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威鎮道門的「四大元帥」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華光大帝

2020-12-12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靈寶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輔佐的尊神,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有「馬趙溫關」四大護法元帥,以威鎮道門。華光大帝馬元帥生得白如雪,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元帥黑如鐵,關聖帝君關元帥赤如血,溫元帥青如靛,在道場祈禳中,通常要請四元帥降臨,以助驅邪伏妖。四大元帥是用來驅邪禳災的四大神將,在中國民間頗受人們信仰。中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你可知道馬王爺三隻眼不是好惹的」。

一是華光大帝馬靈官元帥、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公明元帥、亢金大神溫元帥、關聖帝君(關元帥)四位元帥。二是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華光大帝馬靈官元帥、亢金大神溫瓊元帥、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公明元帥。三是武穆王嶽飛元帥、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公明元帥、亢金大神溫瓊元帥、康皇大帝仁聖康元帥,明清多有」請神」,這是道教法師一大本領。《三寶鄭和西洋記通俗演義》有張天師」請神」描寫, 說他「取出那個令牌來, 拿在手裡, 連敲三下, 喝聲道: 『一擊天門開, 二擊地戶裂, 三擊馬、趙、溫、關赴壇! 』敲了三下令牌, 急忙裡把個飛符燒了兩道,猛聽得半空劃喇喇一聲響,響處吊下了四位天神:同是一樣兒的長, 長有三十六丈長; 同是一樣兒的大, 大有一十八圍。」 (第十三回)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淨樂國淨樂宮,乃國王之子。淨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後,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並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並發誓要掃盡妖魔。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淨樂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玄天上帝位列北極四聖,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直隸。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鎮北方,後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極四聖的職責上統伏三界群魔諸妖邪,下攝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殘害生靈。玄天真武有號玉虛師相而濟度群迷。又號終劫濟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終劫救度眾生,破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墮邪見。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武當山為五百靈官洞天福地。據《玄天上帝啟聖錄》卷一稱:玄天上帝修道武當山時,其父王「思慕太子不能棄捨,令大臣領兵五百眾,根尋太子回朝。」此五百部眾「願從太子學道,俱隱山中。帝升真之後,皆證仙道,今武當山有五百靈官者是也。」《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七亦稱:「武當山,五百靈官洞天福地也。上帝遊年之所,各設靈官五百員主持守衛修道之士,功業成就皆隸保舉,察善罰罪之司。」

真武大帝坐下有五百靈官,最出名的靈官就是都天大王靈官元帥和華光大帝馬靈官元帥,王靈官元帥是五百靈官之首,五百靈官之中四位赫赫有名的四大靈官。分別是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華光大帝馬靈官元帥、亢金大神溫瓊元帥、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公明元帥。這四位大靈官為玄天上帝御前護衛,三境四靈四聖王馬趙溫四大元帥。

四大元帥和四大靈官第一位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

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相傳今河南鹿邑縣前尹王人。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明代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靈官神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官,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面對山門,額上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察看善惡。因此道教徒到宮觀,進山門後首先朝拜王靈官,民間流傳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的俗語,以表達對這位道教護法神靈的崇敬。

《明史》:《明史·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

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靈官,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真君,飛符火焚,將王靈官燒成火眼金睛。王靈官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君,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靈官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君為師,誓佐行持。薩真君乃以「善」易其名,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

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

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真君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於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求自己將薩真君轟走。於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君攆走了。薩真君十分氣惱,走不多遠。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身。

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君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鋼鞭,對真人曰:「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自真君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真君傳符法」,又曰:「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復受法於林靈素,而林乃一詩棄道士耳。」由此表明,王靈官元帥曾師從西蜀薩守堅真君,受道符秘象,是高道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都天大靈官王靈官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

先天主將,一炁神君。都天糾察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將。金睛朱發,號三五火車雷公。鳳嘴銀牙,統百萬貔貅神將。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驅邪治病。觀過錯於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積功勳於百千萬種,誓佐祖師。至剛至勇,濟死濟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豁落猛吏,三五火車。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王靈官元帥啟請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罰大靈官。

