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備忘錄:它如何一步步買下所有人的童年?

2020-12-12 西昻翔Yourseeker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口味紛繁的受眾,一家娛樂公司可以做到永續經營嗎?

迪士尼很早就相信內容是一門長線生意。

其創始人華特·迪士尼早在 1957 年就定下未來的帝國版圖:核心是電影,周邊圍繞著電視、主題樂園、授權商品、漫畫、出版書、音樂六個 BG(事業群),每個 BG 都通過「創造內容」來賺錢,各 BG 又合縱連橫,以「內容」作為其他 BG 的子彈,擴大營收來源。

但迪士尼所擅長的「內容」遠不只講好一個故事那麼簡單,它還默認自己應該把建立情感連結、經營鐵桿粉絲、細緻展示創意、培育觀眾參與度這些「細節」統統落實到位。以至於有人說:

迪士尼的成功之道,在於藉由創作優質內容、經營真人電影與動畫角色、透過無遠弗屆的影音接觸全球觀眾,再將熱愛轉化、落實到授權商品和主題樂園,讓迪士尼能從所有人的童年記憶和翻新的超級英雄、星戰武士情結裡賺錢。

上面這段話看起來有點繞。作為依靠原創內容起家、借力資本不斷兼併收購、進而締造數千億美元市值的娛樂帝國,迪士尼大致經歷內容驅動、渠道驅動、內容拉升三個階段,其中:

1)內容驅動,始自 1923 年,在此期間迪士尼創造出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經典兒童動漫形象,進而在世界各地興建主題公園。

2)渠道驅動,始自 1984 年,從此迪士尼步入高速發展的二十年。1996 年它以 190 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 ABC 及 ESPN 體育頻道是一個高亮節點。這期間其收入從 16 億美元增長到 300 億,利潤從 1 億美元增至 45 億,股價也翻了近二十倍。

3)內容拉升,始自 2005 年,此時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成為迪士尼歷史上第 8 任總裁。從 2006 年起,他在 6 年內 3 次主導累計 157 億美元的併購 case,先後買下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藉以擴充原有的角色體系,從而將角色形象延伸到全年齡段,幫迪士尼打破以兒童和女性為目標受眾的天花板。

回歸本文主題,如何理解迪士尼這門逐步壯大的長線生意?它的道路可以證明,或許在某個階段渠道會比內容有效,但內容永遠比渠道重要。

即便身處劇烈變動的娛樂業,迪士尼也一直把「內容」(或者說「故事」)放在業務核心,並且不斷利用新角色擴大受眾基礎。它深信一點:觀眾接收內容的方式可能改變,但不會改變的是他們龐大的娛樂需求。

1

大多數人印象裡,迪士尼是個娛樂帝國,但它曾經(包括當下)最有價值的業務其實是有線電視。其 1996 年併購得來的體育頻道 ESPN 簡直就是一臺印鈔機,舉一些數字:

2011 年迪士尼淨利潤 88 億美元,有線電視業務(含 ESPN、ABC 等頻道)和影視娛樂貢獻的淨利潤分別為 61 億和 6.2 億美元,前者的淨利潤是後者的 10 倍,佔到迪士尼總淨利潤近 7 成。

再比如 2015 年的財報數據,迪士尼有線電視業務佔其總營收和利潤近一半。

事實上,自迪士尼 1996 年收購 ABC 等電視頻道,後者始終是一頭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年年都貢獻了利潤大頭。但是,其重要性在 2010 年開始逐年下滑。原因很簡單,隨著流媒體服務的出現,觀眾注意力開始流失。

有線電視的衰退意味著觀眾獲取內容的渠道正在改變,但他們的娛樂需求是不變的。對迪士尼而言,它擁有最廣受歡迎的故事和角色,自然手握最多籌碼。而依賴 ESPN 和 ABC 源源不斷的獲利能力,2005 年新上臺的迪士尼掌舵人艾格認為,是時候做些什麼了。

