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都沒有想到,傳承千年的研學旅行,變成了到此一遊拍照走人

2020-08-20 你好北方

從孔子周遊列國,於杏林設壇,帶弟子講學教義,開「研學旅行」之先河;到詩仙李白仗劍走天涯,山水彩雲間留下無數豪邁詩篇;再到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與各地西湖美景的不解之緣;還有我們熟悉的明末旅行家鼻祖——徐霞客,更是被稱為「東方遊聖」,四次長途跋涉,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人們提起他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名著《徐霞客遊記》,往往會忽略他作為地理學家、文學家、探險家的其它成就,他出去溜達,不只是為了遊山玩水,尋幽探勝,更多的是在旅行中研究自然萬物的奧秘。

這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傳奇美名的聖人,他們的文學造詣與思想成就,可以說都與研學旅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時今日,雖然研學旅行的形式與內容不同,但是其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的宗旨不應該喪失!其獨特的內涵,歷經2500餘年走到今天,感覺已經變了味道。如今,「遊而不學」的研學旅行,不論自費,還是公費,已經步入了到此一遊,拍照走人的尷尬境地!至於孩子們在遊歷的過程中能夠學到什麼?利益至上的中間商們怎麼會在乎呢?

最近幾年關於研學旅行的火熱程度大家也都有所耳聞,特別是每年的暑假,從景區停車場一排排各地而來的旅遊大巴,到周邊賓館旅社家家客滿的熱鬧景象,旌旗招展,可見一斑。


下車的那一刻,你會看到洋溢著歡笑的稚嫩臉龐,那是因為她們滿懷期待,心中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本來是利用假期讓孩子們增長見識,學習新鮮知識,很有教育意義的一項活動,然而隨著市面上的主導機構逐漸變得魚龍混雜,摻雜了更多利益的因素,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從教育系統主導,演變成了由旅行社等「賺差價的中間商」主導,因為旅行社具有與旅遊相關的服務資質和資源優勢,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推到了」前臺。最有意思的就是一些掛著「研學教練」的名頭,只行使導遊的職責!千篇一律,只剩噱頭。


簡單的如親子互助體驗,假期團體野外生存挑戰,夏令營、冬令營,複雜的如出國交流,跨境組團參觀學習等,都是研學旅行的組成項目,說到底,無非就是新奇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們在玩的同時學到在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隨著社會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能夠在研學旅行的活動中用上高新科技,培養專業的教練人才,將會使教育變得更有意義!而不是現在層出不窮的「掛羊頭賣狗肉」!


研學旅行也被稱之為行走的課堂,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共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思想,並依託像博物館、植物園、科技館、旅遊景點景區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旅行教學模式。


讓孩子們在旅行的過程中形成對心靈的觸動, 點燃他們對萬物思考的欲望,激發並升華她們已經萌芽的夢想,並讓這份激情化為主動探索,奮發圖強的最強勁的動力源泉,才是研學旅行的最終目的!


研學是人生歷練,旅行是人生體驗,一次有意義的研學旅行,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受益終生的!而相反,一次形同「走馬觀花」的「遊而不學」,只是為了完成某些任務或者指標的拍照留念行為,不但不能提倡,更應該嚴厲打擊!拍個照就走人,給不了孩子們印象深刻,意義非凡的研學之旅!

希望相關部門對某些利益薰心的行為能夠引起重視,不要把一個對孩子們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活動,推向深淵!他(她)們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


培養素質,增進交流,學科實踐,從讓孩子走出去把知識記下來,到今天的讓孩子走出去拍張照片留作紀念,形勢逼人!