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天降鬼祟。

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

綠靴鳳帶護身形。三目火睛耀天地。

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民。

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

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

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

治病驅邪如閃電。收瘟攝毒伏群魔。

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

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明朝永樂(1403—1425)年間,杭州有個名叫周思德的道士,因為會使王靈官元帥的法術,名聲顯赫於京師。據《新搜神記·神考》「王靈宮」條記「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朱棣)數試之,無爽」。以至「招弭 除,神鬼示鬼,逆時雨,遠 疾」,無所不能。於是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以把薩真君和王靈官。裡面塑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官為首。

不久,永樂皇帝便得到了一個世傳的靈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而有大略,徵戰一生。每次出戰,都要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第五次出徵漠北,打到金川河時,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了。永樂帝禱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樂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可見在稱史筆記 中,神明「靈驗」的的故事不勝枚舉,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

西寧北禪寺靈官殿

宣德年間(1426—1436)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並封薩天師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成化年間(1465—1488),明憲宗改觀為宮,稱之為顯靈宮,四季為二神更換飽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復換新飽服,珠玉錦繡,所費不惜。每年的萬壽聖節(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顯之日(九月廿三;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派遣官員前往致祭。從此以後,「先天大將火車王靈官」,就取代了「華光火車馬靈官」,成為道數第一殿的護法主神。

影響

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靈官廟,很多道教宮觀還專門修建了靈宮殿,塑了形象不盡相同的靈宮像。其中最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雲觀、天津娘娘宮、武漢長春觀、蘇州玄妙現以及武當山元和觀中的靈宮。最有趣的是,湖北武當山中,還有「五百靈官」之說,在天乙真慶宮(又叫南巖石殿內),環列著五百尊銅鑄飾金的靈官像,各高盡尺許,神態各異。

據《太和山志·聖跡》記載:淨樂國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國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眾,至南巖「傳啟王命,部眾忽僵僕不能舉,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於是俱隱山中,太子成仙后,五百眾皆登仙道。後來遂造五百靈宮像供祭。此外,由於王靈官曾被封為「玉樞火府天將」,人們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靈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樣,火神廟中也供奉著靈官。

道經中一般都說王靈官是宋徽宗時的王善。《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說他。字秉誠。父諱臣,早逝,母邵氏,遣胎而生師於貞觀時(627-650)丙申年七月庚申日申時。帥幼孤不讀,有管力,性剛暴質直。市中有不平者,直與分憂。鋤硬撻橫,國人服其公,且憚其武"。曾經焚燒一江怪古廟,忽怪風大作。適值薩真人託藥瘟以來,遂作法反風而滅妖,境界以安。玉帝封他為豁落王元帥,賜金印,掌監察之職。

總之,王靈官為道門五百靈官之首,負責鎮守道教宮觀山門和保佑道俗安寧。王靈官本為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城隍神。薩守堅真君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因見其神血食太甚(按實是鄉民無知之過),乃以雷火焚其廟而不延及民居。事後,薩真人云遊四方,遍行救濟。因系無辜,城隍神故上奏天庭,玉帝敕賜金鞭一條,慧目一隻,準城隍神暗隨薩真君糾察薩真君功過,跟隨薩真君十二年也未見真人有破戒犯過之事。一日薩真君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即暗隨之城隍神),金睛朱發,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金鞭,對真君說:「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自真君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君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

(以上見《列仙全傳》、《歷代神仙通鑑》)城隍神皈依了薩祖,做了薩祖的徒弟。真君乃劈乾卦取「王」字為姓,又以「善」字號其名。後師徒兩仙同入天庭,玉帝勅封王靈官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後擢予豁落靈官之職。王靈官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天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騰雲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驅邪治病、普濟生靈、至剛至勇、法力無邊。《靈官疏文》上說王靈官:「雷霆遠振,搜羅枉於明寰;電目遙觀,察虧心於暗室。聖駕臨時,遍護修真之士;火輪飛處,不驚積善之家。糾察陰條,逡巡秘欵」。王靈官有一大願:人只要有三分修持,靈官爺有七分感應;有十分修持,靈官爺隨時照臨。

奉祀

由於奉祀王靈官的殿堂一般都在道觀山門處,因此道教徒進山門後首先朝拜王靈官。只有福建地區民眾有稱王靈官為天將而專為其建廟,稱天將廟。王靈官神誕之日為六月十三日(亦有作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四),道教徒進廟奉祀王靈官元帥的連綿不絕。

