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涇陽原創歌曲《茯茶老家》背後的故事
「涇河邊呦嵯峨山下涇陽是那茯茶老家是那茯茶老家哎呦……」>近日,由詞作家鄭炳權、曲作家修俊共同創作的一首表現涇陽茯茶的歌曲《茯茶老家》小樣錄製完成。歌曲錄製完成後,我臺記者專程採訪了歌曲的創作者。一起來看看他們對於這首歌的評價吧:鄭炳權評價《茯茶老家》:涇陽是茯茶的根源,創作這首歌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一首歌把涇陽唱出去,讓涇陽茯茶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知道茯茶的老家是我們涇陽。歌詞和旋律都比較簡單,容易傳唱。
-
嵯峨山-涇陽老家那座山
變荒山為 「 綠水青山 」 變荒山為 「 金山銀山 」 看涇陽北山衛士 給你一個美涇陽 (點擊視頻MV)
-
陝西涇陽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有窯洞有地窯還有久違的「麥草垛」!
在涇陽、三原北部,有一座雄偉壯麗的山脈,我們的祖先賦予了它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嵯峨山。在嵯峨山的東端,就是關中唐十八陵之一的唐德宗李适的崇陵。四月二十三日和同學朋友一起探訪唐崇陵和貞陵,車快要到崇陵,涇陽的同學提議順便探訪一下天井壕。
-
陝西涇陽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有窯洞有地窯還有久違的「麥草垛」!
在涇陽、三原北部,有一座雄偉壯麗的山脈,我們的祖先賦予了它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嵯峨山。在嵯峨山的東端,就是關中唐十八陵之一的唐德宗李适的崇陵。四月二十三日和同學朋友一起探訪唐崇陵和貞陵,車快要到崇陵,涇陽的同學提議順便探訪一下天井壕。
-
我的家鄉在涇陽
在我就讀的中學附近有一土丘,頂上矗立著一座很高的鐵塔,我曾經爬上鐵塔,眺望南邊的塬,東邊的鐵路。翻過塬去是鹹陽,鐵路通到西安,那是另一個世界,是我們農村人嚮往的地方,心想有一天我能離開農村,去大城市工作多好。這個願望後來終於實現,我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最後一次在生產隊勞動,是給玉米堆肥。
-
我的家鄉在涇陽
在我就讀的中學附近有一土丘,頂上矗立著一座很高的鐵塔,我曾經爬上鐵塔,眺望南邊的塬,東邊的鐵路。翻過塬去是鹹陽,鐵路通到西安,那是另一個世界,是我們農村人嚮往的地方,心想有一天我能離開農村,去大城市工作多好。這個願望後來終於實現,我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最後一次在生產隊勞動,是給玉米堆肥。
-
老家的村莊,就要拆遷了
想像我的村莊我的家也許真的要遠去,變成了記憶,心中頓時有一種戚戚的感覺。關於老家拆遷的消息,多年前就曾有過多次,只是一直沒有行動,時間長了,大家都以為那只不過是一句傳言而已。如今即將要變成了現實,那種感覺還真不一樣,就像與一個老友要遠離告別一樣。
-
對不起,我要去涇陽了!
主編亂彈妞:兩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漢子」,愛吃會耍又可愛,賣得了萌,犯得了二...當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
我的老家大路村:櫻花開滿的村莊
因地域和氣候差異,很多同類植物的生長變化在季節上也有明顯差異,老家的花開和濟南正好差半個月,也就是晚一個節氣。一般情況下,4月15日前後,是位於安丘西部的老家大路村櫻花開放最盛的時節。自打從忙碌的工作中清閒下來,我和老公就商定,每年櫻花開放的季節,我們要在老家等待花開滿樹、花開滿村,把村裡村外的單櫻雙櫻白櫻紅櫻看遍。
-
我的老家大路村:櫻花開滿的村莊
文|李秀珍老家栽櫻花樹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回家時,櫻花樹枝頭光禿禿的沒有花也沒有葉,五一節回家時,有時能趕上花期的尾巴看一樹綠肥紅瘦,有時只能凝視牆邊落紅無數慨嘆一句「林花落了春紅,太匆匆」。因地域和氣候差異,很多同類植物的生長變化在季節上也有明顯差異,老家的花開和濟南正好差半個月,也就是晚一個節氣。
-
我請假三天回老家的村莊拍照,雖然少賺了點錢,但我認為很值得!