有節奏地進行大的併購,一直是迪士尼突破自我的有效手段。進入 90 年代以來,它保持著每 3~5 年進行一次較大規模併購的習慣,不急不緩,一面尋找新目標,一面也是利用間隔時間內部消化,降低新業務協同風險。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1993 年,迪士尼花 6 千萬美元收購當時風光無比的獨立電影片商米拉麥克斯,原意是藉以擴充製片產業鏈,到了 2010 年,迪士尼以 6.6 億將其出售。

而 1996 年豪擲 190 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及其附屬電視網絡、ESPN 體育頻道等,創下了當時美國媒體業的併購紀錄。

還有 2001 年,迪士尼掏出 29 億美元外加承擔 23 億債務,選擇買下福克斯家庭電視頻道(整合成現在的 ABC 家庭頻道)。

以上三筆併購都是迪士尼在「渠道」上所做的嘗試。現在來看它們的確承接了一部分助力轉型的任務,將迪士尼本身帶上一條更為穩妥且獲利頗豐的高速公路。

但真正幫助它補全最初版圖、並賺得大名的幾次收購都發生在前文所提及的「內容拉升」階段:2006 年 74 億美元收購皮克斯工作室、2009 年 42 億收購擁有 5000 多個超級英雄形象的漫威、2012 年 40.5 億將盧卡斯影業收入囊中,這三筆艾格力主拿下的目標,奠定了今天迪士尼能夠永續經營的基礎。

當然,艾格本人可能對此並不完全認同。他曾表示,「大家都說我們併購這三家公司併購得好,事實不是我們買得好,而是執行得好,我們讓他們能成功進入迪士尼家族,並且持續發光發熱。以《星際大戰》為例,那並不只是買下盧卡斯影業,而是迪士尼真正接納了自己所熱愛的電影和內容。」

2

如何理解艾格所說「執行得好」?我們對其主導的三次收購來抽絲剝繭慢慢分析。

皮克斯本身能夠成功實屬奇蹟。它本來是美國知名導演 George Lucas 創立的電影公司 Lucas Film 旗下的電腦動畫部門,1983 年 Lucas 由於資金困擾決定忍痛割愛。恰好被當時經歷內戰、即將被趕出蘋果的賈伯斯相中,於是二者一拍即合,皮克斯得以獨立出來。

但對賈伯斯而言,他真正想做的並不是動畫,而是要將皮克斯與自己新創立的 NeXT 電腦結合起來,搶佔蘋果先機,做下個時代的個人電腦。

願景雖好,但賈伯斯也無法罔顧現實:這時的皮克斯只是個小小的工作室,最擅長且藉以謀生的手段有三:向有高階特效需求的製片廠賣 PRMan 軟體、接廣告以及拍小短片。

請注意,PRMan 軟體雖好,但這東西需求太過小眾,市場不大;廣告方面雖然皮克斯創意不錯、獲獎無數,但案子太過零散,收支堪堪打平;小短片更慘,當時皮克斯還只是藉此測試開發技術、展示作品,根本賺不來錢。

於是這麼個小公司連續幾年入不敷出,直到 1990 年,賈伯斯幾乎燒光了賣出蘋果股票所得的幾千萬美金,皮克斯瀕臨破產。幸好,這時一位和本文主角迪士尼淵源頗深的人物出現了:John Lasseter。

John Lasseter 是個對動畫製作充滿興趣的動畫師。自加州藝術學院畢業後,他選擇加入迪士尼,但因為對創意太過堅持、構想過於前衛,和當時的迪士尼高層發生爭執,於是他被趕出,輾轉來到皮克斯。

沒有了束縛,John 在皮克斯主導的第一部 3D 動畫片《Luxo Jr. (頑皮跳跳燈)》順利推出。因為大獲好評,第二部短片《小錫兵》隨後順勢上線。而這部更是技驚四座,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至此迪士尼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他們趕忙邀請 John 重回迪士尼。但後者不為所動,而是開出條件:迪士尼必須跟皮克斯合作一部電影,否則不回去。