四大元帥和四大元帥第二位華光大帝馬元帥

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大帝之天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也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華光大帝在功成行滿後,玉皇上帝加封華光大帝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永鎮中界,護國佑民,顯化救世,有求必應,感顯應驗,永受祭享。《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徽馬、趙、溫、關四帥大法》,列出了護法四聖的各字:馬靈耀(華光大帝)、趙公明元帥、溫瓊元帥、關羽(關聖帝君)。

形象特徵:《三寶大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另亦有神咒對其形象進行描述,有神咒雲「火化將軍變化成,頭帶金盔腰鞏帶,身穿龍袍伴帝君,奉請華光大帝君,手拈金磚報上雲」如今,常見的華光大帝形象為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左手拈金磚,右手持月牙長槍,身後站立千裡眼順風耳兩位副將,威風凌凌。

華光大帝顯聖事跡

《南遊記》記載華光大帝曾四次顯聖。第一世妙吉祥。原是佛祖座前燈火。第二世,三眼靈光天王馬子貞。第三世,三眼靈光天王,靈耀。第四世,五顯華光大帝蕭顯德。據聞,五顯大帝華光天王佛在宋太祖年間,功成行滿,玉皇大帝又加封五顯大帝華光天王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永鎮中界,護國佑民,顯化救世。

五顯華光大帝

另外,據聞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元帥。關於王靈官的行略,《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士,後曾從蜀人薩守堅真君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成道後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朝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粵劇界將華光大帝奉為粵劇保護神及祖師之一蓋因為如下兩點:

其一,粵劇戲班下鄉演出,戲棚乃竹木所搭建,很容易引起火災。而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臺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必立火神華光神位祭拜華光大帝,祈求消災解難,乃至自稱是「吃華光飯」。一直以來,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農曆九月二十八過「華光誕」的習俗。

其二,粵劇界有一個華光救粵劇的故事。傳說某年農曆九月廿八,玉帝知道下界正演粵劇,帝認為該戲劇有褻瀆神明,命華光下凡燒毀戲棚。華光下界詳查一劇,覺得並無褻瀆神明之意。華光不忍火燒戲棚,遂教藝人於棚頂積生煙之物。玉帝見戲棚上空弄煙瀰漫,以為戲棚已燒,不再追究。粵劇藝人固銘感華光救命之恩,遂奉他為粵劇保護神、祖師之一。早期粵劇行會亦設於供奉華光的瓊花宮(廟)裡面,名為瓊花會館 。

華光大帝馬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鬥口魁神,璇璣上將。三頭磊落,應三臺照耀之形;九目輝華,印九鬥光華之象。秉西靈之金氣,足蹈白蛇;戴南極之威靈,背飛丹烏。寄化沖天風火院,專司北極號天罡。寶劍珠鈴,揮霍妖魔皆絕滅;帝鍾法印,行持神鬼悉皈依。隨梓橦而主文衡,輔紫微而司祿命。大悲大願,大聖大威,高上神霄,玉清尊王,混元主法元帥,玉府司命真君。光明華藏,寂道真皇。南極火犀大仙,北帝都天罡。橫天威烈神王,攝魔雷令大神。掌管雷霆都司,考召捉命大將。掌管雲雷雨電,糾察三界邪魔。天下都提轄,正一靈官馬天君,太乙雷聲不動天尊。

四大元帥和四大靈官第三位玄壇趙公明元帥

趙公明元帥,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全稱「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趙真君」。「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趙公明元帥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後來,中國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財神傾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寄託著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

財神由來

武財神的由來和職能:日春神青帝和月財神趙公明合稱為「春福」,日月二神過年時常貼在門上!

