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鐵路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化保護與利用 ——以京都鐵道博物館為例

2021-12-30 博物院雜誌

      自1814年喬治·史蒂芬孫在英國實驗成功了第一臺蒸汽機車「旅行者號」,鐵路的建設與發展一步步推動了近代以來世界的工業化進程,成為人類工業文明的重要見證。伴隨著工業考古的興起,作為工業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工業遺產的保護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在2003年《下塔吉爾憲章》對工業遺產進行明確的定義後,人們對鐵路工業遺產的認識與保護不斷深入。

      博物館模式被認為是當下保護鐵路工業遺產、展示鐵路產業文化的重要方式。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有著大量豐富的鐵路工業遺產,對鐵路工業遺產的保護開展較早且別具特色,博物館化保護與展示研究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本文以京都鐵道博物館為例,對日本鐵路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化保護與利用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便借鑑學習。

      明治維新初期,在英國的幫助下,日本於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京濱鐵路,從此鐵路建設在日本如火如荼地展開,鐵路網開始遍布全國。時至今日,日本國內的鐵路工業遺產數量眾多且分布廣泛,各種與之相關的博物館、展覽館、資料館等機構也是遍地開花。截止到2020年,日本各地的鐵道博物館數量已經達到了115家。在數量眾多、形式各異的鐵道博物館中,京都鐵道博物館可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佔地面積約為31,000平方米,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鐵路綜合主題博物館。它所在的梅小路地區,因在日本鐵路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眾多鐵路愛好者稱為日本鐵路的「聖地」。1972年,在日本鐵路開創100年之際,梅小路蒸汽機車館開館(圖1)。2014年4月6日,梅小路蒸汽機車館與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正式合併,同時擴大展館面積,在扇形機車庫附近新建主體館舍,於2016年改名為京都鐵道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

圖1 1972年梅小路蒸汽機車館開館營業,17輛蒸汽機車從日本各地匯集到梅小路機務段扇形車庫

日本時事社 攝

     承載著弘揚梅小路鐵路文化使命的京都鐵道博物館,在建館之初就提出其獨特的運營理念:「本館的基本理念是打造和地區攜手邁進的鐵路文化據點。透過以鐵路為主軸的事業活動,對地區的活化有所貢獻,以和地區共生為目標。作為博物館,致力於學校教育、周邊設施等與地區的合作,在有助於地區活化的同時,成為廣受大眾接納的休憩場所,通過『觀賞、接觸、體驗』就能讓人們樂在其中。此外,基於前人興建鐵路的歷史,為了鐵路的安全、技術與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造而開展活動,在促進大眾了解鐵路事業社會意義的同時,打造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充滿感性和知性的博物館。」基於上述理念與目標,京都鐵道博物館從打造鐵路文化據點出發,以鐵路為主軸,對鐵路工業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利用,同時注重展陳的專業性與大眾化、體驗性與互動性,通過觀賞、接觸、體驗,打造人們樂在其中的學習場所,盡最大的可能讓每一個到館的觀眾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並有所收穫。

      作為工業遺產的一部分,鐵路工業遺產除了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外,也具有特殊物的見證價值。這些價值最直接體現在鐵路設備與鐵路建築上,正是這些設備和建築的留存,構成了人們對鐵路歷史記憶的最基本元素。因此,人們對鐵路遺產最初的保護也是從對「物」的保存開始的。保護鐵路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往往設在鐵路工業遺址附近,既保存鐵路工業遺產中的建築物、環境場所和工業設施等物質實體,又保存鐵路工業遺產積澱下來的文化和傳統等精神內涵。這類在地保存型鐵路博物館的設計布局,通常在保持鐵路工業遺產原址原貌不變的前提下,對原址建築、場地和設施進行適當的修整和完善,繼而重新規劃空間序列的組織並設置參觀流線,向人們展示鐵路工業遺產的原始風貌和歷史文化價值。此外也會適當地移植一部分休閒、娛樂等服務設施,以滿足人們參觀之外的更多需求,增添區域的生機與活力。

      京都鐵道博物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的館內保存有日本最古老的扇形機車庫以及大量鐵路工業遺存,館外還保留有大量鐵路文化元素的建築和設施,館內館外的鐵路「物」的元素構築成一個完整的鐵路文化體驗區。