我是北方,一個行走在路上的過客,筆耕不輟,寫作不息,多多指教!記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研學旅行普遍變成了研學旅遊
    旅行與旅遊的含義不同,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旅遊,比如你到某地開會,途中就稱作旅行,其旅行的目的是開會,而不是旅遊。研學旅行的目的是研學,而研學旅遊的目的不是,其實質就是披了「研學」外衣的旅遊。把研學做成了旅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此,以我的體會,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展這項工作經驗不足,此項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
  • 南方日報:「到此一遊」乃傳承而來的惡習
    埃及盧克索千年神廟的浮雕上刻上了中國人「到此一遊」的字樣,引起了國人的一致撻伐。早幾年我寫過一篇《「到此一遊」,臉丟到寶島上去了》,現在看來升級了,臉乾脆丟到國外去了。《淮南子》早就說過:「凡人之所以生者,衣與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雖養之以芻豢,衣之以絝繡,不能樂也。」怎麼辦呢?
  • 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旅行激發愛國情懷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該校以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通過研學旅行活動著力傳承紅色基因,深入踐行學以致用,激發全校師生奮進豪情,奏響一曲充滿青春能量的愛國主義教育華彩樂章。    移動課堂:感受汝官窯、古編鐘傳統文化魅力    6月4日,在簡短的開營儀式後,平頂山龍河實驗高中高一的200名學生,按照班級依次登上了開往清涼寺官窯遺址的旅遊大巴車。
  • 是什麼把旅行變成了糟心的「到此一遊」?
    今兒的主題是旅行的體驗,如何避免自己的旅途成為「到此一遊」般的糟糕?如果您樂意「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請左上角返回看別的文章,小編說的是旅行,不是旅遊!純個人觀點:旅行和旅遊的區別在於您能否決定自己的行程!想往東卻有人阻止:不行,時間不夠!想往西有人否定:NO,行程裡沒有這個地方!小編今天就不說跟團遊的限制了,相信大家都有過結伴而遊吧,旅途中是否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呢?
  • 「秘境滇中.民俗研學體驗旅行」開始報名了
    秀山鴻雲殿內曾有兩柱茶花名」寶珠「與」宮粉」,《徐霞客遊記》中曾譽之為「南濱之冠」。讓孩子們理解到每個民族傳承下來的點點滴滴民俗文化都將成為一個民族相依、相生的印記。」昆明研學旅行分會現已建立了綜合評價體系,由專業持證的研學旅行導師對學生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的成長進行評價,並頒發研學旅行結業證書,最終學生可憑證書獲取綜合素質評價學分。
  • 探索自然,傳承經典!研學旅行正當時
    2019年7月3日中午古丈一中的研學團隊抵達千年丹都·硃砂古鎮景區紅色愛國科普教育基地,進行深入學習,挖掘文化歷史的研學行主題為「探索自然、傳承經典」的研學教育實踐活動從佛國之旅高經理處了解得知,此次他們是就「為何萬山是第一個行政特區」「萬山的汞為何被稱為愛國汞」以及「萬山為國家做了哪些貢獻
  • 《中原研學旅行聯盟》——2020互聯共贏--河洛傳承籌備會
    2020年的疫情對我國旅遊行業帶來的巨大的衝擊,為了更好的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提升文旅研學相關行業的高風險防範能力,切實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創新合作共贏模式,整合優化文化旅遊資源,推動文旅研學連結有效融合發展,3月22日下午來自洛陽各旅行社、研學基地、文創組織等相關的單位代表在洛陽一雲客文創中心舉辦了「2020互聯共贏--河洛傳承籌備會」。本次會議確定了:以河洛文化傳承傳播為根!
  • 研學旅行——行走中的課堂
    自教育部頒發關於中小學生推進研學旅行意見與要求以來,關於研學旅行的話題又上升到一高度,家長認為孩子的暑期除應該離開電腦,走出去看看外面更多的東西。研學旅行計劃也算是得到一致認可。當有了這樣的計劃,就要開始籌備去哪裡研學?
  • 壯遊︱有種更加走心的研學旅行
    追溯歷史,酈道元、玄奘、李時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遊學的先行者,他們有明確的遊學路線和資源,也有清晰的目標,方法則有訪談,紀錄等。旅行的時間更長,距離更遠,可見,我國古人就有壯遊四方,探尋真知的覺悟。相較遊學,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更加注重「學」,重視課程內容,更加強化其深刻的教育意義。
  • 吉州窯舉辦首屆研學旅行推介會