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該財神像當為武財神,即趙公元帥像。趙公元帥,即趙公明、趙玄壇。魏晉南北朝時期成書的《搜神記》和《真誥》等,都有趙公明的神跡,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元明之間,趙公明元帥的神跡才有完整的記載稱,趙公元帥姓趙名朗、玄朗,字公明,終南山下周至趙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

古時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後,變化為九鳥,墬落於青城山,變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趙玄朗卻獨化為人,避隱蜀中,精修至道。張陵在青城山煉丹時,收趙玄朗護衛丹室。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趙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師。天師遂命其永鎮玄壇,故號玄壇元帥。《三教搜神大全》稱其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趙公明元帥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又稱「玄壇元帥」。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因趙公明部下為四名與負責財富的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他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

元朝、明朝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趙公明終南山人氏,秦朝時避世在山中,虔誠修道。漢朝張道陵天師在鶴鳴山精修時,收他為徒。且讓他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後,分丹與趙公明食之。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呼風喚雨,更能為信徒。

趙公明元帥於秦代出生在趙大村。相傳出生時在三月十五日黃昏後天將黑時。趙公明,姓趙名朗,亦稱玄朗,字公明。趙公明家境貧寒,年青時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運木材。為人誠實守信,仗義勇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讚賞,多次獎勵。趙公明攢下錢財以後,又借貸工友的錢款,憑著勇氣膽識和誠信,自任木商,進行經營。趙公明目光遠大,胸懷寬廣,客戶自然信賴他,爭著和趙公明做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

有人借趙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災虧了本,一時無力償還債務。趙公明僅僅讓其還了一雙筷子,抵消所欠的債帳。為富行仁,義利雙收。趙公明不但周濟貧困,出手大方,而且資助國家的軍事行動,親自參軍打仗,十分勇敢。趙公明一邊經營商業,一邊到終南山樓觀拜訪高道,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趙公明馴養了一隻曾經騷擾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們視為奇蹟,稱為趙公明的黑虎坐騎。趙公明講信用、扶貧助困、學道修行、和美處事、善於隱諱。集眾多美德於一身,後人才將趙公明敬為財神。

趙公明元帥的本事之所以不被史家注意,未寫入官修史書,原因一是封建制度下只注重皇家和將相的歷史,忽略或漠視趙公明這樣處於中國民間的傑出人物。二是封建社會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思想,由秦代延續到清代,使伐木工人出身的經商奇才趙公明元帥不為主流社會認可。三是封建社會流行無商不奸的俗念,上層社會認為經商者的地位低賤。四是中國封建生產關係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成超穩態的社會慣性,經商的空間十分狹小,從商者十分有限,使趙公明的經商理念僅僅流傳在中國民間。廣大民眾認為財富需要保護神,創造財富需要精神偶像和財神引導,敬奉趙公明為財神。五是封建正統的儒家思想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排斥修得正道後被道教封為神仙的財神趙公明文化。

由人到神

趙公明元帥是一位經商奇才,經商理念以信用為本,以聰穎勤勞而聚財有方;以經營得當,管理嚴密而理財有道;以慈善愛民、仗義濟困和疏財愛國而用財有義。古人在感悟趙公明的財富文化,對趙公明元帥非常推崇。

趙公明元帥的形象,在晉朝幹寶的《搜神記》中,是專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將。晉朝戰亂年代,人的生命時刻受到戰爭威脅,因有那樣的社會背景,才委屈趙公明專司索命。在陶弘景的《真誥》中,趙公明司士冢中事,勾魂索命,或是瘟神。戰亂年代,瘟疫流行。趙公明職責隨之增加並轉移。隋唐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記五位瘟神:隋開皇十一年(591)有五瘟神見……白袍之秋瘟神是趙公明。是歲大瘟,帝乃立祠,封為將軍。

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成為人們的普遍自覺追求。道教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使人宜利和合,發財致富。率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邇益(姚少司),統管人間一切財富。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得以鞏固,得到中華民族的廣泛認同。

道教正統

趙公明,亦稱「趙公元帥」。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為財神來供奉,但他同時也是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蓋因其曾為祖天師張道陵守護丹室,後來中國民間還將其神像貼於門上,作為門神,鎮邪祈福。關於其來歷,前已有介紹,其所司之職中,除了有「除瘟剪瘧,保病禳災」一項,還有「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之功能。

趙公明元帥為道教中的神明。道教稱其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所化生。姓趙名朗,字公明,與鍾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避世山中,虔誠修道。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上天命趙公明為其護法,並使其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元帥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描繪趙公明形象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而多須,跨虎。這正是後世所供武財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書中又稱其授正一元帥,手下有八元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又稱他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鑲災」,功莫大焉。據此,道教又將其與華光大帝靈官馬元帥、關羽(關聖帝君)、亢金大神溫瓊元帥合為四大元帥。

