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經濟失速 鎮區制改革重新加速

2020-12-14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掃碼付費進「灣姐朋友圈」分享更多獨家「情報」

請掃碼收聽南方都市報和粵海地產聯合出品的王牌音頻節目《灣區財富3分鐘》

在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1.1%的成績單公布以來,各種對於中山困局的報導開始鋪天蓋地,但是現有的分析始終未能解開一個關鍵謎團。早在2016年中山經濟只是局部出現預警的時候,官方就已經有了強烈的危機感,認識到中山「一鎮一品」的鎮區制發展模式存在「四個難以為繼」,此後全市就啟動了聲勢浩大的改革,仿照東莞等地組團發展的做法,將全市25個鎮區整合成五大組團,掉頭改走組團制發展道路。

作為改革起點的2016年,中山經濟增速還是漂亮的7.8%。但為何這場改革,並沒有將中山從經濟失速的威脅中解救出來?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預警之下

中山的自我檢討

2016年堪稱中山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年中山GDP增速為7.8%、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5%,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一切都運行如常。年初,籌備了十年之久的深中通道批覆文件終於下達中山。年底的12月28日,主體工程動工建設的消息傳來,許多人都在熱烈討論有多少深圳企業會順著通道來到這裡,中山會不會藉此重新反超惠州,在未來的某一天奪回全省經濟排行第五的座次。

只不過,在總體順風順水的景象背後,幾個關鍵預警指標在2016年這年已出現了異常: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速僅為1.4%,大幅低於全省8.9%的平均水平。2967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410家發生虧損,佔比為13.82%。換句話說,每十家中就有超過一家發生了虧損,這一比例明顯偏高。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年,受深中通道利好刺激,蟄伏多年的中山樓市開始有了繁榮跡象,全年的房地產投資開始異軍突起,同比增加13%。

工業投資落而房地產投資起,作為廣東四小虎之一,中山保持了足夠的警惕:這一年年底召開的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官方開始謀劃改革,並首次以「四個難以為繼」總結當下發展面臨的困境:以傳統專業鎮為主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以土地擴張為主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以鎮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來落實創新驅動發展難以為繼,以現有城鎮空間布局建設宜居城市難以為繼。

鎮區林立

中山的土地之痛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山和番禺、順德、東莞一樣,走的都是以鎮街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經濟管理權限基本都下放到鎮街。而在2000年之後的一系列行政區劃調整,番禺、順德變為廣州和佛山的一個區,沒有變化的東莞則從2000年就開始改革,在32個鎮街的層級上新增組團以加強全市統籌。

四小虎裡,唯獨中山的發展模式沒有變化,依然保持著扁平化行政管理體制:全市的經濟權限全部下放到25個鎮區,財政、土地、產業項目都是以鎮為單位進行管理和配置。這就是當時中山官方提出「四個難以為繼」的大背景。在改革開放初期,這種資源和權限下放的模式,極大地激發了鎮區的活力,每個鎮都拿著土地去招商引資,最終成就了各種製造業專業小鎮林立、「一鎮一品」的格局。而當傳統產業發展逐漸從增量時代變成存量時代,鎮區制的弊病開始顯露出缺乏產業和土地統籌等一系列問題。

早年中山市規劃部門曾抱怨過,全市規劃和土地指標掌控在各鎮區手裡,市局基本無權過問,而各個鎮為追求表面的經濟增速競相賣地,導致全市建設用地指標嚴重透支。

據2015年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公布的一份《中山市招商引資落地難項目情況表》顯示,全市147個落地難項目中,涉及用地問題有76個,佔項目總數的51.7%。

鎮區林立,使得原本就土地緊張的建設用地被切分成碎片。有些鎮有項目有錢但沒地,有些鎮有地沒項目也沒錢。前者導致現有的中小企業無法就地擴張,企業始終長不大,只能被困在產業低端做貼牌和代工,後者則導致有些鎮貪圖短期利益,跑去發展房地產。

2014年,當時中山市黨政領導就曾告誡下面部分房地產過度發展的鎮區,「不要把工業用地拿去改規劃搞房地產」,但是在鎮區擁有規劃和土地管理權限的背景下,這種警告顯然作用有限。