      在對鐵路工業遺產進行靜態保存的同時,京都鐵道博物館還提倡對鐵路「物」的動態保存,通過活動著的鐵路「物」本身,讓觀眾親身感受到鐵道實際運行的生氣和活力,喚起人們對近代鐵路歷史的追憶,並將其蘊含的鐵路文化信息有效地傳遞給觀眾。

      其中,早期蒸汽機車的動態保存最為引人矚目。京都鐵道博物館基於其原身是梅小路機務段,發揮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對館內的蒸汽機車進行了動態保存。觀眾參觀博物館不僅可以看到運轉中的蒸汽機車,還可以花上300日元購買車票,坐在蒸汽機車牽引的觀光客車裡體驗乘坐古老火車的樂趣(圖2)。

       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鐵路工業遺產為己任的鐵道博物館,除借鑑傳統博物館對文物一般性的保藏經驗技術之外,還須將有相應鐵路知識背景的技術人員引進到博物館中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與保護,在傳統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探索工業遺產保護的特殊性。京都鐵道博物館深諳此道:除了讓上述狀態良好的蒸汽機車保持日常運行、進行動態保存外,京都鐵道博物館還組織技術人員對老式蒸汽機車進行定期維護,地點就在扇形機車庫裡的檢修庫,並對觀眾免費開放。「讓公眾了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這實際上也是博物館魅力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此外,為提升觀眾對館內靜態保存的藏品興趣,京都鐵道博物館每個月都會組織針對特定藏品的科普性講解活動,活動時間和具體內容提前在官網發布。活動通常由鐵路運輸單位派遣的專業技術人員主持,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館內藏品或鐵路模型進行講解或指導體驗,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館內藏品的價值與意義(圖3)。

圖3 吹田車輛段在京都鐵道博物館講解列車設備裝置 

吳凡 攝

      鐵路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主要利用藏品來凸顯自身的鐵路特色,讓人們直觀地看到鐵路發展遺留下來的工業遺產與文化結晶,更加全面地認識鐵路歷史以及社會的變遷。為了讓鐵路愛好者和普通觀眾都能興味盎然地參觀展覽並對鐵路工業遺產有所認識,京都鐵道博物館在展陳設計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京都鐵道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可以分為「鐵路的歷程」「鐵路的設施」「車輛的結構」「生活與鐵路」四大模塊,其中最主要的藏品是鐵路機車車輛,共展出了53臺日本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鐵路車輛。除了23臺蒸汽機車,還有30臺鐵路機車車輛,包括0系列新幹線的第1號車,運行時速達到300千米、曾被收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的500系列新幹線電車等(圖4),在數量上居日本眾鐵路博物館之首。除將大部分蒸汽機車仍存放於梅小路蒸汽機車庫,京都鐵道博物館在布展過程中對這些專業性很強的機車車輛並沒有簡單地按類型排列,而是以時間為主線,車型為副線,在講述日本鐵路發展史的過程中將車輛錯落有序地安排在展線上。

圖4 從左至右依次為500系列新幹線列車、581系列臥鋪特快列車、489系列特快列車 

KODERAKEI 攝 

      這些車輛被布置在館舍內外的不同位置,對應的展板上配有簡潔易懂的說明文字和圖表,同時運用大量輔助展品(包括高還原度的模型)和多媒體技術營造場景,充分發揮場景直觀生動的特性,豐富展示效果,把靜態藏品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京都鐵道博物館的臨時展覽通常布置在主館二層的特展室或主館一層盡頭的車輛臨時展示區。這一區域基本上每隔一到兩個月就會展出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車型。臨時展覽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充滿創意且形式新穎,旨在展示鐵路技術的同時拉近鐵路與普通觀眾的距離。以2020年2月22日開幕的「Hello Kitty新幹線展」為例(圖5),該展覽在二層的特展廳內以圖片和動畫等形式向觀眾展示「Hello Kitty新幹線」的誕生歷程、車內外裝飾,以及運行沿線的富含當地特色的各類原Hello Kitty形象。同時還預留結尾彩蛋,在展覽的最後向觀眾揭曉未來機場特急HARUKA的第4種Hello Kitty主題車裝飾方案(現在共有3種主題車運行)。京都鐵道博物館在展覽期間還將主館一層的1節500系新幹線列車塗裝成「Hello Kitty新幹線」的外觀,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看,有的觀眾甚至為此特意遠道而來。