玄壇趙大元帥寶誥

至心皈命禮。

位列玄壇。金輪如意。黑虎吼時。天下妖魔皆喪膽。金鞭起處。世間邪魅悉潛形。受命玉帝。管理財源。統帥雷部。號令瘟火。賞善罰惡。至公至正。大悲大願。巡查壇院。玄壇趙天君。掌理天下財源。督財府中大元帥。玄化財神天尊。

志心皈命禮。

神霄玉府,梵炁瑤宮。收金丹而避秦,持玉錄而寵命。身騎黑虎,手持銀鞭。驅雷掣電,斬鬼除妖。位列西壇,體用水金開道法;職司北極,鎮降龍虎顯神通。部領百員宿將,三界策役;權司五雷六纛,九州島島提點。德容懺悔,賞罰分均。大悲大願,大聖大威。上清金輪院,正一玄壇趙天君。

玄壇趙大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

靈通丕演,聖德昭彰。凝形於大梵之初,顯化乎無窮之世。持鞭提索,馭虎降魔。飛行三界鬼神驚,呼吸一聲天地振。威光景朗,無願而弗從;玄鑑靈明,有求而皆應。救生靈疾苦,保家國安寧。讚揚道法以無窮,壇鎮玄風於水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扶天廣聖,如意衝和大神君。

志心皈命禮。

高上神霄,雷霆都督使。玉殿捲簾上將軍,中宮金輪都總管。太乙救苦天尊旨,三天門下都城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回兇作吉,散禍消災。正一玄壇,闡教天將。如意執法趙公明元帥,威靈顯化天尊。

志心稱念玄化財神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四大元帥和四大靈官第四位是亢金大神溫元帥

溫元帥,原名溫瓊,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地方神,東嶽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影響最大,也最忙。他還兼任道教護法將神,為著名「馬趙溫關」道教四大元帥之一,他又是真武大帝屬下三十六天將之一。一身數職,非常的累,影響也最大。

溫瓊元帥的廟宇,有的叫做廣靈廟,有的叫做溫將軍廟,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帶,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溫瓊的誕辰日,四方信徒紛紛前來祝駕,抬著他的神像在街上遊行,鎮邪祛惡,免除災禍,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溫元帥,姓溫,名瓊,字子玉,後漢東甌郡(浙江溫州)人。父親溫望是位儒生,「以為非孝也」,遂與夫人張氏禱於后土娘娘。當晚夢一金甲神,持巨斧,手託一顆明珠, 對張氏說:「我乃六甲之神,玉帝之將,欲寄母胎託質為人」。遂委珠於其懷而醒。張氏因而懷孕。 十二個月後誕生,乃以六甲神所贈玉環名之曰「瓊」,字「子玉」。

溫瓊元帥幼而神明,七歲學習推算星象, 十歲通儒經傳,十九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但考了多年不中。一天,忽然嘆曰:「男子漢生不致君澤民,死當助帝誅奸滅邪,以酬吾志。」 抑鬱間忽見蒼龍墜珠於前。拾而吞之。突然變幻,面青發赤藍身,英毅猱猛。東嶽大帝「聞其威猛,召為「佐嶽之神」。後被玉帝封為「亢金大神」,左手執玉環,右手執鐵簡。 又奉帝旨,「為嶽府猛將眾神之宗、嶽班之首」。宋時,位列東嶽十太保之首,並為之立廟。

溫元帥前身是玉帝帳前的金甲神,他在青少年時其實是個書生,後來變得勇猛是因為吞了一顆寶珠。他的功德講得也很簡略,《北遊記·真武神師出身傳》講得生動感人。該書中講了個「瘟元帥」的來歷。大體於溫瓊相同,但名字作雷瓊,成神的經過也有區別:卻說玉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說:「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百姓俱不行善, 惡人為生,作惡非常,不信天地。」玉帝聞奏大怒:「準奏。即宣行瘟使者鍾仕貴,領旨降凡行瘟,滅了斑竹村一村人民。」

