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文章我們討論了抑鬱症對藝人的影響,對外要對抗源源不斷、只增不減的壓力,對內要反抗稍不注意就會毀掉自己的噬心魔,抗抑鬱之路,談何容易。但也有不少藝人成功對抗病情——不管康復了還是正在康復,正視這個問題,勇敢走出第一步,就是一種成功。「活下去」這三個字是抑鬱症的剋星,那麼有什麼方法有助於「活下去」呢?
一、治療為主,吃藥為輔
既然抑鬱症被稱為「症」,就說明這一類人已經出現了一些共性的病徵,心理醫生需要結合病徵以及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給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所以患者一定要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這是對抗魔鬼的第一步。馬思純現在就是處於心理治療和吃藥治病的階段,抑鬱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敢於公開面對讓人佩服。吃藥之餘她還喜歡吃甜食,抑制消極情緒+分泌多巴胺雙管齊下,可以產生顯著效果,雖然因此發胖被一些人指指點點,但沒人規定只有瘦才是美的標準。
二、經常性運動
鄭秀文對抗抑鬱症好多年了,暴飲暴食、社恐失聯、崩潰自閉都經歷過,後來因為受不了這種痛苦就開始常年跑步、爬山,路人在香港的山上多次與其偶遇,儘管人很瘦,但近年來精神狀態是很不錯的,說明對抗抑鬱很有成效,她還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書與大眾分享。郭富城也抑鬱過一段時間,他將自己泡在健身房裡拼命健身,逃避外界,將內心的壓抑用汗水排解出來,如今已經走了出來。楊坤抑鬱症受了6年的苦,後擔任世衛組織的「抗抑鬱」大使後分享道:「傾訴、運動是療傷的最好方法。」所以不管是否抑鬱,只要感覺壓力大,都應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極力排解,及時緩和,讓自己心情和身體都釋放。
三、放空自己
冥想是目前最有效治療抑鬱的方法之一,也有人用另一種相近的方式禪坐,陳坤以前抑鬱的時候就選擇了後者,不時打坐聽經,讓大腦放空,遠離塵囂,若有人指點還能洗滌靈魂,對世俗之事看得更開。蕭亞軒的快樂好多人都體會不到,也不了解不缺錢不缺鮮肉男友的她為什麼會抑鬱,眾人猜測是因為事業的滑坡,從天后到樓盤走穴女明星的確是有落差,但她長期做瑜伽放空自己,而且有醫生好友開導,已得到有效康復,粉絲已經不用擔心她的抑鬱病情。
四、專注於愛好
有些藝人可能不願意傾訴,也不願意走出去,只能依靠自己的愛好轉移注意力,比如王蓉因為整容不如意、事業下滑而患上了抑鬱症,抗病期間就靠吉他和小提琴給自己慰藉,沉浸在喜歡的音樂世界裡給尋找更多的單純與快樂。高圓圓因戲抑鬱,不嚴重,但一直難以從角色抽離,活在別人的戲劇人生裡,與現實的矛盾著實讓人抓狂,好在她有聽相聲的愛好,聽到接地氣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她轉移注意力,還能讓她感受真實的生活,與有年代差的劇中角色剝離。
五、沒有負擔的旅行
樸樹出現在樂壇之後憑才華快速成名,因為適應不了圈裡規則選擇了隱退,因抑鬱而社恐的他難受時會選擇去坐地鐵,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反反覆覆,還會突然在路邊突然下車抱著吉他對著夕陽忘我彈唱。這些行為可以暫時緩解內心的焦躁,但如果想認真感悟人生的自由自在,在抑鬱的深淵看到更多的快樂與希望,給自己安排一場適合自己的、時間較長的、走得較遠的、沒有生活負擔的、沒有心理負擔的旅行,對緩解抑鬱病情有更好的效果。
六、耐心的陪伴
有親人朋友的陪伴和理解,會對抑鬱症患者心裡產生極大的安慰,如果外加擁有一幫忠實的粉絲,會讓不安的心變得更加踏實,畢竟大量的關心是患者所需要的,這也是藝人作為公眾人物在這個狀況下的一個紅利。熱依扎公開承認自己有抑鬱症,但是從她的狀態來看,應該是在身邊人的理解疼愛以及粉絲的擁護之下恢復得不錯,加之也有眾人認可的作品問世,整體狀態處於上升階段。有些黑粉會酸:看起來就不像有抑鬱症的樣子,炒熱度。很多抑鬱症病人你根本看不出他/她的真實情況,如果能這麼輕易讓人看到,就不叫「抑」「鬱」了。
七、遠離壓抑
遠離壓抑有很多方式,減少壓抑角色的演繹或傷感歌曲的演唱、避免說一些讓黑粉攻擊的言論、減少除了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曝光、談一段甜甜的戀愛轉移注意力等等。這要再提一次馬思純,她最新的電影《蕎麥瘋長》上映並在視頻網站上線,所飾演的雲蕎叛逆且壓抑,許多彈幕留言表示她不應該接這種角色,對她的狀態不利,甚至有人懷疑她現在的狀態是不是長期演戲積累心理黑暗走不出來導致的。的確,如果狀態不佳,的確建議避免接觸更多灰色系的角色,何況她已經是影后,可以做更多嘗試,希望這個角色對她不會產生負面的精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