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邊緣:圓明園遺址保護」的內容介紹

2020-12-25 LAC景觀網

「記憶的邊緣:圓明園遺址保護」的內容介紹

member 2005-11-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記憶的邊緣:圓明園遺址保護」的內容介紹

本作品榮獲2003年第40屆IFLA國際風景園林大學生設計競賽二等獎(茲威•米勒獎)。

1 參賽心得

  競賽過程雖然結束了,但對競賽主題及競賽本身意義的思索,卻並沒有就此終結,或許這就是此次競賽對我們所起的最深刻的影響吧!反思本次參賽從選題、思考,到設計、完成的整個過程,感悟頗深。
  第一,任何競賽成績的獲得都不是偶然因素所致,必須建立在對競賽主題很好的理解,以及對參賽題目有過深入系統的研究基礎之上,兩者缺一不可。前者是保證所選題目切題的關鍵;後者則是保證順利解題的關鍵。換言之,選擇準確的題目,是競賽成功的第一步,而能夠把這一題目很好地解出來,則是第二關鍵處。有題無解,則等於無題,有解而不對題,則只能是曲解。去年北京林業大學的一等獎作品「尋找遠去的西湖……」是競賽設計者韓炳越等同學,在王向榮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西湖西進」區域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今年的一等獎作品「逝去的20年」,以及我們共同參與完成的這一主題——「圓明園遺址保護」,也都是建立在對所選題目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基礎之上的。
  第二,任何學科領域設計競賽之主題的確定,都與該領域之前沿問題密切相關,反映這一領域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並通過競賽使問題得到討論。本次設計競賽之主題「邊緣上的景觀」,也正是當前景觀界急需深入思考的問題。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俞孔堅教授,在此次大會上所作的主題演講——「城市化與全球化邊緣上的中國景觀」,正是對中國當前邊緣景觀面臨問題的思考,而本次競賽獲獎的兩項作品,也敏銳地覺察到了中國邊緣景觀問題之關鍵所在。
  第三,我們以「記憶的邊緣---圓明園遺址保護」為主題參賽,目的在於:藉此機會喚起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對於圓明園這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視,明確她作為偉大的園林藝術作品,而具有的真正價值,以及她曾經經歷的滄桑歷史,重塑她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使之能夠永續發展。最終目的在於:借圓明園之題,激發國內景觀界對歷史園林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使所有瀕於物質實體邊緣,或精神虛體邊緣的歷史園林景觀,得以有效的保護。  

2 參賽作品簡介

  就參賽作品而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釋題,即確定參賽題目(實際上是提出一個問題),並對這一題目進行詳細的闡釋;第二部分為解題,即通過景觀設計的手段,解答參賽題目中提出的問題。此外,還有結語部分,對整體構思進行總結,並進一步回扣主題。

2.1 釋題——走在記憶的邊緣
  此次參賽題目確定為「記憶的邊緣:圓明園遺址保護」,主旨在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圓明園遺址公園,作為有形實體,存在於圓明園故址上,但是,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並沒有因此而提升,相反,人們對她的記憶卻越來越淡漠了。換言之,圓明園面臨著從人類記憶中消失的危險,這是為什麼?釋題的關鍵,就在於闡明這個問題,即「為什麼說圓明園遺址已經走在了人類記憶的邊緣」。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首先,城市化的發展將遺址置於城市的邊緣,致使遺址外圍良好的景觀環境被破壞、遺址本身也面臨著威脅,即圓明園物質實體受到衝擊。其次,圓明園盛期皇家禁苑特徵及圓明園遺址時期保護措施的滯後和不科學性,導致遺址的完整價值沒有能夠很好的認識,從而使之走向了人類記憶的邊緣。  

