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涇陽

2020-12-20 陝西法制網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我在陝西涇陽縣出生、成長、讀書,後來從學校返鄉做農民。十幾歲時,去兩百多裡路外的煤礦拉煤,在火車站裝車卸車扛兩百多斤的鹽包子,打土坯,蓋房,揚場,犁地,挑土,擔糞,幹過很多苦活兒。有一陣子涇陽縣城修地下排水道,我們大隊工人受僱開溝埋管。涇陽縣城歷史上幾建幾毀,縣城街道底下的磚頭石塊因此很多,開挖起來特別吃力,有時鐵鎬掄下去,能砸出火星。幹完一天活,累得要命,也餓得要命。灶上改善夥食,土豆白菜羊肉湯,每人一老碗,我兩根筷子穿了六個槓子饃,稀裡呼嚕吃個精光。

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走出涇陽,去體驗外面的生活。在我就讀的中學附近有一土丘,頂上矗立著一座很高的鐵塔,我曾經爬上鐵塔,眺望南邊的塬,東邊的鐵路。翻過塬去是鹹陽,鐵路通到西安,那是另一個世界,是我們農村人嚮往的地方,心想有一天我能離開農村,去大城市工作多好。

這個願望後來終於實現,我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最後一次在生產隊勞動,是給玉米堆肥。記得當時我穿著背心,在又高又深的玉米地裡鑽出鑽進,臉上、胳膊上、脖頸上被玉米葉子劃出道道血痕,但心裡無比輕鬆暢快。因為這些在田間流汗的日子可能真的要結束了,這些玉米葉子留在我身上的,是幸福的傷痕,快意的傷痕,如同在告別宿命的文書上留下的戳記,也如同飛向一個全新大世界的祝福的披紅。從此我走出了涇陽,先是到西安,後是到北京,在大城市裡生活了四十多年,除了每年回鄉省親,再也沒有在涇陽生活過。

直到退休後,人輕鬆自在了,回涇陽的機會反而多了。2017年我為著書,回鄉探訪秦代著名水利工程鄭國渠遺址。這條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經濟基礎的大渠,有一條支渠就經過我們村口,另一條支渠穿過涇陽縣城。寫作期間,我又踏踏實實在涇陽住了下來。回故鄉,寫故鄉,說涇陽話,吃涇陽飯,會涇陽人,談涇陽事,一種既熟悉又親切的鄉土氣息包圍著我,很多感覺被調動,很多記憶被激活。我沉浸在家鄉文化氛圍當中,沉潛到家鄉歷史的情境深處。那是一段亢奮、充實、快樂的時光。

我每天5點起床,開始寫作,寫到10點鐘吃早飯,飯後不休息,繼續寫,寫到下午4點,吃下午飯。家鄉人傳統上是一天兩頓飯,就是這個鐘點,傍晚則隨便墊補一口,不算正式吃飯,叫「喝湯」,我連「喝湯」也免了。我恢復了家鄉的習慣。

在涇陽,我尋訪故地,舊時的印象全然無存。早先縣城北面,有一片大湖,叫涇幹湖,我是在涇幹湖裡跟著人才學會了蛙泳、自由式。如今縣城擴展,大湖已被填平,建成了公園,還豎起寬大的牆體式電子屏幕,早晚都有老人們在那裡翩翩起舞。城裡建有體育場,我年輕時愛好體育,沒少在體育場上揮灑汗水。如今重回涇陽,潛心寫作那段時間,下午飯後我常會去體育場散步。來這裡鍛鍊的人很多,走進體育場,當年在這裡奔跑拼搏的情景就歷歷在目,恍若還能聽見我在跑道上衝刺時觀眾給我的加油助威聲。

涇陽最著名的地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大地原點也叫大地基準點,是國家大地坐標的起始點。科學家們勘察計算了很久,最終把這個原點定在了涇陽,而且這個點,正是我當年攀爬的高鐵塔所在的位置。鐵塔如今已不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七層建築,大地原點標誌是一顆紅色瑪瑙,鑲嵌在主體建築地下室正中的大理石基座上。

過去涇陽人去西安,坐火車從鹹陽繞一大圈,經過六七個車站,三個小時才能到達。我返鄉當農民的時候,一次生產隊派出十幾輛架子車從西安往涇陽拉建築腳手架。我們抄近路,從窯店過渭河渡口,這樣能少走三十裡路。誰知中途車子陷進渭河沙灘裡,我們汗流浹背艱難挪行,過了渡口時天色已是伸手不見五指,只好在窯店住了一夜。現在新修的高速路和幾條寬敞大道從涇陽直通西安,車程也就四十分鐘。從涇陽去西安北高鐵站,比西安南郊人還便捷。西安機場離涇陽更近,開車半小時就到。

