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
憑「泊萬裡船」遺碑,可窺當時海運盛況。而從「香山映紫」、「浯水環清」和「各得其所」等遺碑,足見此處山川秀麗,讓人流連忘返。在村口的沙灘邊,寬暢的九溪上,橫臥著一座有著三十六橋洞的石橋,靠近街頭是數個船型橋墩,其餘橋墩為石條壘疊,潮水出入無阻。當年的橋已成為新街的基礎,但當初的風姿依然在後港街人的腦海裡,使人遐思萬千。
論景致,首推蔭護著後港街的六株古榕,以土地公宮後面的千年榕樹為最,粗壯的樹幹腰部須四五人牽手圍抱,虯根如虹,枝繁葉茂,堪稱罕見的榕樹群。山後尾依附著一片紫竹林,還有三座後花園,依次是頂街「杏圃」、中街「合珍」還有一座位於下街。從山上鳥瞰,繁華的街市被碩大的樹冠所覆蓋,由此躲過了抗戰時期日機的轟炸。
昔日街尾臨近西宮處的龜山腳下,有一個向內凹陷的地方,先民因地制宜,在此營造出一座坐東朝西的字紙亭——小寶塔。猶如明珠補闕,鑲嵌於龜山翠屏之中,顯得古樸大氣。曾經見證了後港街文脈傳承的字紙亭,經過歲月的洗禮,波譎雲詭,如今蕩然無存。
慶幸的是,還有一處風水穴位尚存,位於八間頭東北方的呷水潭。潭內有一石盤,泉水從石盤下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不絕如縷,四季流淌著,與土地公井、下街井、西宮井承擔了鄉民的日常飲用,乾旱時,呷水潭就成了全街的唯一水源。陰天時節,石盤猶如螃蟹吐泡沫,加上有龍橋、古街的地理位置,被風水先生稱之為瑞龍含珠穴或龍穴、螃蟹穴。
隨著時間的推移,騎樓成了危樓,古街逐漸敗壞。只有街道上的鵝卵石還在那,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和一幕幕往日的故事。昔時的輝煌和壯美的景色悄然成為歷史的記憶,今天的我們無從得見,幸好家山時常走入三伯一峰先生的畫作中,喜賞三伯「家山夢回圖」有感而題「魚巷街樓引眼耽,龜山暖旭映溪嵐。微宣浸染歸鄉夢,誤入圖中半日參。」
由於經商移居的後港街人,帶著美好的夢想,再次移居泉州、廈門、福州、浙江、廣東、江西、上海、香港、澳門、臺灣等地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菲律賓等國,無論是在地安居樂業還是移居他鄉,都在關帝爺及境內神明的庇佑下,平安順利,興旺發達,欣欣向榮的過著幸福的新生活。
先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我們在由這裡走向世界,無論走到哪裡,心中都有一個魂牽夢縈的所在,那就是咱的故土後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