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大於天!去超市購物時,你是否經常忘記查看商品生產日期,等買回家後,才發現商品已經過期了。然後覺得東西也不貴,索賠程序既繁瑣,又不一定能得到賠償,乾脆就忍了?
近日,華商網爆料商超巨頭人人樂被打假人方先生舉報,賣場裡多款產品已經過期了還在貨架上售賣。
多個品類過期,依然售賣中……
3月28日下午,方某在西安人人樂紫薇店購物時,發現超市裡多款食品過期。
「不止一種,很多種,也不是一個,很多盒,過期了不是一天,而是幾個月,這種現象出現在人人樂超市,不應該。」方某說。
30日上午10時許,華商報記者前往西安市太白南路上的人人樂紫薇店,根據方某的指引,在超市2樓的餅乾、米餅、糕點區的貨架上,看到一種名為拿鐵蛋糕的商品,生產日期為2019年9月28日,保質期為6個月。
「已經過期2天,」方先生說,不是一盒,是一排都是過期的。
華商報記者看到,貨架上擺放的4盒這種品牌的拿鐵蛋糕,均已過期。
同一個區域的一款名為妙芙的歐式蛋糕,生產日期為2019年4月7日,保質期為9個月。已經過期兩個多月。華商報記者看到,這款蛋糕在貨架上擺放了十多盒,均已過期。
在2樓的乾貨區,一款有機糙米,生產日期為2019年3月11日,保質期12個月,已經過期。
華商報記者詢問導購,為什麼過期了還在售賣?她迅速將這些有機糙米收走。
上午10時40分左右,華商報記者持一盒過期的妙芙和抹茶蛋糕在收銀處打算結帳,收銀員稱已經過期,不能售賣。上午11時許,西安市雁塔區市場監管局電子城食品藥品監管所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在超市裡,也發現了已經過期的奶酪,生產日期為2019年8月19,保質期6個月。
超市的工作人員也承認,過期食品上架是不對的,其他情況並未解釋。
目前,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過期食品屢禁不止,或將面臨重罰
人人樂在西安出現過期食品事件不止於這一次,市民鄭先生在西安市解放路人人樂超市裡購買了一包廣式香腸,結帳後還沒走出超市,就發現條形碼上標註的日期已過期。「2018年11月30日生產的香腸,2019年2月28日已經過期。」
發現日期不對後,鄭先生折回商場要求退換。但隨後的事情讓鄭先生大跌眼鏡。
「超市負責人沒有一句關於過期食品的解釋,直接搶走了我手中的過期食品,重新換了一包新的給我,並跟我說超市沒有出售過期食品,是我看錯了!」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且消費者提交的購物發票及商品實物,能夠證明購買時已經過保質期,超市應承擔退貨的責任。
同時《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如今,西安人人樂紫薇店又出現了過期食品事件……
延伸:職業打假人該不該舉報過期食品?
職業打假走到今天備受爭議,有人說很大程度淨化市場了,也有人說知假買假行為可恥。隨著職業索賠現象社會危害性的日益凸顯,有關遏制職業索賠的呼聲漸高。
在某超市當管理人員的張先生,一提起「職業打假人」就感到緊張。他認為,現在「職業打假」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最怕不小心賣了假貨,就被這些「職業打假人」盯上。他告訴中國江西網記者,雖然自己沒有遇到過「職業打假人」的惡意索賠,但看到過商家被「職業打假人」知假購假,索賠到傾家蕩產的新聞。所以對於新規的出臺,張先生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商家的利益。
也有人覺得,靠普通消費者去辨別假貨、獲取專業證據往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職業打假人因為掌握專業知識,往往對造假、售假更具威懾力。「『職業打假人』的存在,能發現更多的假冒貨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假貨的盛行。」南昌市民萬女士說。
去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規出臺的《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已經實行,不僅維護了消費者權益,而且關閉了職業索賠人的「營利渠道」,有效制止了惡意舉報的職業打假人謀利行為。
職業打假人該不該舉報過期食品,相信大家心中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