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內比都中國新首都地理位置圖
緬甸是個神秘的國家,常有霧裡看花的感覺。政府部門從大都市仰光搬遷至內比都至今,新首都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9日報導,在這塊偏遠而神秘的新首都內比都,緬甸領導人正在勾畫藍圖。
悄悄揭開神秘的面紗
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內比都(原稱彬馬那)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裡處。時過境遷,很多政府部門設施都已在新首都運作起來。
內比都城市規劃分成賓館區、住宅區和政務區等不同區域。面積約有6450平方公裡,比仰光市大9倍多。如此大的內比都,好像一張可盡情揮墨撥灑的白紙。
鳥瞰內比都,一些政府部門分散在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帶之中,雖然只有一兩層的辦公樓,但也顯得大氣別致;公寓樓相對比較集中,建築風格相同,樓房顏色各異,頗為扎眼。
市內公路寬闊通暢,相比以前,拓寬了不少路段,一般有六車道和八車道,公路上車輛不多,只有自行車、摩託車行駛,偶爾也能看見汽車。在幾個大型交通環島處,設有景觀草坪,擺放著盆花。
除此之外,政府正在建造大型國際新機場,體育場也在興建中,用於舉辦地區性體育賽事。政府前規劃人員溫明說:「一旦新機場建成,入駐內比都的企業將會增加,玉石行業有望得到支持,屆時內比都會發展得更快。」
在政府住宅區附近,戶外咖啡館、卡拉OK歌廳走入了緬甸百姓生活中。酒店的電視可以收看西方國家和泰國、中國的幾十個頻道;每個房間都通了網際網路,網速雖然很慢,但可以了解外部世界。房間裡還安裝了多種制式的插頭,方便來自各國的客人使用。就連內比都的警察局,也用英文寫著大幅標語:「您需要幫助嗎?」
當地人說,這裡的「從無到有」在慢慢變多,「有了的」在悄悄改變。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內比都前幾年「亮相」時,外國記者通常將其形容為仰光的」避難所」或「戒備森嚴的深宅大院」。外界普遍認為,前軍政府遷都是出於風水因素,或者是防範外敵入侵的「軍事備份」。
緬甸觀察家指出,遷都內比都完全為了擺脫仰光這個殖民地印記,用更加現代的模式重新打造緬甸。曾參與設計內比都建設的政府前規劃人員溫明說,十年前,政府領導人規劃內比都藍圖時,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希望克服亞洲其他首都面臨的問題,如泰國曼谷擁擠的交通堵塞狀況。
緬甸領導人表示,國家將不斷加大對內比都的建設投入,爭取新首都的教育、衛生、經濟、社會發展等狀況儘快得到改善。
一位中國外交官認為,內比都太大,可能會成為一件昂貴的擺設,「你只能待在賓館或者去看佛塔。」不過,他補充說,「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到處都還在建設,也許在十年後它就會變成一座非常大的城市。」
期待未來更開放
儘管多年以來受到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但緬甸領導人正在做出新嘗試,試圖打破外交堅冰。在今年,緬甸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包括放鬆媒體管制和釋放數百名政治犯。緬甸領導人仍將自己視為亞洲的重要一員,並期望緬甸在未來變得更加開放。
在近期舉行的東南亞國家聯峰會上,東協十國決定讓緬甸在2014年擔任輪值主席國。對於緬甸來說,這項決定無疑能提高內比都的知名度以及國際聲望。屆時外交峰會的召開,會吸引數千名外國人到訪這裡。
■新聞連結
20多個國家曾遷都
在世界上,出於政治、經濟、人口、市政建設等各種原因考慮,國家遷移首都並不鮮見。二戰結束以來,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實施了遷都。
巴西:1960年,巴西正式將首都從沿海的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的巴西利亞,提升區域經濟平衡性。
巴基斯坦: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決定新都設在東北部城市伊斯蘭瑪巴德(原首都喀拉蚩),出於平衡經濟和國防安全考慮。
德國:1991年,德國決定將聯邦議院和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往柏林。對於統一後的大多數德國人來說,柏林是「德國惟一的世界都市」,是國家和民族統一的象徵。遷都柏林,德國的政治中心向東推移了600公裡,使德國成為溝通東西歐的橋梁。
其他還有: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哈薩克斯坦、貝里斯等國。(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報導)
據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