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制定無人駕駛汽車行業準則 欲趕超美國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0日報導 港媒稱,隨著中國與美國在無人駕駛汽車這一未來交通領域你追我趕,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制定技術標準和行業準則。

據香港《南華早報》2月8日報導,據集邦諮詢公司分析師伊薇特·林稱,美國有超過24個州制定了無人駕駛立法,而中國在規章制度方面卻落在後面。

但是,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採取步驟縮小差距。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中央電視臺的採訪中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正在建設測試基地,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路上測試的相關政策指導文件。下一步,將和有關部門共同積極而穩妥地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進步。

李小鵬說,無人駕駛技術匯集了包括現代通信、網絡、製造、新能源等一系列的現代技術,是一個融合體。在自動駕駛船、自動軌道交通方面已經有了突破和應用,在汽車自動駕駛方面也正在研究。

報導稱,就在提供法規支持新跡象出現前兩個月,北京成為中國首個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的城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7年12月還公布了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將發展智能汽車列入國家重點。

林說,隨著上海、杭州、重慶和武漢等城市建立智能汽車展示區,預計會有更多城市追隨北京,在2018年下半年放開上路測試。

這位駐臺北的分析師預計,對新興的無人駕駛領域來說,放鬆管理辦法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

她說:「更多的海外初創公司將回歸,大力推動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報導稱,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和景馳2017年將全球總部從矽谷搬至廣州。這兩家企業上周都開展了試駕,計劃在2018年晚些時候推出機器人計程車服務,讓用戶可以通過預約應用程式使用無人駕駛車輛。(編譯/盧荻)