和危機賽跑

組團制改革憾未能做實

在認定了問題存在的根源之後,中山立即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試圖將轄區制度升級為組團制。一場跟經濟失速預警賽跑的改革隨之拉開。2017年4月,中山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的意見》,全面啟動了「一中心、四組團」發展戰略。全市25個鎮區組合成中心、東部、東北、西北、南部五大組團,每個組團分別成立管理委員會作為議事協調機構,各管委會的主任由市領導兼任。

在當年的組團制度發展動員會上,市政府主要領導也給大家鼓勁:在大灣區發展背景下,鎮區的發展能級已經不適應城市競爭形勢,「所以我們要把五個分散的手指頭聚合成一個拳頭。」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在那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中,留下了彈性空間:為避免一刀切,改革沒有對組團領導架構和運行機制、考核方式等進行安排,而是繼續保持各鎮區的獨立性,該鎮區做的事還是由鎮區自己幹。這一點當時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就提醒,早在十年前中山就提過組團制發展,但始終沒有做實,而此時再次推出組團制,難度還是在做實,這需要背後的內部運作機制、政績考核體制等做出調整。

在組團制啟動後不久,確實因為後續推動力不足,改革在實際執行中就變慢,本該發揮統籌作用的各個組團管委會,實際只是各鎮聯席會議,並沒有被真正賦予管理權限。南都記者查閱中山市政府過去三年公布的政策,五大管委會基本沒有單獨對外發布過紅頭文件,權力重心依然掌握在各鎮區手裡。

另一個顯著的證據是:2017年下半年之後,一直備受詬病的土地資源碎片化並沒有得到緩解,中山25個鎮區依然保留了規劃編制權限,直到今年10月份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將鎮區機構撤銷合併成五大分局,規劃國土權限才被統一上收至市層面,而此時離組團制改革全面推出已經過去兩年多。

「本質還是後面市級層面決心和力度不堅決,怕擔責,所以組團制還是沒做實,實際上還是舊的鎮區那一套做法」,在總結改革的經驗教訓時,梁士倫告訴南都記者。

而改革領先的優勢則隨之逐漸弱化,代價則是2017和2018年經濟失速的預警指標越來越越惡化:雖然這兩年GDP增長數據依然有6.6%和5.9%,但工業投資增速開始出現負增長並加速下降,規上工業企業的虧損數量還在繼續增加,只有房地產投資還在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雙區」驅動

中山鎮區制改革重新加速

種種跡象顯示,經濟失速之下,中山對鎮區制的改革又有了重新加速的跡象,突破口之一是鎮區制下碎片化的土地使用模式。在今年11月28日召開的《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編制工作動員會上,加強全市對土地的統一管理被擺在了第一位。

市委書記賴澤華表示,當前中山發展面臨的土地碎片之困、產業升級之困、交通瓶頸之困、隊伍建設之困,許多問題的根源都歸結於土地管理,未來國土空間必須堅持「全市規劃全市做」,樹立全市「一盤棋」意識。市長危偉漢也告誡說,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跳出「一鎮一地」得失來思考全市發展路徑,摒除「打小算盤」思想。

在這一思路下,今年中山國土空間管理體制開展了一場大調整。除將分散在25個鎮區的國土規劃機構整合成和五大組團相對應的五大分局外,還出臺了《中山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辦法》,嚴禁各鎮區隨意改規劃,使得2019年控規調整業務比2018年下降25%。

與此同時,對接深中通道的橋頭堡——由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南朗組成的東部組團,也開始動作頻頻。11月16日,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發出公告,翠亨新區馬鞍島掛牌13宗土地,包括3宗醫療衛生用地、7宗工業用地,算上15日掛牌的一宗馬鞍島工業用地,這是今年以來中山土地市場一次性出讓地塊最多的一次,加強對深圳產業外溢對接的決心一覽無餘。

破除鎮區制之弊

圍繞深中通道做好「東承西接」

而在更早前的今年4月,《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和《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同步進行公示,調整規劃後的翠亨新區起步區,更加注重對深圳等珠江東岸的產城融合銜接。

如馬鞍島中北部地區由原來的產業用地為主,調整為以新型產業用地、綜合服務、科創研發為主的綜合功能區域;而南部則打造一個全新的重大平臺,以科創、文化、商業商務、居住配套等功能為主的翠亨科學城。

對於這一番動作,市委書記賴澤華在履新後就旗幟鮮明的表示,要舉全市之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謀劃推動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圍繞深中通道做好「東承西接」。