迪士尼無奈答應。於是有了這次合作的產物——《Toy Story(玩具總動員)》。

但請注意,直到現在,雙方雖有合作之實,但高層之間其實毫無合作的情誼。

主要原因出在當時迪士尼的 CEO 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在賈伯斯眼裡,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商人,所以他非常看不上。

因此就在《玩具總動員》上映前,賈伯斯開始悄然準備另一件事:推動皮克斯上市。他的想法是:如果「玩具總動員」失敗,那皮克斯就關門大吉;若是成功甚至一炮而紅,迪士尼將會發現自己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屆時兩家公司的合作需要重新談判,所以皮克斯必須確保拿到充足的資金,即便沒有迪士尼的支持也能獨立運作。

所幸最壞打算並未發生,因為《玩具總動員》一炮而紅,皮克斯不僅分得不錯票房,還拿到和迪士尼再合作五部電影的機會,於是先前的資金危機就此徹底擺脫。

但隨後又一個么蛾子發生了。艾斯納寫給董事會關於雙方合作的一封郵件被捅給了《洛杉磯時報》 ,於是內容見諸報端:

董事會:「五部電影的協議結束後,皮克斯還會繼續合作嗎?」

艾斯納:「放心,肯定會。」

董事會:「你這麼有信心?」

艾斯納:「我剛看完一部叫『海底總動員』的樣本片,雖然不錯但不如之前。到時候重新談協議他們肯定會想盡辦法保住合作,我們就可以重新定規矩。」

賈伯斯看到後暴怒,而更讓事情無可挽回的是,《海底總動員》隨即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動畫片。這使得賈伯斯極度不願意和迪士尼繼續合作下去,雙方關係跌至冰點。

但是,在皮克斯之前與迪士尼的合作約定中,雙方同意,若合作中斷,則之前合作的所有影片、電影和動畫人物的版權都歸迪士尼所有。

別忘了,這時候的皮克斯已經做出《玩具總動員》、《超人特攻隊》等經典作品,如果撕破臉等於所有作品都要拱手讓人。

幸好,2005 年出現了我們前文提及的挽救大局的人物,新任 CEO——艾格。

由於 2004 年迪士尼內部的一次「地震」,艾斯納的掌舵者身份被革去,隔年 3 月艾格取而代之。

相較於艾斯納,艾格對動畫和創意內容更為喜愛,且這位也挺真誠,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賈伯斯,希望修復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關係,原話是:

「我老婆告訴我,CEO 的平均任期只有三年半,如果我沒辦法復興迪士尼,任期會更短。迪士尼想要復興只能靠你了,所以,我有問題,你有解決方案,希望我們能合作。」

這種坦誠贏得了賈伯斯的好感,雙方的合作得以升溫。到 2006 年 1 月,迪士尼乾脆以 74 億美元的高價收購皮克斯,而且艾格還代表迪士尼承諾:不改變皮克斯的企業文化,被收購後依然可以保持內容創作的獨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迪士尼做了這筆投資,但皮克斯不需要盡力保證每部電影都以票房為先。

當然,此次收購的契機不只是艾格為了彌合雙方關係。他的確意識到迪士尼正在喪失創意優勢,沒辦法創造出好故事,所以乾脆花錢解決。

這差不多就是迪士尼買下皮克斯的故事梗概。

3

皮克斯只是開胃菜,接下來的三年,迪士尼把目光投向了旗下擁有 5000 多個超級動漫英雄形象的漫威。

即便有收購皮克斯的先例,但當時大家對這項收購併不看好。原因在於,超級英雄題材在好萊塢炙手可熱,但漫威多年前已經把手中最熱門的角色製作權賣掉了(《蜘蛛俠》賣給了索尼,《X戰警》給了福克斯)。

所以,在迪士尼剛起併購漫威的心思時,不少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迪士尼只買到了一群「二線明星」。但事實證明,二者硬是把鋼鐵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奇異博士等原本的二線明星,變成了一線。