圖5 「Hello Kitty新幹線展」活動現場 

採自日本鐵路新聞twitter

如今的博物館觀眾不僅希望觀看陳列展覽,還希望能參與其中,進行自主體驗。具有體驗性與互動性的鐵路展陳不僅可以使展品的信息以生動的方式傳遞給觀眾,還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體驗,使觀眾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體會鐵路的魅力與趣味。因此,京都鐵道博物館非常注重展陳的體驗性和互動性,這一特點在展陳的幾個板塊中均有體現。

      在鐵路建築板塊中,鐵路橋梁的模型是活的,觀眾可以動手拆掉一些關鍵部分,拆掉該部分以後,模型可能不能承受載重,可能會塌,這樣配合展板的介紹,觀眾就可以直觀地了解鐵路橋梁的內部構造。在介紹鐵路隧道時,將建築隧道壁用的混凝土做成塊狀,讓觀眾通過和隧道檢查員一樣的敲擊方式,感受正常的隧道壁應該是什麼聲音,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紋時是什麼聲音。在鐵路工務部分,將各種不同重量的鋼軌切成大約20釐米長的軌條,觀眾可以自己動手抬一抬,體驗鋼軌的重量。還設置了可以駕駛的軌道自行車,讓觀眾感受列車運行在各種材質的道床和軌枕上的不同感覺。

      在車站設備板塊中,京都鐵道博物館搭建了實景還原的車站,觀眾可以從中體會今昔車站的不同,還可以體驗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觀眾可以自行操作售票電腦發售一張紀念火車票,並將其投入檢票閘機內。經過特別改造的檢票閘機的外觀是完全透明的,觀眾可以看到火車票進入檢票閘機後的整個運轉工作過程(圖6)。

     在鐵路線路調度板塊中,京都鐵道博物館設置了先進的列車模擬駕駛裝置,採用計算機圖形(CG)處理的動畫,逼真地再現了線路、時間、天氣等不同組合模式。觀眾可身穿鐵路制服和帽子進行實際駕駛操作,體驗親自駕駛鐵路列車的感覺(圖7)。

      工業遺產純粹的物質形體通常很難對大眾產生持久的吸引力,所以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往往都會發掘表現相關社會生活、引發懷舊情緒的故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從而富有人情味地展現工業遺產這一人類文化遺蹟,鐵路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化保護也不例外。對於日本民眾而言,鐵路工業遺產凝結著他們的青春和日本經濟騰飛的熱血,鐵路是他們時常懷念的一種情節。而對於日本鐵路企業而言,鐵路工業遺蹟則是自身成長的足跡,是展示歷史、建構神聖的一種裝置。日本近代國家的高速成長也建基於鐵路的發展,因此國家也需要以鐵路工業遺蹟為物質依託,直觀地向民眾宣講日本近代民族國家成長的歷史。

      在這樣的背景下,京都鐵道博物館對鐵路工業遺產的博物館化保護與利用跳脫出傳統工業遺產保護的舊思維,從「殘跡」及「原物」的保存,走向「活化」和「再利用」的應用,致力於拉近觀眾與鐵路工業遺產的距離,透過展示鐵路的歷史,讓觀眾親身體驗日本近代化的進程,同時將這一思想貫穿於藏品保存、展陳設計的方方面面。

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鐵路,隨著城市轉型和鐵路自身建設的結構性調整,面臨著大量鐵路工業遺產的保護問題。這些鐵路工業遺產記錄了中國鐵路的滄桑與變化,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化的歷程,並不能簡單地將其拆除重建。而日本通過博物館對鐵路工業遺產進行保護與利用的經驗,無疑給了中國鐵路工業遺產保護以新的思路與啟示。