一場對於中山發展道路的討論也在同步召開,重點依然是如何通過改革破除鎮區制之弊。11月份,中山市委宣傳部牽頭進行「解放思想 重振虎威」系列大討論。在其中的一場學術座談會上,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建議,中山可以嘗試撤鎮並村建區,一舉破解土地問題、空間問題。

出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魏凱

音頻主播:黃海珊 魏凱

請掃碼收聽南方都市報和粵海地產聯合出品的王牌音頻節目《灣區財富3分鐘》

相關焦點

  • 突然失速!被珠海、江門、茂名超越,中山的房子還能買嗎?
    七十年代末,中國內地開啟改革開放模式,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被劃為經濟特區,珠三角一躍而出。到了八十年代,珠三角成為中國內地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廣州、深圳全力奔跑,成為廣東省馬車的兩架車輪。中山市、南海市、順德市、東莞市緊跟廣深腳步,發展也極為迅猛。
  • 中山:以改革「動能」全面提升發展「勢能」
    這些年來,中山都有哪些動作? 「硬聯通」加速—— 11月8日,中山東部外環高速迎來歷史性的一刻:該項目控制性工程、全省跨度最大的斜拉橋香山大橋主橋橋墩開建。主橋的橋塔高度270米,約90層樓高,建成後將成為中山新地標。
  • 失速經濟又回來了,就在凱德廣場,賣主雲集非常活潑有趣
    從家開始,當我路過公交車時,我被一排排整齊的攤位吸引住了,我以為晚上一定會有很多人,這應該是失速經濟,你能考慮一下嗎?攤檔經濟不是取消了嗎?所以這是?到達目的地後,刺蝟滿懷疑慮地告訴閨蜜他剛才看到的東西,並約好晚上去看看。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時間攤位經濟非常流行,尤其是綿陽網紅橋(1號橋)和科技城園藝山人才園,每天晚上都有人山人海的場景,非常熱鬧。
  • 東三省經濟發展失速 國家"猛藥"助力重點領域改革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7日訊(楊淼) 昨日(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放緩態勢,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二季度部分指標較一季度有所好轉或者降幅有所收窄。
  • 【航空科普】詳解飛機失速
    當失速時,飛機會產生失控的俯衝顛簸運動,發動機發生振動,駕駛員感到操縱異常。簡單來說,飛機失速意味著機翼上產生的升力突然減少,從而導致飛機的飛行高度快速降低。注意失速並不意味著引擎停止了工作或是飛機失去了前進的速度。 1、當飛機前進時產生的升力小於飛機所受的重力時飛機就會下降或摔機,即飛機迎角大於臨界角,出現大迎角失速。
  • 飛得好好的,飛機怎麼就失速了呢?
    而這種設計使得飛機的高攻角特性更不穩定,尤其是在低速、較大滾轉角(急轉彎)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失速。波音顯然也預見到這個問題,因此加裝了MCAS系統以期改善飛機可能出現的失速問題。這套MCAS系統的邏輯看上去當然很有道理,只是具體執行的時候,它被授予了極高的優先級:一旦MCAS系統根據攻角信息判斷飛機有失速的危險,它就會直接操縱尾翼,使機頭下壓,飛機進入俯衝姿態,而且不對飛行員做明顯提示。如果飛行員發現了問題,立刻手動操作讓飛機重新爬升,MCAS系統仍然會每隔5秒鐘強行將機頭按下,執行俯衝操作,除非飛行員徹底關閉MCAS系統。
  • 深中通道能解決中山下滑的經濟嗎?還是方便深圳人推高中山的房價
    深圳人成功的把東莞的房價推上高位後,把目標又盯上了惠州和中山。惠州被稱為深圳的睡城,是因為惠陽和大亞灣挨著深圳,通勤距離比較近。那中山又是靠什麼受到深圳人的青睞呢?因為在建的的深中通道,深中通道讓中山到深圳2個小時的路程縮短為30分鐘。
  • 韓國經濟面臨失速,增長不到2%,今年其GDP總量會被廣東省趕上嗎
    而韓國經濟的失速,也讓我國廣東省與之的距離更進一步。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的經濟在2000年以前一直都處在高速增長中,甚至與我國都有的一拼。在1991年的時候,韓國的GDP總量只比我國少了不到600億美元。不過在進入21世紀後,韓國的經濟增長就越來越慢,最近幾年的GDP增速都在3%附近徘徊。
  • 中山改革印記亮相「大潮起珠江」
    「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吸引了很多中山市民前去觀看,其中那張「中山外來務工人員米雪梅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也備受關注。    洪喜鵬攝近日,一張中山「黨員志願者服務隊舉行授旗儀式,走上街頭宣傳十九大精神」的圖片在朋友圈「走紅」。記者昨日獲悉,這張圖在深圳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基層黨建展區展出。據了解,展覽中還有不少「中山元素」亮相。
  • 飛機為何會因失速墜毀?
    為何飛機會因失速墜毀?   此次埃航空難和過去幾月的獅航空難飛機在出事前都有過失速現象,那麼為什麼飛機會因失速墜毀呢?給大家分析下原因。
  • 中山博物館徵集改革開放藏品,充滿兒時回憶的「中山造」,你家有嗎?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何偉楠)當年勇奪央視電子類商品廣告標王的愛多VCD、"中國洗衣機大王"威力洗衣機、千葉電風扇、小霸王學習機……  這些承載著幾代中山人光榮夢想和回憶的「中山造」,也記錄了中山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歷程。
