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廢墟遺址是否復原重建?專家觀點不一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昨天是圓明園罹劫150年紀念日。在北京,圓明園管理處等單位牽頭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除了文物展外,還邀請了法國歷史學家伯納 布立賽以及臺灣歷史學家汪榮祖等做訪談。而昨晚,圓明園學會發布了一份針對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全球倡議書。 面對這個最大的「民族傷口」,中國民眾最關心的兩個話題———眾多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如何回歸?圓明園的廢墟遺址是否有望在未來復原重建?此時再度被點燃。

  復建之爭———核心建築大水法肯定不重建

  上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也意味著,圓明園將以全新理念開啟相關考古發掘和保護修復工程。

  廣州文博界專家吳凌雲告訴記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理念最開始就是因圓明園而起的。」吳凌雲回憶說,早在1983年,中央批准北京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時就明確提出了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概念。及至2000年,一份《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獲批,提出要恢復歷史上圓明園的山形水系。2008年,九州景區40萬平方米整理並開放,這是圓明園山形水系的典型代表,也是圓明園核心區300年來首次開放。

  然而多年來,圍繞圓明園是否應該復建的問題在考古界、歷史學界一直爭議不斷,「廢墟派」和「重建派」之間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在圓明園罹劫150年之際,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向外宣布,將有選擇地恢復一部分內容,比如土木建築之類,讓人有強烈的對比,更能激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但核心建築———西洋樓、大水法肯定不能重建。

  而多年來圓明園的考古、修繕等工作顯得緩慢而謹慎,目前圓明園40景已經有18處完成了垃圾清理、考古勘探,基本把遺址的地形整理了出來。儘管有一些專家認為可恢復圓明園遺址內的部分景觀,但學者韓水法認為,如今的圓明園中有許多「人為添加的現代建築」,「裡面太商業化了,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被庸俗化」,都應該拆除,這樣才能維持歷史遺蹟的原貌。

  流散文物———流失海外百年廣彩瓷瓶回歸

  眾多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如何回家?圓明園方面昨日舉辦了兩個別具意味的活動。除了昨晚發布了一份針對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全球倡議書外,還舉辦了肯普森家族捐獻文物儀式。目前,兩個流失海外百年的廣彩瓷瓶已經運抵圓明園,由肯普森家族代表無償捐贈。儘管肯普森家族的祖輩在150年前跟隨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參與了對圓明園的洗劫,但這次的主動捐贈卻有一種特別的「昭示」作用:文物理應回歸。

  圓明園管理處還展出了悉心修復、收集的一批圓明園文物。150件劫後重生的圓明園文物成為關注焦點,包括雕花石洗、雕花石堆、雕花石桌、西洋石構件、石獅子等。而陳名傑也對媒體表示,目前圓明園流失在國內外的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大部分精華流失在海外。

  另外,一尊由法國雕塑家娜什拉 凱努製作的雨果半身雕塑,昨日矗立在圓明園的大水法遺址旁,因為他在150年前就曾寫道:「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劫,一個放火,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希望有一天,法蘭西能夠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將這不義之財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

  南方日報記者李培實習生文秀維溫友麗

·富二代校內撞飛兩女生高喊:我爸是李剛()

·陝西警方澄清不明飛行物帶走村莊傳言

·鹽津發生4.6級地震尚無人員傷亡報告(組圖)
·億萬富翁餘海波駕豪車三次堵路圍毆交警
·全國各地眾老闆手機號信息遭網上洩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新聞頻道】  科技】

