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5.31億深圳買地,與騰訊阿里做鄰居,股權分配有講究
10月28日,小米以底價5.31億元拿下後海總部基地一宗商業用地,該地塊位於南山後海中心區,旁邊是華潤深圳灣瑞府和中國華潤大廈。阿里中心、今日頭條以及在建的騰訊項目等都在附近。深圳市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告中指出,本次出讓宗地項目中含有辦公28700平方米、商業2200平方米、食堂1400平方米及物業管理用房100平方米,市場信息顯示,小米將在這裡設立小米集團國際總部,並建設國際總部大廈。
小米此次發力,花費5.31億元拿下了深圳一宗商業用地,該地塊位於南山後海中心區,與阿里中心、今日頭條以及在建的騰訊項目所鄰近,可以說是"互為鄰居"。
那麼小米將國際總部建在深圳,有什麼戰略意義呢?
利用深圳的地理優勢,拓展海外市場
深圳作為我國歷史上傳統的通商口岸,有著天然的沿海地理位置優勢。所以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大多都選擇在深圳"定居"其總部。事實上,深圳不止地理優勢,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推動下,深圳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代表性城市,也享受著國家政策性的福利。無論是地理優勢還是政策優勢,深圳對很多企業都有著獨特的吸引力。深圳在人才引進、國際交流、產業發展等各個方面都是人盡皆知的發達,所以說小米這次定居深圳,是早就看到了深圳的地理等各方面的優勢,對外拓展其海外市場。
加強友商之間溝通交流,把握行業脈搏
從市場信息得知,國內前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OPPO、小米、Vivo的總部基地也終於全都在廣東省內。
所以,小米將總部建在這裡,一方面可以拉近與友商之間的距離,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最新行業方向,另一方面深圳作為最重要的人才高地,可以讓小米更方便的和競爭對手之間搶奪先進人才,提高技術研發實力。
為什麼說定居深圳更有利於留住先進人才呢?
隨著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日益飽和,華米OV頭部廠商格局的更加穩固,小米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必須將目光更多的瞄準海外市場,同時還有更高端一流的技術研發,籠絡起最先進的人才。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傑出代表,為了留住核心骨幹人才,其股權分配和激勵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小米公司的股權分配情況,小米是一家員工持股的公司。
根據2018年5月3日小米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披露了其招股說明書,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共計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其中13935名位於中國大陸,其他主要分布在中國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和印度、印尼。其中,超過5500名員工(超員工總數的37.89%)拿到公司股份,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
小米早期的股權激勵,允許員工在股票和現金之間彈性調配比例作為自己的薪酬。其中,最終有15%的員工選擇全部拿現金工資,70%的員工選擇70%~80%現金和部分股票,有15%的員工拿一點生活費和較多股票。小米在做股權激勵時,充分考慮員工和高管的需求不同而給合適的激勵股權。
融資時允許員工跟投
小米在B輪融資時,允許員工投錢投資公司,每人限額30萬。當時70人的公司有60人左右選擇投錢給公司。自2011年起,小米公司採用購股權、受限制股份獎勵(受限制股份)及受限制股份單位等多種激勵模式。
小米的股權激勵和分配模式,加上定居深圳的優勢,是小米集團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家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就必須重視自身企業股權結構的建設,向專業機構諮詢股權激勵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