前幾年,涇陽鄭國渠風景區為我設立了工作室。現在一年當中,我有幾個月住在涇陽。杜甫有詩: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我生於斯,長於斯,夢想孕育於斯,起飛於斯,這裡也必將是我此生的歸宿。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6日 08 版)

作者/來源:人民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涇陽上榜了!全國第一!身為涇陽人你還不知道?涇陽老鄉快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涇陽家鄉群
  • 「文化涇陽」雷抒雁:假如沒有你們——寫給我的老師們
    我生長在距涇陽縣城只二、三裡地的一個鄉村。按說,在土地平坦,大水灌溉,旱澇保收的涇河平原,人們的生活應該是富裕的,按說,有著古老文化傳統,近在鹹陽,長安這些帝都之側的「白菜心」涇陽縣,應該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是不然,在我長到該上學的年齡,也就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年代,涇陽的教育仍然很落後,在我的村子裡大量充斥著文盲。
  • 我的老家,在涇陽的一個小村莊!
    我的老家,在涇陽的一個小村莊!在涇陽的一個小村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老家 都有揮之不去的回憶 因為它給了我們一份純真歡樂的時光 因為它給了我們最純粹的友情 因為它給了我們最美好的童年 我是涇陽人
  • 涇陽有茯茶 煜盛茗續寫新傳奇
    王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是家鄉的茯茶,每一個人都有家鄉情結,關心家鄉的發展也是自己的責任。我以文學的形式推介茯茶,用20多萬字講述了一個茯茶的故事,給鄉親們一個美好回憶,給茯茶生產和經營者一個驚喜。寫涇陽茯茶其實一定要寫出秦人的誠信和精神。
  •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涇陽是在哪裡 涇陽是個什麼地方?
    你們就當我是孫儷娘娘的腦殘粉吧。因為喜歡這部戲講的故事,就一直不斷的查資料。電視劇一開始的時候,氣勢恢宏的涇陽古城便出現在屏幕上,隨著鏡頭拉近周瑩和周老四正在街上賣藝。涇陽位於涇河之北,古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涇陽。兩縣均是平原廣籌,水利發達,歷史上就以「關內膏腴之最」而著稱,是陝西的「形勝之區」、「關中上郡也」,始終是關中地區的重要農業區,是明清時期關中重要的糧棉產區之一。《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周瑩一把火少燒了罌粟田後,偷了婆子媽兩千兩銀票,再典當了2000兩,就是去囤棉花的。她把整個關中的棉花都囤了,然後翻倍賣出大賺了一筆。
  • 涇陽縣委副書記劉傑到涇陽法院調研指導
    7月6日下午,全省掃黑除惡第4次(擴大)會議結束後,涇陽縣委副書記劉傑到涇陽法院調研指導工作。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保衛,涇陽縣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國強,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寇偉,司法局局長陳新,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建宏陪同調研。
  • 涇陽「飛地」——橋底鎮
    橋底鎮位於涇陽縣城西北15公裡處,東接中張鎮、南臨涇河與太平鎮、禮泉縣隔河相望,西連王橋鎮,北靠興隆鎮、雲陽鎮。交通便利,渠井雙灌,素有「關中古鎮」之美譽。涇石口路、關中環線、鹹旬高速錯綜交叉,穿鎮而過。
  • 涇陽3人入選鹹陽好網民!
    主持「弘揚正能量 唱響主旋律」和「最美家鄉是興平」話題,撰寫推送弘揚正能量、鞭笞假醜惡的向上向善信息,不僅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同時對維護網絡安全和淨化網絡空間做出了積極貢獻。董書奇,武功縣供銷聯社幹部,多年來圍繞武功電商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武功電商發展起到了積極地宣傳推廣作用。
  • 我們為涇陽找了一位「超大牌」的代言人