仕貴領旨出朝,下中界,土地迎接。鍾瘟神曰:「玉帝聞奏大怒,說這一村人民不信善事,可滅,差某下凡,你可將我此藥明日巳時,放於各井中,於眾人飲水,則盡瘟死他一村人民。」土地稟曰:「這裡人果不信善,該滅,其中只有一人,姓雷名瓊,賣豆腐為生。其人為人心好,常種善根。施捨心重,此人不可害他。」使者曰:「善人當救,餘者不可賣放。」將藥吩咐土地。 土地接了藥,變一老人,去到井邊等候。正遇雷瓊來打水作豆腐,土地於瓊背後曰:「此水你多擔些去,明日巳時,此水放藥,吃人會死,吃不得。」瓊聽見回頭一看,不見其人,瓊大驚,心中忖曰:「若天降之神,明日入藥於井,害卻一村之人,吾安可知而隱之。偷存自己性命?不若寧作我死,倘若救得一村人,亦是一件陰功。

古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次日自天光一起,直至井邊等候。看果如言否?果見一老人,手拿一包藥而來,正欲放入井中。瓊向前一搶在手,土地大驚,正欲搶回,那男子一氣吞下,即時瘟死於地,四肢青黑。土地大驚,即時帶此男子三魂七魄,上天宮去見玉帝。玉帝聞奏感嘆,封雷瓊為威靈瘟元帥,頭戴百姓帽,賜金花一朵,金牌一面,內有四字「無拘霄漢」,出入天門無忌,下界助師。雷瓊謝恩奏帝,赦一村人民。玉帝準奏。雷瓊迴轉斑竹村,託村中人夢,個個改過行善。 這位瘟(溫)元帥真是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好漢!他死後到陰間擔任要職,協助東嶽大帝工作,應該是很稱職的。

溫元帥是玉帝賜封的亢金大神,是東嶽十太保的第一太保,兼任道教護法神將,為著名馬、趙、溫、關四大元帥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屬下三十六天將之一。據《三寶西洋記》說:「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長袍花一簇。硃砂發梁遍通紅,青面擦牙形太毒。祥雲露露離天宮,狼狼牙妖精盡伏。」

廟宇:溫州的東嶽爺——忠靖王,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地方神。是由道道地地的溫州人上升為神的。據明宋濂《忠靖王碑記》載:「忠靖王姓溫名瓊,溫州平陽人。唐長安二年生,至二十六歲,因舉仕不第,幻化為神,為民除災害。」《岐海瑣談》說是「平陽白石街人也。」

但中國民間的傳說更富人文色彩:平陽縣有個不第秀才,叫溫瓊(也有說叫凌原)。某晚,因夜讀,聞窗外有人竊議:「這井汲水的人多,放這裡大有功效。」凌出去觀看,而無所見,後捂此為疫鬼。至晨,凌站在井欄邊,阻人汲水,眾不信,凌乃投井而死,以表心跡。後經眾人撈起,全身中毒發藍。後封忠靖王,為泰山神所部的元帥,所供神像為藍面、藍手、藍臉。因為是溫州人,賜姓溫,俗稱「溫元帥」,為驅疫之神,通常又叫東嶽爺。每年三月初,「中國民間必請王出廟,巡行城內外,以驅瘟疫。」

證之孟劍秋《東甌軼事隨筆》:「此間東嶽即杭所謂溫元帥者,溫元帥本青臉也。」故《目蓮救母戲文》第25折有「末扮藍面溫元帥執查槌舞上。」實則鹿城區東嶽殿巷東嶽廟裡的溫忠靖王就是藍面的,可見中國民間傳說是有事實根據的,絕非主觀臆造。 按理說,溫元帥「青面睜目狀」是其本來面目,他是因吃了瘟藥(一說寶珠)而瘟死才變成可怕樣子的,明清的一些水陸畫、神仙畫中的溫元帥就是青面睜目模樣。其實,不管面兇面善,要緊的懲惡扶善,主持正義。

溫州的溫忠靖王是由地地道道的溫州人上升為神,折射和反映了溫州地區民間的神信仰,「神」實是人的人格化,由於他生前為人民做了好事,死後人民敬仰他、紀念他、祭祀他,體現並傳承著一種文化觀念和人文精神。

