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們都這樣對抗抑鬱症

2020-12-15 騰訊網

上兩篇文章我們討論了抑鬱症對藝人的影響,對外要對抗源源不斷、只增不減的壓力,對內要反抗稍不注意就會毀掉自己的噬心魔,抗抑鬱之路,談何容易。但也有不少藝人成功對抗病情——不管康復了還是正在康復,正視這個問題,勇敢走出第一步,就是一種成功。「活下去」這三個字是抑鬱症的剋星,那麼有什麼方法有助於「活下去」呢?

一、治療為主,吃藥為輔

既然抑鬱症被稱為「症」,就說明這一類人已經出現了一些共性的病徵,心理醫生需要結合病徵以及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給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所以患者一定要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這是對抗魔鬼的第一步。馬思純現在就是處於心理治療和吃藥治病的階段,抑鬱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敢於公開面對讓人佩服。吃藥之餘她還喜歡吃甜食,抑制消極情緒+分泌多巴胺雙管齊下,可以產生顯著效果,雖然因此發胖被一些人指指點點,但沒人規定只有瘦才是美的標準。

二、經常性運動

鄭秀文對抗抑鬱症好多年了,暴飲暴食、社恐失聯、崩潰自閉都經歷過,後來因為受不了這種痛苦就開始常年跑步、爬山,路人在香港的山上多次與其偶遇,儘管人很瘦,但近年來精神狀態是很不錯的,說明對抗抑鬱很有成效,她還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書與大眾分享。郭富城也抑鬱過一段時間,他將自己泡在健身房裡拼命健身,逃避外界,將內心的壓抑用汗水排解出來,如今已經走了出來。楊坤抑鬱症受了6年的苦,後擔任世衛組織的「抗抑鬱」大使後分享道:「傾訴、運動是療傷的最好方法。」所以不管是否抑鬱,只要感覺壓力大,都應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極力排解,及時緩和,讓自己心情和身體都釋放。

三、放空自己

冥想是目前最有效治療抑鬱的方法之一,也有人用另一種相近的方式禪坐,陳坤以前抑鬱的時候就選擇了後者,不時打坐聽經,讓大腦放空,遠離塵囂,若有人指點還能洗滌靈魂,對世俗之事看得更開。蕭亞軒的快樂好多人都體會不到,也不了解不缺錢不缺鮮肉男友的她為什麼會抑鬱,眾人猜測是因為事業的滑坡,從天后到樓盤走穴女明星的確是有落差,但她長期做瑜伽放空自己,而且有醫生好友開導,已得到有效康復,粉絲已經不用擔心她的抑鬱病情。

四、專注於愛好

有些藝人可能不願意傾訴,也不願意走出去,只能依靠自己的愛好轉移注意力,比如王蓉因為整容不如意、事業下滑而患上了抑鬱症,抗病期間就靠吉他和小提琴給自己慰藉,沉浸在喜歡的音樂世界裡給尋找更多的單純與快樂。高圓圓因戲抑鬱,不嚴重,但一直難以從角色抽離,活在別人的戲劇人生裡,與現實的矛盾著實讓人抓狂,好在她有聽相聲的愛好,聽到接地氣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她轉移注意力,還能讓她感受真實的生活,與有年代差的劇中角色剝離。

五、沒有負擔的旅行

樸樹出現在樂壇之後憑才華快速成名,因為適應不了圈裡規則選擇了隱退,因抑鬱而社恐的他難受時會選擇去坐地鐵,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反反覆覆,還會突然在路邊突然下車抱著吉他對著夕陽忘我彈唱。這些行為可以暫時緩解內心的焦躁,但如果想認真感悟人生的自由自在,在抑鬱的深淵看到更多的快樂與希望,給自己安排一場適合自己的、時間較長的、走得較遠的、沒有生活負擔的、沒有心理負擔的旅行,對緩解抑鬱病情有更好的效果。