這依然得歸功於艾格的眼光老辣,他之所以想買下漫威,看中的恰恰是超級英雄身上的人性:不完美、有自我衝突甚至是致命缺陷,但依然會被激發出英雄作為。

比如,美國隊長因為體格瘦弱所以更懂得力量的可貴,但卻因為道德標準老派常被嘲笑;鋼鐵俠明明是多金風流、不顧世俗的軍火大亨,但卻得靠人工心臟才能活下去;雷神索爾,因為生性好戰失去王子身份,被打入紐約市過著平民生活,但也因此認識其他超級英雄。

當然,除去英雄人設,艾格還賭對了人——漫威影業的總裁費吉(Kevin Feige)。他在 2009 年併購漫威後給出了和當初皮克斯相同的承諾:尊重漫威創意團隊,管理層幾無變化。

創意和品味往往是獨斷的。據報導,漫威有一個 6 人創意委員會,即便這 6 人對如何在電影上詮釋角色有不同意見,最後都願意在關鍵決策上支持費吉、說服母公司迪士尼。

比如,每位超級英雄出場的第一集電影,費吉都主張要尊重漫畫原創、從根本鋪陳,但如果單純看重短期效益則未必有這樣的耐性與資金投入。而最終往往是迪士尼選擇了同意。

4

關於盧卡斯影業的收購,也要歸功於賈伯斯。他因為 1986 年從盧卡斯那裡買下皮克斯建立了合作關係。而且賈伯斯把皮克斯帶得有聲有色,也讓盧卡斯相信與迪士尼的交易可期。

再有,艾格曾經還是 ABC 電視臺高層時,就和盧卡斯是舊識。當時盧卡斯影業拍攝的片子第 1 季收視率慘澹,但艾格出於對盧卡斯的信任還是批准了第 2 季的拍攝,盧卡斯心懷感激。因此在 2011 年艾格向盧卡斯洽談併購事宜時,盧卡斯回應,他沒有忘記艾格當年的慷慨,也從不曾考慮會賣給其他人。

回頭來看,迪士尼 6 年 3 次大手筆收購,強化了自己在「內容」上的領先優勢。得益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的 IP,迪士尼得以在動漫電影、超級英雄系列、科幻電影中將自己的角色形象進行了全年齡段的覆蓋。而這 3 次收購也表明,迪士尼所做的投資的長線生意,有這樣幾個明確特點:

1)內容和形象具有可持續開發的價值。

2)內容本身具備豐富且充滿想像力的世界觀,自帶一個「宇宙」。

5

單就娛樂業的「內容」角度而言,迪士尼過去三次押注幾乎完美。但它也沒忘記「渠道」的力量,幾個小證據:

1)就規模而言,迪士尼目前沒有對手。媒體業最接近的對手是 Comcast,周邊商品方面,它2014 年賣出 450 億美元,碾壓好萊塢最接近的對手華納兄弟 7 倍以上。

2)迪士尼有心協助子公司開發商品和市場。比如積極牽線沃爾瑪、幫盧卡斯影業搞營銷,據後者一高層 Paul Southern 所說,單單在美國,迪士尼就能有效提升 5 倍盧卡斯影業的業績(與其單打獨鬥相比)。

3)迪士尼也有意拓展全球線下零售網絡,在巴黎、東京、香港等地的迪士尼樂園也大力捧紅旗下 IP。

與此同時,艾格並未竭澤而漁。他依然留下一長串的潛力收購名單,供迪士尼之後操作。或許,樂高就是其中一個。

6

如果這篇文章寫於 4 月 12 日前,那它可以到此為止了。但迪士尼在當天正式宣布,旗下全新服務(Disney+,在線視頻流媒體服務)將於今年 11 月正式上線,這家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傳媒巨頭,正式進軍新興流媒體市場。

