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10式坦克應用了哪些先進技術?首先不管它性能厲不厲害,日本10式主戰坦克的造價那是相當厲害,位列世界第二,單車價格940萬美元,僅次於法國「勒克萊爾」。沒錯,沒聽錯,二戰兩個坦克用得最差的國家,如今造的主戰坦克卻是世界最貴的。或許這一次他們又點錯了科技樹...
造價世界第二,號稱亞洲最強
三菱重工製造的這輛坦克,從一出生起,日本媒體就開始了各種吹捧,各種「黑科技」、「頂級」自動化水平、「最先進」,讚美之詞都不夠用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日本媒體也開始學習韓國,什麼世界第一、亞洲最強、一炮可摧毀3輛99...聽起來怎麼這麼像韓國「K2」呢?日媒一直吹噓的到底是哪些技術,慢慢開聊。
「頂級」自動化水平,確實先進
簡單點說,這套系統集成了目前世界上的所有最新的信息技術,包括指揮控制、通訊情報的自動採集交互,10式必要的時候只需要兩名乘員即可完成作戰任務。
動力與傳動系統性能優異但過於嬌貴
10式使用了一臺12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驅動標準配置為44噸的車身,27馬力/噸的推重比的確非常的出色。最令日本媒體驕傲的地方是10式安裝有三菱重工自主研製的無級傳動裝置,這一技術可以讓坦克在前進和後退中都能達到最大時速。同時配備有「黑科技」液壓氣動懸掛,在複雜地形作戰中,可以靈活調整改變坦克的離地高度,亦或者調整車體傾斜度,減少暴露面積,增大火炮俯仰角射界。但這套系統最大的缺點就是可靠性差、維護保養複雜,製造成本高昂,尤其對於日本這種資源短缺的國家。
出色的模塊化設計
10式坦克不多的亮點之處在於,設計之處就充分地考慮了任務的模塊化安排,標準車重在需要進行運輸的時候可以通過拆卸裝甲模塊減重至40噸,大大提高部署效率,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又可以通過增加裝甲模塊,增重至44噸(其實並沒什麼用)...但不得不說,還是比較符合日本近些年積極參與對外派兵的謀劃。
缺點太多,言過其實
44噸的重量對於現代主戰坦克而已,可以說剛剛及格甚至是不及格,現代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以及坦克主炮火力的提升速度遠大於裝甲提升的速度,堆砌裝甲或者外掛主動防護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另外一點,複雜的氣液懸掛佔掉了寶貴的車體重量,導致10式的實際裝甲LOS僅僅達到了豹2初期型號的水平,自衛隊自己在測試中也從未測試大口徑反裝甲武器對10式的擊穿效果。10式充其量只相當於中國VT5輕型坦克的級別,核心性能甚至還未達到日本自己的90式,在這裡只能感慨,美軍的作戰模式不是誰都能學的,日本如果不是點錯科技...那它的目的就是要配合美軍的全球部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