    打造特色研學旅行,傳承千年陶瓷文化。9月26日,吉州窯首屆研學旅行推介會在吉州窯景區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市縣的部分學校、研學旅行機構、研學基地、研學組織負責人等140餘人出席會議。吉州窯博物館2017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傳承黃帝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田莊小學研學旅行
    傳承黃帝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田莊小學研學旅行2020年11月13日中午,伴著明暖可愛的冬日陽光,我們田莊小學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即將開始期待已久的研學旅行!看我們整齊劃一的步伐,我們要去研學旅行的第一站!
  • 研學旅行變成了春遊升級版?真正意義的研學旅行應該做到這幾點!
    不少中小學的研學旅行正在火熱籌劃中。據了解,許多學校把研學旅行包給旅行社,景點由旅行社選,路線由旅行社定,對於研學大多是要求學生要認真觀察、作好記錄,回校後上交遊記或心得而已。如此研學旅行,只不過是春遊的升級版,算不上真正意義的研學旅行。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潘耒我國古代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聞名於世的,外有汪大淵,內有徐霞客。汪大淵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國內,這是一種獨特的互補。和古今中外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獨特的意義在於:他是以性靈遊、以軀命遊,是最純粹、最專業的旅行家。
  • 出發吧少年丨中原首檔研學旅行真人秀節目來了
    中原首檔研學旅行真人秀節目來了!!!真正的研學旅行,出發吧少年!《出發吧少年》是由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傾力打造的一檔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真人秀節目。節目聯合多彩的自然景觀研學基地,豐厚的人文歷史研學基地,帶領學生們在旅行中認知河南,在探索中感悟燦爛的中華文明。
  • 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舉行
    而村落是霞客文化旅遊資源的重要載體,是霞客文化旅遊開發體系中的重要基礎對象,徐霞客文化村建設工作對古村落開發、霞客古道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農村農民致富奔小康,都有著重大意義。」浙江省徐霞客文化村建設方案和實施標準主要起草人、浙江大學金平斌教授說。
  • 東西巖研學之旅 穿越千年體驗國風學堂
    伴著朗朗書聲,「風情東西•書香傳承」東西巖景區第一屆書香文化節之「書香東西巖•狀元童學堂」研學自駕遊(親子遊)在麗水東西巖景區於新年伊始隆重開啟。現場五十位參與活動的學生變身千年之前的「小狀元」,體驗了一回別開生面的國風學堂生活。國學課程、硃砂啟智、狀元祭拜、擊鼓鳴志、狀元福宴,一場寓教於樂的研學旅行,讓孩子們在實踐中了解學習國學文化,傳承國學經典。沉浸式研學體驗 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文化節現場,小朋友們在東西巖的秀美山水中化身為「小小狀元郎」,通過國學課程的學習,共同「進京趕考」。
  • 東阿阿膠世界景區榮獲全國研學旅行基地榮譽稱號
    經地方協會申報並嚴格審核,由中國旅行社協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和全國研學旅行基地認定委員會組成的專家團隊經過現場實地考察評定並綜合研究決定,批准東阿阿膠世界景區等18家基地(營地)為全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有效期3年,本次獲獎是景區在旅遊行業榮獲的又一項國字號榮譽。
  • 活動回顧 | 領略城市大峽谷,閱讀千年濯水古鎮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領略城市大峽谷>閱讀千年濯水古鎮,我們極其認真做研學旅行,我們更加認真2、懸掛祈福帶為學子祈福 為夢想加油祈願摩崖觀音加持護佑願所有學子都擁有「遊」與「學」的高度統一才是研學旅行的本質
  • 開封全力打造研學旅行基地
    縣街小學36名小學生在研學教員的指導下,或手持小刻刀在原木上盡情雕刻,或將一顆顆算珠放在直柱上,親手體驗木雕技藝和算盤製作……研學過程中,上手操作的技能體驗使學生在歷史古蹟中找到了非遺的樂趣,傳承了非遺文化,提升了綜合素質。在行走中學習,在活動中研究,是研學旅行的主要形式。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對加強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遊學不只到此一遊
    原標題:遊學不只到此一遊 人們習慣上說的遊學,更準確專業的說法應該是研學旅行。研學旅行不能只到此一遊、走馬觀花,學習思考有收穫才是根本。 不能只遊不學 「當我去醉翁亭讀一首詩詞,到科學島敬仰幾位科學前輩,當我實實在在浸入這個場景當中,我發現,我們每個學生心裡都有一捧土,等著有種子埋入,等我們逐漸長大,種子就會逐漸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