    我就是茯妹大家好,我叫茯妹,出生在美麗的涇陽,涇河水哺育著我,涇陽故事滋潤著我,我熱愛這個地方,也見證著涇陽的發展變遷。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成為了涇陽形象大使,今後,我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涇陽風光,品嘗涇陽美食,感受涇陽的風土人情。茯妹誕生記在網絡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大形勢下,以虛擬形象作為地方形象代言掀起了宣傳推廣新熱潮。
  • 今天,涇陽的藍天白雲刷屏啦
    經歷了連續幾日的陰雨今天的涇陽碧空如洗久違了涇陽的「藍天白雲」朋友圈也是瞬間被刷屏樓宇間藍天白雲湛藍清澈今天的涇陽,每一幀即是美景遠山近景,難得一見天際間,藍天白雲距離我們咫尺之間大美涇陽定會一飽眼福美膩了、美膩了、我的涇陽!
  • 嵯峨山-涇陽老家那座山
    變荒山為 「 綠水青山 」 變荒山為 「 金山銀山 」 看涇陽北山衛士 給你一個美涇陽 (點擊視頻MV)
  • 涇陽味道 —— 「十三花」
    身為一個吃貨,過年最在乎的就是吃什麼!又怎麼少得了涇陽美食呢!要說起涇陽美食,首要推薦的就是涇陽宴席 「十三花」,它作為經典的傳統飲食,不但讓人們大飽口福。更能讓人們盡情享受涇陽鄉村田園生活的恬淡愜意與濃濃的鄉愁。
  • 白鷺來涇陽過冬了
    你知道的還不少嘛,那你知道白鷺為什麼來涇陽棲息嗎?」「還能因為什麼,涇陽生態環境好唄……」生態環境好 白鷺最知道12月19日,涇陽寒風陣陣,在涇陽縣橋底鎮,接受冬日的陽光照曬,倒也頗為舒適。如今,白鷺也「願意」在涇陽棲息了。當地群眾:白色的,覺得很好看,我們都站在這裡看。當地群眾: 天天都有,我女兒看著都不肯走,她看著白鷺捉蟲吃。涇河涇陽段水質清澈,水草茂盛,是天然的氧吧,也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 涇陽茯茶的歷史概括
    涇陽茯磚茶正是歷朝歷代用於【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2.第一塊磚:中國第一茯磚出自涇陽。據《天下第一【磚】涇陽茯磚茶》(一下簡稱《天下第【一】磚》)一書記載:茯茶(散茶)在陝西涇陽的出現在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茶商在不經意情況下偶爾發現加工之茶中長出【金花】即【冠突散囊菌】茯磚茶形成及定型則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前後。
  • 涇陽,一座低調了千年的城池
    俗話說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喝著茯茶看著涇陽的美景涇陽一座擁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卻低調了千年的城市在一部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後總算是藏不住了涇陽被稱作是「八百裡秦川」的腹地北依仲山、嵯峨,南鄰涇河,山水形勝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
  • 不知瀛洲臺,就不是涇陽人
    秋遊瀛洲臺   「不知瀛洲臺,就不是涇陽人」,昨天
  • 「雙節」來涇陽,讓你嗨翻天
    涇陽家風館佔地360㎡,展區由序廳、家國天下——革命家紅色家風、民族根脈——中華傳世家風、 德隆鄉邦——地域傳統家風、時代引領——涇陽當代好家風、化風為俗——涇陽鄉風贊、家風建設體驗區七個部分組成。 路線三: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涇陽方向——涇陽縣城——鄭國廣場一路向北——紅色旅遊路北頭繼續向北——環山路右拐約2公裡到龍泉公社。
  • 清晨6點的涇陽茯茶小鎮沒有人山人海
    當我來到陝西涇陽茯茶小鎮的時候,剛剛清晨6點。這一天,我4點半就起床,5點從西安出發,看著天色一點點亮起來。所以我到達這座大門的時候,沒有看到一個人。陽光灑在朱漆大門的獸頭裝飾上,一個喧囂小鎮的早晨開啟了。日出的時候,街道上的石板路一片金黃,是那種古鎮的氣質。
  • 請名人高抬貴手,放過還在為涇陽茯茶努力的我們!
    2019年7月21日,吳國華女士(以下簡稱「吳老師」)在吳家東院裕隆全的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百年字號被搶,《那年花開月正圓》怎麼續」一文,我公司就此文回應如下: 一、裕隆全不是百年字號 我國商務部發布的《中華老字號認定規範
  • 騎行鹹陽訪三原城隍廟,古龍橋,文峰木塔,涇陽博物館
    難道涇陽這地方真的已經沒有什麼可玩的地方了麼?記得去年十一,在假期的最後一天,一個人騎單車從臨潼出發,走高陵,過三原,經涇陽,穿鹹陽,最終達到西安。路上的所見所聞至今讓我難忘,更有那些寂寂無聞的景點不停的出現在我的腦海。好玩的地方可謂層出不窮。基本上騎行都在小路上,布滿了林蔭,微風拂面,愜意浮現在臉上。不緊不慢的走著,看著,反而讓行程充滿了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