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第一關」開「關門」,G318線折多山隧道建設進展全在這兒!

2020-12-11 康巴傳媒

康巴傳媒(記者 謝臣仁 文/圖)

「嚇死人的二郎山,累死人的折多山」

折多山道路曲折

「十八彎」

是川藏線上第一個

需要翻越的高山埡口

成為甘孜地區

「關內」「關外」的分界標誌

因此有「康巴第一關」之稱

山高路難行

折多山成為川藏線「瓶頸」

也制約著我州經濟社會發展

現在

折多山隧道正在施工

「康巴第一關」開「關門」

將洞開一條

通暢之路、發展之路

回顧:「康巴第一關」難倒英雄漢

1

難「不只是路難跑,是你跑不了」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國道318線通過埡口海拔4298米。

「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事實上,國道318折多山段真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就像「多」字一樣。一說起折多山,大家搖頭說道一個字「難」。

「路再難走,能走都好。折多山一落雪,不只是路難跑,是你跑不了。」4月9日,宜賓市遊客印文華說起他去年在折多山堵車三個小時的經歷,很是感慨。

嬌嬌所畫的水彩畫:小賣部和折多山上,被雪困住的人們。

2018年10月2日,印文華從稻城回宜賓,卻遇到雨雪天氣,一下就堵在了折多山,這一堵就是三個多小時。「你沒看到那陣仗,幾百輛車子,從這邊山腳堵到那邊山腳。要不是交警疏通有經驗,還不知道堵到哪個時候。」

「這算啥子,我在折多山上堵了一夜,當了一晚上『山大王。』」有著20年駕齡的援藏幹部陳德君有著更「慘痛」的經歷,真是一山難倒老司機。

「車子跑到折多山,明顯感到『缺氧』,像一個老年人直喘氣。」

綿陽江油市武都鎮的曾兵鵬說,「不過爬上埡口後,放眼一看,風景很美,這也許就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吧。」

2

險「車過折多山,腳杆打顫顫」

「車過折多山,腳杆打顫顫。」這是內地駕車人員中常說的一句話。

「這話說得有點誇張,沒那麼嚴重,但確實行路難。」4月9日,來自重慶永川區文廣局的劉彰志談起自己行車折多山時經驗:「山上道路彎道多,坡度大,你除了要注意後面超車車輛,還得防著對面來車,要是來個拖掛車,更得小心點,路堵車又野,剎都剎不住,稍不注意就直接對著你來。」

多變的天氣加上複雜的路況,折多山難倒了多少老司機。「落雪天,大風吹起雪渣打在臉上,又冷又痛,眼睛都睜不開。道路兩旁的雪被反覆碾壓後,又硬又滑,我們一般都不動車,要跑必須掛防滑鏈上下山。」經常跑折多山路段的雅江縣八角樓駕駛人員仁七斤說。

對於折多山的「險」,最有發言權的是原康定市交警大隊折多山警務站站長王洛讓。這位被中宣部表彰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一年四季就堅守在折多山。在冰雪天氣疏通排堵,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每年9月至次年5月都會出現冰雪天氣。行車最容易出事,是交通事故高發期。」王洛讓告訴筆者,一年至少都要發生120起以上的交通事故,最多達到200起。「事故最多的一天,就發生了19起。」

進展:折多建「關門」,是個「技術活」

1

立多次論證 方案「塵埃落定」

國道318線折多山路段公路所經埡口海拔4298米,整段路線平均坡度4.75%,坡長40公裡。從起點康定市算起,累計爬升海拔1903米。山高路陡車難行,加之全年一半時間大雪封山,造成該段常年堵車。折多山越嶺段已成為制約該路常年暢通的主要「瓶頸」。打通「瓶頸」、解決川藏線通暢難題勢在必行。

幾經論證的《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出爐,去年3月,折多山隧道設計方案通過國家專家組審定。

折多山隧道是目前國內最長的二級公路高海拔隧道,也是地震烈度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之一。隧道高程海拔3800米左右,洞身段最高海拔達到4545米,隧址區處於鮮水河斷裂帶,地震烈度達9度,地質條件十分複雜。

