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要中杯?大杯?超大杯?我要宮保雞丁蓋飯

2020-12-23 荔枝網新聞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日電(李曉萱)來一份上校雞塊,再配上一紮啤酒。喝一口香濃拿鐵,再來一根培根卷肉串。選一款北歐沙發,再吃幾顆瑞典肉丸。你要說這是一篇特別適合在周末看的美食文,經緯君也沒有異議。

  上述的情景,開始逐漸在肯德基、星巴克和宜家出現。要抓住顧客的心,首先要抓住他們的胃,為了讓顧客在各自的門店裡停留久一點,再久一點,消費多一點,再多一點。

  啤酒到底是和炸雞配還是花生毛豆配?

  青島人常說,

  「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

  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兩種泡沫皆讓人陶醉。」

  對於青島「土著」來說,夏天和扎啤是分不開的。但是,你想到有一天可以在肯德基裡喝到啤酒嗎?

  當夜裡12點以後,在KTV唱完歌,想找地方吃宵夜,海鮮燒烤大排檔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自從今年年初肯德基在青島的6家門店推出青島啤酒後,就一直吸引大家的關注,這其中包括肯德基的忠粉,扎啤愛好者,還有純對這兩種混搭表示好奇的人。

  經緯君在網上調查發現,目前大家對這兩種混搭還是比較滿意的。紛紛表示肯德基是越來越接地氣了,2種不同濃度的啤酒也體現出了人性化。網友表示自從肯德基有了啤酒,營口路的酒彪子數量明顯減少。也有北京的網友問什麼時候上烤鴨?四川的問什麼時候炸雞可以配火鍋?大連的海鮮也可以嘗試嗎?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質疑,肯德基屬於快餐文化,理念是用最短的時間吃方便的餐,而啤酒則是和花生毛豆大排檔一起出現,並和下班、悠閒、解悶、聚會這些字眼聯繫在一起,不論哪種理由喝啤酒,也幾乎和快餐搭不上邊。更不必說再遇上世界盃期間,試想一下在肯德基端著塑料啤酒杯和上校雞塊,在前臺收銀員的詫異眼神中大聲歡呼,似乎怎麼都不太合適。

  但至少肯德基的想法和態度是值得肯定的,為了消費者的喜好來做產品的調整。近年來肯德基為迎合中國人的口味一直在中餐上下功夫,從早餐推出的皮蛋瘦肉粥,豆漿配油條,到午餐的老北京雞肉卷和近期推出的老壇酸菜雞塊飯,逐漸讓大家覺得洋快餐不僅僅是煎、炸、烤容易導致肥胖和三高,也可以做出中國傳統美食,在更經營標準化、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成熟的品牌營銷的優勢下。

  瑞典肉丸才是「最好的沙發銷售員」?

  「宜家是宜家,不是你家。」

  隨著近年來宜家越來越人性化的服務讓許多消費者變得愈發「放肆」,比如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今天不上班,我願意在宜家的床上躺一天。於是就引來看不慣的人站出來指責,就有了上面這句口頭語。

  但宜家似乎並不在意消費者的「放肆」行為,反倒是真的希望消費者可以在這一呆待一天。如果說肯德基的「跨界」還在餐飲的範圍內,那麼宜家跨的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因為主營家裝的它也選擇了美食。

  最初宜家餐廳的創辦目的就是為了延長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為宜家添加潛在消費。宜家餐飲部的美國區負責人Gerd Diewald曾表示,宜家的瑞典肉丸才是「最好的沙發銷售員」。

  而宜家餐廳在中國更為熱門。如果你在國內逛過宜家,對宜家中國餐廳超高的上座率一定不會陌生,排長隊、找不到座位是常態。而在二三線城市新開出的宜家門店,全家老小都在宜家餐廳中用餐在周末尤其常見。

  來看一組數據吧,去年,宜家中國餐廳接待了3100萬位顧客,這意味著有超過40%的宜家商城來訪者都選擇在宜家餐廳消費。經典的瑞典肉丸賣出了600萬份,冰淇淋的銷售量則是 1200萬支。

  但宜家餐廳受歡迎的原因只是因為餐品味道好嗎,不盡然。據調查發現,宜家在中國開店常選擇有大塊空地的郊區,而這些地域周圍配套的餐飲產業較少,而家居類商城相比其他業態更耗費時間,所以有時在宜家就近吃飯是「不得不」的選擇。

  中杯大杯超大杯還是披薩沙拉三明治?