相關焦點

  • 日本旅遊攻略:京都鐵道博物館,全日本最大的鐵路博物館!
    京都鐵道博物館簡介(日語:きょうとてつどうはくぶつかん、京都鐵道博物館、Kyōto Tetsudō Hakubutsukan,英語:Kyoto Railway Museum)是位於日本京都市的鐵路博物館,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 West)旗下的交通文化振興財團營運
  • 與地區並進的鐵路文化基地——京都鐵道博物館
    官方介紹如下:其前身是梅小路蒸汽機博物館和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佔地面積約達3萬平米,是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鐵道博物館。其基本理念是「與地區並進的鐵路文化基地」。提出「以鐵路為基軸,通過事業活動為搞活動區做貢獻」的基本使命,力爭與地區共生。
  • 日本工業遺產紀行|日本製造的代表:豐田技術、鐵道工業
    由於日本很多線路在高鐵、城鐵、地鐵之間沒有涇渭分明的區隔,而是共用車站與鐵道,因此,和中國不太一樣的是,日本的鐵道旅行更為發達,也產生了獨特的文化景觀。考慮到鐵道在日本近現代文化中的特殊意象,我們在8月10日的考察行程中安排了京都鐵道博物館,作為日本鐵道工業遺產的代表。鐵道的跨區域性使鐵道工業遺產和相關的博物館散布於各地,這一點中日兩國是一致的。
  • 4.29京都鐵道博物館開館!丨日本物語
    鐵路博物館在曾為蒸汽機車重要據點的京都·梅小路開放。成為京都能親身感受鐵道歷史的新旅遊勝地。        4月29日,建成於京都·梅小路的京都鐵路博物館正式開館。作為利用舊國營鐵路的蒸汽機車(SL)機務段的西日本JR設施,與前身的梅小路蒸汽機車館(2015年閉館)相同,依舊保存著SL機務段特有的扇形車庫,轉臺和大量的蒸汽機車。
  • 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
    記者楊麗娟報導 隨著大連近代工業的誕生、發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工業遺產。這些遺產是大連城市發展的重要物證,也很好地記錄了大連工業文明發展的歷程。為建立大連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大連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了《大連市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大連工業遺產是在大連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特徵和風貌特色。
  • 京都鐵道博物館:緩步慢行時光裡
    京都鐵道博物館外觀如想全面地了解日本鐵路文化,就不能錯過京都鐵道博物館。它的前身是梅小路蒸汽機車館,以及原大阪交通館,2016年4月29日兩館合併擴建後重新開放。它位於京都梅小路火車站原址,其入口像一列高速馳騁的火車,工作人員身著鐵路制服樣式的工裝迎接觀眾的到來,走進博物館就好像登上了火車的時光列車。京都鐵道博物館內的鐵路歷史展一進入主展廳觀眾就會看到講述日本鐵路歷史的展覽。
  • 京都鐵道博物館遊覽攻略
    這是西日本旅客鐵道公司(簡稱「JR西日本」)的設施,是在原日本國有鐵道(簡稱「日本國鐵」)蒸汽機車(SL)機務段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與其前身梅小路蒸汽機車館(2015年關閉)一樣,依舊保存了蒸汽機車機務段特有的扇形車庫、蒸汽機車的轉車盤和大量的蒸汽機車車輛。在此次的改建中,新建了主館,整個設施面目一新,以鐵路綜合主題博物館展現在人們面前。
  • 京都鐵道博物館:日本遊你不得不知道的鐵道文化
    日本動漫迷或喜歡去日本旅遊的朋友,最難忘的一幕莫過於眼前疾馳而過的銀色電車,似乎提醒著我們不要緬懷過去,應活在當下。2016年4月29日,在歷史氣氛濃鬱的京都,一座京都鐵道博物館(Kyoto Railway Museum)悄然開業了。京都鐵道博物館前身是梅小路蒸汽機車館和大阪的交通科學博物館。
  • 保護的目的是利用 青島啤酒博物館成工業遺產保護典範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夢瑤 濟南報導青島市市北區,一座設立在百年前老廠房、老設備內的博物館,有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範」之稱,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和青島啤酒的發展歷史,它是青島啤酒博物館。青島市市北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霞表示,工業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商貿文化是市北區歷史文化傳承的四大文脈,給市北區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物資源,青島啤酒博物館就是市北區工業文化的代表。王霞表示:「保護的目的是利用,對於青島啤酒博物館來說,我們進行了合理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做好保護和利用、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在保護好文物自身價值的同時,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 鐵道博物館講述日本鐵路發展史
