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4周年:地震預報那麼難,為什麼海城地震預報成功了?

2020-12-23 老羊鏟史

1.

1975年2月4日,10時30分。

遼寧省政府向全省電話通知,發出明確臨震預報,要求工廠停產,成千上萬人被動員到寒冷的室外。廣場上停滿裝著藥品和食物的車輛。

19時36分,7.3級地震發生。

這是我國成功預報的第一個中強地震,在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然而,就在第二年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損失慘重,卻沒有能像海城地震那樣預報成功。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地震專家李善邦在總結海城地震預報成功的經驗是這樣的:

第一,政治領導貫穿著全部預報過程,從布置前兆偵察,發動群眾,以至發布緊急警報,採取預防措施,每一關鍵環節,都有黨的領導。第二,使人民群眾認識到地震是自然現象,可以預測亦能預防,這樣,就可以很快地發動群眾,開展群測群防工作。要做好專群結合,認真研究核實前兆真象,並勤向上級匯報,使領導上得以隨時掌握最新情況。第三,綜合各區異常現象時,始終注意到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繫,不因細微而忽略。嚴格區分幹擾與前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最主要的前震震群發育很正,且很集中。自2月1日至4日19時半主震發生前,在石硼峪地震臺共記錄到前震527次,專業數據分析,知其是前震,注意其發展發現都集中分布在北緯40°38′—42′,東經122°44′—51′之間,就表明這地區附近很可能就是未來危險的震中區。

李善邦說:

海城地震的預報是成功的,但這並不表明地震預報問題已得到解決。實際上,如同海城地震這樣容易掌握的前兆現象是很少有的。

那麼,海城地震前都有哪些前兆,這些前兆是怎樣被掌握的呢?

2.

李善邦把海城地震預測成功的第一條就是政治正確,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正規的中國地震預測始於周恩來總理視察邢臺地震以後,對中國的地震預測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

1966年3月,邢臺發生兩次地震,百姓生命財產損失嚴重。

公元777年,這裡曾經發生過大地震,但一千多年來一直未震,人們以為地震危險已經解除,在全國地震區域劃分圖上被列為低烈度區。

所以這次地震讓人措手不及。

周總理三次親赴災區,指揮抗震救災,同時代表中央對地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他的親自敦促和指導下,組建了專門的地震辦公室,召開了全國地震工作會議,成立了國家地震局,建立起了數以百計的地震臺構成的監視臺網。

就是這個臺網,捕捉到了海城地震。

3.

2020年7月12號早晨6時38分,唐山古冶發生5.1級地震。

專家說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很多人表示不服,因為唐山地震已經過去44年了,人們覺得這個餘震餘的有些長。

其實,對於有了45.5億年的地球來說,44年就是一瞬間,這次古冶地震就是上次地震的餘震。

1975年的海城地震的追蹤就是10年前的1966年的邢臺地震開始的。

1966年3月邢臺地震以後,到1976年,十年的時間,餘震尚未完全停息,而且強烈地震還不斷發生。

1967年河間6.3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而渤海地震就發生在魯東至遼南地震活動帶的中間。

鑑於遼南存在地震危險,1970年3月,遼寧設立了省地震辦公室,在國家地震局的幫助下,開展了地震預報研究。

隨即,有計劃地進行了地面測量並建立了微震觀測臺網。

大地測量是地震臺的日常工作之一,最早是從日本開始的,他們在全國範圍內,每五年進行一次水準測量,每十年一次三角測量,觀測大地的起伏變化。

遼寧地震臺網根據1970年兩次水準測量結果,發現遼東半島向北西西方向傾斜,並在近期有所增長,而在西邊盤錦一帶則有局部隆起。

地震觀測的結果是1972年以來,小震較多,且都環繞著海城一帶分布,活動還逐漸增加,至1974年,比前增加了三倍。渤海沿岸驗潮計記錄的總結亦表明遼東半島向西北傾斜,而營口一帶,則有斷續上升的跡象。

綜合以上一系列不尋常的現象,使人懷疑,在下遼河現代凹陷地區的東側,可能正在醞釀著危險地震,很值得注意。

1974年12月12日,本溪葠窩水庫附近發生地震(Ml=4.8),人民雖感到強烈震動,但沒有遭受損害。

據群測群防監視網的報告,震前地下水發生變動,在丹東一帶的井水有變化,動物(包括穴居動物)有異常反應。地震臺網亦觀測到前震和相當數量的餘震。葠窩地震震中就在下遼河凹陷的東緣,但是否為所預期的地震還不能肯定,但震級過小,也可能不是主震。值得注意的是丹東一帶的異常現象,震後並未消失,且有所增加,聯繫到西邊盤錦一帶的局部隆起,使人懷疑可能還有北東向構造正在活動醞釀著更大、更危險的地震。

又根據微震觀測臺網的資料,營口——海城一帶的震情也在變化中,這裡正是兩種構造體系的交匯處,因此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危險地區。

鑑於上述情況,遼寧省地震辦公室在國家地震局的協助下,進一步加強了臨震監視工作,增設了流動觀測臺,擴大了群眾偵察網,並準備了防震措施。

1975年1月以後,地下水的變化和穴居動物的異常反應愈來愈多,出現異常的範圍亦逐漸擴大,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是丹東、營口、海城、盤山、錦縣一線,以及鞍山、遼陽一帶,並向東北方向延伸。同時,小震活動亦漸增多,情況愈趨緊急。

此時,民間關於「地動」的小道消息已經人心惶惶了。

4.

