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動物園就在東京市內,面積和動物數量大概只有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十分之一,然而展出的動物種類大致與我們相當吧~其實一直對日本的動物園心存疑慮,畢竟萌即正義以及看起來過火的遊客互動讓人不禁擔憂是不是失去了動物園應有的意義。但是無論如何作為飼養員,到了日本怎麼也要朝聖上野動物園呀~
才剛剛開園時間,門口就已經排滿了人了~
我的門票抽中了大象~ 我喜歡💕
一進門就看到鯨頭鸛~已然是安全大使(更像是受害人的形象吧
右邊就是洶湧的人流。。。排隊去看大熊貓的~工作人員舉著牌子說現在排隊還要70分鐘才能看到熊貓。。。果斷放棄哈哈
但是那些毛絨公仔實在是太可愛了叭!草莓芝麻椰絲棉花糖~
上野動物園是分為東西兩個區的,各有一家紀念品店。東區就是我們進來的這個區,商店裡基本除了熊貓就沒別的了。。。
可以感受一下
然而雖然都是熊貓 也包羅萬象而且真的好可愛!感覺熊貓這種生物寫實的形象已經完全無法超越了,各種卡通化反而會變得。。。一言難盡
公布欄裡面猝不及防的也要有 超級可愛了
走進來的第一個展區,就是亞洲象了。我們只看到上野動物園的三頭雌性亞洲象,兩頭來自印度,一頭來自泰國,其中一頭可能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1994年就已經在上野動物園了,另兩頭也都已經有20來歲了。說明牌上介紹還有一頭來自泰國的公象,平時會在另一個運動場,但我們沒有看到它。說明牌還有詳細的怎麼區分它們的介紹,比如說體型和毛色的區別等等。
展區其實很小,但是該有的都有。結實的鐵柱和電纜作為隔斷,沒有對大象來說危險的壕溝,與遊客區域之間有很寬的綠化帶和有機玻璃圍欄,保證遊客不會靠近大象或投喂。大象也離遊客有一段距離,在做自己的事,這就是沒有投餵的效果。遊客有機會可以靜靜的觀察,大象自然的行為是怎樣的。展區裡面有一些足夠高的塑石,能夠起到視覺屏障的作用,大象作為如此高大其實又敏感的動物,也可以在想要的時候躲起來。還有一個巨大的可伸縮的幕篷,可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給大象遮蔭擋雨吧!
展區與籠舍之間,就是訓練牆。這個也是遊客能夠觀看的,旁邊有具體訓練的示意圖和解說。這個牆的開口都很小,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訓練人員的安全,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操作起來不知道會不會有難度呢~
從這個圖看,我猜他們之前應該是非保護性接觸的訓練方式吧
大象作為每個動物園最大的明星動物,地位從科普的展板上就可見一斑。上野動物園的大象展區旁,有一整條長廊,介紹大象的各種知識。
介紹野外大象的生活方式
介紹大象最引人注目的長鼻的作用
介紹整頭大象的生理構造
介紹象牙的生長,還有完整的象牙模型,想起來之前盤哥給我看的介紹大象牙齒護理的PPT,大象的牙醫真的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牙醫了吧!
介紹大象面臨的威脅與保護工作
還有一些親子互動的科普教具,介紹有趣的大象知識
介紹上野動物園飼養大象的歷史,在開園的120年間,共有16頭大象與東京市民一起度過。經歷了一戰,經歷了大地震,經歷了二戰期間的「戰時猛獸處分」。查了一下資料,1943年上野動物園共有包括三頭大象、獅子、老虎、熊、豹、毒蛇等14種27隻動物被毒藥處死,或是停食而餓死。三頭大象,其中第一頭脾氣暴躁,是最早被實施「處分」的,整整停食17天後被餓死。而另兩頭,也在當年的9月份接連餓死。現在的上野動物園象舍旁邊,還有一塊動物慰靈碑,即源自那時,只是,當時舉行慰靈儀式的時候,剩下的兩頭大象還活著,因此它們的象舍被幕布緊緊包圍了起來。養動物以後,真的是完全看不了這樣的故事!當時的飼養員,心情也許跟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沒有兩樣吧。現在的慰靈碑,除了告慰戰時被屠殺的動物,也被用來寄託市民和飼養員們對近期去世的動物的懷念。當看到自己養的動物生前的照片,以及前面的鮮花,也許,也是對朝夕照顧它的飼養員的最好的撫慰了吧。
象館再往前走,就是猴山。乍一看跟中國隨便一個城市動物園裡的猴山沒有兩樣,只是,裡面飼養的是日本唯一一種靈長類動物:日本獼猴。啊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見到野生的日本獼猴呀!