溫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天庭上將,地府正神。道妙同人,斑竹村中施惠澤;德隆舍己,黃金闕內錫恩波。頂戴瓊花天門出入,手持環鐧霄漢無拘。掌九幽急取人案之典,膺五嶽神宗將首之班。正炁熒煌,威靈赫奕。大英大烈,大德大仁。玉皇殿前左亢金,翊靈昭武溫都統。

雷霆總誥

志心皈命禮

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圖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蒼牙鐵面劉天君。馬郭方鄧田大將。雷府蔣畢華雷霆。龐劉苟畢神通大。溫康嶽孟顯威靈。靈官王馬二元帥。地司太歲殷將軍。火犀雷府朱元帥。鬥中顓霸二雷神。天醫攻氣治病將。豐都府院眾祇靈。城隍社令功曹使。神虎何喬二道神。隊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閃閃耀乾坤。劍戟戈矛常在手。槍刀斧鉞盡隨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攝赴雷獄便施行。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相關焦點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說說關於華光大帝的由來和信仰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中國道教神譜其中包括許多道教神靈,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
  • 道教的北極四聖指的是哪幾位神仙?其中就有天蓬元帥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四御位列三清和玉皇大帝之下,是道教最重要的主神之一。他們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四御的職責是輔佐「三清」及玉皇大帝,所以又稱「四輔」。
  • 道教神仙:東嶽大帝的十大太保,其中一位是道教四大元帥之一
    道教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無論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還是地上的山川河嶽都有神明在護佑著眾生。東嶽大帝是道教將東嶽泰山神格化的一位自然神,自古以來泰山在五嶽中佔據首位,素有「五嶽獨尊」之美譽,泰山位於東方,是日出之地,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東嶽大帝的神職是主管著世間一切萬物的生死。
  • 深度分析華光祖師大帝是不是華光大帝
    道教之音有篇《五顯靈官華光大帝的傳說》這樣介紹華光大帝來歷,佛教稱為華光天王佛,道教稱作五顯靈官馬元帥。第一世妙吉祥。第二世三眼靈光天王馬子貞。第三世三眼靈光天王靈耀。第四世五顯華光大帝蕭顯德。稱玉帝封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誕辰九月二八。
  • 西遊記中的馬趙溫關四大元帥分別是誰,他們到底有多厲害?
    西遊記中的馬趙溫關四大元帥分別是誰,他們到底有多厲害?   1、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馬王爺三隻眼的馬王爺就是他.西遊記裡的一個神仙,孫悟空做弼馬溫時,馬天君是他的上司。
  • 道教的護法四帥是哪幾位神仙?其中兩位還是財神
    參觀道教的宮觀時,邁入山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靈官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道教的第一護法神將王靈官。他三眼怒視,手持金鞭,足踏風火輪,形象威武不凡。在王靈官塑像的兩邊分別供著四位神仙,他們就是道教的護法四帥,分別是「馬趙溫關」,即馬王爺、趙公明、溫瓊和關羽。
  • 祖師華光大帝來歷
    收集:定安子孫   華光大帝,根據史料記載姓馬名靈耀,曾三次顯聖。他本是如來身邊的至妙吉祥,因毀了」焦火鬼墳「,違背了佛之教義,罰之轉生於馬姓人家。生有三眼,母呼其三眼靈光。為報父仇,殺東海龍王;偷紫薇大帝金槍被困而死。
  • 道教中五嶽大帝,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泰山府君東嶽大帝
    五嶽大帝是古代中國道教信仰中的五位尊神,分別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其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於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五嶽大帝是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
  • 他位列道教四大元帥,知名度較低,卻是東嶽大帝的十大太保之首
