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之前,拉攏官員的最好辦法,為何會是抬旗?

2021-03-03 萬裡繁華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隨後,雍正皇帝繼承了皇位。其實,雍正皇帝的心機非常重,為了聯合各方面的力量,雍正皇帝採用了一系列的辦法。由於還沒有當皇帝,賞穿黃馬褂、賞戴雙眼花翎、賞穿紫禁城騎馬等特權還無法賞賜。但是這難不到雍正皇帝,為了拉攏各方面的官員,雍正皇帝經常使用的辦法就是抬旗。對於普通官員來說,抬旗擁有很大的誘惑力。

眾所周知,清朝是北方漁獵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清朝建立的過程中,八旗制度非常的重要。其實八旗分為漢八旗、蒙古八旗和滿洲八旗,清朝的后妃只能從這個範圍內挑選,普通的漢人沒有這個待遇。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這一點很明顯,甄嬛家就是漢軍旗出身。對於普通的漢族官員來說,即使想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宮裡,也根本不可能。除了後宮選拔方面的優勢之外,還有就是科舉制度方面的優勢。在科舉制度中,如果是八旗出身,選拔的標準會大大降低。

那些八旗出身的學子,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過程中,考試的難度比漢人低很多。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一點指的大家注意。面對乾隆皇帝,和珅一直自稱奴才和珅,因為和珅是滿族正紅旗出身。至於紀曉嵐只能稱臣紀昀,由於紀曉嵐是漢人,不能稱奴才。雖然奴才這個稱呼不好聽,但卻是皇帝的自家人。至於紀曉嵐等漢臣,無論多麼有地位,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在清朝的歷史上,乾隆皇帝喜歡任用滿族官員。

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前,自己的爵位是雍親王,但是雍正主要負責宗人府的事務。雍正雖然沒有權力賞賜三眼花翎和黃馬褂,但可以為官員們抬旗。雍正正好負責宗人府事務,經常利用抬旗這一誘人的條件來拉攏官員。比如雍正的第一心腹年羹堯,為了嘉獎年羹堯的功勞,雍正將年羹堯一家抬旗,年羹堯搖身一變成了鑲黃旗族人。再比如田文鏡,這是雍正的鐵桿追隨者。雍正皇帝登基之後,直接把田文鏡編入了正黃旗。

對於很多官員來說,抬旗擁有很大的優勢。首先就是自己地位可以得到提高,在滿漢官員的爭鬥中,處於比較有優勢的地位。對於自己的子女來說,無論是參加科舉考試,還是後宮選秀,都有很強的競爭力。其實這有點像現在一線城市的戶口,擁有各方面的優勢。慈禧太后本來出身地位最低的鑲藍旗,但由於自己成了太后,慈禧太后把自己全家都編入了鑲黃旗。在清朝八旗之中,鑲黃旗、正白旗和正黃旗的地位最高。

就因為這個問題還鬧出了笑話,在清朝統治的後期,爆發了規模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在鎮壓太平天國期間,曾國藩的湘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1864年,湘軍攻克了南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隨後,曾國藩率領主要將領進京拜見兩宮皇太后。曾國藩手下大將鮑超見那些王公貴族都自稱奴才,自己也跟著稱呼奴才。慈禧太后隨口問了一句:你是哪個旗的?鮑超頓時傻了眼,這件事成了大笑話,搞得曾國藩很沒有面子。