也許是剛剛開園,飼養員還在裡面打掃,展區裡完全沒有遊客投餵的食物,只有落葉和糞便,這些猴子晚上應該也是在展區裡並不會回收到內舍的吧。飼養員也不戴個口罩。。。
展區裡面有一些丰容,猴子也確實會用,應該還是有日常使用和維護的吧。只是這個展區,真的太光禿禿的了~雖然見到了猴子攀壁而行的絕招,但是,這不是我心目中的雪猴展區的樣子啊
和大象一樣,展區外也有豐富的科普牌。
日英文的哦~背面用同樣的篇幅有英文介紹,好評
遊客可以一秒變猴子
這裡不知在新建什麼場館~施工圍牆上有動物園志願活動的照片,和如何加入志願者的介紹。
咦!往前就是北極熊啦!上野動物園真的是每一個展區都會告訴你,幾點放動物,如果沒看見,往前走可能在前面的展區裡~
除了一般的物種介紹,如分類、體型、分布、保護等級等信息,還會有另外的說明牌,介紹展出動物的個體信息。每隻動物的名字意義,性別年齡,在哪裡出生哪一年來到這裡,都能看到。這隻動物對於遊客的意義,也就並不是隨便的一隻北極熊,而成了熟悉的鄰居,甚至是朋友。
上野動物園有兩頭北極熊,一公一母,都有十來歲了,好像是在之前28歲的長壽熊奶奶壽終正寢後,先後來到上野動物園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兩頭熊是分別在兩個展區飼養的,在草坪這邊的熊,一隻在爬玻璃,似乎很想去另一邊。
有草坪,有水池,有玩具。但是,熊看起來無心去玩的樣子呢。。。
牆上有這樣的小洞,但是又不像是做行為訓練的,不知道有什麼作用呢?
另一邊的熊~
有一個平臺,可能是講解用的?
會說明圍欄裡面的是電網,不要伸手和物品進去
另外一邊,插播一個斯瓦爾巴德巖雷鳥的人工孵化。小小的觀察窗~
北極熊還有另一個水下視角,要走進這個水與冰的迴廊。
門口的消毒墊
雖然看不到後勤,但有介紹整個籠舍結構的簡圖,每一隻熊都有單獨的內舍,採用高反射鋁將自然光線有效的通過小窗透到籠舍裡面;內舍的溫度控制模擬北極的溫度;有單獨的產房,通過迴廊構造拉長北極熊的行走距離以此讓它平靜下來;產房有紅外成像儀觀察動物情況;連接每個籠舍的外放走廊採取雙層結構,人在上面走,通過半鋼絲網的地面觀察熊外放回收的情況。
剛好走過的時候,北極熊下水了!
應該是有飼養員在投喂,看起來像是雞肉條?在水裡的北極熊真的太優雅了~
上面還會定時放置凍了食物的冰塊,仰頭看北極熊舔舐,大概就是海豹視角吧!
上水了~
還有一個水拱門,可以看到海獅從頭上飛躍的情景~
插播一個海鳥換羽的小知識。極地的海鳥,換羽並不是受到溫度的影響,而是受到了日照長短的影響。上野動物園通過用巖雷鳥做實驗,在夏季提供短日照和在冬季提供長日照,可以讓巖雷鳥在夏季展示雪白的「冬羽」。
最後,通過長廊,就到獸醫院啦~似乎並不對外開放,但是透過窗戶,裡面的儀器還真不少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