相關焦點

  • 圓明園「修存之爭」引激辯 重建動議獲專家力挺
    事實上,圓明園遺址公園自1988年開放以來,復原與整修工作一直在進行。在此期間,關於如何能夠更有效地搶救、保護和利用圓明園遺址的討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公眾熱議:應認識到圓明園的真正價值  11月17日傳出北京市人大委員建議研究論證恢復重建圓明園的消息。18日上午,不少網友在微博上表示,反對圓明園的重建。
  • 圓明園罹難,保護還是重建?
    那麼問題就來了,圓明園原有建築既已成廢墟,除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另外修建庭院樓閣和把廢墟保護起來外,到底該不該對已經成為廢墟的建築進行重建? 除了中國的圓明園,世界上還有許多已經殘缺不全的人文古蹟,像可以準根溯源的埃及金字塔,智利復活節島的巨石人像,英國的巨石陣……除了我們根據古代典籍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虛擬復原它的歷史原貌外,並不能對它們進行重建。
  • 國家文物局回應重建圓明園建議:不了,謝謝
    答覆稱,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至此,多年來引發人們議論的「重建圓明園」的話題,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 「廢墟」的價值
    來源:海外網圓明園要不要重建?11月11日,國家文物局就「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作出答覆稱,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關圓明園是該保留現狀還是恢復重建的爭論其實已經持續多年,這並非一個新話題。
  • 罹難160年的圓明園如今這樣訴苦
    11月上旬以回應人大代表「重建圓明園」提議的方式否認了近期內復建圓明園的計劃,稱「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這為多年來圓明園重建之爭暫時畫上了句號。
  • 高考英語滿分作文精選:是否該重建圓明園(附翻譯)
    【譯文】   應該重建圓明園?   圓明園,「所有園林花園」,被燒毀成廢墟1860年下降。最近我的同學們進行了關於是否應該重建與否的討論。   重建的花園支持者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花園的,它反映了中國文明的原始景象。這將是一個供遊客感興趣的地方。如果部分重建,它將提供一個比較和幫助我們記住歷史。   誰不同意那些認為較合理的保持這樣的花園。該遺址將提醒過我們。我們決不能忘記歷史。
  • 圓明園22景復原 網上3D版可虛擬遊園
    鑑於「再現圓明園」項目需要大量資料和數據支撐,梁偉還希望文物部門能推進圓明園遺址勘查與測繪工作,收集圓明園圖紙、建築構件的機構和個人也能夠向項目課題組提供資料和複製品。 昨日,參加論壇的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向記者表示,「再現圓明園」項目的一期成果將有望「落地」圓明園。據悉,初步設想是在22處景點建設信息亭,遊客可在現場直觀對比景點焚毀前後的景象。
  • 梁思成關門弟子用18年3D「復活」圓明園
    圓明園復原場景圖 受訪者供圖   站在圓明園的一片廢墟上,如何才能「看」到她昔日繁華的模樣?過去只能依靠想像,而在數字時代戴上一副AR眼鏡就能讓你真的「看見」。   年過八旬的清華大學古建築專家郭黛姮教授是圓明園研究權威,也是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在自己5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她的目光始終不離圓明園。   20世紀末,郭黛姮帶領80餘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開始了圓明園數字復原工程。為了完成這個龐大的工程,團隊查閱了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參考了大量考古發掘信息和現場測量數據。
  •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準備修復時,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2011年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建議對重建圓明園進行研究論證,官方指出,可以選擇性地對圓明園部分建築進行修復重建工作,此觀點在國內引起一片討論熱潮。眾所周知,自中國恢復發展活力以來,多次強調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故而有不少觀點認為,不應當進行修復工作,應該保持其原樣,以警示國人警示後人勿忘國恥,且重修有勞民傷財之嫌。而另一方則認為圓明園應當開展修復重建工作,恢復這秀麗園林往日風光,認為可撫平國民心中這段歷史創傷。
  • 老人花300億重建圓明園,1:1完美複製,如今門票價格引爭議!
    中國有一位老人花費300億元重建圓明園,1:1的完美複製,現在票價引起了爭議!中國有許多文化歷史遺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也喜歡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習俗,有些人喜歡感受大自然不可思議的技藝,有些人喜歡看歷史文物和歷史遺址,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也有許多文物古蹟,如長城,故宮等文物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勝。
  • 圓明園值得重建嗎?我的真實觀點!
    圓明園重現?北京也能見到西湖美景?這裡就是西湖長堤,柳浪聞鶯?加上一座小拱橋,楊柳依依,一派江南風光!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和圓明園,就是想把江南風光留在北京。如今,圓明園已經被毀掉,煙消雲散。不過,現在可以見到的景色,證明了清代皇帝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
  • 圓明園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圓明園罹難159周年,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免費開放法國作家雨果曾經在寫給一名法軍上尉的信中這樣回道:從前在世界東方有個奇蹟,這個世界奇蹟叫圓明園,1860年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一個掠奪、一個縱火,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 橫店電影城投資300億,將圓明園1:1重建,相似度95%
    中國老人籌集300億元資金,將圓明園重建為1:1,類似度的95%將成為5A級景點,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影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電視上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了黑白電視的畫面,還有從電視上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的畫面,有很多電影和電視的攝影基地,拍了大熱的電影和電視劇,很多朋友想踏進電影基地進行自己的臨場旅行
  • 圓明園首批數字復原3D實景圖面世 再現繁華盛景
    [提要] 去年4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清華合作發起了「數字圓明園」的科研項目,通過計算機全景三維虛擬技術「重建」圓明園,建立圓明園基礎史料資料庫,目前已完成了圓明園22個景區的復原設計。昨日,圓明園首批數字復原的3D實景圖面世,22張圖片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圓明園的繁華盛景中。
  • 150年前圓明園被毀,之後專家對其修復,廢墟下竟然還有意外之喜
    ,比較知名的便是圓明園十二獸首,這些年通過國家和民間收藏家的努力,有些文物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國家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並且對於那片廢墟,國家也一直抱有希望,先後進行過好幾次考古挖掘,嘗試修復。只是圓明園實在太大了,至今還沒有完全勘探完畢,只對部分遺址進行了考古挖掘工作,而專家們也確實在這其中發現了意外之喜。
  • 重建圓明園的建議 既不懂歷史也不懂現實
    新聞背景 最近,國家文物局的一條回復,讓「重建圓明園」的建議引起了各方關注。此前有人大代表提出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文物局回復的核心意思是: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圓明園的廢墟
    因時間所限,圓明園遺址和香山等景點未列入遊覽計劃。然而,緣於一種難以釋懷的情結,第四天上午遊覽完頤和園之後,我還是決定放棄計劃中的北海,選擇了圓明園遺址公園。長春園西洋樓大水法遺蹟歷史上的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 耗資300億重建圓明園,僅佔地面積就高達7000畝,如今現狀如何
    圓明園佔地面積3.5平方公裡,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這裡有很多景點,約有150處以上,因此也被稱為萬園園, 其中的建築物很美,細節設計很精緻,但眾所周知美麗的圓明園在戰爭中被燒毀了, 現在只剩下斷壁殘垣,壯觀華麗迷人的圓明園成了廢墟,耗資300億重建圓明園,僅佔地面積就高達7000
  • 圓明園海晏堂水法噴水全靠它
    圓明園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先後與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大學6所大學成立高校圓明園研究院(中心)。這些機構匯集了大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合作開展了文化挖掘、規劃設計、水利植保、視覺傳達、文創藝術等50餘項研究課題。
  • 八旬老人在浙江投資300億復原圓明園,重現昔日的輝煌
    整個圓明園,可以說是繼承了我國幾千年的造園傳統,雍容華貴的宮廷建築和婉約多姿的江南園林,既吸取了歐洲園林建築風格,又收藏了大量藝術珍品,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但在1860年,這座美麗的園林卻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被燒毀後,同治帝想要修復圓明園,最終因財政困難不得不停辦,後來又遭到匪徒的襲擊,最終變成一片廢墟,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