相關焦點

  • 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為何最後又倒向八爺,選擇背叛雍正呢?
    隆科多竭力助雍正奪得皇位,雍正對他的報答也是隆重的,隨後被雍正賜公爵,總理事務大臣之一,統管史部,負責官員考核哥升遷。雍正還稱其為「舅舅」,真是恩寵至極,雍正還贊隆科多為「朕之功臣」。 隆科多的兩個兒子也被雍正委以重任。
  • 雍正王朝:鄔思道與秋月兩情相悅,為何雍正還納她為妾?不愧是帝王
    《雍正王朝》中胤禛不顧及鄔思道的情面納秋月,他不僅僅是為了牽制年羹堯,至少還出於其他幾方面的考量。其一,胤禛府裡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堯兄妹原本就是依靠胤禛這棵大樹,給秋月抬旗就是在褒獎年羹堯,之後又納秋月,也是暗示將來年羹堯有個皇親國戚的身份。胤禛與秋月的婚姻是政治手段,拉攏年羹堯的成分很大,這個明眼人就都能看明白。
  • 雍正登基後,生母德妃為何要處處拆臺?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不多久,康熙帝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登基為帝,改年號為雍正。 雍正皇帝雖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雍正於整個清朝歷史上,還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為帝之後,其生母德妃,似乎不願意承認他的皇位。甚至,還拒絕雍正對其授予的封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在當時的環境下,必須塑造雍正就是天,就是太陽的形象,是絕對不能有任何汙點的。而鄔思道就是那個汙點。所以他不應該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最好是永遠不出現。其實對於登基後的雍正來說,鄔思道就已經成為了體制外的異類,他的所有能力都不屬於現在雍正所掌控的這個官僚體制,讓他進入官僚體制,就是一種削足適履的行為。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對於年羹堯這個唯一的京外任職官員,唯一一個在京城外手握兵權的「四爺黨」成員,皇四子胤禛對其寄予厚望,對其將來在奪嫡關鍵時刻所能起到的作用,甚至一旦奪嫡失敗能夠幫助自己顛覆政權、謀權篡位時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視。
  • 清朝12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如今最好?南懷瑾:職業皇帝中第一人
    有讀者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近些年來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雍正之前的名聲不好,比如弒父篡詔、生性殘忍多疑等。另外,從乾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乾隆對雍正一度也是非常反感的。老百姓生活稍微得以改善,可在特權階級這是違背祖訓,而輿論在很長時間裡都被士紳階層所掌握,於是他們想盡辦法抹黑雍正。很久前人們反感雍正還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性格刻薄,讓他人不敢靠近;第二、登基後對兄弟和心腹薄情殘忍,甚至大打出手;第三、雍正太勤奮了,以至於執政過於嚴猛,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 雍正登基後,自己大哥的女兒,為何這般對待
    雍正登基後,自己大哥的女兒,為何這般對待說起我國古代朝代諸多,清朝應該是最熟悉的朝代。清朝也是出聖君的朝代,如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他們都受到後人的讚揚。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清朝皇帝並不是他們兩個其中的一個,而是和他們有很大關係的。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最近好多熱心的粉絲都向筆者提問:鄔思道既然明知道皇四子胤禛登基後,肯定會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舉動,肯定會將其除掉,卻為何還要不遺餘力的將胤禛推向皇位,將那把砍向自己的刀親手磨鋒利呢?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理解的事情。
  • 雍正說:只要我活著一天 沒人敢動你 乾隆一登基就把他大卸八塊
    但是這麼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初,就殺了一位他老爸雍正不讓殺的人。此人名叫曾靜,是一位秀才。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讀到了著名學者呂留良的文章。文章當中充斥著反清復明的思想,曾靜也因此被感染,認為大清滅亡,才是中華崛起的時機。於是他找到了呂留良的弟子,一起探討反清復明的思想。此時,雍正剛剛經歷了「九子奪嫡」,地位還是很不穩定,很多王爺都反對他。
  • 雍正臨終前,遺詔中為何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來看,雍正是真英明
    然而,因為雍正長期透支身體,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後,就開始下詔書,除了一些必要的內容外,還加了一條,就是特別強調一定要善待果親王。那麼雍正為何在頒布詔書時強調要善待果親王呢?果親王的出生背景果親王是康熙十七世,也是最小的兒子,康熙當政時,他對果親王的態度不冷不淡,他雖然聰明懂事,但康熙沒有給他任何獎勵。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拍攝電視劇,為了製造一些節目效果難免會對真實史實添油加醋,其實真實中的那些歷史人物並未如此囂張跋扈,而故事中的情節,也並未有電視劇中演繹的那般曲折婉轉。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
