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飛鳥盡弓箭藏」,這句話也歷來用來解釋那些被誅殺的開國功臣,例如大家熟悉的韓信。說到這裡,可能也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劉邦不親自出手消滅韓信呢?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劉邦當時可以說已經有十足的實力可以拿下韓信了,即便在這過程中有人反對但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劉邦的實力還是擺在那裡的。
那麼他為什麼不親手直接了解韓信,而是讓自己的老婆殺掉韓信呢?雖然可能會有些不解,但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劉邦讓自己的老婆做這件事情與自己的私心有或多或少的關係,除了私心外,還有以下這幾個原因也會讓劉邦有所顧忌。
一、韓信的實力強大
韓信大家都知道,西漢開國功臣,也是我們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其實力不容小覷,而劉邦也畏懼他的才能,處在高位上的人一般都這樣,會對自己有才能的部下常有疑慮,怕自己的位置會被取代,而漢高祖劉邦也怕如果有一天自己不能平衡好韓信,那麼很可能自己不在後,大漢帝國已經不姓劉了。所以劉邦心裡也在糾結猶豫,他想除掉韓信,但又不想親自動手。而相對於劉邦的糾結,韓信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
那麼韓信實力的強大究竟對他來說是有利還是不利呢?我想其實無所謂好壞,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說這是好事是正是因為韓信的實力強大所以他能夠順利地度過幾年生活。說是壞事主要是韓信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他連自己做錯了什麼都不知道。
二、避免讓自己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
劉邦在執政後期或許他已經認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是可能把所有的異姓王都拿下的,至於是什麼原因,我想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皇上自己也是有私心的,尤其是不能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隱患,畢竟在歷史上異姓王「謀反」也不是沒有的,所以為了讓劉漢能繼續傳承下去,除掉異姓王這是必然的事情。
但怎樣去做這件事情就值得思考了,這件事情做起來肯定是要見血的,但韓信卻可以算得上是劉邦的恩人了,如果一個人去傷害對自己有恩的人肯定是會被天下人罵得,說不定後代史書上還會記下一筆自己不好的一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別人來做這件事情是更好的。
三:陰差陽錯
其實不僅是劉邦有想除掉韓信的想法,劉邦的老婆同樣也有這樣的想法,至於原因當然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根本和韓信沒法比,她決不能夠讓韓信成為自己孩子的威脅。所以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吧,呂雉因為有這樣的思考,所以才迫不得已要將韓信除掉。
但是要除掉韓信必須得用一個巧妙的方法,如果直接開門見山則很可能會把韓信逼到真的起兵「謀反」,而且以韓信的實力來說,他是非常有可能會成功的。所以呂雉才連夜召來蕭何並且以警告威脅的方式讓蕭何一定要把韓信叫來,蕭何同樣也是迫不得已之下把韓信叫了過來,這便有了後來的韓信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