2.1.1 城市的邊緣
  150年前,圓明園處在北京舊城的西北郊,距西直門約5km,西有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南有暢春園、東有熙春園,形成以圓明園為核心,「三山五園」互相連屬的北京西郊風景名勝區。當時的圓明園與周邊園林,尤其是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等有很好的視覺聯繫,借景西山成為圓明園造景的一大特色。
  150年後的今天,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北京新城將圓明園遺址全面包圍:西牆外為圓明園西路和新建住宅區;北牆外緊鄰五環路,再北即為上地高科技產業園區;東牆外毗鄰清華大學;南牆外與北京大學直接相接,再南即為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的矽谷。昔日連成一片的「三山五園」被分崩離析,圓明園幾成孤島,與周圍園林之間的景觀視廊,被遺址周邊的高樓大廈、高架的道路橋梁所割裂。除此以外,南北兩側的中關村科技園和上地高新技術產業園競相發展,圓明園橫在其中,成為限制兩者發展之瓶頸,加之地塊經濟價值的不斷提升,圓明園遺址去留問題,便被提上討論的日程。於是便有人提出在"遺址內修路"、"建造別墅"、"創辦大學"等建議。

2.1.2 記憶的邊緣
  對圓明園遺址的完整記憶,應該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盛世的繁華;第二,遺址的悲涼。兩者分別體現了圓明園發展史上的兩個重要階段。其中,前者重點體現圓明園的藝術價值,後者則重點體現圓明園遺址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缺少哪一部分,都會導致對圓明園整體價值認識的片面性。
  然而,根據對遺址公園遊客所作的社會調查,以及對遺址現狀所作的調查研究,筆者發現:遊客(甚至全部國人)對圓明園遺址的完整記憶,從來就沒有機會真正完整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盛時的圓明園作為清帝禁苑,很少有人被獲準遊園,能夠親眼目睹其風採者寥寥數人。加之兩度被焚毀以後,圓明園內建築、植物景觀消失殆盡、遺址現場僅留下山水殘跡和西洋樓遺址上的一片斷壁殘垣,今人能夠親眼目睹的也就是這一殘缺的遺址形象。  
  (2) 長期以來,由於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的限制,遺址全面、科學的保護工作,始終未能及時展開。截至目前,遺址範圍內350hm2的土地,向遊客開放的只是綺春、長春兩園的大部分景區;三園中建成年代最早,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最高的西部,卻由於長期被農戶或駐園單位佔據,至今仍然處於一片荒蕪狀態。因此,所有來園參觀的遊客,只能看到不完整的圓明園。  
  (3) 已開放區,未能根據歷史園林保護相關法規,採取嚴格、科學的手段進行恢復,致使已恢復景觀與歷史原貌相差甚遠,使對圓明園盛期狀況本來就缺乏了解的遊客,對圓明園的藝術價值,產生懷疑甚至是錯誤認識。
  (4) 視覺刺激是園林景觀感知的主要方式,然而,圓明園遺址上廣闊的中式園林景區部分,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傳達景觀意境特徵的物質實體元素,只有長春園最北端的西洋樓一區,殘存著一些磚石構件,能夠激發遊客產生悲涼感受。因此,許多遊客誤認為,西洋樓就是圓明園,以偏概全,忽視了圓明園作為傳統園林精華而具有的真正藝術價值。
  (5) 開放區商業設施充斥,與遺址氣氛不相符合的商業娛樂項目,嚴重損壞了遺址公園的形象,致使遊客無法真正感受到遺址的悲劇美。

2.1.3 圓明園遺址面臨的危險性
  (1) 遺址物質實體的完整性面臨著城市化的威脅;
  (2) 遺址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正在逐漸消失;
  (3) 遺址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微弱,瀕於從人類記憶中消失。
  上述三點中,第二點和第三點最為關鍵。正是由於遺址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沒有被很好地體現,才導致遺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斷下降,也正是由於這一點,遺址的物質實體,才可能變成一個缺乏精神內容的空殼,面臨被城市化吞沒的危險。而所有這些因素,最終將導致圓明園遺址物質實體和精神虛體的完全消失。因此,我們說,"一座舉世矚目的人類文化遺產,正在走向毀滅的邊緣"。