  對咖啡星人來說,談及星巴克,更多的則是摩卡、拿鐵、卡布奇諾等咖啡的代名詞,但星巴克最近的一些動作正讓自己離咖啡這個標籤越來越遠。

  本月26日是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25周年的紀念日。這25年來,星巴克的門店由最初的 150店擴展至全球超過26000家,在保持著咖啡市場份額增長之餘,它也在嘗試吸引那些想吃點什麼的消費者進到店裡來。

  培根卷、肉串、Pizza、三明治、沙拉,甚至還有葡萄酒、啤酒。

  從提升門店的經營效率來說,星巴克做這些新嘗試無可厚非。而且以星巴克的品控和品牌,很可能會有不少消費者去在餐品及酒水產品正式上市後專門去品嘗。但這些嘗試背後也有一些可以預見的隱患。

  首先,星巴克從來就不只賣咖啡,一直都有茶飲、碳酸飲料等產品。但星巴克的調製飲品畢竟是星巴克出品」,先不論產品質量如何,做出相對的差異化還是沒問題的。而紅酒或啤酒則是絕對標準產品,在星巴克或在任何其他店買的一款啤酒都是一個味道。這對部分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可能很有限。

還有更重要的食品毛利率問題。

  咖啡的毛利率在80% 左右,星巴克CEO斯科特·莫承認食品的毛利率要低一些,只有 50%,但他解釋說星巴克是在原有的人力和物力基礎上進行食品銷售,所以售賣食物實際是有助於提升店面利潤的。

  當然,這諸多動作只是在北美地區展開的先行嘗試。在中國,我們糾結的點依然停留在中杯大杯超大杯,多糖低糖和無糖。但可以預見到的是,面對中國巨大的餐飲消費市場,星巴克來分一杯羹只是時間問題。

  無印良品的大盤雞你吃過嗎?

  穿MUJI(無印良品)的衣服,用MUJI的化妝水是不夠的,還要吃MUJI的咖喱,用MUJI的餐盤,睡MUJI的床,蓋MUJI的被子,陷入MUJI的世界裡。

  「我們開餐廳不是學宜家。」無印良品CEO山本直幸表示。

  新開的餐廳叫MUJI Diner,無印良品餐堂,是繼無印良品又一次跨界餐飲大動作,之前開的以冷餐為主的Café&Meal,以售賣套餐、飲料和甜品為主,顧客在店內停留時間短,消費額非常有限。最後在中國以水土不服告終。

  與之相比,首次推出點餐形式的餐堂更適合以家庭為單位或多人好友的聚會,餐堂首次開放供應酒類飲料對於利潤率可預見的貢獻也是不言而喻的。MUJI Diner 6月初在上海和成都分別開店,餐品專為中國人量身定做了中餐。有我們熟悉的大盤雞、烤羊排、炸雞排、拉麵等多種選擇。

  但根據消費者的反饋,餐廳環境和陳列很有格調,菜品裝飾擺拍也很考究,但就是最關鍵的味道和價格似乎不能讓大家滿意。

  分量貌似也不適合大快朵頤。網友曬出了餐廳大盤雞的照片,引來許多小夥伴質疑,為什麼和我想像中的大盤雞不一樣,這應該叫小盤雞。本來是想留住消費者的餐廳最終還是避免不了淪為快餐、簡餐的悲劇。

  究其原因不外乎無印良品大多開在市區的商業綜合體,周邊並不缺乏餐飲產業,除了粉絲,一般消費者沒有必要像在郊區的宜家一樣,購物之後就近解決用餐需求,這也讓客流成為痛點,給MUJI Diner的經營帶來持續壓力。

  MUJI Diner剛剛開業後山本直幸表示,MUJI Diner不會以單獨的形式開店,再開新的店鋪的時候,如果適合開MUJI Diner才會繼續開店,也就是說,無印良品的零售商品仍是最主要的業務。

  最後經緯君想說,商家開展的跨界增值服務,無非想要的是讓消費者更進一步地接近品牌產品,增強消費者的黏性,鞏固已有鐵桿消費者的質量和數量。當前,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發生變化,藝術、環境、健康、時尚等眾多充滿文化氣息的消費概念不再有那麼明確的壁壘,變得不斷模糊。因此,未來的餐飲業也不只是吃這麼一個純粹的概念。

  對於這些跨界餐飲的品牌而言,旗下的主營業務依然會是核心,肯德基的各類漢堡炸雞,星巴克的咖啡,宜家的家居以及MUJI的零售才是品牌持久發展的王道。因為品牌核心產品的積累是時間與精力帶來的成果。(中新經緯APP)

