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趙縣有著悠久的歷史,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民間美食多而散布廣,是個飲食別有風味的城市。
最近,東洨洋村馮立英的馮府酥魚賣得特別火,中午或傍晚的時候,人們都排著隊來買。我是在一個酒桌上聽說馮府酥魚的,那是去年冬天,朋友說縣城柏林街龍鳳官邸小區附近有一個賣酥魚的,一天能賣幾大盆。
我路過這裡是留意了一下,見一個50來歲的人用三輪車推著幾大盆酥魚叫賣。買回一條嘗了嘗,果然是傳統味道。
前些日子,再遇到他時,此人不單單是賣秘制酥魚了,老燒魚、醬香雞、麻椒雞、扒雞、豬頭肉、豬蹄各種涼拌菜都有了。花裡胡哨的廣告牌幾乎變成了「菜單」,愛喝酒的人從「菜單」上挑那麼幾樣就能擺一席。
先說說酥魚。酥魚是趙縣傳統名吃,做法獨特,有別於廣府酥魚。傳統的趙州酥魚骨酥肉爛,味道奇香。尤其是和酥魚一起出的魚凍,滋味更是醇厚。
酥好的魚在盆裡層層疊疊地碼放著,規規矩矩、齊齊整整,周身裹著一層醬紅色的魚凍,猶如琥珀,魚凍晶瑩剔透,清澈明淨,這來自鄉間的美味,酥、鮮、嫩、滑、香,宜下酒,更下飯。馮府秘制酥魚下料重,燉製時間長,特別入味。過去人們吃酥魚須在寒冬臘月的時候,否則形不成魚凍,現在有了冰箱,酥魚一年四季能夠吃到了。
再說老燒魚。常言道,千滾豆腐萬滾魚。他家的老燒魚做法更傾向於趙縣當地農家婚宴的做法,油炸過的大鯉魚,在大盆裡碼放好,下料兌湯慢慢燉製,小火滷製一個晚上。為保持魚形,每條魚都用竹籠罩住。
這是趙縣人經常看到的場景,炸好的魚排列在蒸籠裡,大廚預備好鋁盆將炸魚撂進去,兌好的佐料汁蔥姜蒜、辣椒、料酒、大料和鹽等等也倒了進去加水。魚,就這麼在慢火上咕嘟一個上午,空氣裡瀰漫著魚的鮮香。
他家的豬頭肉與豬蹄是在一個鍋裡滷製的。兩種食物在陳年老湯中,大火燒開,小火燜煮。豬頭肉肥而不膩,因為它的油脂早在長時間地燜煮時融化在湯裡了。
從鍋裡撈出來的豬頭肉和豬蹄,色澤紅潤,肉香濃醇。豬皮膠質材料有利於淡化色斑,潤澤皮膚。好吃的豬頭肉雖然不登大雅之堂,卻是世間最地道的下酒菜。
麻椒雞呈醬紅色,麻辣鮮香,獨具風味。是四川特色美食,麻辣鹹香,尤其是喜歡麻辣味的朋友們更是愛不釋口。他家的麻椒雞大量採用川菜的靈魂佐料麻椒和辣椒,吃慣了當地的滷煮雞,不妨換換口味。
趙縣的美食不勝枚舉,讀完小文有沒有這種感覺,滿屏的美食照片,似乎隔著屏就透出了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