受此消息影響,Netflix 股價當日下跌 4 個點為敬;反觀迪士尼,則創下歷史最高單月漲幅。

很多人認為,迪士尼曾經決策失誤,因為向 Netflix 授權自己的作品內容,放任其做大。

上圖是近幾年迪士尼與 Netflix 之間的內容交易,Netflix 幾乎把對方所有具備價值的內容綁到了自己的戰車上。

所以有人批評,在傳統渠道日漸崩塌的趨勢下,迪士尼居然把自己最有價值的內容出售給最有潛力的對手,而且居然是獨家分發(沒法讓其他家哄抬價格),每年居然只能收到 3 億美元(相當於 2015 年營收的 0.5%)。簡直養虎為患。

但是或許可以這麼理解:首先,迪士尼之所以從未向亞馬遜、Hulu 等平臺出售,是因為這種獨家版權可以最為有效地集中內容,防止版權分散給用戶造成不佳體驗、間接破壞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形象。

其次,從長遠來看,當交易結束時,迪士尼把整個內容集體遷移到專屬自己的平臺上來,將最小化地減少既有用戶的流失,甚至可以基於視頻內容的基礎上捆綁漫畫、書籍、遊戲、音樂,從而打造一款 Disney as a Service。

再來回顧一下迪士尼創始之初的夢想,以 Disney+ 為開端的新內容策略的推出,也許有助於其無限接近實現創始人的 vision:

畢竟,迪士尼當前只成功做到了以一小時、一本書、一部電影的方式銷售內容,但它並未提供真正流暢且無縫的用戶體驗。

如果 Disney as a Service 真的有效,它或許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 IP 變現的理解和認識。