相關焦點

  • 手機也分「中杯,大杯,超大杯」?網友表示:「超大杯」買不起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都喝過咖啡吧,星巴克的咖啡分為3個規格,他們分別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那麼這三杯跟手機廠商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小編就給各位講講吧!三個版本不過,現在有些廠商會打一些「擦邊球」,就是一款手機發布「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三個版本。然後卻宣傳「中杯」的價格,「超大杯」的配置,對用戶產生誤導。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中杯 大杯 超大杯 我們該如何選擇
    華為P40系列發布了中杯P40、大杯P40Pro、超大杯P40PRO+。這三個不一樣的手機讓人產生了選擇困難,仿佛就像當年羅老師在星巴克面對中杯、大杯、超大杯時的迷惑這三款的具體參數、配色、價格已經在上一篇推文中詳細地列出了,有需要的可以往回翻上一篇推文。
  • 同樣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蘋果、華為和三星有啥不同?
    你好,請給我一杯這個中杯拿鐵。不好意思先生,這個是大杯。那個才是中杯。你就給我這個中杯就可以了。不好意思先生,這裡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被杯型整蒙圈的不止有羅老師,還有現在的手機消費者。於是,從今年開始,這三家廠商都在命名上完成了從「小杯、中杯、大杯」到「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演變。名字有那麼重要嗎?你還別說,還真挺重要的,因為這可是關乎到「面子」的問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們不從複雜的星巴克商業邏輯來解釋,從大家日常都會做的一件事說起:尿尿。
  • 雷軍喝星巴克 網友:中杯大杯超大杯
    6月5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微博表示,自己喜歡星巴克、脫脂牛奶不加糖,以前是喜歡超大杯,為了控制咖啡上癮改喝中杯。雷軍自述是星巴克的老鐵,考慮購買星巴克的股票,做個小股東,這樣喝星巴克可能會更有成就感。
  • 手機廠商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杯杯都有學問
    借用目前業界風行的說法,手機廠商這是將此前產品序列中的「小杯、中杯、大杯」,升級為了現在的「中杯、大杯、超大杯」,這其中的變化無疑也耐人尋味。但正所謂一切皆有因果,手機廠商自然不會是無緣無故就隨意改變了自家的產品命名策略,而我們則不妨從歷史中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 千元機也要有中杯、大杯、超大杯啦?紅米Note9要三劍齊發
    在高端旗艦機方面,華為、蘋果和三星以及vivo都這麼幹過,推出了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組合,讓用戶更多的選擇,其實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工藝延續性!而在旗艦機和千元機方面還真沒有出現,而這次據爆料小米在26日召開的發布會將會是三劍齊發!當然小米官方也開始預熱了,三劍齊發千元機小米也要打開一個新的先河!
  • 中杯大杯超大杯?一款2.0T發動機,為什麼要分高中低三個功率?
    比如奧迪A4L,都是EA888的2.0T發動機,分為了小杯,大杯,超大杯,分別是110千瓦,140千瓦,185千瓦。 但是,這三款發動機硬體上是有區別的,並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只是調教不一樣,它們在硬體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這幾點。
  •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蘊含了哪些玄機?
    我經常去星巴克,星巴克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關於「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還引發了羅永浩的一次「較真兒」。這個問題的調查中顯示,59.48%的人群選擇了Grande(大杯),26.72%的人群選擇Tall(中杯),13.79%的人群選擇Venti(超大杯)。
  • 手機廠商為何喜歡做中杯、大杯、超大杯,我們要的小杯哪兒去了?
    昨天,我跟某位文章讀者進行了深度互動,討論了SE的火爆銷售和安卓陣營不出小屏手機。iPhoneSE我就不說了,這幾天說的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來聊聊,為何安卓陣營手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安卓手機越做也大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從時間節點上來說大概就是從2015年左右開始用廠家的話說,是貼合用戶,用戶喜歡大屏打遊戲,看電視甚至還說出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梗來詮釋自家手機。但是,其實有好多手機用戶,真的就不在意打遊戲看電視的體驗,特別是男生尤為明顯、因為大屏手機揣不到兜裡。那麼,我們要的小杯哪兒去了?