    農曆十月十五,道教四大護法元帥溫瓊神誕日(一說農曆五月初五)。相較於馬靈官、趙公明、關聖帝,他的知名度略低。但是他的身份,在道教的戰神體系中,卻是最特殊的。本身是東嶽大帝十大太保中的第一位,後來由於種種經歷,又成為了真武大帝手下的「三十六戰將」之一。
  • 道教四大護法元帥中趙公明第二、關羽只排第四,第一和第三是誰?
    佛教有四大天王作為護法神,相應的道教也有護法四元帥。雖然這四個人說法不一,但「馬趙溫關」四大元帥得到了最多的認可。道教法師做法驅邪禳災,多半請的就是他們,所以這四大神將在民間頗受信仰。那麼這四位元帥都是誰呢?
  • 細數《西遊記》中天庭的4大元帥,關羽和趙公明都位列其中
    TOP、1 馬元帥馬元帥,就是華光大帝了;華光大帝又稱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三隻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也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 他是東嶽大帝十太保之首,位列道教四大元帥,今日是他神誕日
    在民間神仙信仰中,他與關帝爺、正財神趙公明、光華天王馬元帥並稱為「道教四大元帥」。相較於其他三位,似乎溫元帥的名聲略遜一籌,但溫元帥卻一人身兼數職,且都是武將,可見此人在道教的地位不比其他三位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溫元帥的相關來歷和傳說……
  • 華光祖師大帝的來源
  • 今日北極四聖下降人間,有天蓬元帥和真武大帝,下界所為何事
    在這之前南天門四大天王、道教護法四元帥陸續下界,形成了鎮守乾坤方位,巡查人間,緝邪鎮惡的大環境。到了臘月二十一,這天會有五嶽大帝和北極四聖下降人間,那麼他們下界的目的都是什麼呢?天蓬元帥·影視圖片北極四聖,全稱為「九天延祥滌厄四聖真君」,分別是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和真武大帝,他們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的手下。
  • 九月廿八華光大帝聖誕,攝魔雷令大神,掌管雷霆都司糾察三界邪魔
    鬥口魁神,璇璣上將——恭賀鬥口靈官雷聲不動天尊馬帥聖誕千秋九月二十八日為華光大帝五顯靈官馬帥聖誕,馬帥在道教中尊稱為正一靈官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因《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官善於用火。
  • 九月廿八華光大帝聖誕,寶劍珠鈴,揮霍妖魔皆絕滅,攝魔雷令大神
    五顯華光大帝,雷部靈官馬元帥太乙雷聲不動天尊寶劍珠鈴,揮霍妖魔皆絕滅;帝鍾法印,行持神鬼悉皈依。隨梓橦而主文衡,輔紫微而司祿命。九月二十八日為華光大帝五顯靈官馬帥聖誕,馬帥在道教中尊稱為正一靈官馬帥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因《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官善於用火。
  • 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雖然華光在天宮鬧騰,但始終還是一位非常正氣的神仙,特別是對於人間來說,保國衛民,驅災闢邪,被道教列為護法四聖之一,其餘三位是關公、趙公明和溫瓊。華光還有個名字叫做「五顯大帝」。而且他在佛教道教中都有地位,佛教稱為華光天王佛,道教稱作五顯靈官馬元帥。
  • 道教神仙:臘月初九,東鬥星君、翊聖元帥、酆都大帝同時降臨凡間
    臘月初五,天蓬元帥降臨凡間;臘月初七西鬥星君下降;到了臘月初九這一天,東鬥星君、翊聖元帥和酆都大帝同時降臨凡間巡查。東鬥星君是道教將天上的星宿神格化而來的五位神明,東鬥星君和北鬥星君、南鬥星君、西鬥星君、中鬥星君合稱為五鬥星君。
  • 毆打玉帝太子,連殺兩任龍王,盜紫微大帝金槍,他是何方神聖
    值五顯華光大帝神誕日(農曆九月二十八),這位民間被稱為「馬王爺」、「火神爺」的神靈。其與趙公明、溫瓊、關羽並列道教護法四大元帥。作為五百靈官的第一位,被稱為「都天大靈官」,也稱「王靈官」。由此可見在道教裡的影響。都說馬王爺三隻眼?他這第三隻眼是從哪來的?又為何被稱為五顯大帝?他的事跡有哪些,本文將具體講述。
  • 道教中的「北極四聖」指的是哪四位神仙?其中一位是天蓬元帥
    道教有著複雜的神仙體系,其中最重要的神仙派系是雷部和四聖體系,我們知道,道教的很多道派都以雷法著稱,包括五雷符、五雷令牌、雷法等等。另一大體系就是北極四聖真君。北極四聖是北極紫微大帝的麾下,鎮守北極帝星,是玉皇大帝的御前護衛,負責掃除世間的妖魔鬼怪。到了明朝時期,信仰真武大帝的全真教興盛,人們對真武大帝的供奉逐漸超過了北極四聖。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這四位神仙吧!北極四聖分別是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真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