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外領事機構變遷折射中國之變

2020-12-19 人民網國際

2014年7月3日,中國駐蒙古扎門烏德總領館舉行開館儀式,中國外交部領導成員謝杭生、蒙古外交部副部長丹巴·岡呼雅格為總領館揭牌,蒙古各界人士及中資機構、華僑華人代表100多人出席。

扎門烏德是蒙古南大門、地處中蒙陸路交通樞紐,是蒙古對華開放的窗口。中國駐紮門烏德總領館領區為蒙古東南部5省,與中國人員往來密切,發展潛力巨大。謝杭生副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在蒙古開設的第一家總領館,將會為中國公民與蒙古各界朋友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促進中蒙兩國合作和兩國民間交往。

近兩年來,中國政府已先後在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寮國琅勃拉邦、赤道幾內亞巴塔等地設領,對中國與有關國家地方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駐紮門烏德總領館是中國在外設立的第86個總領館,也是在亞洲的第28家領事機構。由於曾經在中國駐外領事機構工作過,筆者時常被好奇的親友們問及:領事館是做什麼的?與大使館相比,領事館究竟有何不同?

簡言之,領事機構是一國派駐對方國家首都外某城市並在所轄領區執行領事職務的政府代表機關,其類型有總領事館、領事館、副領事館和領事代理處,主要負責發展雙邊領事關係、推動領區與派遣國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提供領事保護與協助、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和辦理領事證件及其他領事事務等。

同大使館相比,領事機構可以更加靈活和多元。大使館作為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同時兼具領事職能。而領事機構則負責領區內相關事務,並以推動經貿和民間交往為主要任務。從理論上講,大使館在駐在國只能有一個,而領事機構作為使館的有益補充,可以有數個。

中國人移民海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海外華僑華人總數達5000萬之多,足跡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在19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在外國未設有領事機構。1870年以後,隨著大批契約勞工出國,清政府始在新加坡等國設立領事館。由於當時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在與外國的領事關係中得不到平等待遇,更遑論保護海外華僑權益,廣大僑胞只能淪為「海外孤兒」的悲慘境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接管了舊中國駐外領事機構和人員,並根據獨立自主和平等互惠的原則同其他國家發展領事關係。但囿於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外領事關係發展較為緩慢。從建國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在前蘇聯、印度尼西亞、印度、瑞士等4個國家開設10個領事機構(中國在前蘇聯開設的3個領事機構後來暫時關閉)。到70年代末,中國同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在外國僅設有13個領事機構。

1979年伴隨改革開放,中國加入《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自此中外領事關係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快速提升,中國更加重視駐外領事機構的作用,海外設領逐漸增多。目前,在中國與50餘個國家協議達成設立的逾100家領事機構中,86家已正式開館,主要集中於中國企業及人員和華僑華人的海外聚居地、中國公民出境遊目的地,還有相關國家的經濟、金融、科技、文化中心等。

眾多領事機構的設立,在促進中國對外關係發展、維護和拓展海外利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駐外領事機構的工作也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小到為遺失旅行證件的海外中國公民補辦證件,大到幫助成千上萬僑民撤離戰亂國家和地區,都可看到中國領事官員忙碌和敬業的身影。

改革開放前30年,內地居民出境總數僅為28萬人次。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邁出國門,走向世界。2013年中國出境人數達到9818萬人次,連續4年呈現年均1000萬人次的增幅。當前,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日益頻繁,出境人數成倍增長,民眾對領事服務的期待也不斷提高。這些巨大變化,對中國領事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為中國駐外領事機構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闊空間。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今年5月訪問非洲時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外民生工程能力建設。應當加強海外領事力量,加快海外增設領事機構的步伐。我們的同胞走到哪裡,我們的領事保護和服務就要跟到哪裡。」我們有理由期待,新形勢下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完善海外設領布局,加強對「走出去」戰略的統籌規劃和政策指導,妥善應對日益繁重的領事保護任務,同時更加密切聯繫群眾,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將領事機構打造成為「海外民生工程」的橋頭堡。(林詩思 國際問題觀察員)