  • 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裡,藏著哪些玄機與生意秘訣?
    我們常常在消費的過程中會有「貴」、「便宜」、「超值」等心理感受,然而看似一念之間的「貴賤之分」卻蘊含著營銷的學問。經常去星巴克的人會發現,星巴克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關於「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還引發了羅永浩的一次「較真兒」。
  • WEY派新車命名摩卡,中杯/大杯/特大杯您要哪個?
    羅永浩的段子我們都看過,中杯/大杯/特大杯的抉擇讓它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羞辱,那麼我們不難想像,未來這款WEY摩卡的車型名稱也極有可能會用這樣的方式,亦或者……
  • 都說每天要喝八杯水,應該是中杯大杯還是超大杯?
    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約佔人體組成的7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總是聽說「每天應該喝六杯水」或「每天應該喝八杯水」,但對於這八杯水更詳細的解釋,常常被我們一目十行地略過了(於是就出現了阿花的神操作)。
  • 你們買爆米花和奶茶,要大杯還是中杯?
    小杯12.8,大杯19.8,中杯17.8,中杯爆米花的價格只比大杯少一點,但是分量確差了一大截,定價太不合理了,然後你果斷選擇了大杯,覺得自己好機智。在上面的案例中,同樣是對爆米花進行選擇,為什麼在面對中杯和大杯時,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大杯呢?因為中杯的爆米花是「誘餌」,其實商家的目標就是要賣出大杯的爆米花。這是商家通過影響消費者心理來掏空消費者荷包的一種套路,即「誘餌效應」。
  • 小米11也要推出超大杯,首發驍龍888,這次要直逼高端旗艦了吧
    除開這些信息外,@數碼閒聊站還表示小米11系列還會推出小米11「超大杯」,小米11「超大杯」基於小米10系列基礎上更進一步,硬體參數已經登頂,預測起售價會更高,供不應求的情況或許也更厲害。如果有了超大杯,那麼小米11手機計劃不簡單了,至少拉長了整個旗艦機到高端手機線路,而也會產生更高的價位,這無疑就可以真正進入高端旗艦機的節奏,這是要和三星、華為和蘋果在高端機方面進行正式PK了,那定價會是7000元還是8000元;還是會售賣在7000元以下!作為高端旗艦機,價格就是最關鍵的一環!
  • 大杯中杯or小杯,星巴克這個操作,背後隱藏著一套營銷邏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星巴克的咖啡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卻沒有小杯?難道其中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確實是的。首先,要製造歧義,顯得與眾不同起初,星巴克並不是被廣泛接受的咖啡品牌,「沒有小杯的咖啡」漸漸成了消費者共同議論的新鮮話題,隱隱透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轉而成為了星巴克品牌文化的傳播記憶點。
  • 薯片大包超值,星巴克超大杯划算,肯德基中薯血賺!
    在平常的生活中,總是能看到各種規格的存在,而人們在面對大小份的考慮,總是很糾結,因為想要找到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存在。其實這很簡單,薯片大包超值,星巴克超大杯划算,肯德基中薯血賺!首先是對於薯片的測試,選擇的是樂事薯片,分別是大包、中包和小包,價格在自然也不一樣,從12.5元到9.9元,最後的小包是5.8元,在價格上的差別,還不算大。那麼在每個包裝中的薯片數量,當然也有差別,小包裡面有51片,中包則是137片,而大包達到了208片。從買到的這包來說,明顯是大包比較有優勢,至少每一片的價格比較低。
  • 在奶茶店點了一杯中杯奶茶和一杯大杯奶茶,裡面的套路一眼看出
    在奶茶店點了一杯中杯奶茶和一杯大杯奶茶,裡面的套路一眼看出說起奶茶我相信很多女生都是非常喜歡喝奶茶的,大家再去買奶茶的時候,可能也會發現奶茶店裡面的奶茶有大杯中杯小杯的。而且我覺得奶茶非常的好喝,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在奶茶裡面加一些冰,在炎熱的夏天喝起來這樣的奶茶是非常涼爽的,在冬天的時候可以加一些別的珍珠或者是椰果什麼的,暖暖的奶茶也是非常暖和的,好多女生都是非常喜歡喝奶茶的,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在奶茶店點了一杯中杯奶茶和一杯大杯奶茶裡面的套路一眼看了出來。
  • 晶數據 | 深圳人的復工奶茶:大杯、超大杯,順便多加料
    復工3周,深圳各大CBD、園區都逐漸熱鬧起來,餐飲市場回溫明顯。在深圳,以外帶為主的到店消費漸漸復甦,而外賣一如既往呈現強勢勁頭,一些科研機構、公司、產業園區,也開始產生新的訂單需求。而深圳消費者們復工最愛的,就是來一杯「犒賞型奶茶」——升杯再加料。
  • 同樣是咖啡,大杯和中杯有什麼區別,看星巴克員工實驗,才知答案
    講到咖啡的話,大家一定會想到星巴克,因為星巴克的咖啡就是以貴出名的,不過人家是貴得有道理的,因為人家的環境很不錯,還有咖啡也是真的好喝的,星巴克的咖啡和大家吃的奶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大杯,中杯,小杯。不過星巴克的是超大杯,大杯還有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