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1號院,垃圾分類竟然用上了「人臉識別」!居民扔垃圾前得先「刷臉」,系統識別後自動打開分類投放口,並根據所投垃圾為投放人進行積分。
這套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落戶新風街1號院剛兩個多月,是德勝街道垃圾分類網和再生資源回收網「兩網融合」的試點工程。街道出資,共在小區的16個點位安放了26組智能垃圾櫃。
每組垃圾櫃設有廚餘垃圾、可再生垃圾、其它垃圾等投放口。分類最細的一組智能櫃,設有紙類、塑料、金屬、紡織品、廚餘垃圾、其它垃圾、電池電子垃圾7個投放口。在智能設備投入使用前,社區和物業到各戶進行人像信息採集。被錄入人像採集系統的居民,只要走到垃圾櫃的攝像頭前,投放口就會自動開啟。
除了「看人開蓋」的智能垃圾桶,小區還有一處垃圾袋自動發放機。居民用手機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領取足夠家庭一個月使用的免費垃圾袋,垃圾袋上還印有二維碼標識。
垃圾分類網和再生資源回收網「兩網融合」旨在進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垃圾分類的質量。「之所以在新風街1號院開展試點,是因為這個院垃圾分類已經有10多年的基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風街1號院是北京市最早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小區有1900多戶常住居民,八成以上是中直機關的幹部職工。「北京市倡導垃圾分類,中直機關理應走在前面,承擔起社會責任,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物業服務中心一處處長孫春明表示。
從2006年開始,新風街1號院就開始踐行垃圾分類。從最開始物業保潔員對收集後的垃圾進行手工分揀,到給各戶發放分類垃圾桶,從源頭開始分揀,垃圾分類在小區已經推行了10多年。2014年,小區物業爭取相關政策支持,配備了兩臺設備對小區的廚餘垃圾進行就地無害化處理。現在,小區每天產生的大約1.5噸廚餘垃圾,都能實現在本地消納,產生的中水和殘渣可以直接排入市政管網。
「機器設備再高級也是輔助,培育人的垃圾分類意識還是第一位的。」孫春明介紹,從2017年4月開始,物業開始組織居民籤署綠色承諾書,目前已經有1700多戶居民籤署,承諾「尊重垃圾分類指導員、遵守垃圾分類管理規範;勤儉節約做好垃圾減量,自家廚餘垃圾準確分類」等等。承諾書籤署和執行情況與垃圾桶和垃圾袋免費領取等福利掛鈎。目前,小區物業還正在探索將垃圾分類,與垃圾分類所獲得的積分與養老照料、志願服務等其它社區服務掛鈎,讓居民更加踴躍地參與其中。
新風街1號院是一個縮影。西城區將於今年年底前創建10個垃圾分類示範區,實現新街口、德勝、西長安街、天橋、陶然亭、金融街、展覽路、白紙坊、月壇、廣內10個街道垃圾分類全覆蓋,並且搭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探索設置再生資源回收交投點和中轉站,讓可再生資源實現循環利用。
今後,個人不進行垃圾分類、混合投放垃圾將可能會面臨罰款,而罰款的上限將不低於200元。6月18日晚上,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來到由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協提案委、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聯合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節目中,就垃圾分類問題與政協委員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北京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全市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垃圾如果清運、處理不及時,就會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孫新軍在直播節目中表示,2012年,本市出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政府部門、物業等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垃圾產生單位的責任和罰則。但是對居民個人參與垃圾分類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只有鼓勵和倡導,沒有約束和強制,這導致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增長緩慢」。
今後,個人如不進行垃圾分類將可能會面臨罰款。對此,孫新軍表示,垃圾分類修法呼之欲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到時候,不分類就是違法。上海已經明文規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處以200元的罰款,北京也不會低於這個數。」
市民明明已經分好的垃圾,在運輸過程中會不會被混裝混運呢?對於市民的擔心,孫新軍表示,這一問題將用經濟槓桿來撬動,「混裝混運」的垃圾進入處理設施,繳納的處理費用會比分類收集的垃圾要多得多。
孫新軍表示,本市率先在黨政機關開展了垃圾強制分類。其中,在134家中央單位的帶領下,有將近2500多家市區黨政機關、2300多家公共機構加入強制分類的隊伍,這些公共機構包括學校、醫院、商超和旅遊景點,基本上覆蓋了人群集中、垃圾產生量大的區域。接下來,還將健全日常執法檢查,逐步覆蓋至居住小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不組織分類或分類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單位,要移交執法部門處罰;逐步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以後您住的小區要是不進行垃圾分類,或者分得不好,環衛有可能將拒收垃圾。」
孫新軍說,生活垃圾一般分四類: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是循環利用的,報紙、紙箱、飲料瓶、易拉罐等等由再生資源企業回收利用,俗稱「收破爛」;廚餘垃圾是廚房產生的,像菜葉菜幫,剩飯剩菜等;其他垃圾是保鮮膜、塑膠袋、紙巾等,可送到焚燒廠發電或者是填埋;有害垃圾是對身體和環境有害的,如廢螢光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油漆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處理。
孫新軍說,垃圾分類是「最難堅持的一樁小事」,是真正的知易行難,經過這些年的持續宣傳,知曉率是很高的,大家都贊同垃圾分類。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一方面有一些居民是想分但不知道怎麼分;還有一方面,確實是有的人今天分,明天又懶的分。還有一種是有人盯住就分,沒人盯就不分。這都是客觀存在的。北京的垃圾分類是在爬坡前行,不斷升溫,但遠未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