  • 中山經濟,輝煌與挑戰
    輝煌的過去 早在民國時期,老上海南京路上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貨公司,都是中山(古稱「香山」)人創辦的,他們推進了中國百貨現代化的進程。 改革開放後,中山和南海、東莞、順德等四城因為經濟發展迅猛,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 順德和中山哪個經濟更強?
    紅谷新視界:順德和中山曾經都是廣東四小虎,成為了廣東改革開放經濟崛起的一個縮影。後來中山成為廣東的一個地級市,而順德則成為佛山市的市轄區。在行政級別上,中山已經高於順德了。從兩者的經濟實力上看,幾乎是旗鼓相當。
  • 落實綱要加速布局先行先試陸續破題 粵正形成科學發展新格局
    國務院正式批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來短短半年時間裡,省委、省政府擂響了密集的進軍鼓點,以高效務實的作風拉開貫徹落實綱要的大陣勢,綱要賦予珠三角「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重任正在陸續破題,廣東正積極主動在世界經濟重新洗牌中謀求轉型升級,廣東科學發展新格局正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形成。  伴隨著綱要貫徹落實,熱點一次次聚焦珠三角。
  • 越南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69位,今年越南將會加速社會與經濟改革
    2019年是全球經濟增長逐漸放緩的第一個年頭,尤其是在美國貿易戰的背景之下,世界經濟因為這些因素而出現異常的波動,而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雖然全球經濟大環境正在出現惡化,但針對於該地區的國家比如越南來說,越南是少有的增長極為迅速的經濟體之一,在美國的貿易戰助攻之下,越南在2019年第一季度取得了開門紅,根據越南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 範恆山:以從頭做起的勇氣再創經濟發展的輝煌――對中山的建議
    回顧起來,早些年中山作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的形象,可以說深入人心;而這些年我們也看到了,中山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以鎮區為載體,著力發展特色經濟,經濟社會總體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保持全省靠前水平,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的產業基地、光千億計的產業集群就有三個,城鄉一體化發展進展很快,公共服務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這是我認識到的中山發展的一些好的方面。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央地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從中央到地方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混改項目批量湧現,重組整合大戲接連上演……即將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
  • 重新定義ERP?金蝶全渠道營銷引爆中山
    重新定義ERP?金蝶全渠道營銷引爆中山 重新定義ERP?金蝶全渠道營銷引爆中山 2017-05-25 10:11:07  來源:網際網路、上海管易雲計算軟體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重新定義IT 雲創未來」峰會。
  • 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重新開放
    遊客參觀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 張芹 攝遊客參觀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9月18日電 (張芹 劉思佳)「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當天,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攜升級打造的《抗日戰爭勝利第六戰區受降史跡展
  • 深圳GDP失速?真相其實是……
    來源:格隆匯作者 | 漢陽樹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1深圳GDP失速了嗎?這幾天,深圳GDP失速刷屏。從上面這張圖看,其實深圳GDP失速早早發生了,而不是2019年三季度才有的。比如2006年,前面三個季度都是30%+的增長,第四季度居然下滑了10%,同比-10%,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沒這麼嚴重過。然後神奇的是,2007年每個季度又恢復了10%+的增長。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說明這種計算本身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