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擁有一個知己好友是每個人都希望實現的願望,人類從一開始就是群居動物,需要陪伴。同樣的,一個國家也需要與另一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國與國之間也需要交流,就像人與人之間交流可以互相學習一樣,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一個孤獨的人在這世上是找不到歸屬感的,同樣,一個孤獨的國在這世界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的。中國一直堅持著對外友好的政策,尤其是對我們的周邊鄰國,我們始終抱著最和善的想法。
然而我國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卻因為他國的挑撥或者鄰國領導人的思想產生一波三折的危機。這個鄰國就是越南。
黎筍逝世
1986年7月10日,越南的領導人黎筍因病去世,享年79歲。黎筍對越南的統治時間長達十幾年,但他在位期間卻沒能帶著越南走向一個復興的的道路,站在越南人民的角度看,他並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領導人。
越南與中國一直是鄰居的關係,古代時期中國國力強大,越南等周邊小國都受中國庇護,時常給中國獻禮。對於這個鄰國,中國一直採取友好的政策,越南遭遇戰爭時中國也不遺餘力對越南施以援手。但黎筍成為越南「一把手」之後,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卻一落千丈。
黎筍是在胡志明去世之後成為的越南「一把手」,當時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還沒有得到緩和,始終處於冷戰時期。即使在越南遭受戰爭時,中國曾不遺餘力幫助他們,但黎筍對於中國卻沒有絲毫感激,他不能理解中國為何要和美國冷戰。
這也能看出黎筍實際上是個政治格局不大的人。中國確實對越南一直十分友好,但美國的國力足夠強大,因此中國與美國處於冷戰時期,越南便朝美國親近,疏遠了中國。
那時越南剛經歷過戰爭不久,整個國家百廢待興,各方面都需要發展,但黎筍仿佛意識不到這一點。
他看蘇聯將鄰國變成了自己的「衛星國」,便也開始蠢蠢欲動,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攻打柬埔寨,對中國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為此,中國不得不在1979年進行自衛反擊。
在黎筍的帶領下,越南的經濟得不到發展,自身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還要對外發起戰爭,導致整個國家的經濟落後。直到他因病去世,他對越南的掌控結束,越南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親華元首的對內致歉
那麼,黎筍去世之後,誰能夠代替他成為越南新一代的「一把手」又成為了越南面臨的一大問題。黎筍去世四天後,為了推選出新的領導人,越南召開了會議,在此次會議中被推選出來的是長徵。
長徵是一個親華元首,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他聽了我國紅軍長徵的艱苦故事之後,對紅軍產生了巨大的崇敬之意,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長徵」。相比於黎筍,長徵有更長遠的政治目光,他清楚以越南的實力,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武力擴張而是發展自身。
黎筍太過有野心,有野心的同時又對自身認知淺薄,天真又狂妄,導致了國家實力不進反退,長徵上任之後,首先就要改變越南當時的政治政策。但越南的國情使得改變十分不易。
原本越南就只是一個小國,且經歷過兩次較大的戰爭,如果不是中國施以援手,越南不一定能夠繼續存在於世界地圖上。黎筍認不清越南的情況,將精力放在挑釁周邊國家上,發動大大小小的戰爭,導致原本盛產糧食的越南在那些年裡還要依靠進口糧食才能生存。
甚至在中國進行自衛戰抓到俘虜之後,從那些俘虜口中聽到「當兵吃不飽,當俘虜能吃飽」這樣令人心酸的話。除此之外,越南工業也停滯不前,種種情況導致物資緊缺,百姓苦不堪言。
長徵上任之後面臨的不僅僅是國家的發展方面的問題,還面臨著百姓對政府的埋怨。長徵最讓人敬佩的一點就是他有著極寬廣的心胸和責任心。
上任半年之後,他決定利用越南六大的時機,向全國人民道歉,他真誠的寫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大方的說出了越南面臨的問題,並且將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攬在自己身上。
他沒有因為黎筍遺留下來的問題而感到怨天尤人,也沒有認為不是自己的責任便高高掛起,而是將所有問題一力承擔下來。
這樣的領導人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會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他沒有政治陰謀,卻有足夠的為民著想的心。然而,在這次會議上,長徵不僅面向百姓進行了道歉,還辭去了職務。
因為長徵與黎筍是同歲的,黎筍死後,長徵上任只是應急之舉,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到越南召開六大的時候,長徵已經上任了半年了,他也即將不如八十歲,從年齡和身體狀況來看,他已經不適合再擔任「一把手」了。
經過會議的激烈討論之後,長徵推薦了阮文靈做下一任領導人,與此同時,長徵、范文同以及黎德壽三人辭職。自此,越南的政治才算是開始走向正途。
唇亡齒寒
越南的歷史開始於舊石器時代,在時長上比不上中國歷史,但也不算是短時間了,由於地理因素以及其他原因,越南的發展一向不算好。從封建時代起,中國就一直與越南建立著友好的關係。那時中國國力強大,周邊的鄰國小國都願意尋求中國庇護。
即使中國當時的國力可以支撐我們完成對外的武力擴張,但中國從未想過侵犯他國,只要別國不來犯我邊境,我們便可以與之和平共處。這大概是因為中國的骨血中就沒有好戰的因子。然而越南在戰爭之後不想著重建,卻選擇「恩將仇報」,試圖侵犯中國,卻是白費精力,最終自食其果。
越南的經歷足夠讓我們意識到一個好的領導人的重要性,所幸越南再也沒有第二個天真又好戰的領導人,黎筍已經是過去式,像長徵一樣明理的領導人不斷湧現出來。中國與越南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修復。
牙齒和舌頭這麼親密的關係,也會有碰撞的時候,鄰國之間的關係偶爾有些波動便可以理解了。但不管怎樣,我們和越南始終是鄰居的關係,「唇亡齒寒」,我們是互幫互助的關係,無論哪一方有所波動,另一方都會有波及。
鄰裡之間的關係是最應該精心維護的。因此,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友好的關係,只有我們加強交流與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才能共同發展得更好,在世界地圖上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