2.2 解題——找回逝去的記憶
  解題的關鍵在於給出一個正確、合理的答案。儘管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很多,但如何與歷史園林保護相結合,卻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尤其是針對圓明園這樣一個有著特殊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國家級文物,更應該慎重考慮。
  筆者認為,要想真正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保護好圓明園遺址,並使之永續發展,辦法只有一個:即全面展現遺址的價值,幫助人們找回對圓明園形象的完整記憶,包括盛期的輝煌和遺址的悽美,兩者缺一不可。遺址的悽美是近代的狀態,比較容易把握;而盛期的輝煌,卻由於時代的久遠、資料的匱乏、景觀形象的喪失,難於把握。因此,幫助人們找回盛期輝煌的記憶,並使之與遺址現場的悽美形成對比,便成為解題之關鍵。  

2.2.1 盛期總體特徵
  明確圓明園作為"萬園之園"的園林景觀特色(即總體特徵),是認識圓明園的藝術價值,並展示其盛期輝煌的關鍵。因此,在制定具體的保護原則之前,歸納總結了圓明園盛期的總體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人工平地造園的典範;  
  (2) 集錦式的布局手法;
  (3) 因借自然低洼地勢,挖湖堆山,形成一派煙水迷離的南國景象,因水成景,以水為特色;
  (4) 土山崗阜連綿而低小,成為劃分園林景觀空間的重要介質;
  (5) 搜羅天下奇花異卉,匯聚於一園之中,植物景觀豐富多彩;
  (6) 園林功能多樣,囊括帝王生活的全部內容……,園林景觀意境相當豐富;
  (7) 整體布局包括宮廷區和苑林區兩個部分。

2.2.2 保護總原則
  充分研究圓明園相關史料和圖檔,明確遺址的歷史面貌,並根據遺址現狀特點,採用現代景觀設計手法,科學有效地保護並展示遺址,同時採用各種輔助手段,展示盛期景觀面貌,使遊客在參觀遺址的過程中,找回對圓明園的完整記憶,了解、學習前人高超的造園技藝成就。  

2.2.3 專項保護策略
  圓明園整體空間建構,可以解析為山水、植物、建築、園路等基本景觀元素的建構。因此,我們在探討其具體保護策略時,分專項進行。理清每一景觀元素的歷史和現狀特質,並據此制定專項保護策略。此種方法,條理清晰、細緻深入、有的放矢、便於指導具體的操作。下面僅以山體為例,闡釋專項保護策略。
  山體,首先闡明其歷史特徵,如:全園內範圍內共有大小山體250多座,佔全園總面積的1/3;山體形態多種多樣……;土山崗阜連綿起伏,形成一個個山環水抱的空間……。然後分析其現狀特徵,如:雖然大部分山體輪廓依稀可辨,但山體完全缺失、局部缺失嚴重……;幾乎全部土山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大部分石山倒塌,石材完全缺失……。最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保護措施,如:對破壞的土山全部原地恢復,重新塑造原始的空間形態;對於石山,沒有遺存石料的暫時保持現狀,可設置解說牌進行說明……。
  對於水體、植物、建築等構景元素,採取同樣的分析方法,並分別制定保護措施。此外,對解說、服務設施系統進行了專門規劃,特別提出:盛期的輝煌和遺址的悽美,是兩種相互矛盾的氣氛,為了能更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展示,具有正反兩面的作用,激發民族情懷,加深愛國主義教育。建議在某些具有重要文化、藝術價值的景區內,設立電子信息導覽系統,以虛擬實境的手段,再現盛期的景觀面貌。

2.3 結語——回扣主題
  圓明園是中國造園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絕不能讓她從我們的手中消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園林遺產。
  為了能夠切實有效的保護好圓明園遺址,別無選擇,只有想方設法,幫助人們找回對圓明園的完整記憶,才能真正把她從邊緣危機中搶救回來!

