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一名漁家女子,如何變成3億人信仰的媽祖?

2020-12-11 騰訊網

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有一個陸域面積約14平方公裡、居住人口約4萬人的小島,叫湄洲島。湄洲島空氣清新,風景秀麗,被譽為「南國蓬萊」。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媽祖祖廟裡遊人如織,盛況空前,他們都是來瞻仰媽祖。

媽祖是東南沿海民眾心目中的「海神」。

媽祖的原型,是一名漁家女子,名叫林默。根據史料記載,林默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父親叫林惟愨,母親叫王氏。林默是一名漁家女子,從小在海邊長大,像男人一樣撐船出海,打漁為生。

海洋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家兒女靠著大海謀生,但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打漁也冒著生命危險。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有人撐船出海時,遇上驚濤駭浪,將船打翻。林默途徑此地,出手救援,卻不幸遇難去世。

在林默去世後,人們為紀念她的善行,將她尊稱為「媽祖」,在湄洲島建了一座廟,自發進行祭祀,這就是位於湄洲島上最早的媽祖祖廟,是世界上所有媽祖廟之「祖」。當時,媽祖祖廟非常簡陋,屋頂只有幾根椽木。可是,湄洲島上的漁民在出海之前,都要到媽祖祖廟來祭拜媽祖,祈求她保佑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後來,媽祖祖廟在信奉者的資助下,不斷得到擴建修葺。明朝時期,鄭和曾經帶著浩浩蕩蕩的船隊,七次下西洋。船隊途徑福建沿海時,鄭和為感激媽祖的庇護,曾經派遣官員修建湄洲島媽祖祖廟。1431,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對湄洲島媽祖祖廟進行修葺。

1683年,福建總督姚啟聖在即將打響收復臺灣之役時,在湄洲島媽祖祖廟重建鐘鼓樓和山門,把朝天閣改為正殿。後來,姚啟聖因收復臺灣,被封為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人們便將湄洲島媽祖祖廟的正殿稱為「太子殿」。

1683年,施琅統領清軍船隊,從銅山(今福建省東山島)啟航,收復了臺灣。第二年,施琅也對湄洲島媽祖祖廟進行改擴建,增加了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等建築設施。

在歷朝歷代的改擴建後,湄洲島媽祖祖廟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清朝乾隆時期,湄洲島媽祖祖廟已經有了99間齋房。

1978年,林聰治女士率領鄉親對湄洲島媽祖祖廟再次進行大規模重修,並成立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由莆田一代名人林文豪擔任董事長,由林聰治擔任常務董事長。這次重修後,湄洲島媽祖祖廟規模空前,形成了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西軸線建築群。1997年,又建成了南軸線建築群。

除了民間的自發紀念活動,官方也不斷給媽祖予以褒封,表彰媽祖的功績。

從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開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4個朝代一共對媽祖褒封了36次。媽祖的封號從「夫人」「妃」「天妃」,加封到了「聖母」「天后」。媽祖封號的字數持續增加,到1875年時,已經加到了68個字,即「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嘉佑敷仁天后之神」。

從宋朝以來,媽祖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福建,還流傳在沿海地區、內陸河道。隨著福建、廣東等地的華僑漂流海外,媽祖的影響力遍及全球。

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45個國家和地區修建了媽祖廟,計有1萬多座,分布於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印尼等地。全世界共有3億多人信奉媽祖。媽祖演變成船工、海員、漁民、旅客、商人共同信奉的神祇。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的稱號。

每年,在湄洲島媽祖祖廟和其他各地的媽祖廟,都會舉行兩次隆重的祭典,即媽祖的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和媽祖的忌辰農曆九月初九。2006年5月20日,媽祖祭典成為中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相關焦點