折多山隧道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郭守儆介紹,項目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具有高寒冷、高海拔、高烈度「三高」和低氧、低氣壓「兩低」的顯著特徵,工程建設面臨「地質條件極其複雜、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建設條件極其困難」四個「極其」的嚴峻挑戰。項目穿越4條活動斷裂帶,洞口巨厚冰凍堆積體覆蓋層、危巖與崩塌、巖爆、大變形、湧突水、瓦斯、斷層及構造破碎帶等不良地質發育,地質條件極差。項目隧道洞口年均氣溫僅2.2℃至2.8℃ ,極端最低氣溫達-23.7℃,年均積雪59天至89天,去年TJ2標段的材料庫被積雪壓塌,幸好沒傷著人。項目位於貢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環境敏感點多,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任務異常艱巨。項目區長期低溫缺氧,低溫施工時間長達6個月,施工人員職業健康、人身安全保障任務艱巨。工程與川藏公路多處交叉,沿線車流、人流量極大,材料運輸供應保障困難,安全管控壓力突出。

如何破難?郭守儆介紹,隧道內部進行了特殊的結構設計,針對不同活動斷裂的水平滑動速率,採用不同襯砌結構,使隧道能「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垮」;隧道外則「穿衣」以抗寒抗凍,如在隧道洞口段加設襯砌保溫層保暖,加設防雪遮光棚來消除隧道洞口外路面積雪並減小陽光照射強度等。

2

建夜以繼日 建設緊鑼密鼓

4月9日,記者走進TJ2標段已開挖成型的主洞,見到進洞100米左右,工人們正在綁紮支護用的鋼筋。再前進200米左右,一臺二襯臺車正在加固初步成形的隧頂。走上約20米的移動棧橋,就到了隧洞底端的掌子面,一臺挖掘機正在隆隆作業,很快就堆起一座泥石小山。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土質鬆散,從安全和質量方發,每天進行兩個循環開挖,一天能完成2米左右的進度。

「隧道建設是按照『開挖—出渣—立架—噴漿—初期支護—二層支護』的流程進行作業,每天24小時輪班作業。」該標段項目經理饒虎介紹道。

「我們修建的是一條生命通道,首先考慮的是工人的生產安全。」 饒虎介紹,在建設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除了建設工地的通風供氧設備外,還對所有住房安裝了地暖,購置了制氧設備,設置了專門的吸氧室,實現了職工宿舍24小時供氧。

項目建設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在該標段視頻監控室,記者看到一塊3米×5米的液晶顯示屏上,9個建設工地的實時畫面清晰地顯示在上面。「從這裡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整個工地的工作場面,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TJ2標段總工程師尹曉暉介紹。

郭守儆介紹,今年項目建設要完成3億元的投入,單洞要完成3000米的掘進進度,一季度已完成預定任務。目前,地處榆林鎮折多塘村的成都華川集團折多山隧道折東TJ1標段已累計完成隧道單洞洞身開挖305米,瓦澤鄉塘泥壩村的四川路橋集團折多山隧道折西TJ2標段已累計完成隧道單洞洞身開挖540米,隧道單洞累計開挖已經達845米。

隧道開挖將形成大量棄渣,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到生態環境。據成都華川集團折多山隧道TJ1標段總工程師王寶明介紹,TJ1標段總工程師王寶明介紹,該標段將產生60萬方棄渣,無法回填使用,對棄渣將集中堆放,進行植綠處理,確保不破壞生態;尹曉暉也說TJ2標段將產生棄渣51萬方,可利用填方40萬方,剩餘11萬方將進行植綠處理,整個項目將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性化、標準化、科技化、生態化。

名 片

名稱: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工程

路線:起於康定市榆林鎮折多塘村道班溝溝口,順接國道318線,跨折多河,設隧道穿越折多山,止於瓦澤鄉塘泥壩村接國道318線

全長:路線全長10.244km,其中新建隧道長8427m/1座,康定端平導1300m,新都橋端平導1300m

標準:採用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公裡/小時,路基寬度10米,隧道主洞建築限界10×5米。設計荷載公路-Ⅰ級,設計洪水頻率一般大中橋1/100,路基及涵 洞1/50,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或建騎行通道