參賽者(排名不分先後,成功共同分享)
吳祥豔 吳文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指導教師:朱育帆 導師:孫鳳岐)

作者簡介:吳祥豔/1973年生/女/河北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00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城市規劃與設計(北京 100084)
參考文獻:
[1] 韓炳越,等,尋找遠去的西湖[J].中國園林,2003,(1):30-32。


參賽作品 (2003年攝於加拿大)


  • 給Ta打個賞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圓明園遺址公園設立「曾憲梓紀念日」
    5月24日,圓明園在三園交界原址舉行曾憲梓雕像落成一周年紀念儀式,把曾憲梓先生雕像作為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點位,將每年5月24日設立為「曾憲梓紀念日」。紀念儀式上,圓明園負責人為曾憲梓雕像獻上花籃,工作人員集體鞠躬致意,表達圓明園人的感激之情,感懷其對圓明園遺址保護事業作出的貢獻。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圓明園把曾憲梓雕像作為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點位,並將每年5月24日設立為「曾憲梓紀念日」,還將出版一本《曾憲梓雕像落成記》作為永久紀念。
  • 圓明園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圓明園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法國作家雨果曾經在寫給一名法軍上尉的信中這樣回道:從前在世界東方有個奇蹟,這個世界奇蹟叫圓明園,1860年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一個掠奪、一個縱火,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 圓明園遺址公園簡介
    新中國成立後,如何積極搶救、妥善保護、科學整修和有效利用圓明園遺址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的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其重大的政治、歷史及園林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一直是我們黨、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問題。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多年努力,回收了原屬圓明三園地域範圍內的全部土地使用權,搬遷了園內全部住戶和絕大部分駐園單位。
  • 備受關注的圓明園遺址西部基本恢復歷史殘貌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李楊)備受各界關注的北京圓明園西部整治工程日前竣工。記者16日在現場看到,原來被居民、單位,以及巨大的垃圾渣土堆佔據的圓明園遺址西部已基本恢復歷史殘貌。  已經開放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其實是圓明園遺址的東部地區。
  • 圓明園廢墟遺址是否復原重建?專家觀點不一
    圓明園的廢墟遺址是否有望在未來復原重建?此時再度被點燃。  復建之爭———核心建築大水法肯定不重建  上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也意味著,圓明園將以全新理念開啟相關考古發掘和保護修復工程。  廣州文博界專家吳凌雲告訴記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理念最開始就是因圓明園而起的。」
  • 圓明園首次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況,並首次運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了皇家稻田遺址,下一步將用實驗方法分析土壤構成,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 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東西寬160米、南北長140米。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
  • 圓明園遺址公園紀念曾憲梓雕像落成一周年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池夢蕊)5月24日,北京圓明園在三園交界原址舉行曾憲梓雕像落成一周年紀念儀式,以此感懷曾憲梓先生對圓明園遺址保護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圓明園把曾憲梓先生雕像作為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點位,將每年5月24日設立為「曾憲梓紀念日」。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本報訊(記者 王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況,並首次運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了皇家稻田遺址,下一步將用實驗方法分析土壤構成,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
