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王耀南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 22 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王耀南院士 男,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1957年11月出生於雲南省龍陵縣,1974年參加工作、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77年進入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機專業學習、畢業留校工作,1992年、1995年分別獲湖南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年國防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博士後出站,1998年獲德國洪堡學者基金在Bremen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曾任國家863計劃智慧機器人領域主題專家、歐盟第五框架國際合作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監事、教育部科技委能源與交通學部委員等。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王耀南教授長期致力於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圍繞我國高端製造的重大需求,開創機器人自主加工動態規劃與決策控制技術體系,提出系列高速高精視覺感知與自適應魯棒控制方法,解決了多機器人高效協同製造的技術難題,發明機器人靈巧精準作業控制技術。率先研製出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精密檢測分揀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自動化加工柔性生產線,並成功應用於航空、艦船、汽車、電子、醫藥等620餘家國內外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創建了機器人國家工程實驗室,推動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圍繞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需求,突破大型多機組高效運行控制與優化調度關鍵技術,發明系列電力特種作業機器人,主持研製出高可靠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成功應用於西電東送電站、南水北調泵站等國家重大工程,實現了大型電站和泵站安全可靠的穩定運行。
王耀南教授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德國科研教育部(BMBF)國際合作項目等。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11項、國際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工業應用最高獎」。
他從事教學科研工作40年,堅持立德樹人,為人師表,勇於開拓創新,培養出碩士140餘名、博士60餘名(含IEEE Fellow、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發表SCI論文160餘篇,出版著作8部,獲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為學院建設和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今年還有兩位校友,也獲評了院士!
我校1985屆固體力學碩士研究生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8屆結構工程碩士研究生徐建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泉水院士
鄭泉水院士,男,1961年3月出生於江西金谿縣,現為清華大學教授。2009年起擔任清華學堂錢學森班創辦首席教授;2010年起擔任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究中心創辦主任。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曾任中國力學學會旗艦雜誌《力學學報》和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編、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徐建院士
徐建院士,男,1958年8月出生於遼寧,現任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振動團隊首席專家。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國家註冊諮詢工程師、國家建築業一級項目經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直接聯繫的專家。曾任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來源 | 人才工程辦
通訊員 | 晏偉
原標題:《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