才開門,推薦炸土豆,藕,魷魚,豆腐皮)13.新疆羊肉串(康復橋頭,飛龍超市門口,不用吆喝,又大又香的羊肉串自然會吸引過往的好食者)14.李氏涼糕(公安局附近,味美價廉~)15.
  • 內江市各區縣市,城區面積排名,隆昌穩居第一,資中威遠一樣大
    今天我們按照內江市各區縣市建成區面積來排名,可以看出各區縣市的經濟發展情況,為我們就業,投資買房等提供一些參考。內江市區(東興區和市中區)東興區和市中區是內江市的主城區,特別是漢安大道兩邊建設了新城,讓內江市區比以前老城區擴大了好幾倍。目前還在建設內江繞城高速公路。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四川內江有個縣級市,叫隆昌,那裡自古以來就盛產青石,所以青石雕刻就成了隆昌人最擅長的手藝,一雕就雕了7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今天這些作品就成了文物古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牌坊」,隆昌有中國最集中保留的石牌坊群,所以隆昌就有了另一個稱謂——中國石牌坊之鄉。
  • 大安區廟壩鎮:扎牢自貢內江邊界「死角」 嚴防死守抗擊「疫魔」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7日電 (吳平華 趙超 程明)記者7日從自貢市大安區委宣傳部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衛戰」打響後,針對自貢內江兩市交界邊界地段容易出現防控「死角」的問題
  • 隆昌不僅古牌坊聞名,白廟子溼地公園當代牌坊更是精美傑作
    隆昌不愧為中國石牌坊之鄉,不僅古代牌坊藝術輝煌,如今的技藝是更上層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隆昌有這麼一批石刻工匠,傳承了隆昌歷史上的石刻技藝,又在原有技術上推陳出新,一代接一代,在隆昌大地上創造出如此多燦爛輝煌的石刻藝術作品。
  • 探尋隆昌胡家壩餘氏老宅——上海「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辦學地
    文/賀小雲我們一行4人,從隆昌「回龍觀」大橋橋頭拐入「南河半島」旁的一條公路,然後沿此公路,向上遊村辦公室方向前行,過了中壩子約5、6百米左右,進入一條泥結石路,彎彎曲曲、左拐右拐,大約前行了2公裡左右,我們來到了一座不算宏偉的老式建築院壩內停好車。為了找到這裡,我們幾經打聽、幾經周折,中途還找錯了地方。
  • 狼行天下戶外11月11號(周三)【隆昌古宇湖】碧水青波景色秀,候鳥天堂欲久留
    傳說沒有一頭羊能活著走出隆昌,當然這個只是玩笑話,但是也充分證明了隆昌人對羊肉湯的喜愛!徒步|健身|自由呼吸|拍美片|環湖徒步|候鳥天堂【活動線路】:6-8公裡【出行方式】:大巴車【活動難度】:★★【風光指數】:★★★★★【互動指數】:★★★★★【美食指數】:★★★昊昊超市  義務領隊 堅持到底:15328000699西南財大 義務領隊 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