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玩具總動員4》之後,關掉播放軟體,屋裡安靜得只剩電子時鐘的滴答聲。從1995年第一部《玩具》到現在第四部,轉眼間24年過去,在這平均每6年出一部的動畫電影中,就連主角胡迪都感嘆自己已經老了。小男孩安迪長大了,又來了一個小女孩邦妮,我原以為是鐵打的胡迪巴斯,流水的小孩與反派,但這一次好像又不是這樣了。
改變最大的依然是胡迪。他從最開始的與巴斯光年競爭,也就是單純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普通玩具角色,慢慢轉變為現在幫助其他玩具陪伴孩子成長並教導它們的指引者。而且他居然還思考起來玩具的使命和自己未來的生活,因為在這一部裡,孩子不再是那個安迪,他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那麼必然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你的孩子不再需要你的時候,又該何去何從?
在這一刻我眼前浮現了《玩具3》中那隻草莓味的粉紅大熊,那麼熱愛小主人的大熊在某個意外下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獨一無二的,是可以被隨時替換掉時候的樣子,那場景真是心酸無比。但這一次輪到胡迪站在交叉路口中,卻並未像草莓熊那樣選擇怨恨報復,而是說服不願成為玩具只想當垃圾的小叉子「forky」回到女孩身邊,代替自己去陪伴她。當故事到了結尾,胡迪在並不需要他的邦妮與和與牧羊女一起離開之間做選擇時,巴斯光年的一句:聽從你內心的聲音。又讓他們從之前的一個簡單的玩具,徹底變成了擁有獨立靈魂的個體。這一刻他們不再是玩具,而成為了有追求的自我。
在本作中通過巴斯和胡迪之口,再次迴響於耳畔。兒時的記憶,仿佛隨著這一句臺詞在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95年《玩具總動員1》橫空出世,陪伴兒童成長的玩具,擁有了靈魂和生命。我們得以從玩具的視角,去一窺人性。在本作的電影世界中,如同蓋比玩偶所認同的,「對玩具來說,最高尚的莫過於陪伴一位兒童成長」。胡迪經歷過安迪的成長,所以更加懂得兒童有多麼需要玩具,他不惜捨棄自己的發音器,也要帶上巴斯等一眾夥伴去救回邦妮心愛的叉叉。
本作與之前幾部《玩具總動員》的不同點是,提出了全新的議題「被遺失的玩具還有自己的價值嗎?」。答案通過胡迪的心路歷程告訴了我們,玩具也同樣擁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是玩具的造物主,但不代表我們可以替他們選擇。無論是像巴斯光年一樣繼續陪伴在兒童身邊,還是像牧羊女和胡迪一樣選擇自由。玩具們,第一次擁有了完整的靈魂,如同巴斯所講「胡迪不是被遺失的玩具,他也永遠不會被遺失」。巴斯和胡迪在結尾時默契地說道
最後,恭喜胡迪和牧羊女過上了自由、甜蜜的生活。#時光荏苒,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