大震終於來了。

1975年2月1日開始出現前震。

根據營口石硼峪地震臺記錄,最先發生的是一個震級小於1的極微震,頻率增加很緩,

2日只有7次,震級均小於1。

3日白天仍只有兩次,至傍晚(18時後)才急劇增加至61次,震級最大為3.2。接著繼續猛增,震中集結在海城附近。

至4日午前,達到最高潮,最大震級為4.7。

李善邦說:

過午不久,突然迅速下降。

經驗告訴我們:這是大震即將發生的信號。

遼寧方面會商認為:大震將要發生,2月4日上午果斷通報。

主震於2月4日晚7時半發生,地震區震搖很劇烈,為本區有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

房屋被震倒一百餘萬間,因事前作好了準備,人已離開住宅,牲畜已趕出棚廄,所以傷亡減少到了最低限度。

5.

關於海城地震和唐山大地震,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了。

但李善邦總結的經驗值得重視,但因為《中國地震》這樣的著作太過於專業,很多人顧不上去了解,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有必要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李善邦總結的第一條非常重要,政治正確是需要決策人承擔風險和責任的,一旦誤報,給社會帶來的混亂的責任,不是每一個領導都敢承擔。

其次,廣泛的發動群眾,密切觀測各種變化並及時上報,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特有的覺悟和品質。

1974年6月29日,以國發(1974)69號文件,把地震危險性通知各相關地方政府,要求各地做好測群工作.

1974年11月,遼寧省發現大量宏觀異常,冬眠蛇出洞,老鼠成群出現,井水突然升降等。

這些都有助於專業機構作出判斷,這些都是海城地震得以成功預報的條件。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在祭奠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研究和重視,加大預報地震和預防地震的投入,建立健全預測網絡,把自然災害給人們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本文主要參閱李善邦《中國地震》,地震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關焦點