  • 福建莆田一名漁家女子,如何變成3億人信仰的媽祖?
    媽祖的原型,是一名漁家女子,名叫林默。根據史料記載,林默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父親叫林惟愨,母親叫王氏。林默是一名漁家女子,從小在海邊長大,像男人一樣撐船出海,打漁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家兒女靠著大海謀生,但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打漁也冒著生命危險。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有人撐船出海時,遇上驚濤駭浪,將船打翻。林默途徑此地,出手救援,卻不幸遇難去世。
  • 在福建莆田感受「媽祖」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高志民)媽祖文化是維繫全體海外中國人的重要精神紐帶之一,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散布著數千座媽祖宮廟,有近2億媽祖信眾。瀕臨大海的港澳臺地區,媽祖的影響更是無處不在。
  • 媽祖信仰在寧波
    據《世界媽祖廟大全》統計,全世界已經有6000多座媽祖廟,分布在3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億多信徒。無論是東方國家還是西方世界,對媽祖文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認同。可以說在全球各地,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必有華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必有媽祖。據研究,媽祖從民間供奉走向官定航海保護神,從地方信仰上升到護國庇民的地位,經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世界各地,均與寧波有關。媽祖受封與寧波有關媽祖,本名林默,奇女子也,福建莆田湄洲島人。
  • 感受媽祖文化!莆田旅遊推介帶來漁家俚歌和美食(圖)
    推介會現場,來自莆田的著名美食家為青島旅遊業同行親手烹飪當地特色小吃——炒米粉和燕皮扁食。米粉是福建一大特產,是福建飲食文化中優秀的風味小吃代表,炒制時只需放一點福建貢鹽無需其他調料就可肆意飄香。燕皮扁食也是八閩莆仙大地的一道名牌的特色小吃,以製作工序精細富有獨特風味而名聞遐邇,扁食皮是用肉制而成,吃起來Q彈爽滑。
  • 民俗溯源:源自福建莆田的媽祖廟,為什麼在湛江如此之多?
    大部分湛江人是福建莆田的移民,這一個史實,從信奉媽祖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媽祖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的後代。北宋時期,默娘出生在海邊,具體的事跡已經無法得知。傳說她能預測天氣,熟悉水性,在海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和商船,終身未嫁,做了一輩子善事。
  • 媽祖如何從民間女子步步封神?
    千百年來,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對東亞和東南亞海洋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09年10月,媽祖信仰還被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本是菩薩的觀音不同,媽祖的原型本身是一位民間女子。那麼,她如何從一位普通民間女子成為世界影響力巨大的航海守護神的呢?
  • 坐火車,誰都得買票,媽祖娘娘也不例外
    據新華社報導,9月6日上午9點07分,動車D3142次從福建莆田站緩緩啟動,奔赴江蘇崑山,這趟列車3車3F座位上的「旅客」一下子引起了眾人注意,她便是首次乘坐動車「巡安」的海上女神——湄洲媽祖。據悉,9月6日至12日期間,湄洲媽祖將全程參與「2019年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媽祖巡安布福江蘇、上海活動」。
  • 全球有超過兩億人信仰媽祖,媽祖信仰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降生人間林默娘,據歷史記載,她是福建莆田人士,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膝下已有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林家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此每天焚香禱告,希望上天能夠再賜一個麟兒,可是等孩子出生後,居然是一個女嬰,林家有點失望。
  •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與媽祖廟的民俗與傳說
    全世界凡有華人居住的沿海埠頭幾乎都建有媽祖廟,大約有3000多座,而湄洲島的媽祖廟是祖廟。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媽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在湄洲島。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景觀。相傳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那天,林默羽化成仙,白日飛升,因此民間稱她為「龍女」、「神仙」,歷代尊其為航海保護神。被歷代王朝敕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福建莆田湄洲島渡輪碼頭。