圖文:紅豔上周六,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我,家裡的房子因著新農村建設,馬上就要搬遷了,心裡有萬般不舍。我知道新農村建設是大勢所趨,於是,我就給母親說,那我請三天假,回去把村莊都拍下來,將來也是一個美好的紀念。有一天,你們想念時,就打開這個文章看看。
-
我的老家,在嵐縣的一個小村莊!
我的縣城 風從山中吹過,留下多少故事。霧在晨曦升起,又添幾縷詩意。許多河流早已消失了,可它依然日夜流淌在我夢中。太陽照在嵐河上,這是汾河上遊最大的支流。
-
【文化涇陽】涇陽,一片文化的熱土
「涇渭分明」,四字成語,讓美麗的涇陽在無限的歷史厚重中,常常令人遐想。每每站在渭河之濱,思緒會隨著五千年的風雲,飄蕩在涇河之畔。而踏上涇陽的土地,似乎就成了夢牽魂繞的還願之旅。當「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的初春時節,我踏上了涇陽這一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之城。登嵯峨,望涇水,行涇惠渠畔,探「大地原點」,飲茯磚名茶,我處處感受著涇陽大地發展經濟的火熱。
-
我的老家, 在西平的一個小村子!
來和我一起看看老家吧其實相比於以前,村子裡的變化挺大,很多鄰居家蓋起了小平房或二層小樓曾經的紅磚小院已經很少見新鮮的菜也是會給我裝一大包父母就是想把好的都給我們老家也不是以前的模樣了坑坑窪窪窄窄的土路都修成嶄新寬敞的水泥路仿佛也是想讓我們多回來幾趟
-
「文化涇陽」雷抒雁:假如沒有你們——寫給我的老師們
我生長在距涇陽縣城只二、三裡地的一個鄉村。按說,在土地平坦,大水灌溉,旱澇保收的涇河平原,人們的生活應該是富裕的,按說,有著古老文化傳統,近在鹹陽,長安這些帝都之側的「白菜心」涇陽縣,應該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是不然,在我長到該上學的年齡,也就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年代,涇陽的教育仍然很落後,在我的村子裡大量充斥著文盲。
-
話說涇陽:從海角寺到水利會館
海角寺位於涇陽西部現王橋鎮和橋底鎮相接之處,其具體地址只能向遺老打聽,且也眾說紛紜,很難有一個確定說法。從歷代縣誌記載來看,其大致位置位於社樹村東門以東,怕也有一點距離。橋底現扶託村以西,從扶託村名來看,應該是&34;的音變,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海角寺其位置就應在這個村或是村以西的位置。據記載海角寺有唐代遺物石幢,上刻有佛經。海角寺內有唐代石幢,其發端至少在唐代。
-
涇陽,你又咋啦!?
客觀真實、記錄身邊發生的一切 原標題:走,跟我回涇陽! 涇陽,真正的八百裡秦川腹地,中國的正中心,大地原點的所在,那裡也是我的家鄉,我生活了二十多載的故地熱土。
-
我的老家魏雪村
老家魏雪村魏雪村座落於海拔200多米的九頂鳳凰山東面,三面環山,山上松柏茂密,村前從東到西有三道攔水壩。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莊,也是伴我童年的老家。 魏雪村歷史悠久,有三四千年的歷史,村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石斧,村西至今有漢代遺址、漢代墓葬,六七十年代曾出土漢畫像石,石斧、畫像石如今都在縣博物館保存展覽。唐代,村中有佛教雲門派寺院興福寺。
-
觸摸一段真實的歷史,走進涇陽的吳家東院!
原標題:觸摸一段真實的歷史,走進涇陽的吳家東院!任何一個大院無法與其相比的,是它在中國革命歷程和抗戰史上激蕩人心的紅色過往。吳家東院少奶奶周瑩沒有子女,生前過繼了吳家中院的侄子吳懷先為養子。吳懷先是一個通達之人,與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是同學,私交甚好。在于右任鬧革命的時候,吳懷先就大筆進行資助。對於共產黨人,吳懷先同樣佩服之極。接手吳氏莊園後,吳懷先將其捐贈給了中國共產黨主辦的西北戰事青年訓練班,從此青訓班這才有了一個穩定的辦學之地。
-
涇陽茯茶, 下一個崛起的茶界寵兒
(原標題:涇陽茯茶, 下一個崛起的茶界寵兒) 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