2016年4月16日,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從107國道駛入北京。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安全是無人駕駛汽車最大的坎?
    儘管無人駕駛汽車很難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應用,但它早已成為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更是國家間未來產業競爭的重點之一。從全球範圍看,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工業大國無不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企業也重金布局,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 誰能搶佔制高點,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因此,對於中國國內企業來說,更是不能放棄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和路試。
  • Uber無人駕駛發生致命事故,我們該怎麼辦
    之前從公開報導中我們了解到,中國的一位網際網路知名人士曾斷言,美國將在 AI 大戰中落於中國之後,以AI 為驅動的先進技術如自動駕駛汽車等,中國會先於美國完成普及。他分析,在中國更加友好的政府監管和更大的社會認可度幫了大忙。
  • 韓國政府發布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運行準則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土交通部發布自動駕駛車輛安全運行準則。該準則主要包括倫理準則、網絡安全準則、生產與安全準則三大部分。不過,準則並不屬於強制性規定,而是旨在當自動駕駛汽車正式投入市場之前,確保其系統運算法則的倫理性,並防範黑客攻擊。
  • 對話百度李震宇:智能交通加持,中國的自動駕駛有望趕超美國
    允中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編輯 公眾號 QbitAI新基建大勢下,自動駕駛行業到底迎來了什麼樣的新變局?新機遇?行業玩家到底該如何做?在他看來,這種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非常適合中國場景下的自動駕駛發展,讓中國的自動駕駛實力有機會趕超美國。這樣的預判,自然有他最新的思考邏輯所在。如果你也關注新基建,李震宇的最新分享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怎麼理解新基建下的智能交通?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無人駕駛汽車也需要眼睛和耳朵
    網易科技訊8月22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在駕駛汽車時,人類司機需要兩隻眼睛和兩隻耳朵幫助,這些非凡的傳感器可提供你需要的所有信息。比如說,發現身後的消防車正猛踩油門加速,所以不要擋道。而無人駕駛汽車需要的遠不止這些。
  • 黃少華分析無人駕駛及汽車智能化的安全性
    一、Uber無人測試車致人死亡事件的影響。茄海濤:這段時間大家都在議論Uber無人測試車致人死亡的事件,我覺得它不單是一個汽車行業新聞,而是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社會新聞。茄海濤:這些事故出現後肯定會影響無人駕駛的推廣速度,最近我們看到有一些峰會,包括一些汽車大咖也發布了自己關於無人駕駛的一個觀點,比如李書福。
  • 吳甘沙終於放大招,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
    2016 年 6 月,美國市場分析機構 IHS Automotive 對無人駕駛領域做出了最新的預測和數據更新:對於無人駕駛領域而言,2025 年至 2035 年這十年將是一個關鍵增長期,無人駕駛汽車的複合年增長率在此期間會達到43%。到 2035 年,全球範圍內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數量預計達到 2100 萬輛。無論從政策法規還是用戶接受度上,美國都將成為最先部署無人駕駛的國家。
  • 無人駕駛汽車背後,關於Velodyne的故事(上)
    提前完成銷售任務的背後,是國內網際網路汽車行業從中拿下大量訂單的結果,其總和超過去年整個亞洲市場收入,這當中並未包括日本和韓國客戶在內。據翁的介紹,亞洲市場份額佔據 Velodyne 往年業務的三分之一。這一現象說明汽車行業對於無人駕駛的需求旺盛。翁煒告訴雷鋒網,在過去幾年,Velodyne LiDAR 的主要訂單來自地圖行業。
  • 無人駕駛汽車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汽車行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以Google公司為代表的一眾公司都著手研發其無人駕駛汽車,而隨著谷歌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以及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的一些事故,自動駕駛成為了一大熱點。其背後的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一種熱點技術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本文將分析自動駕駛技術,並就其技術來探討無人駕駛的利與弊,並希望針對其弊處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 未來無人駕駛汽車將依據道德標準作出判斷
    [摘要]來自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為無人駕駛汽車添加道德判斷系統完全可能,且刻不容緩。騰訊數碼訊(亦九)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總是存在諸多難題,比如無人駕駛系統該如何做出生死抉擇?是應該讓無人駕駛汽車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使用者?還是應該讓汽車為更大一部分人犧牲自己?雖然上述問題找不到標準答案,但一個來自德國的研發團隊認為,道德標準很快會被引入無人駕駛汽車的判定系統。一般認為,人類的道德標準依據具體情況不同變數太大,所以不適合應用於無人駕駛算法中。但來自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的實驗在VR環境下進行。
  • 打造無人駕駛的中國標準 中智行以5G+AI直切L4級無人駕駛
    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一流的企業賣標準,雖然中智行迄今才成立一年,藉助5G+AI的新一代無人駕駛理念,實現高科技、汽車製造、電信和交通出行等行業的融會貫通,是這家公司開啟無人駕駛標準殿堂的「鑰匙」。「中國無人駕駛的標準肯定不單單是靠國家去把它制定出來的,這一定是要有無人駕駛公司先把技術做出來,並且達到標準,足夠安全,才能夠變成一個標準。」
  • 自動駕駛進入快車道?韓國發布了這幾項安全運行準則
    《車市後觀察》是車市物語旗下自媒體,提供及時全面的汽車銷售、維修與服務資訊。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韓國國土交通部發布自動駕駛車輛安全運行準則。該準則主要包括倫理準則、網絡安全準則、生產與安全準則三大部分。
  • 無人駕駛汽車革命為何停滯不前?
    但是,新年伊始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無人駕駛革命。事實上,在2020年的最後幾周,最大的玩家和本應的受益者之一的Uber決定,以約4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這大約只有它在2019年估值的一半。Uber執行長辯稱這一決定並不意味著該公司不再看好自動駕駛汽車。
  • 「L5等級」完全無人駕駛離我們有多遠?_易車網
    無人駕駛的定義及判斷標準無人駕駛說到底就是汽車的自動駕駛,早在2014年1月,為了正確的引導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發展,SAE(美國汽車工程協會)頒布了《標準道路機動車駕駛自動化系統分類與定義》標準第一版J3016。而後在2018年由發布修訂版SAEJ3016(TM)。
  • 已超過美國!中國無人駕駛車輛終於問世,北京三區免費試乘
    百度Apollo 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投放,標誌著中國已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領軍者。放眼全球,能夠掌握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其中美國有谷歌和Uber,俄羅斯有Yandex。而今中國有了百度。為了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矚目成就,我國還將無人駕駛技術納入了"中國製造-2025"發展綱要中。 當然有了發展計劃還不夠,還需要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
  • 中國的自動駕駛,到底比美國差在哪?
    雖然自動駕駛在中國也是如火如荼,但細細看來,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公司敢說自己進行了商業化落地(低速無人駕駛暫時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看起來,美國在自動駕駛上的進展要比中國快一些。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中美自動駕駛之間的差距?為什麼中國發展更「慢」?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在中國汽車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自動駕駛有望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新的增長點。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傳統車企、技術型創業公司依託其資金、科技、渠道等資源優勢,紛紛抓住產業升級機會,切入自動駕駛領域。另外,中國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良好的道路條件、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都為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良土壤。因此,自動駕駛有望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發展新機遇。
  • The SPOON報導|PIX自動駕駛被美國食品科技行業「盯」上了
    一家中國公司 -- Pix Moving 正在採取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即顛覆了汽車本身的定義,創造了一個自動駕駛底盤平臺,客戶可以在上面製造搭建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和其他自動駕駛汽車一樣,PIX 城市機器人平臺也配備了一系列傳感器和攝像頭,用於導航和躲避障礙物。本周,我與 PIX 營運長 Chase Cao 通了電話,他解釋說,他的公司目前正在努力適應中國和美國的法規,以便讓 PIX 自動駕駛城市機器人平臺可以在公共道路上運行。
  • 最後一英裡送貨機器人:Nuro成加州首家無人駕駛汽車送貨公司
    今年年初,美國交通運輸部(DOT)以及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批准了加利福尼亞州機器人計程車初創公司Nuro的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聯邦政府許可執照。與此同時,Nuro也是第一家在美國車輛管理局(DMV)許可下在加州公開道路上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不僅沒有司機,也沒有乘客。   據報導,Nuro剛剛獲準了加州另一項首批,可以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送貨。   Nuro周三在新聞稿中表示,該公司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該州測試其車輛,現在可以開始日常配送食品、飲料、藥品和其他產品。
  • 無人駕駛汽車時代真的來了,無人駕駛計程車在長沙「橫行」
    一、無人駕駛的故事其實百度無人駕駛項目早在2013年就開始起步,與第三方汽車製造商共同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其中包括一、高精度地圖,二、定位、三、感知,四、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2015年12月,百度就已經在北京開始了汽車的測試,實現了最基礎的駕駛功能評測,當時汽車的最高時速為10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