六、耐心的陪伴

有親人朋友的陪伴和理解,會對抑鬱症患者心裡產生極大的安慰,如果外加擁有一幫忠實的粉絲,會讓不安的心變得更加踏實,畢竟大量的關心是患者所需要的,這也是藝人作為公眾人物在這個狀況下的一個紅利。熱依扎公開承認自己有抑鬱症,但是從她的狀態來看,應該是在身邊人的理解疼愛以及粉絲的擁護之下恢復得不錯,加之也有眾人認可的作品問世,整體狀態處於上升階段。有些黑粉會酸:看起來就不像有抑鬱症的樣子,炒熱度。很多抑鬱症病人你根本看不出他/她的真實情況,如果能這麼輕易讓人看到,就不叫「抑」「鬱」了。

七、遠離壓抑

遠離壓抑有很多方式,減少壓抑角色的演繹或傷感歌曲的演唱、避免說一些讓黑粉攻擊的言論、減少除了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曝光、談一段甜甜的戀愛轉移注意力等等。這要再提一次馬思純,她最新的電影《蕎麥瘋長》上映並在視頻網站上線,所飾演的雲蕎叛逆且壓抑,許多彈幕留言表示她不應該接這種角色,對她的狀態不利,甚至有人懷疑她現在的狀態是不是長期演戲積累心理黑暗走不出來導致的。的確,如果狀態不佳,的確建議避免接觸更多灰色系的角色,何況她已經是影后,可以做更多嘗試,希望這個角色對她不會產生負面的精神影響。