  • 圓明園罹難,保護還是重建?
    圓明園罹難160周年,保護還是重建?那麼問題就來了,圓明園原有建築既已成廢墟,除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另外修建庭院樓閣和把廢墟保護起來外,到底該不該對已經成為廢墟的建築進行重建?所以我認為,在保護和修復現存遺址的基礎上,不要去破壞已經成為廢墟的古蹟,更不要在這些廢墟上進行大規模重建,歷史不能開倒車,歷史古蹟也不能。當然目前圓明園裡的古蹟還需要保護和搶救,並且國外的文物也需要追回和搶救,就像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鳳梧認為:「先解決搶救的問題,接下來就可以再談它的展示和利用問題了。」
  • 圓明園遺址公園悼念何鴻燊:一生盡力查找,幫助兩個銅獸首回家
    一片斷壁殘垣的圓明園遺址圓明園十二銅獸首噴泉不過,今天就先不說這些娛樂八卦了,而是介紹何鴻燊除了澳門賭王之外的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愛國人士何鴻燊。為什麼為什麼說他既是賭王,又是一個愛國人士呢?這個可以從圓明園遺址公園發布的一篇文章說起。這篇文章高度評價了何鴻燊先生:愛國善舉永存心中,何先生千古。那麼圓明園遺址公元和賭王之間有什麼樣的淵源呢,我慢慢跟大家說來。圓明園十二銅首原本為海晏堂外噴泉噴頭,是清朝乾隆年間用紅銅鑄造而成。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毀於一旦。這是我國曆 史上一個經歷了巨大的苦痛,承受莫大的恥辱。
  • 圓明園遺址公園就巴黎聖母院火災發聲
    4月16日,圓明園遺址公園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一文,稱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 從遺址公園的分類看保護與開發
    因此,遺址公園需處理好遺址保護和公園建設的關係,結合活動的多樣性,深入挖掘遺址多方面的價值。   2、遺址公園的分類   近年來各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使得城市有能力支撐一定規模的和市民活動相結合的遺址保護和開發,並通過創造城市文化景觀,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活動。
  • 北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
    如果你只喜歡繁華美景,就別來圓明園,因為這裡是一個遺址公園,只有頹廢的風景。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闢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內諧奇趣遺址的一地碎石
    但是由於疫情並未徹底結束,目前還是應該儘量避免扎堆聚集,相比較而言圓明園遺址公園地域廣闊,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今天旮旯兒就跟大家聊聊西洋樓景區的諧奇趣遺址。旮旯兒上中學的時候經常來圓明園玩兒,那時候西洋樓景區還不單獨收費,而且每一處遺址都是開放的,遊人可以隨便上去,以至於在很多石柱上都有遊人的塗鴉。
  • 重建圓明園?國家文物局:慎重論證其必要性
    國家文物局表示,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未來將用虛擬方式再現圓明園昔日盛景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圓明園遺址的考古、保護與展示利用工作。
  • 萬裡晴空中的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部偏東,西北去西直門二十華裡。其東南角為清華大學西門。圓明園遺址公園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於1988年,僅存山形水系、園林格局和建築基址,假山疊石、雕刻殘跡仍然可見。
  • 精妙卓著卻鮮有人知的漢字logo——圓明園遺址公園logo設計
    又值清明時節,圓明園第23屆踏青節已於昨日開幕,並將持續至5月15日,屆時園內賞花、踏青、遊船的人們將絡繹不絕。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遺蹟,圓明園幾乎家喻戶曉,但圓明園遺址公園的logo設計卻鮮有人知,本期尚唐設計小編就和您來聊聊這一精妙卓著的漢字型logo。
  • 2019年10月18日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為銘記歷史,讓更多人走進圓明園,紀念日當天圓明園將對公眾免費開放  圓明園遺址公園開放時間(10月16日—12月)  售票時間:7:00—17:30  開閉園時間:7:00—19:30  圓明園
  • 國內旅遊:北京「圓明園遺址」——不能遺忘的歷史見證
    國內旅遊:北京「圓明園遺址」——不能遺忘的歷史見證昔日的圓明園,我沒有見過,因而對於先人口中的金碧輝煌的華麗的圓明園,我並沒有多大感觸,它的華麗,它的高貴,我不以為然,不知道該怎麼去想像那個美麗的圓明園
  • 手機實拍圓明園遺址公園,感受歷史,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
    九月的北京,難得的晴天,天空很藍,今天的目的地是圓明園遺址公園,感受歷史。一百年前戰火紛飛的時代似乎又映入眼帘,引人深思。 對於圓明園遺址公園這樣的人文景觀,本身的教育意義和歷史文化價值,比起純風景的美學價值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