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古稱嘉州,四川省轄地級市,歷史上屬古蜀國,有「海棠香國」的美譽。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西壩豆腐
西壩豆腐是四川樂山的傳統名菜。早在明朝萬曆年間,鎮上的人就有吃豆腐的習俗,西壩古鎮,景色宜人,山清水秀,清冽的溪水,亦是磨製豆腐的天然水汁。西壩豆腐獨有特色,按照佐料搭配和烹飪方法,可分為紅油型和白油型兩大類。紅油型以麻、辣、嫩、燙、綿、軟、香為特點,白油型則質嫩,色亮,淡醇為主,這兩大類豆腐,色、香、味、形兼備,令人觀之飽眼福,食之飽口福。
至今,西壩古鎮還有許多與豆腐有關的遺蹟和民間傳說。莫老二家住西壩鎮涼水井,因家貧三十大幾還孤身一人,與老母相依為命。天上的彩雲仙子看他勤快、善良、孝道,便化作乞討的村姑昏倒在莫老二家門口,被莫老二收留,一起生活。天上缺少了彩雲,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將把彩雲仙子捉拿回去。兩人才出生幾天的兒子哇哇大哭,彩雲仙子悲痛欲絕,邊走邊哭說:「老二,用涼水井的水磨豆子熬豆漿餵孩子……」從此以後,莫老二天天磨豆漿餵兒子。兒子長到五六歲,活潑可愛,聰明調皮,一天,竟把熬鹽巴的滷水倒進豆漿裡,莫老二回來,豆漿已凝固成白白嫩嫩的東西,一嘗,味道不錯,豆腐就此誕生。涼水井在如今西壩鎮民權村二組的獅子山下,一口臉盆大小的水窩,不漫不涸,終年如是,水是從山後的桫欏峽谷浸過來。鎮上無論是茶館飯店,還是酒廠豆腐坊,以及居民飲用,皆從這兒取水。
2.樂山甜皮鴨
樂山甜皮鴨,來源於油燙鴨,在吸取整隻鴨子淋上一層加冰糖的熬製做法後被稱為「樂山甜皮鴨」。沿用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其滷水獨具特色,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香氣宜人等特點於,口感亦不輸北京烤鴨。
3.樂山缽缽雞
缽缽雞,是來源於四川樂山的地方特色小吃,已有上百年歷史。"缽缽"就是指瓦罐,在缽內盛放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籤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缽缽雞食用方便,多種口味可選擇,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休閒品味,亦可權作一餐,而且味道特色鮮美,價格平易近人。
4.蹺腳牛肉
蹺腳牛肉,是四川省樂山市一道源遠流長的名菜。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牛舌,牛肝,牛耳等。色香味美,入口順滑,鮮美無比。不放任何作料,只在湯麵撒些綠茵茵的香菜和芹菜。不同材料口感也不同,毛肚脆勁,牛舌綿軟,黃喉厚道……吃完後再喝上一口老湯,濃香的味道直入人心。
5.麻辣燙
麻辣燙是起源於四川樂山牛華鎮的統特色小吃,麻辣火鍋也是吸收了麻辣燙的優點改良而來。麻辣燙做法其實也簡單,青菜魚肉,不論葷素,不論是不是相干,麻辣燙的主料可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鴿肉、雞翅、腳皮、雞脯、雞腿、鴨舌、鴨掌、鵪鶉蛋、牛肉、牛肚、羊肉、對蝦、龍蝦、鯽魚、泥鰍、鱔魚、土豆、紅薯、側耳根、黃瓜、苦瓜、扁豆、蘑菇、香菇、金針菇、麵筋、豆皮等等 也沒有什麼講究的烹調過程,它們就這樣粗糙地被攪和在一起,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開。最後都變成又麻、又辣、又鮮、又爽的美味,這些不相干的食材,卻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各個餐館食材和調湯的區別也形成了味道的差異。
6.白宰雞
白宰雞流傳於樂山地區一帶的名菜,又稱白斬雞,椒麻雞,起源於清代樂山民間。曾受到朱德、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喜愛,一代文豪郭沫若也多次有提及。大鍋煮熟,切塊裝盤,再配上精心調製的紅油辣料,味道極佳。
以上配入並非官方,如有出入,敬請見諒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