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人·每周一星」譚康來:三尺講臺 一生情誼

2020-12-12 華聲在線

譚康來。 鄒娜妮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鄒輝 鄒蝶嫩

「如果一所學校能藏龍臥虎的話,作為校長,就得讓龍騰起來、讓虎跳起來,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港灣。」2019年12月31日,新化縣楓林街道中心學校校長譚康來在校長日記中寫下新年願望。

從教師日記、班主任日記到校長日記,譚康來39年如一日,堅持撰寫工作日記,記錄每天的教學感悟。這一大摞工作日記,每一本、每一頁都記載著這位一線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深深情誼。

1980年9月,18歲的譚康來懷揣著「教師夢」走上三尺講臺,先後在新化十三中、上梅四小、新化十五中工作,做過班主任、教研組長、校長。

「每做一事,必成精品,件件精品,樣樣一流。」這是譚康來39年教師生涯一直堅持的初心。

譚康來每到一所學校任職,都創造了驕人的業績。在新化縣上梅鎮四小任校長期間,他首創小學語文聽力測試,運用國學對年輕教師進行再教育,讓教師對教學方法有了全新認識。在新化十五中,他提出「做儒雅教師、育文雅學生、建優雅校園」的「三雅教育」理念,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培訓,讓「雅」文化走進校園,新化十五中連續3年躋身全縣中考「十強學校」。他曾連續18年擔任班主任並執教初三語文、政治,教學成績穩居全縣前列。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好的學習思想與方法在學生的生命中延伸。譚康來時常叮囑自己:「寧可犧牲一切,決不做誤人子弟的庸師。」

19年前,一位重才的領導發現了這塊教育基層的「金子」,勸他棄教從政,並在鎮政府為他安排適合的職位。寫好請調報告的譚康來,抬頭看到滿屋的教學用書,回想起從教以來的點點滴滴,以及學生們不舍的目光,又親手撕掉了請調報告。

「好好的機關幹部不去做,非要做教書匠。」有人說他太傻,他卻淡然:「我是一名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初心。」

2009年秋天,甲型流感肆虐梅山大地。為阻止流感侵入校園,時任上梅四小校長的譚康來連續召開會議,全面布置防控工作。巨大的壓力、超負荷運轉,導致譚康來高血壓中風、腦溢血,在湘雅醫院重症監護室昏迷了3天3夜。

醒來後,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學校工作怎麼樣了?學生的晨午檢堅持了嗎?」陪護在他身邊的妻子被氣出了眼淚:「你心裡只有學校、學生,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

中風病人難以康復,譚康來卻在1個半月後奇蹟般康復了。心中牽掛著學生,害怕耽擱教學工作,譚康來一出院就回到了學校。他笑著回憶:「一名教師,在塑造別人靈魂的同時,也重新塑造了自己。」