  • 湄洲媽祖一一媽祖信仰的發源地,成為國家祭祀,世界非遺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 齊天大聖、媽祖……這些神仙都是福建人?
    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威風凜凜的猴哥居然是福建人!大夥肯定會好奇,究竟還有多少神仙是福建人?那就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吧!齊天大聖中國民間流行奉齊天大聖,據不完全統計,其廟宇神祠就數量而言以福建地區為首,其中僅福州市就有超過700間大聖廟。
  • 媽祖駕臨鷺島,廈門市莆田商會古禮祭典祈福納祥
    媽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時期福建海邊的一位女子,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死後由鄉親於湄洲島上立廟奉祀,千百年來被海內外華人尊為護佑平安的「海上女神」。至今,媽祖的足跡遍及五大洲46個國家和地區,媽祖敬仰者達3億多人,媽祖宮廟1萬多座。
  •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內供奉的女神
    湄洲島位於福建莆田東南,面積1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30多公裡,灘緩海平,沙柔水清,風光旖旎。媽祖廟在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為中外媽祖廟祖庭,千百年來,一直被媽祖信徒奉為「聖址」,香火興盛。 閩人在母家稱「媽祖」,因此又有人親切地呼其為「媽祖」。林默娘在海上救難行善的事跡,廣泛流傳於福建莆田地區。傳說她在年近三十歲時,駕一葉小舟,泛海而去,杳無音信。當地百姓懷念她,紛紛傳說她在湄洲嶼「羽化升仙」,建廟紀念,稱為媽祖廟。
  • 媽祖「牽線」 1700多名金門鄉親參訪莆田湄洲島
    新華社福州4月12日電(記者吳劍鋒)11日,金門縣縣長楊鎮浯帶領1700多名金門鄉親造訪福建莆田湄洲島,參與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儘管活動當天陰雨連綿,前來的金門民眾卻熱情不減,將天后宮擠得水洩不通。伴隨著鑼鼓聲,當地多座宮廟帶來媽祖神像進行民俗踩街活動和神像安座儀式。「媽祖是兩岸共同的信仰,過去祖先渡海,將這一信仰帶到臺灣和東南亞等地,現在輪到我們回祖廟進香。兩岸民間信仰交流永遠不會中斷。」作為領隊之一的林志明說,媽祖信仰遍布臺灣,與湄洲等地類似,每年農曆三月臺灣大甲鎮瀾宮等宮廟都會開展媽祖繞境活動,期間成千上萬信眾跟隨朝拜,熱鬧非凡。
  • 金門媽祖信眾包船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島朝聖
    金門媽祖信眾包船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島朝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6日 23:21 來源: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福州4月6日電(記者許雪毅)4月6日和7日,金門媽祖信眾483人將分兩批搭乘金門「金星」客輪到福建莆田湄洲島朝聖旅遊,並將於7日和8日循原路返回金門。
  • 福建臺灣的媽祖廟,中國有多少人信仰媽祖呢?
    在福建閩南一帶,這裡的沿海地區人們信仰的是媽祖娘娘。媽祖本命林默,出生在福建,在潿洲島遇難,後人根據她的故事編了神話故事,從宋朝時候就開始信仰,經歷幾朝幾代,到了現代,信仰媽祖才繁榮了起來,也就是說,信媽祖始於宋,繁榮於現代,這也是中國唯一尊現代才重視的神仙。要說是媽祖是佛教嗎?
  • 媽祖也有身份證號碼了!
    事實上,林默就是媽祖,她原是北宋時期福建海邊的一位女子,公元960年農曆3月廿三出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公元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後來,她也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代商人、漁民、海員們共同信奉的神祗。據泉州晚報報導,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衍生的媽祖廟,3億多人信仰媽祖。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頌媽祖》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人民在海上出航時,要先在船舶啟航前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順水,還在船舶上供奉媽祖神位。因此,媽祖也被人稱為「海神」、「護航女神」。
  • 媽祖坐動車出外布福,並持有實名車票
    越來越多人的都選擇乘坐動車或者高鐵出行。但是最近,動車上出現了一名非常特殊的乘客,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這位特殊的乘客就是極其有名的一位「神仙」媽祖。根據相關媒體報導,一尊媽祖的神像乘坐這福建莆田開往江蘇崑山的動車,參加巡安布福江蘇和上海的活動,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尊神像和我們普通乘客一樣,有著實名制的車票。
  • 福建莆田東皋媽祖文化園:補齊文旅短板 拓展研學空間
    每當夜幕降臨,福建最大海灣興化灣畔寨頂山上的東皋媽祖文化園,吸引了遠近眾多市民帶著孩子前來休閒玩耍。正在領著大人們跳廣場舞的市民翁送英高興地說:「大家都說這裡的媽祖像很壯觀。信仰媽祖,愛媽祖,來到這個地方跳廣場舞,也是向媽祖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