投資:14.755億元

工期:5年

功用:少行50公裡以上山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將縮短為8分鐘,更為安全和快捷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李婭妮

相關焦點

  • 康巴第一關折多山
    這是去年9月份的時候經過折多山拍的照片,去的時候雲霧繚繞,當時走的雅康高速,方便很多了很多隧道都不用翻山了,。折多山被稱為「康巴第一關」,二郎山隧道貫通後,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高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過了這裡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藏區。這裡的盤山公路是名副其實的「九曲十八彎」遇到下坡路段一定要減速慢行,避免發生意外。
  • 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傳來最新進展
    也是很多自駕遊客打卡的一個地方被稱為康巴第一關正常天氣路況沿國道318線翻越折多山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可一遇到極端天氣該路段常陷擁堵、緩行、管制狀態所以,自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開工以來進展就一直牽動著全州人民的心最新進展12日,從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2標段項目經理部獲悉,截至5月底,折多山隧道工程在今年已完成概算投資10525.03萬元,佔年度概算投資目標
  • 康巴第一關:折多山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因為它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折多山的西面是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邊是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折多山以東是山區,以西是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
  • 折多山,再不來就欣賞不到「康巴第一關」的美景了
    經過「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我們終於站上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過了折多山才算是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藏區。在折多山的最高點,彩旗獵獵。從低海拔過來的遊客,有的已開始邊吸氧,邊賞景,邊照相了。看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不由得生出了「三個感慨」。一是感慨自駕遊老同志多。
  • 318川藏線必經之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雪景風光如畫
    318川藏線必經之路之一的折多山被稱為「康巴第一關」,因為二郎山隧道貫通後,少了一次翻越二郎山的機會,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高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過了折多山後才算是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藏區。折多山的盤山公路是九曲十八彎,但沿途的車很多,不用擔心路面結太多的冰。在這裡穿過了4298米的埡口後一路下行就進入了高原地區,也是著名的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
  • 從成都到新都橋,即將4小時到達,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即將成為歷史
    跑馬山1號隧道,其進、出口高差達到220米左右,是全世界進、出口高差最大的高海拔隧道,項目自2017年11月開工,目前已累計完成隧道工程5500米,完成橋梁工程30%,按照計劃
  • 折多山隧道計劃5年建成 穿越折多山只需8分鐘
    ●隧道高程海拔3800米左右,洞身段最高海拔4545米  ●建設工期5年,概算投資約14.7億元  「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如今隨著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長隧道的通車,二郎山早已不再「嚇人」,而很快,「翻死人的折多山」也將成為歷史。3月29日,記者從四川交投藏高公司獲悉,折多山隧道即將開建,建成後,目前經318國道翻越折多山1個半小時的車程將縮短為8分鐘。  位於甘孜州境內的折多山有「康巴第一關」之稱,是經國道318線入藏的必經之路。
  • 跨過川藏第一橋,闖過康巴第一關,去邂逅神秘的折多山紅海子
    橋面至大渡河水面239米,被譽為「川藏第一橋」。這幾張圖片就是我在大橋建設初期時拍攝的。可以說明工程的巨大宏偉和建設的難度係數之大。過了雅康高速的終點康定後,就開始翻越「康巴第一關、雅礱江流域的分水嶺,也是漢藏文化的分界線,翻過折多山之後,就正式進入了康巴藏區。
  • 10分鐘穿越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年內開建
    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折多山的盤山公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就像「多」字一樣。折多山修隧道建成前:70多公裡的路程常常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建成後:建設工期為5年。建成後開車將少走50公裡以上山路,或有騎行通道。