多年來,譚康來獲得「湖南愛崗敬業好人」和新化縣「十佳校長」、優秀教師等榮譽,3次蟬聯上梅鎮「名校長」,但他最喜歡的,依然是學生稱呼他「譚老師」。

點評

一句「譚老師」,飽含著學生的深情。譚康來明白這份感情的厚重,對他來說,老師不僅僅是職業,更是必須用生命來守護的初心。

唯有理想不滅,唯有信仰永恆。譚康來正是用理想和信仰,「塑造別人靈魂的同時,也重新塑造了自己」。

相關焦點

  • 譚康來:三尺講臺 一生情誼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俊 見習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李傳忠 鄒輝 從教師日記、班主任日記到校長日記,譚康來38年如一日保持著撰寫工作日記的習慣,用以記錄每天的教學感悟。一大疊工作日記,每一本、每一頁都記載著這位一線教育者對學生的深深情誼。 「如果一所學校能藏龍臥虎的話,作為校長,就得讓龍騰起來、讓虎跳起來,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港灣。」1月3日,擔任新化縣楓林街道中心學校校長的第6個月,譚康來寫下自己的願景,厚重的眼鏡片後面是一雙依然在不停求索的眼睛。
  • 新化縣譚康來榮登4月「湖南好人」之「敬業奉獻」榜單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肖錢萍)一看到上梅鎮接龍村人、新化十五中常務副校長譚康來榮登4月份「湖南好人」之「敬業奉獻」榜單後,
  • 三尺講臺 一生無悔
    同樣銘刻於心的還有像去年那樣忙碌於教學研究的教師節,學校語文老師馮櫟鈞九月底要去參加全國教學大賽,我們團隊的老師研究課例到了半夜十二點,大家走上講臺,背誦著學生白天贈送條幅上的內容——「三尺講臺,一生無悔」,充實而開心地合影,並同時在朋友圈發出照片和文字「教師節這樣度過」,瞬間獲得無數點讚。教師節的過法多種多樣,有溫度、有意義的教師節老師們都會喜歡。
  • 淮濱龔瑞麗:三尺講臺譜新曲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長江 符浩 郝昱瑋)教壇春秋,她書寫了教書育人的喜怒哀樂;講臺歲月,浸透了她不懈的追求和摯愛。站在三尺講臺,她始終懷著一顆愛心,一直根植於教學中......她就是教育戰線最美耕耘者、播種者——淮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14)班班主任——龔瑞麗。
  •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為女三冬暖,有母春不寒——記孝老愛親...
    為女三冬暖,有母春不寒——記孝老愛親「湖南好人」伏平湘10月21日,伏平湘推著伏晶出門感受秋日暖陽和桂花香。馬如蘭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見習記者 馬如蘭10月21日清晨5時許,嶽陽市南湖新區麥子港社區「碧波花園3號」一家居民地下室亮起了燈。伏平湘早早起來,關路燈、做保潔、洗漱,做家務、買菜、做早餐。「碧波花園3號」是她給居住的小片區取的名字,她把30年悽風苦雨的日子硬是過得碧波蕩漾、花香芬芳。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堅守著三尺講臺,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花甲教師|柱拐上課,他說講臺就是戰場2017年9月7日,在西安交通大學從教35年,一向不苟言笑的數學教授周義倉,因為拄拐上課的照片被同學傳到朋友圈,一時在網上走紅。 周義倉教授拄拐走在校園裡。
  • ​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三尺講臺守初心
    三尺講臺守初心——記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記者 杜磊牛江麗在課堂上 牛江麗是運城中學的一名化學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23載。她先後送走8屆高考畢業生,培養出2000餘名大學驕子。她熱情、幽默、勤奮、有愛,學生稱她為「牛媽」,同事稱她為「牛姐」。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的蛻變丨赫章縣...
    我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以為三尺講臺便是人生的終點站。2019年7月受單位選派下沉德卓駐村。至於做什麼?完全一頭霧水。對於德卓,唯一的認知也僅限於同事間的閒聊。   管他三七二十一,去了一切的疑惑不就迎刃而解了。下定決心,放下對三尺講臺的依依不捨,準備好行囊,期待下一段旅程帶來的念念不忘。
  • 海防戰士赤手空拳制服歹徒 31位普通人獲評4月「湖南好人」
    海防戰士赤手空拳制服歹徒 31位普通人獲評4月「湖南好人」       [來源:湖南日報]      2017-05-04 17:30:24
  • 半島都市報:三尺講臺 一生所愛——懷念恩師孫立群先生
    陳 鑫 朱雅雯  在這個多難的春天,孫立群老師永遠告別了他一生摯愛、一生奉獻的講臺。孫老師一向健康開朗,噩耗傳來,很多人感到意外震驚,難以接受。其實老師已經臥床一年有餘。我們深知老師一生最尊重的就是講臺,最捨不得的也是講臺。在他心中,教學、課堂是最神聖的事,不容絲毫輕忽。孫老師當年就讀南開大學歷史系,作為脫穎而出的佼佼者,留校任教。很快在老師們的鼓勵指導下,他走上講臺,此後授課四十載,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逐漸成為深受學生和同事尊重的名師。孫老師的授課清晰風趣、引人入勝,他視野寬廣、緊盯前沿、關懷社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探究學問之道與為人之道。