相關焦點

  • 我們對抑鬱症還知之甚少,但人類對抗抑鬱的歷史已很漫長
    通讀此書之後,我發現了人類與抑鬱對抗的漫長歷史,我概括為三大抗爭,思慮多日之後,整理成文,與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希望能夠懷古撫今,為人類對抗抑鬱的今時和未來找到一些歷史的印痕。從古至今,多參加文娛活動,都是對抗抑鬱的「藥方」之一,而且顯然是極其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古代先民們僅僅靠這些,也還是不能倖免於抑鬱。對那些抑鬱的同伴,先民們是從最樸素的宗教觀理解的:他們「中邪」了,或者說就是被「惡魔附體」了。
  • 對抗抑鬱症,一起好好愛這個世界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青少年、高壓職業人群、孕婦、老年人被列為抑鬱症防治四類重點人群。長久以來習慣於抱團取暖的青年抑鬱症患者們,終於等來了來自外界的堅實有力的援助。然而,還是會有顧慮和擔心的聲音。
  • 紅人館 | 「微笑抑鬱症」不只是明星病
    這半年裡,抑鬱症這個詞眼在明星身上頻頻出現,寧澤濤自曝曾患抑鬱症住院休養 ,熱依扎也因關於抑鬱症的言論登上微博熱搜,韓國藝人患抑鬱也似乎成了一種現象級的事件。娛樂圈每當有明星得抑鬱症時,大部分的人是不可置信的,因為和認知中那些終日愁眉不展,看上去疲憊憔悴的抑鬱症患者不同,人們更多看到是她們呈現出來光鮮亮麗的形象。 好像得抑鬱症的人,就一定要在抑鬱的狀態才合理,人們接受這種設定的程度要大於接受抑鬱症本身。
  • 2部和抑鬱症有關的電影,願所有人都被溫柔以待
    「你不是錯了,是病了」近年來關於明星罹患抑鬱症自殺的新聞不斷,給我們關於現代人心理健康的啟示可謂振聾發聵。如果你連續長時間感到無法開心,沒有幸福感,那麼請一定要去看醫生。 但是,關於抑鬱症,關於心理健康,我們需要了解它,才能戰勝它。
  • 你對抑鬱症的誤解,可能會壓垮一個人
    硬核讀書會有態度的讀書人,都在新周刊硬核讀書會。抑鬱症從來都與人類相伴而生。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當下,克服抑鬱症需要面對的最大敵人,一直都是人類自己。醫學上對抑鬱症的定義雖然直到近幾十年才明確,但它確是與人類相伴而生的。在最早的神話《吉爾加美什史詩》裡,主角就有這樣的描述:「陽光消失,昏暗不明;電光閃爍,烈焰飛騰。烏雲低迷,大雨傾注不停。光消失了,火也熄了,掉下來的一切都劃為塵土灰星。」
  • 抑鬱症女孩跳崖自殺:這份遺書裡滿是她與抑鬱症鬥爭的血淚 | 沸話
    ▲網傳的女孩遺書雖然她選擇了自殺,但她依然是一位堅強的女孩,在遺書中,她記錄了自己一次次「用不多的意志對抗身體的本能」,她為了緩解抑鬱搬家、當兵、蹦極……但即使是用盡全力去對抗病魔,抑鬱症依舊如夢魘一般纏繞著她
  • 阿根廷減肥明星患抑鬱症去世
    最近,阿根廷一位減肥明星的去世,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阿根廷小夥麥克西( Maxi Oliva)在2006年參加了一個減肥真人秀,當時的他體重為518斤,經過快速減肥,體重下降到190斤,榮獲節目的「減肥冠軍」。減肥成功後他不止成為家喻戶曉的「減肥明星」,還和同為選手的瓦妮莎結了婚,可謂「事業愛情雙豐收」。
  • 抑鬱症太可怕!一起看看6位因抑鬱自殺的明星,活到現在個個大咖
    娛樂圈看似光鮮亮麗,實則並不是這樣,不然近年來也不會出現這麼多自殺的例子,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因抑鬱症而選擇自殺的明星們吧。可就是這樣一位青年才俊卻不幸患上了抑鬱症。在飽受精神折磨的同時,他終於不堪重負,在剛過完35歲生日不到一個月的時候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 身患抑鬱症的明星,很多人選擇了結束生命,他們堅強趕走「惡魔」
    明星也會是抑鬱症多發群體,主要不是賺的錢多少的問題,感情,輿論,網暴,還有很多因素,直擊內心,壓力大了自然就抑鬱了。有人說娛樂圈很好混,又能滿足內心需求。但這只是針對現在而言,以前的娛樂圈,可不是這麼簡單,很多明星就因為染上這個「定時炸彈」最終選擇就結束生命,當然也有的戰勝了它。人很脆弱,也很堅強,就開面對的是什麼。
  • 對抗抑鬱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幾乎大多數人小時候都經歷過被大人喊出來給親朋好友,甚至不認識的人表演節目。如果你不幹,他們多半會說,廢物,沒出息……聽到別人誇你,你家孩子好棒啊。家長還好得意的說,一般般,也就那樣吧……生活中多少家長的溝通方式都是這樣的呢?
  • 分享與抑鬱症對抗的經驗!塞爾比:大家應向專業人士和家人求助!
    在今日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塞爾比向大眾揭開了抑鬱症的神秘面紗,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來幫助那些陷入抑鬱症陰霾的人群走出困境,重新回到陽光下生活。塞爾比:擺脫抑鬱症困擾總是很難37歲的塞爾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想要擺脫抑鬱症的困擾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抑鬱症患者的思想總是很悲觀。
  • 燒腦又走心,豆瓣9分的《明星大偵探》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讓觀眾意識到關心他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之外,節目組也通過嘉賓之口,呼籲已經察覺到有抑鬱傾向的人早日去看心理醫生,尋求科學的治療方法,才是正面對抗抑鬱症的最佳手段。看多了無謂撕逼、假裝勵志、空洞雞湯的節目,《明星大偵探》這種直白的關心反而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正坐在每一個飽受抑鬱痛苦的人身邊,拍拍他們的肩膀告訴他們,沒事,你還有我們呢。
