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東南部的滄州市,不僅有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北魏時期鑄造的國內最大的鐵獅子,非物質遺產滄州武術、吳橋雜技等,而且回族的宗教信仰氛圍濃厚。圖為無人機航拍的滄州市新華區清代康熙年間的清真女寺。(王子瑞 攝)
滄州有回族自治縣1個、回族自治鄉鎮12個,224個回族聚居村落。有記載的156座清真寺,遍布所轄的各個縣市區。圖為滄州市新華區的清代康熙年間清真女寺大門。
滄州市清真女寺又稱「城裡清真寺」,和「中國式大清真寺之一」的北大寺隔著滄州南城牆。這座清真女寺原為男寺,始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目前與滄州北大寺僅一路之隔,是1986年改為女寺的。 圖為寺內的「小禮拜堂」和果樹。
滄州清真女寺內的一通石碑,上書:認主信聖不分派,興教愛國無二心。作為滄州市區唯一的一座女子清真寺,清真女寺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8年,清真女寺入選滄州首批歷史建築名單。
女寺的建築風格,在樣式與色彩上,與男寺沒有明顯區別。清真女寺,簡稱女寺,單獨為女性穆斯林提供禮拜的場所。據了解,國外伊斯蘭教世界中通常沒有清真女寺。
清真女寺始自明末清初時,由男性穆斯林出於宗教自救的考慮,開展的專門針對女性穆斯林的宗教教育;後來,一部分掌握了宗教知識的女性穆斯林,開始代替男性穆斯林,並逐漸將日常宗教活動納入其中,就形成了清真女寺。
由於男性穆斯林進行禮拜的清真寺一般不允許女性進入。於是20世紀中國出現了單獨為女性提供禮拜場所的清真寺。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宗教建築。既可以單獨設寺, 也可以為較大清真寺的附屬。管理人員為女性,可以是大寺阿訇的妻子或其它人士。一般對其尊稱為師娘。建築布局上,清真女寺要求做到男女隔絕。
來到滄州,天色已晚,圖為手機拍攝的夜幕下的清真女寺。【《瑞視覺》發布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籤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籤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