  • 三寸粉筆 三尺講臺 他堅守山區三十年 無怨無悔
    三寸粉筆 三尺講臺 他堅守山區三十年 無怨無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鍾明理報導:老師,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在玉山,有一所離縣城五十多公裡的山村小學,它排練的贛劇節目在我縣「書香玉山,全面閱讀」啟動儀式上大放異彩;它選送的四名參賽選手,有三名在全縣速算比賽上獲得一等獎。短短幾年時間,教學質量由全鄉倒數第一,一躍成為全鄉第二甚至第一。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位居大山深處的學校有如此的巨變?
  • 王瑩:模範園丁 傾心奉獻三尺講臺
    她是三河燕郊中學一級教師,她將「教師」這一崗位視為戰士的陣地,一旦選擇就決不隨意離開。工作十幾年來,她舍小家、顧大家,認真履行教師的神聖職責,把滿腔的熱情與精力揮灑在了三尺講臺上。2014年的本命年,對於王瑩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母親住院5次,父親住院一次,孩子肺炎一次。儘管家事纏身,但她從未捨棄講臺和學生,從未耽誤過學生的一節課。
  • 泰山氣象站趙勇上榜「山東好人每周之星」
    「山東好人 每周之星」評選活動截圖。  新華網山東頻道6月5日電(隋光才 徐德力)在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總工會、團省委、團婦聯等7單位聯合主辦的「山東好人 每周之星」推薦評選活動中,泰山氣象站趙勇敬業奉獻的事跡,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被評為本周「山東好人 每周之星」。  據悉,「山東好人」候選人每月21日公示,接受群眾投票,下月20日結束。
  • 孔文卿:鄉村三尺講臺上的 「守望者」
    花山小學,僅剩3名學生,孔文卿仍然默默耕耘,甘當三尺講臺「守望者」。 今年,是他在這所小學教書的第37個年頭。這些年,學生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孔文卿,始終紮根大山深處。他說,「哪怕僅剩一個孩子也要堅守下去」。
  • 辛勤耕耘三尺講臺 默默奉獻教育事業——松嶺區壯志學校牛麗榮
    辛勤耕耘三尺講臺 默默奉獻教育事業——松嶺區壯志學校牛麗榮 2020-09-1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致敬70年|三尺講臺育桃李,她們是慈愛柔情的「築夢人」
    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手握一支粉筆躬耕三尺講臺歲月將她們的青絲染成了白髮她們卻用滴滴汗水>引得大家紛紛聚集在電視機前目睹這位「明星教師」的風採於漪從教近70年發表了400多萬字論文專著主講過2000多節公開課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於漪首創了「帶教」方法先後培養了三代特級教師
  •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申旺:愛心之火越燒越旺
    邵東縣九龍嶺鎮,申旺(左二)和志願者慰問抗戰老兵劉貴平(左三)。(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蔣劍平 陳程 曾曉風 羅曼 送上一袋米、一桶油、一件襯衣,拉著老人的手一聊就是個把小時……7月26日中午,邵東縣關愛老兵志願者協會會長申旺和志願者劉永財,帶上生活物資,慰問住在縣城的91歲抗戰老兵劉超。
  • 三尺講臺育桃李四季耕耘不輟息
    自19歲任教起,楊秀美便將韶光盡付三尺講臺,在班主任崗位上一守就是二十載。她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善良、孝順、寬容、團結、向上的良好品行,經常圍繞這些主題精心設計班隊課和社會實踐活動,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學生開朗自信,連續15年被評為校優秀班集體。  說到班級管理藝術,楊秀美的經驗卻簡單得很——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家長多多參與。
  • 安徽蒙城一教師紮根鄉村20年 帶病堅守三尺講臺
    原標題:紮根鄉村從教20年,帶病堅守三尺講臺身為市級骨幹教師,放棄進城機會,紮根鄉村從教20年,為了教育多次累倒在講臺上。因勞累過度,心臟做了搭橋手術,需長期服用藥物,且不能操勞,但蒙城縣王集中心小學老師丁言輝仍堅持帶病代課,為教育默默奉獻自己。
  • 一對邊疆警營伉儷與「三尺講臺」的不了情
    這是一個奮戰在不同「三尺講臺」的民警家庭,丈夫王雷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作為邊境檢查站檢查員的他常年駐守在祖國邊疆,妻子陸正瓊追隨愛人的步伐從雲南麗江來到廣西崇左,為邊疆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青春。王雷和陸正瓊的婚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