    新華網東京2月13日電(記者錢錚)要了解日本鐵路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去鐵道博物館。這家為紀念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成立20周年而設立的博物館,通過車輛實物展示,介紹鐵道原理和最新鐵路技術,以及提供體驗式的學習機會,向參觀者講述了鐵道系統的變遷和日本鐵路的發展史。
  • 聊聊我們眼中的日本 –京都鐵道博物館
    2018年的夏天,京都地區連續40度的高溫,已經熱死了很多的人,當時幾乎全世界的新聞都在報導,而我們恰恰就在當地,去參觀一個相對冷門的博物館。位於京都站附近梅小路公園西南角的京都鐵道博物館雖然在2016年4月29日才開始正式營業,但卻是日本眾多鐵道博物館裡規模最大的,不過他的前身梅小路蒸汽火車博物館,卻已經超過40年的歷史了。
  • 日本最大鐵道博物館京都開幕,大小鐵道迷瘋狂!
  • 日本是如何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的
    近年的代表性人物為清水慶一,他是建築工學博士,曾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資料情報中心主任,主持了對產業技術史的系統調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專業人士,產業考古學會也吸納了大量民間的行業愛好者。他們的活動,為工業遺產信息的搜集和積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的第二個動力來源於產業的調整。
  • 日本京都親子遊必訪:「京都鐵道博物館」好玩又能學知識
    如果你是帶娃來日本京都遊玩,那麼小編強烈向你推薦這裡一處親子遊的超人氣景點,那就是「京都鐵道博物館」。其實現在的「京都鐵道博物館」是在2016年的時候將原本的「梅小路蒸汽火車博物館」以及原本位於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合併而成的,新的規模比原本的兩處博物館在規劃一更大,當然也更加的好玩!
  • 京都鐵道博物館
    2019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即將大班畢業,媽媽給我一個「禮物」,帶我去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
  • 西方鐵路遺產活化利用
    英國泰勒林鐵路(Talylyn Railway)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受到保護的鐵路線。1975年工業考古學者認識到了利物浦路車站的潛在價值,遂成立保護協會,開展政府收購、維修,改建成博物館,於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至今英國擁有十多處鐵路遺產,居歐洲首位。西方其他國家也有很多鐵路遺產保護利用的成功案例。
  • 日本是鐵道迷的終極天堂!尤其是京都的鐵道博物館,最不容錯過!
    不光在日本,在天朝有很多號稱為「鐵絲」的人們,對於奔馳在鐵軌上的這些龐然大物有著無盡的遐想和憧憬。那麼日本可以說是鐵道迷的終極天堂,尤其是京都的鐵道博物館,最不容錯過!2016年4月29日,京都鐵道博物館開業了,在這裡,參觀者可以通過鐵路的歷史感受日本近代化的歷程,不僅有最新技術的新幹線,還有最古老的蒸汽機車。京都鐵道博物館主要分作三大主題,包括觀賞、接觸和體驗。
  • 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開門迎客 堪稱日本最大規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產經新聞》4月29日報導,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29日在京都市下京區開業。從蒸汽機車(SL)到新幹線共展示了53節車廂,總佔地面積約達3萬平米,堪稱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鐵道博物館。運營方西日本鐵路公司(JR西日本)力爭首年度迎客120萬至130萬人。
  • 鐵道小旅行D2 參觀日本最大的鐵道博物館
    2014年8月參觀東京的鐵道博物館,2015年2月參觀名古屋鐵道博物館,2017年2月參觀京都鐵道博物館,至此,我已經達成了參觀日本三大鐵道博物館的心願。和前兩個博物館相比,我覺得京都鐵道博物館特別好玩的地方有以下這些:從蒸汽火車到新幹線,這裡展出了日本鐵道現代化歷程中的53部列車,規模是三個博物館中最大的。
  • 國家級專業博物館——鐵道博物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是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鐵道部科學技術館,於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主要任務是負責鐵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及編輯研究工作,同時作為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基地,通過開展教育活動向公眾普及鐵路交通的發展歷史和知識。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