  • 318川藏線的康巴第一關,景好彎多,被稱為「翻死人的折多山」
    但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走川藏線,折多山是一定會經過的,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也就是說,過了折多山,就進入真正的康巴藏區了。從康定出發一路沿著川藏線開,很快就可以進入折多山了,這裡有一個川藏第一關祈願牆
  • 折多山隧道即將開建1.5小時車程縮短為8分鐘
    折多山隧道即將開建1.5小時車程縮短為8分鐘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李智)3月29日,甘孜州舉行開工儀式,備受關注的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即將開建。隧道長8.4公裡,建設工期五年。建成後,車輛翻越折多山的用時,將從一個半小時縮短為8分鐘。
  • 翻越康巴第一關,炫界成功挑戰海拔4962米折多山
    在這個康巴第一關的雪山埡口上,終於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早上,康定很冷,妖風陣陣。除了車輛遠程啟動/關閉,凱翼炫界的全時手機管家還具備了車門、空調開啟關閉、車輛位置查詢、遠程診斷等功能,尤其是在冬夏兩季,炫界可以讓你遠離「大冰窟」和「桑拿房」,這一點必須為凱翼炫界的遠程控制功能點讚。
  • 翻越川藏第一關折多山,來到一個來了就會愛上的城市,成都
    折多山曾是318國道從成都進入西藏需要翻越的第二座大山,隨著第一座大山——二郎山隧道的貫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必須要翻越並具有挑戰性的高山,因此有「川藏第一關」之稱。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東是山區,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
  • 翻過就是真正的藏區,康巴第一關,青藏高原與橫斷山脈的分界線
    而康定西郊的折多山則是非常具有文化、地理分界特點的山川,過了折多山就是真正的藏區了。站在折多山半腰回望康定,崇山峻岭、峽谷深淵,植被也是非常有特點,遠比折多山以西的青藏高原要豐富的多。康巴第一關是考驗川藏騎士的第一個難關,前面雖然也有高山峻岭,但是無論海拔、還是氣候惡劣程度都不能與折多山同日而語。很多人騎到了折多山就再也騎不下去了,康巴第一關絕非浪得虛名。
  • 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擬通過貢嘎山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5月28日訊 據省林業廳消息,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擬通過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接受社會公眾對我省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監督,維護國道318線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現特對該項目建設意向進行公示。
  • 奮進甘孜·暢聯暢通|折多山隧道建設攻堅克難「趕」進度
    康巴傳媒(謝臣仁 文/圖)破解地質「難題」 力保加速掘進折多山隧道建設攻堅克難「趕」進度「項目在進入今年以來,遭遇嚴重的地質難題,最典型的就是湧水湧泥。工程建設以來,發生較大湧水湧泥4次,較小規模的湧水湧泥20餘次,今年自復工以來共發生10次。」8月15日,記者從負責折多山隧道建設的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折多山指揮部獲悉,地質條件複雜造成施工難度增大,造成工程進步不容樂觀。
  • 折多山「康巴第一關」即將成為歷史,但川西這些風景更近了
    從2018年3月29日開始,折多山隧道開工,預計歷時竣工。從2023年5月開始,從康定到新都橋,折多山埡口將會跟高爾寺山、剪子彎山等埡口一樣,不再是進藏必經之路。「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二郎山、折多山是通往川藏線的兩大關口。
  • 川藏線上的第一道險關:折多山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最高海拔4298米,被譽為康巴第一關,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叫「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可見折多山有多麼的高和難以穿越。同時,折多山也有重要的地理意義,它是川藏線上最主要的交通隘口。
  • 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年內將開建 以後進藏將少翻五座大山
    建成後:建設工期為5年。建成後開車將少走50公裡以上山路,或有騎行通道。  康定至新都橋建高速  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全部建成後,成都至新都橋實現全高速。  「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再過五年,折多山將不再背負此名。
  • 正能量|為康定「折多山精神」點讚
    折多山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境內,埡口海拔4298m。 是國道318線通往西藏的必經之道,也稱進藏第一關。站在山頂上,可以眺望到"蜀山之王"貢嘎山,山巒疊嶂,白雪皚皚。自從二郎山隧道貫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高山,穿過埡口後一路下行就進入了攝影天堂新都橋,折多山埡口也成為了從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從農耕區到牧區的氣候、景觀、民族重要分界線和眾多遊客的打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