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3位教授當選兩院院士

2020-12-12 哈爾濱新聞網

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繼公布2019年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哈爾濱工業大學段廣仁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曹喜濱教授、馬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至此,哈爾濱工業大學院士增至39人(含共享)。

段廣仁教授是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IEEE會士和IET會士。長期從事自動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建立了一批保證系統穩定性的控制律參數化通解公式,並進一步通過參數優化系統地提出了控制系統的參數化設計理論,解決了遺留15年的A. Teel輸入飽和實現問題。主要方法被國際學者稱為「段方法」,並被用於電力系統、四旋翼飛行器等多種實際對象的仿真和實驗以及我國「天通一號」大天線衛星姿態控制律設計的在軌應用,在控制系統參數化設計方面作出了系統性和創造性貢獻。

曹喜濱教授是小衛星總體設計專家。長期從事小衛星基礎理論、創新技術與工程應用研究,在小衛星一體化、星箭一體化以及柔性化平臺設計方面取得創新成果,為小衛星在航天裝備、商業遙感以及深空探測領域應用作出重大貢獻。

馬軍教授長期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創建了不同價態鐵錳氧化劑的除汙染理論體系,開發出高錳酸鹽預氧化除汙染技術和高鐵酸鹽預氧化除汙染技術、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等,成功地應用於受汙染水源水淨化處理工程、汙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並在多次重大汙染應急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哈工大段廣仁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曹喜濱教授、馬軍...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繼公布2019年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哈爾濱工業大學段廣仁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曹喜濱教授、馬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至此,哈爾濱工業大學院士增至39人(含共享)。
  • 多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不過只有1位中國人!
    2020年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單。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由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授權創建,是一家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私立機構,致力於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科學技術方面的諮詢和建議。當選院士被認為是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其中,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劉永坦院士馮秉瑞教授伉儷向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人民幣800...
    >合影8月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永瑞基金捐贈紀念獎牌頒發儀式在哈工大舉行。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校黨委書記熊四皓為劉永坦院士、馮秉瑞教授頒發捐贈紀念獎牌、證書及教育貢獻獎獎牌。校長周玉主持捐贈儀式。
  • 阿里王堅當選院士 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簡介照片資料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增選結果,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院士。過去10年,王堅主持研發了阿里自研的雲作業系統——飛天。  目前中國1000多位兩院院士大多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國企等。王堅是其中少數來自民營企業的技術人。作為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以技術推動了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  成立20年以來,阿里培養了一批優秀技術人才,在38位合伙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技術出身。在六萬餘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
  • 中國科大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對外公布,中國科大陸夕雲、葉向東、楊金龍、俞書宏4位教授,以及常進、陳學思、相裡斌、吳宜燦4位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今年已有5位院士逝世
    2020年以來,至少已有5位兩院院士逝世。據華南師範大學官網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生態學家、中國動物生理生態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孫儒泳先生因突發心梗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14日8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孫儒泳院士1927年6月12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 又一院士離去,2020年我國已痛失了15位院士!
    2020年5月4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發布了一則訃告:我國著名理論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張乾二先生於2020年 5 月 3 日 20時 33分安詳辭世,享年 93歲。張乾二出生於192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後來一直在廈門大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乾二院士的離去是張乾二院士的辭世,是我國理論化學界、化學教育界和廈門大學的重大損失。
  • 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耀南院士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 22 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著名建築學家李道增院士逝世,系今年逝世的第11位院士
    根據清華大學3月20日發布的訃聞,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同志,於2020年3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李道增院士1930年1月19日出生於上海,祖籍安徽合肥,1952年獲清華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8年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第一任院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訃聞稱,李道增院士對建築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廣泛的設計實踐,並取得了卓越成就。堅持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出了「新制宜主義的建築學」理念。
  • 又添三位從常州走出的兩院院士||「江蘇最美水...
    又添三位從常州走出的兩院院士·"江蘇最美水地標"揭曉 常州奪3席·中老年人氣排球賽 「老將」球場展身手·江蘇省首批水效領跑者揭曉 常州兩企業入選市委宣講團深入宣講十九大精神昨天,全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輔導報告會在市行政中心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韓九雲作輔導報告。
  • 阿里王堅當選院士怎麼回事 阿里王堅是誰照片個人資料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增選結果,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院士。過去10年,王堅主持研發了阿里自研的雲作業系統——飛天。目前中國1000多位兩院院士大多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國企等。王堅是其中少數來自民營企業的技術人。作為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以技術推動了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成立20年以來,阿里培養了一批優秀技術人才,在38位合伙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技術出身。在六萬餘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
  •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主持研發中國唯一自研雲計算操作...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主持研發中國唯一自研雲計算作業系統 2019-11-22 12:03:03 來源  在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的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中,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院士。
  • 喜報|北科大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毛新平、張躍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大批鋼鐵科技人才立足崗位、思考實踐,開拓創新,為行業科技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其中,新晉兩院院士作為行業學科帶頭人,科技傑出代表,為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國之棟梁,學子楷模一一漢中籍兩院院士有4人,2人出自城固縣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是國家最高科研機構,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最優秀科學家的傑出代表和最高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於陝西或籍貫是陝西的兩院院士共55人,漢中先後出了四位兩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1925—2010),漢中城固人。防洪工程與水利規劃專家。1949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曾任水利部高級工程師、科技委員會顧問。長期從事水利規劃、技術管理和綜合研究工作,參與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論證。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巍,1966年10月生,陝西漢中人。
  • 加拿大兩院院士加盟寧波大學
    昨日,寧波大學迎來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吳柯的全職加盟,他在電磁波領域享有盛譽,也是寧波迄今為止引進的最高級別人才。同時啟動運行的還有他主導研發的「下一代無線通信系統接入網關鍵技術及組件研發」項目。  為了保障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寧波大學為創新團隊提供1000平方米的研究用房以及2000萬元配套經費支持。  這麼牛氣的人是誰?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科學網—郎志正教授當選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
    近日,郎志正教授當選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成為目前國際質量科學院第三位中國籍院士。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中國標準化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標準化科學家」郎志正教授幾十年來為中國的質量事業辛勤付出,率先提出了「大質量」概念並作出了闡述,提出了我國標準化兩個學派之一的「約束論」,是我國質量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等的主要起草人和審定者之一。曾發表相關著作三十餘部,音像製品十部,論文一百餘篇,榮獲多個國家級獎項。曾作為國務院參事多次提出「參事建議」,獲總理、副總理批示,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屠呦呦這幾日有轟動效應的新聞,我國本土第一位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2020年兩院院士的評選或許要算其中之一了。 於是有論者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委給出的理由很奇葩,而第三條尤其讓人大跌眼鏡,屠呦呦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似乎又打了讓屠呦落選兩院院士的評委們的臉。 而且據說,屠呦呦此次落選兩院院士,她自己並沒有申報。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 為「天神」對接精準定位--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王子才
    4月17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王子才眼含淚花向記者講述著他與航天的情緣。自195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是王子才院士伴航天事業走過的第61個年頭。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膽論證,到細節決定成敗的小心謹慎,再到見證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完美對接,王子才笑著說:「這是激情越來越足的61年,這是我最為幸福的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