相關焦點

  • 迪士尼的公主夢如何收割全世界的童年
    為什麼迪士尼要堅持拍攝動畫真人電影?這期內容會以「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發展為主線,來分析迪士尼是如何通過商業運作,來馴化童年,從而收割全球利益的。直至《冰雪奇緣》成為全球最賣座動畫,完全重塑了大眾心中對迪士尼公主的印象。這個發展聽起來極為美好,不過更像是先將迪士尼作為童話王國看待,進而把它看做是引領文化潮流的急先鋒。但是在童話之下,迪士尼更是一家以利益為導向的商業帝國。
  • 迪士尼失物尋回事件: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全世界都在催著你長大,只有迪士尼在保護你的童心。近日,擅長數據分析的知乎答主「chenqin」在知乎平臺上分享了一件發生在上海迪士尼的關於失物尋回的暖心小事。看到一路默默流淚的女兒,chenqin想起了自己童年玩具因搬家被全部丟棄的經歷。他不希望自己痛苦的經歷再次發生在女兒身上,他不希望女兒提早結束自己的童年。為此,chenqin先買了個一模一樣的玩偶,並同妻子一起將玩偶做舊。接著,chenqin拿著做舊的玩偶偷偷來到迪士尼,詢問了失物招領處有沒有撿到小玩偶。
  • 可以留住的童年——迪士尼
    可以留住的童年——迪士尼身為90後,我想每個我這裡年齡段的人心中都裝著一個米奇或者唐老鴨吧。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便會準時在六點鐘守在電視機旁,等待著那個熟悉的音樂想起,大風車就開始了,而大風車節目裡放的最多了,便是很可愛的米奇還有擁有沙啞嗓音的唐老鴨了,說它們就是我的童年是一點都不為過。而這次來到上海,除了感受這次的繁華景象,我怎麼會錯過迪士尼呢。
  • 迪士尼找尋一份純真的童年記憶
    坐上南瓜車,趕往城堡赴一場王子的約會跟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跳一段歡快的舞蹈和玩具總動員中所有復活的玩具們瘋狂的玩耍搭乘掛滿氣球的飛屋,飄到世界的盡頭……這是多少人童年的美麗回憶和我一起遊覽香港迪士尼樂園吧
  • 冬季寒冷的天氣,不妨去上海迪士尼遊玩,那裡有著童年的回憶
    迪士尼是一個夢幻般的天堂,上海迪士尼的票價不是很貴,大約500元。(似乎感覺有點高,但考慮到上海的經濟水平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大型公園收費大約500美元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金錢不是主要娛樂。在上海迪斯尼樂園,你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迪斯尼的動畫人物有不同的和有趣的外觀。
  • 迪士尼的這些動畫電影,真能守護住我們的童年嗎?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兒童時期的動畫作品,但美國的華特迪士尼則帶給所有小朋友和大朋友一個美好、多彩的童話世界。迪士尼最近幾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評分(豆瓣)最高的是9.2分的《瘋狂動物城》,依次是8.7分《超能陸戰隊》和《無敵破壞王》,8.4分的《冰雪奇緣》,7.6分的《海洋奇緣》以及7.2分的《冰雪奇緣2》。
  • 給童年最好的禮物 迪士尼視界使用評測(全文)_阿里巴巴 迪士尼視界...
    童年是記憶深處的一顆火種,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陽光。  童年是小巷深處的一首歌謠,是高遠天空的一隻紙鳶。  童年是色彩斑斕的畫冊,裝載著美好的回憶;童年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流淌著飛騰的浪花;童年是一束燦爛的鮮花,芬芳了多少快樂和幸福。
  • 魔都|還眼巴巴地去迪士尼看煙花?這裡才是童話樂園,一秒回童年
    說起遊樂園,似乎我們能想到的就是迪士尼樂園,亞洲地區的迪士尼排名第二和第三地就是中國香港迪士尼和上海迪士尼,建成最早的為東京迪士尼樂園。這座在上海的迪士尼樂園引得無數的遊客的嚮往,或許是童年記憶,或許是公主夢想,或許是體驗服務的感覺。
  • 迪士尼:尋找童年的回憶,就在上海迪士尼樂園
    每個人小時候,似乎都接觸過迪士尼的作品,我也不例外,小時候就喜歡看迪士尼的動畫片,比如獅子王,米老鼠等等,都回憶在我的腦海裡,如今的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同樣擁有了迪士尼樂園,我將給大家分享我的迪士尼樂園行程文/蔡楚敏
  • 買下虎牙,收購迪士尼,如今的騰訊為什麼這麼熱衷「買買買」?
    一、熱衷買買買2020年,其他企業都在考慮如何才能活下去,但騰訊卻在想著如何才能升級產業 ,不僅收購了虎牙50.1%的股份,還準備將迪士尼收入囊中。騰訊之所以敢這麼想,還因迪士尼受到疫情的印象,企業的股價嚴重縮水。有消息稱,騰訊在競拍中打敗了蘋果公司,並和迪士尼達成了協議,佔股為66.6%。
  • 你的童年是漫威迪士尼?不好意思,上美影才是中國人的童年
    這一次的主角,除了JOY,還有葫蘆娃、哪吒、黑貓警長、齊天大聖這些8090後的童年記憶。他們來自國民最愛的動畫廠牌IP——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幾代中國孩子對於勇氣、擔當、正義和愛最佳啟蒙。這些重磅角色的集體亮相,讓無數人熱淚盈眶。