相關焦點

  • 國臺辦:臺灣同胞可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
    外交部領保中心常務副主任楊舒介紹了「26條措施」的第14條,臺灣同胞可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的途徑。楊舒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大陸方面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胞的安全以及合法權益,去年外交部以及駐外使領館共處理領事保護協助案件8.5萬起,辦理各類領事證件1200萬份,部分涉及在海外長期居住或者旅行的臺灣同胞。如果海外的臺灣同胞遭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等緊急情況,可以向駐外使領館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
  • 外交部:2018年駐外使領館領事認證費將大幅降低
    做好領事保護與協助,維護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和合作權益是領事部門的重要工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內地居民首站赴外國預計突破6000萬人次,我在境外設立企業超過3萬家,在海外勞務人員約100萬,留學生約137萬。隨著我國出境人員和機構數量的增多,遭遇風險機率的加大,領事保護和協助工作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 駐華領事館變遷映射中國之變
    外國在中國設立了115個總領事館、領事館、領事辦公室和名譽領事館。此外,中國與有關國家就外國在中國設立22個領事機構已達成了設領協議,領區也已經劃定。外國在中國香港設立了58個總領事館、66位名譽領事;在澳門設立了3個總領事館,13位名譽領事。  進入新世紀,更是出現了一輪外國在華設領的高潮。各國比以往更加重視在華利益。
  • 除了焚毀文件,大使館等駐外機構還有什麼保密方式
    領事館是一國駐在他國某個城市的領事代表機關的總稱,兩個國家斷交,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撤銷領事館。美國駐中國領事館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首先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關係,同時具有領事職能。
  • 外交部:駐外使領館已協助救治數千名海外感染的中國公民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12月17日上午,中國外交部領事司舉辦2020年度領事工作吹風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領事工作。據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介紹,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已經協助救治數千名海外染疫的中國公民。
  • 中國駐外使領館近期疫情相關領事保護提醒匯總(歐洲地區)
    駐慕尼黑總領館提醒廣大在巴伐利亞州工作、學習、生活的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和留學人員遵守德方有關規定,做好個人防護,總領館將在職責範圍內繼續提供應有和必要領事協助。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與旅保僑團、中資機構、師生團體、志願者保持密切聯繫,全天候做好應急值守和處置,積極指導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多渠道採購發放口罩等防護物資,並協調國內外相關機構開展針對僑民、留學生的幫扶和捐贈。
  • 揭秘中國領事保護:試圖與塔利班談判釋放人質
    龐春雪表示,在阿富汗,安全是很大的問題,如何保護中資機構和中國公民的安全,是使館的重要工作。中國駐阿富汗使館根據國內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對內對外都有詳盡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機制。每當發生這種涉及中國公民的安全事件,使館就會啟動應急機制,各部門按部就班地投入工作。
  • 1600年塢堡變遷折射中國民族融合史
    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古堡,被當代作家馮驥才贊為是「中國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高瑞峰 攝中新網晉中11月27日電 題:1600年塢堡變遷折射中國民族融合史作者 高瑞峰可汗廟供奉著哪位可汗?萬米古地道藏著哪些秘密?記者近日實地探訪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古堡。
  • 中國涉港領事保護:「一國兩制」下的全天候、零時差、無障礙
    中國涉港領事保護:「一國兩制」下的全天候、零時差、無障礙 2019  中新社布裡斯班9月12日電 (記者 陶社蘭)近4年多來,中國外交部、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駐外使領館與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協作,處理了上萬件涉港領事保護案件,保障了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安全。
  • 推動旅遊業疫後復甦 巴拉圭面向駐外機構辦線上旅遊推廣培訓會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逍遙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為推動旅遊業儘快復甦,10月5日至10月8日,巴拉圭旅遊部(Senatur)和外交部聯手面向巴拉圭駐外外交和領事機構官員舉辦線上旅遊推廣培訓會。巴拉圭《國家報》報導,本次線上旅遊推廣培訓會將通過Zoom平臺進行,將以介紹巴拉圭自然和文化景觀、特色旅遊區、特色主題旅遊線路(青年、美食系列等),以及旅遊部推出的各項旅遊計劃,如旅遊住宿計劃(Programa de Posadas Turísticas)、「擁抱巴拉圭」(Abraza Paraguay)國內旅遊計劃等為主要內容,旨在通過巴拉圭駐外外交和領事機構官員向外界推廣巴拉圭旅遊資源
  • 中國駐外大使館,寸土寸金還藏了哪些秘密?
