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軌是指軌距為1米的窄軌鐵路,最有名的米軌鐵路便是100多年前法國人主持修建的滇越鐵路,如今僅有少數米軌仍在使用。雲南建水古城將一段13公裡長的米軌重新開通使用,建水復古觀光小火車,不僅將建水周邊的歷史景點連結起來,還被譽為「中國最美米軌小火車」。
建水觀光小火車全程共13公裡,沿途設立臨安站(始發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終點站)。每日只設兩趟,分別於早上9:00,和下午14:30發車。若在節假日,想要如願坐上小火車,一定要提前購票哦:票價90元/位。
方方正正的黃色實木車廂並未精裝塗抹,更添一絲古樸的味道。開放式的車門,借鑑了民國時期有軌電車的設計理念。想要打開車窗,還要像電視劇裡那般,雙手奮力抬起方可打開。如此設計,立馬把人帶回了往昔的舊時光。
建水觀光小火車停留的第一個站:雙龍橋站。小火車會在此停留30分鐘。雙龍橋,又稱十七孔橋,因該橋位於瀘江河和塌衝河的交匯處,因此得名雙龍橋。這座建於清朝的多孔連拱橋聞名遐邇,不僅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更稱之為中國十大名橋之一。
遠觀雙龍橋,可以欣賞到它的建築之美。多孔連拱,造型簡潔,線條優雅,盡顯古人的造橋智慧。近觀雙龍橋,則可以體味它的工藝之美。橋上本有一大二小的三座飛格式閣樓,可惜一座閣樓毀於戰火之中,如今只剩兩座閣樓。閣樓蒼勁有力,巍巍氣派,層簷重疊,簷角飛揚,鬥拱雕花精美,簷末的風鈴隨風吹拂。
建水觀光小火車停留的第二個站:鄉會橋站。小火車會在此停留30分鐘。鄉會橋車站是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距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古樸的建築、泛黃的牆面、陳舊的青瓦,供遊客尋找往昔的痕跡。
車站休息室早已翻新重建,雖然陳列布置儘量往民國風情靠攏,力求風格統一,但相較原汁原味的外部建築,遜色不少。不過也能拍出民國的文藝範兒照片。
建水觀光小火車的終點站是團山村站,小火車會在此停留90分鐘。建水小火車觀光之旅最值得來的就是團山村了。團山村是找尋清末民初、雲南原生態建築群的不二之選,時光仿佛將它凍結在了建造伊始。
團山村建於清末至民國初期,相傳是一位張氏漢族人士遷居於此,而後經商成為巨賈,張氏家族人丁興旺,大力修建家宅祠堂,光耀門楣。團山村規模宏大,包括古民居5處,寨門3座,寺廟3座,宗祠1座,共12處古建築,保留了滇南的傳統建築形式。
每家每戶,不管面積大小,都會以天井為中心,穿過大門,通過寬窄各異的過道,便到達主體院落。若是面積可觀,便會嚴格遵循明清時期「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這一最標準的四合院結構。
更難能可貴的是,團山村除了格局嚴謹,形制規整,還有精湛的建築工藝。門楣窗欞上雕花精美,書畫和雕刻題材均是出自於流芳百世的古籍典訓。生活起居之餘,也不忘教導後代謹記忠孝禮節,恭和謙遜,充滿了人文氣息。
看著窄窄的寨門,就能想像舊時強盜出沒,寨門緊閉,外來人只有本地人的接應方能入內。看著剝落的牆面和雕花,想像著清末的工匠們一絲不苟的雕刻著窗花門楣,依著主人家的意思,將老祖宗的故事刻下來,讓晚輩修身養德。看著白牆青瓦,儘管顏色不再嶄新如初,仍覺得歷久彌新。
團山村的年輕人大都離開了村子,但老人們仍聚居於此,他們相信這個村子的風水極好,能興旺家族,於是就日復一日的守著這裡。短短的90分鐘,只能跟著講解員粗略了解一下團山村的歷史。如有機會,應好好住上一晚,細細品味團山村一磚一瓦的故事,一花一草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