  • 漫威背後的真正大BOSS:以為迪士尼只是個開遊樂場的?別天真了
    很多人都知道漫威電影在最初拍攝電影鋼鐵俠時處境非常窘迫,幾乎是孤注一擲的拍攝了這部電影。電影鋼鐵俠相當於漫威電影破釜沉舟的最後一擊,而這最後一擊成功的將他們從黑暗的困境帶回光明世界。迪士尼所建造的遊樂園宛若一個童話世界,與其他遊樂園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的工作人員背後的工作從來都不會在遊客的視線內,因為迪士尼覺得這樣破壞了童話世界。正是這樣的夢幻吸引了眾多大人和小孩。大家認知裡的迪士尼一般都是很出名的遊樂園,但是事實上迪士尼的實力超乎想像,迪士尼究竟有多富?
  • 同樣是迪士尼樂園,上海迪士尼天天爆滿,它卻連續虧本25年
    而多種多樣的主題公園中,迪士尼樂園可以說是很有知名度了。因為迪士尼動畫作品熱播的原因,很多大人也都紛紛前往迪士尼尋找自己的童年回憶。於是迪士尼先後在全球開了6家。最後一家就是上海迪士尼了,當上海迪士尼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卻有一家迪士尼樂園虧得讓迪士尼方害怕,這個樂園,就是巴黎的迪士尼樂園。
  • 旅行手記|迪士尼樂園,一百種讓你回到童年的方式
    長大後,很多童話被拍成真人版電影,這種自帶童年光環的電影總能輕易喚醒內心的童真與溫情,讓人毫無反抗力地乖乖遞上荷包,看美麗的公主們穿著華麗的禮服在熒幕中閃閃發光。如果電影是在重溫兒時舊夢,那麼迪士尼樂園則是帶你走進童話世界,身臨其境地與故事中的人物欣喜相逢。
  • 迪士尼,你守護的了所有人的童心,卻不能為一個四歲孩子圓夢?
    迪士尼一直被公眾認為是最想永遠珍藏所有人童心的公司,各種迪士尼電影,還有迪士尼樂園,每一天,無數人在童話的洗禮下找回了自己當初美好的童年回憶。在迪士尼樂園裡,無數的工作人員,身穿著笨拙的卡通人物服裝,儘管酷暑嚴寒,無不用自己的辛苦來換取所有來園人們的歡笑。
  • 迪士尼的全球娛樂與流媒體巨頭之路如何走下去?
    新冠疫情帶來的是迪士尼無法閃避的暴擊。樂園被上鎖,影院不開門,郵輪停在港灣,酒店無人問津,商店門可羅雀。迪士尼截止到今年3 月 28 日的 Q2 財報顯示,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者產品部門損失了 1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利潤下滑約 58%。從1 月 25 日到 5 月 11 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停運了 107 天。
  • 來冰上迪士尼 親子體驗:和孩子一起追憶童年 -冰上 大城市 親子...
    據《新聞晨報》報導,如何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如何正確地教導孩子……隨著「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熱播,親子話題一下子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如果說,親子電視節目是新晉80後父母的「親子教育百科全書」,那帶著自家孩子一同觀看難得一見的米老鼠、唐老鴨以及迪士尼卡通人物歡聚一堂,則是一次難得的「親子實踐體驗課」。
  • 迪士尼樂園,讓你回歸童年,不去你會後悔的。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一個地方把,這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回歸童年,它就是迪士尼樂園。在迪士尼樂園裡,所有的人都是孩子,無論你是男是女,年齡大或小,在迪士尼裡,都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大家去過迪士尼嗎?沒有去過的話,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迪士尼的美麗吧。迪士尼真的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尤其是在夜晚,燈光閃爍,甚是好看。
  • 承包了童年的迪士尼,這次也打算承包我們的未來了
    真是讓人期待。不過從預告片中的內容來看,碎旗者的變化似乎很大,並不像是一個人,更像是一個「組織」,但不論如何,他始終是劇集的看點之一。迪士尼計劃中的又一重頭戲非皮克斯莫屬。擁有《海底總動員》《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尋夢環遊記》,這個承包了大家童年的皮克斯動畫每年都能給我們驚喜和感動。
  • 所有人都在催你長大,只有迪士尼在幫你找回童真
    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總有一天會讓我們變得滄桑,讓我們覺得生活變得黯淡無光,就算有壓力有煩惱也不敢和身邊的人傾訴,生怕別人說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這麼矯情,還和個小孩子一樣。有時就在想為什麼長大就一定要獨自承擔一切,就要拋棄童年時光裡的童真和美好。但是我們要有一種態度就算我們到了八十歲,我們依然要和一個孩子一樣天真快樂而不失掉年紀該有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