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河北地質大學召開2018年重大科學發現信息交流會,發布河北地質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季強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發現——在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據介紹,該化石不僅是中國首次發現,而且也是亞洲首次發現,能夠為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證和素材,在古生物、古人類研究領域意義重大。
重大發現
似海德堡人化石保存相當完整
河北地質大學季強教授此次在東北哈爾濱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眉骨寬厚,頭蓋骨長圓形,眼眶孔很大,吻部稍微前突(見下圖)。
經季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的初步鑑定,應是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推測年齡為距今40萬年—20萬年,但其時代可能會更早。倪喜軍表示,在目前已知的早期古人類化石裡面,這是在亞洲發現的最完整的頭顱化石,保存程度之好令人難以置信。
季強教授表示,哈爾濱似海德堡人頭顱化石不僅是中國的首次發現,而且也是亞洲的首次發現。其不僅為研究現代人起源提供了確鑿的化石證據,而且也為重新認識人類發展歷史和演化模式開闢了新的途徑。因此,有必要對以往提出的「多中心起源」的觀點與「人類三次走出非洲」的「老根發新枝」的演化模式重新進行評價和思考。
發現過程
季強教授偶遇「頭顱化石」
1929年12月2日,以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在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一件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北京猿人化石。遺憾的是,北京猿人化石的正型標本在中日戰爭期間丟失了,成了令人心痛的千古之謎。
可是誰也沒想到,就在北京猿人發現之後的第4個年頭,也就是1933年,中國東北也發現了一件古人類頭顱化石。只是當時處於戰爭時期,這件化石沒有被研究和發表科學論文,所以長期以來鮮為人知。
2017年8月,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季強參觀廣西桂林瓦窯奇石市場,看到一位農民在市場上出售一些松花石、瑪瑙、岫巖玉等標本。攀談之後,這位農民說他認識季強先生,知道他曾任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館長。他告訴季強先生,自家有一件珍藏了幾十年的頭顱化石,是祖上傳下來的。他知道古脊椎動物化石是國家禁止買賣的,有意將這件頭顱化石捐贈給一家國有博物館收藏,但條件是要徵集一批他收藏的巖礦標本。季強先生在看了頭顱化石的照片後,告訴此人,他目前在河北地質大學任教,該校有一座很好的地球科學博物館。如果他願意捐贈給河北地質大學,該校地球科學博物館同意收藏這件頭顱化石,並答應他的要求。
經過多次協商,這位農民終於在2018年5月將這件頭顱化石捐贈給了河北地質大學,並作為固定資產永遠收藏於該校的地球科學博物館。
背後故事
「頭顱化石」面世「不同尋常」
季強先生多次問這位農民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但他總不願意透露任何信息。他告訴季強先生,他只想好好過日子,現在頭顱化石有了好的歸屬也就放心了。在季強再三追問下,這個人講述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
1932年,日本軍隊完全佔領了中國的北方冰城哈爾濱,並強徵大批的中國青壯年充當勞工,修建軍事工事、鐵路和橋梁。他的爺爺當時不滿18歲,認識幾個字,被拉去當了兵,專門為日本軍隊看管勞工。當時日本人想在哈爾濱市松花江上修建一座橋梁,也就是現在的東江橋,他爺爺被派往那裡看管勞工。1933年4月的一天,一名勞工在修建橋墩時挖出了一顆「人頭」,就把這顆「人頭」交給了他爺爺。他爺爺聽說過北京發現「古人頭」的事,便沒有將這事告訴日本人,而是偷偷地將「人頭」帶回家中,包裹好後丟進了院子裡的水井中,並連夜用土將水井填埋。
後來,他爺爺回到老家繼續當農民。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對那顆「人頭」的事隻字不提,不敢告訴任何人。臨終前,老人將他和父親叫到病榻前,把那顆「人頭」的事和埋藏「人頭」的水井位置告訴了他們。
在沉默了數年後,他們商量著將「人頭」寶貝捐獻給國家。這位農民在廣西桂林瓦窯奇石市場遇上季強先生後,才了卻了他們的心願。
科學研究
組建團隊申請項目展開研究
2018年7月,季強教授和黑龍江省的地質學家實地考察了哈爾濱市東江橋,即當年日本人修建的橋。初步認為,1933年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應該產自松花江的河沙沉積物中。這意味著頭顱化石的發現地不是化石產出的原始地點。他們計劃在哈爾濱地區松花江上遊兩岸尋找產出古人類化石的原始地點和地層層位。
據悉,目前季強教授正在組建科研團隊,申請研究項目,準備對其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如地層學、地質年代學、沉積學、古地磁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古地理學、古人類學、人類發展史等。
另外,目前該發現已在《地質學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小資料
海德堡人
國際科學界普遍認為,人與猿的分異大約在距今700萬年前後,人類最早起源於非洲;但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人類的起源中心不止一個,即多中心起源。在歐亞大陸發現的古人類大約有4大類: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直立人在非洲、亞洲和歐洲均有分布。海德堡人的化石在非洲和歐洲也有發現,在亞洲,雖然先後也發現了一些具有與海德堡人特徵相似的古人類化石,但由於化石保存不好,始終沒有定論。西方學者一般認為,亞洲還沒有發現過真正的海德堡人類型的化石。廣義上可以說海德堡人是智人、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因此,海德堡人在研究現代人起源方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人物
季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兼科普委員會主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亞洲恐龍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河北地質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季強一直致力於晚古生代地層和牙形刺與晚中生代地層和古脊椎動物研究,特別是1995年以來先後發現了中華龍鳥、神州龍、華夏顎龍、原始祖鳥、尾羽鳥、金鳳鳥、神州鳥、吉祥鳥、熱河獸、毛獸、始祖獸、中國袋獸、中華古果、始花古果等珍稀化石,使熱河生物群、鳥類起源、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等領域的研究步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得到了國際科學界普遍承認和讚譽。
倪喜軍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科院特聘研究員(核心骨幹),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客座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Anthropological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等期刊編委。
主要從事靈長類起源與類人猿演化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90餘篇,包括2篇在《Nature》上、1篇在《Science》上和1篇在《Proceedings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發表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論文。
(燕趙都市報記者 盧偉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