  • 雍正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不肯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但康熙晚年在立儲之事上卻頗為苦惱,直接導致了九子奪嫡的尷尬場面,最後由四阿哥即雍正奪得帝位,當他即為之後,善待了廢太子一家,卻不赦免被囚禁了十四年的大哥,這是為何? 大阿哥為人品行不端而被康熙和雍正厭惡 我們先來解釋雍正為何不釋放大阿哥的原因。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對雍正有「養恩」,卻不是其登基路上的「靠山」
    縱觀整個「九子奪嫡」的進程,雍正本人從佟佳氏家族中獲得的支持,僅僅是只有隆科多一人而已,而他本人在登基後一再強調其與佟佳氏皇后的關係並且極力拉攏整個佟佳氏家族,更多的還為了政治統治的需要而已。在所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中,廢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十阿哥的生母的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這些都是要從地位和級別上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的。而按照「惠宜德榮」的「四妃」順序,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也排在雍正的生母烏雅氏之前。
  • 雍正皇帝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不肯赦免大阿哥?
    ——王維引言用這句詩來形容雍正在奪嫡大戰中的心態最合適不過了。當初誰都不看好的雍正最後成了一匹黑馬,一躍成了康熙的繼承人。都說皇宮十分多,清朝作為宮鬥最為嚴重的朝代,九子奪嫡的好戲也是流傳至今。雍正繼位之後,肯定要收拾曾經在奪嫡大戰中的對手,但是為何他如此善待廢太子,但是對待大阿哥卻絕不留情呢?一、雍正為何不放過大阿哥大阿哥胤褆是康熙第一個孩子,但是很可惜她的母親並非正視,所以他只是庶出,沒有資格做太子。不過清朝亂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未來皇位的繼承上沒有做過硬性規定,而是賢者上。
  • 清朝歷史上九龍奪嫡的時期,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何胤禵按兵不動?
    但為什麼手握重兵的胤禵在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反 ,而是「心甘情願」的交出兵權?京城封鎖消息老十四在外,由於京城封鎖消息,他並不知道康熙駕崩和新君已經登基的消息。然後雍正以宗人府名義詔令(這地方應該是耍了手段的,或者老十四政治敏感度太低)老十四回京奔喪,並讓延信和年羹堯(一滿一漢)接替老十四的軍權。
  • 雍正王朝:迎娶年秋月當晚,雍正為何要冷落年秋月而給李衛寫信?
    《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場景,雍正在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王府側福晉的當晚,便將這件事情以書信的方式告訴了已經出任四品的糧道、成為朝廷命官的李衛。那麼,雍正為何要在自己的「新婚之夜」,選擇將「新娘」年秋月晾在了一邊,第一時間致信給李衛告知自己娶親一事呢?在這裡我就為大家細細道來。
  • 雍正登基即位後,為什麼會善待廢太子而對大哥卻不赦免?
    按照皇家規矩,嫡長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耀,皇位也只會傳給嫡長子,哪有人要說了,雍正是個例外,他並不是長子,它登基後,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他的二哥、三哥、五弟、七弟被關押進監獄,並且都剝奪了地位封號,將他們都貶為了庶人,這幾位兄弟陸陸續續死在監獄。雍正的哥哥,比他更適合皇帝,因為皇位向來只傳給長子,雍正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又怎麼會讓其他人搶走?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在《雍正王朝》的最後幾分鐘,李德全向精神已經明顯不濟的雍正皇帝報告:「皇上,八......阿其那,他死了!」然後交給雍正皇帝一封來自「阿其那」的臨終信。自康熙四十六年「黃患爆發」乃至更早之前,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便開始了明爭暗奪,相互攻擊。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拿隆科多的上位來說,整個就是和佟國維唱的「雙簧」,在劇中他們是叔侄,其實在歷史中他們是父子,在康熙帝和佟國維談過話以後,佟國維就深感老八胤禩是沒有機會榮登大會了,之前他們一家一直站在老八這一邊,經過康熙的敲打,佟國維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把自己的兒子推上高位,並且站在了老四胤禛一邊。由於佟國維被免職回家,同時也重創了老八集團。可能很多讀者要問皇帝有那麼大的權力,還需要這麼辦嗎?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如果要評選《雍正王朝》中,最為精彩跌宕,最為緊張刺激的劇情,「八爺黨逼宮雍正」這段劇情,毫無疑問會以高票當選。特別是他還有著雍正兄長的敏感身份,這個時候更應該率先納上自己的一份「投名狀」了。而在雍正登基之後,胤祉也就此告別了政治舞臺,除了在李紱即將被問斬之前主動向雍正求情赦免李紱外,再無其他的政治表現,甚至是在李紱向其求援的時候,為了不引火上身,他還將與自己關係緊密的李紱推去向李衛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