  • 朱丹演講曝因抑鬱症辭職 名人更易得抑鬱症
    抑鬱症進入大眾視野就是由於名人患抑鬱症,三毛、張國榮、崔永元等,讓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抑鬱症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病。精英,至少是文化人,才容易得這個病。真是這樣嗎?窮人是抑鬱症最大群體抑鬱症人群中也有沉默的大多數,中國抑鬱症的最大人群是窮人,在農村,任何階層成員都可能得抑鬱症,貧困階層受苦更甚。只因這個階層活在在聚光燈之外,他們的痛苦不為人所知。研究已證明,貧困是抑鬱症的一大誘因。近十幾年來,中國國企下崗人員和農村留守人員,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
  • 抑鬱症丨細數於璀璨時光中自殺的名人,看看抑鬱症離你還有多遠?
    我們惋惜生命的逝去,感嘆人生的無常,更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對於抑鬱自殺的他們,心理問題毫無疑問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到底是誰偷走了他們的幸福?細數娛樂圈那些患抑鬱症的明星關注娛樂新聞的人都知道,雖然明星有著讓人羨慕的身材、容顏與收入,但令人心碎的一面也是隨之並存的,職業的特殊性也奠定了競爭的殘酷性,加上記者虛虛實實的炮轟對心理素質的打壓,或多或少都難免患上抑鬱症。比起普通人,明星們充滿著不為人知的心酸與壓力。面對抑鬱症,不同性格的人又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 抑鬱症的「前世今生」|抑鬱症|精神疾病|神經衰弱
    對於這種診斷結果的差異,Kleinman認為:由於中國文化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認知,使得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周圍親人、朋友和來自社會的歧視,因此,無論是醫護工作者還是患者本人和親屬都極力避免使用「抑鬱症」這一名詞。也就是說當時中國對抑鬱症出現避而不談的現象,而神經衰弱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塑造的軀體化現象,是抑鬱症在中國文化中的變相存在形式。
  • 抑鬱症、平行宇宙、受害者有罪論……你感興趣的社會熱點都在這
    又或者只是單純地說出那句,一直都沒能說出口的話?這樣的假設我們多多少少都曾做過,只不過生命總是在單向行駛,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過去的日子裡總是難免充滿各式各樣的遺憾,所以我們才會迷戀「後悔藥」,迷戀多啦A夢的時光機,迷戀「穿越」這個話題。
  • 不理解抑鬱症患者,就不要傷害ta們,謝謝
    1、抑鬱症是病而不是矯情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部外國電影《薇羅妮決定去死》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薇羅尼卡非常的漂亮,20多歲的她看似生活非常的完美,但是卻對一切沒有興趣,對於任何事情都不抱希望,她一次又一次想去自殺,最終還是決定去死。
  • 抑鬱症: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中度抑鬱症不治療可以嗎?
    文/阿秋這篇文章主要是幫助抑鬱症患者和家屬們,認清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之間的關係,以及分享一些治療抑鬱症的科學常識,不至於盲目地去走彎路或者以「自己錯誤的認知去對待抑鬱症。」很多人分不清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其實抑鬱情緒在抑鬱症中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之一,而我們通常指的:「抑鬱情緒,就是一種心情低落不開心的一個狀態,它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不會持續性存在,那麼這樣的抑鬱情緒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抑鬱情緒。」
  • 能扛過抑鬱症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比如說鄭秀文
    抑鬱症似乎很喜歡在娛樂圈中爆發,張國榮、喬任梁、陳寶蓮、等等,都深受抑鬱症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這些在娛樂圈中的公眾人物,總是會經歷大起大落,私生活被窺探、常年工作沒有休息日,再加上近幾年網絡發達後,他們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多,許多明星也是一直遊走在抑鬱的邊緣。
  • 泫雅早期採訪曝光,談4minute解散情緒崩潰,一個舉動暴露抑鬱症
    說到娛樂圈,相信喜歡刷微博的小夥伴都知道,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什麼出軌離婚的事情都不在新鮮了,反而是出了很多明星去世的消息,真的是讓人很難過,娛樂圈工作我們也知道肯定是不容易的,畢竟想要獲取不錯的資源,那在背後就要付出多少努力才可以的,而且娛樂圈本身就是水很深的地方,今天小編要講述的則是泫雅早期採訪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