  • 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預報
    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預報 鑽探 若說這一切都是巧合,那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的成功預測,傷亡人數大減,都是巧合嗎?
  • 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為何難以複製
    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為何難以複製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8.11 星期一     地震,這種最為恐怖的突發自然災害,總會讓人聞之色變。
  • 海城地震預報始末
    這是海城地震發生的時間。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在遼寧海城、營口一帶發生7.3級強烈地震。震前,遼寧省當地政府與地震工作者發出預警,避免了巨大的民眾生命、財產損失,這被譽為人類首次對7級以上地震的成功預報。地震前半小時,預防地震的緊急通知傳至營口縣(現遼寧大石橋市)禮堂。
  • 中國地震局:海城地震是史上首次成功的地震預報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發言(中國網 楊佳)19日下午,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中國地震災害預測與預報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介紹相關情況1966年中國河北邢臺地震後,我國開始了地震預報的探索和實踐。陰朝民說,40多年來,通過邊觀測、邊研究、邊實踐,摸索出了長、中、短、臨漸進式的地震綜合預報思路,並對1975年2月4日發生在遼寧海城的7.3級地震做出了預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較為成功的地震預報。
  • 海城地震預報:難以傳承的「經驗」
    原載《科學新聞》雜誌 1975年海城地震被不少人士認為是中國在地震預報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海城經驗」的說法由此產生。不過,海城地震預報似乎並未留下多少可以傳承的經驗。即使在當年發生過減災奇蹟的海城,人們對於地震的憂慮也沒有消除。「海城還會發生地震嗎?這是海城人一直關心的話題,也是任何權威人士都難以解答的問題。
  • 地震預報的未來
    但在中國也有「成功預報」的實例。   中國地震局預測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汪成民認為,不能做到科學上的精確預報,並不妨礙在實踐中作出具有減災實效的預報。這不僅為1975年海城地震預報所證實(詳見2009年9月14日《瞭望》新聞周刊報導《海城地震預報始末》),也在新中國地震工作實踐中被至少20次的預報實例所驗證。其實,這就是最早領導中國地震工作的周恩來總理倡導的事前「向人民群眾打個招呼」。
  • 44年前唐山大地震為什麼會有餘震?專家口譯
    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同一天,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
  • 唐山大地震 (83)
    死亡人數達242769人,重傷164851人,7200多個家庭絕戶,4204人成為孤兒,可稱之為世紀之難!        從網上一搜索,有關「唐山大地震」的電視劇、電視連續劇和小說、報告文學等紛至沓來,各種形式的回憶、探索的文章充斥網絡,尤其在地震發生的30年後。40年後我也來到這片蒙難之地,緬懷和追思。
  • 揭密:唐山大地震背後驚人的真相!
    專家:如果真是大震,發生前將有很多小震。馬希融:如果先發生大震,後發生小震群呢?專家: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震例。馬希融:昌黎后土橋是專業地震臺,為什麼近兩個月來曲線形態和我臺那麼一致?專家:后土橋地震臺內外線很亂,現在也不承認是異常了。馬希融:那您看我們地震臺呢?專家:很好。
  •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時候有沒有前兆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唐山大震前,京津唐渤張地區不少地震臺站和群測點,觀測到不同程度的前兆異常;5月開始,唐山和天津臺站的地下水位、地電阻率加速下降,此後各種各樣短期突發性異常逐漸增多,臨震前一兩天京津唐渤地區出現大量的明顯的地下水、動物習性異常,以及聲、光、電等宏觀異常現象。
  • 唐山大地震預測事件始末
    梅世蓉始終表示地震是突發的不可預報的不可預防的。華國鋒則表示黨中央國務院不責怪地震界的同志,希望繼續做好監測工作,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1976年8月20日,河北省科委發表青龍縣成功預防大地震的事跡簡報,但是簡報很快被政府收回。1976年11月8日,國家地震局發出《地震工作簡報》第17期,寫道唐山地震使青龍縣房屋損壞18萬多間,但直接死於地震災害的只有1人。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丨地震研究需要最強大腦
    2020年0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了5.1級地震,引起了唐山及周邊包括北京地區的強烈震感。這也許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危機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無論是44年前的唐山7.8級大地震,還是341年前的三河-平谷8級大地震,這些自然災害來臨之前往往都是悄無聲息。
  •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的時候有前兆嗎?
    有史可查的最慘烈地震是明朝西北大地震。  20世紀最慘烈地震是西北海原大地震。第二為1976唐山大地震。  ★1975遼寧海城大地震,被國際學術界認定為人類有史以來唯一一次通過觀測地震前兆,提前預測地震,並迅速組織轉移,成功有效的降低生命財產損失的大奇蹟。與一年後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形成鮮明對比!!!
  • 追尋那消逝的災難記憶———訪我省唐山大地震親歷者
    30年前,一場舉世震撼的大地震將唐山夷為廢墟;30年後,新城崛起,廢墟不再。對更多的人來說,「唐山大地震」已成為一段冰冷的歷史。有關這場災難,究竟留給今天的人們多少清晰的圖像、難忘的瞬間和震撼人心的細節?正值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我們刊登海南兩位親歷者的回憶,只為撫慰這場災難中的亡魂和受傷痛的心靈。
  • 唐山大地震讓我們記住什麼_網易新聞
    30周年。「官方任務」,探索預測成為唯一出路 對唐山大地震的反思,地震預報學界可謂首當其衝,畢竟這場地震讓這個學科背負了太多罵名。
  • 唐山大地震揭秘:事先被人為瞞報!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中國新聞周刊》刊登李揚的文章《唐山:被捂著的地震預報》披露了事情的經過: 「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準確地預測出來了。」 思慮再三,27日18時,馬希融拿起電話,向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發出強震臨震預報:「地電阻率的急劇變化,反映了地殼介質變異,由微破裂急轉大破裂,比海城7.3級還要大的地震將隨時可能發生。」此時距唐山大地震發生僅有9個小時。
  • 地震預測失誤 義大利7專家被判刑
    在拉奎拉地震發生6天前,該委員會召開了緊急會議。專家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目前無法判斷這些小型地震後是否會發生大地震。這是世界首例因科研失誤獲罪的案例。不過,此前除了1975年的中國海城地震外,世界上並無成功預測地震的先例。坐牢還要賠錢 義大利法院已經為該案件舉行了30次聽證會,22日的聽證會是最後一次。
  • 《唐山大地震》
    時間我沒想到的是,唐山大地震竟然發生在上世紀,還是1976年。可能因為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帶來的錯覺。在深夜,很多人還在睡夢中,一場大地震突如其來。「如有400枚廣島原子彈在距地面16公裡處的地殼中猛然爆炸!整個華北大地在劇烈震顫。
  • 原國家地震局局長憶唐山地震:20幾萬人一下沒了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40年了,唐山大地震的經歷者、救援者以抗震精神為支撐,堅韌不拔地奮鬥著。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之際,華商報記者走近親歷大地震的新聞人物,重溫這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二十多萬人啊,在這次地震中一下子就沒有了。要知道,唐山震前人口有90多萬,當時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華國鋒說唐山地震預製板把人害死了」華商報:唐山大地震過去已經整整40年了,那次地震傷亡人數為何如此慘重?為什麼傷亡數字在三年以後才公布?
  • 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專家解讀
    (原標題: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古冶區發生(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同日,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