    尋跡:從清朝建立的中國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到如今的中國駐英使館,這座英國18世紀的典型建築,見證了中國外交一百多年風雲變幻。   130多年前,因「馬嘉裡案件」而受英方勒索的清政府,派通曉洋務的郭嵩燾赴英道歉,由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公使館。20年後,孫中山曾被誘捕至此,幾經周折終於脫險,事後他寫下《倫敦被難記》一書。此次歷險轟動英倫,也使這位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樹立起在西方世界的聲譽。
  • 中國駐外使領館近期疫情相關領事保護提醒匯總(亞非大洋洲地區)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特別提醒,網絡遠程諮詢是海外同胞醫療諮詢的一個便利渠道,並不能替代實際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如發現可疑症狀,請遵循「四早」原則,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如遇到困難,請撥打駐印度使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
  • 澳智庫:駐外機構總數超美 中國外交布局全球最廣
    原標題:澳智庫:中國外交布局全球最廣日本《日本時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研究稱,中國超過美國,擁有全球最大外交網絡,而日本也悄然崛起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外交舞臺,如今首屈一指的是北京。據本周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已超過美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外交網絡。與此同時,面對北京的崛起,日本不動聲色地加強其全球外交存在。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全球外交指數」按照大使館、領事館、常駐使團和其他駐外機構對全球61個(國家)外交網絡的規模和覆蓋範圍進行了評估。
  • 疫情之下的祖國溫度——2020中國領事工作全力維護中國公民權益
    這一年中國領事工作大力協助接返滯留海外中國同胞,全力開展海外同胞救治、幫扶,持續築牢疫情輸入防線……讓疫情之下的中國同胞感受到祖國溫度。 17日,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在2020年度領事工作吹風會上分享了中國「領事戰疫」故事。
  • 外交部:中國公民可免籤或落地籤前往72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53個國家設立了98個領事機構(總領館93個,領事館2個,領事辦公室3個),其中92個是改革開放後設立的。海外設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中外友好合作,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安全與合法權益,讓同胞們離「家」更近。由於歷史原因,到1978年底,設在中國內地的外國領事機構只有4個。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接受外國在華設領。
  • 2020 說說領事保護那些事
    時任駐奈及利亞大使周平劍召開中資機構防疫視頻會。當此之時,中國領事保護工作全力以赴,奮力為海外同胞紓困解難: ——協助接返滯留海外的武漢同胞、留學生等困難人員,全力做好疫情下領事保護和服務工作; ——全力開展對海外同胞的救治、幫扶工作,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帶到廣大同胞身邊; ——持續築牢防範境外疫情輸入防線,堅決維護國內疫情防控戰略成果……
  • 外交部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2007年版)
    3、出國時持中國護照,現已取得居住國國籍,是否還能享有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的領事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中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凡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者,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因而不再享有中國駐外使、領館的領事保護。    4、中國公民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獲得領事保護?
  • 中國駐外使領館為方便海外同胞做了這些事
    中國僑網1月8日電 題:簡化流程、支付快捷……駐外使領館為方便海外同胞做了這些事兒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給海外中國公民辦理各種領事業務帶來了不少阻礙。資料圖:中國護照近期,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滿足公眾在辦理證件方面的需求,各駐外使領館紛紛在預約申請、材料遞交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讓中國公民在海外辦理業務時,更加省時便利。「不見面」一些駐外使領館將網上預約範圍擴大,全面採用「不見面」方式,為中國公民辦理護照。
  • 澳智庫:中國駐外機構數反超美國成第1,擁有全球最大外交網絡
    該指數按照大使館、領事館、常駐使團和其他駐外機構對全球61個(國家)外交網絡的規模和覆蓋範圍進行了評估,評估範圍涵蓋了所有G20國家、所有經合組織國家和大多數亞洲國家。報告顯示,中國的駐外機構總數為276個,比美國多3個,中國至少在數量上已超過美國,這極大彰顯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外交實力和地位。
  • 10餘中國駐外使領館提醒 暑期出境遊你要知道這些!
    2019年5月26日,中國與亞美尼亞籤署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籤證協定。根據協定,中國公民持有效的中國普通護照和亞美尼亞公民持有效的亞美尼亞普通護照,在對方入境、出境或者過境,自入境之日起每180日內累計停留不超過90日,免辦籤證。協定將在雙方完成各自國內法律程序後生效。生效前,雙方公民持本國普通護照前往對方國家,仍需按現行規定辦理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