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如何從民間女子步步封神?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世界各地官方或民間信仰中,保護水上航運的神祇是生活、生產不可缺少的一個神明。歷史上,我國的水神(海神)信仰繁多,如擅長治水的傳說君主禹帝、掌控水源的水德星君、管理海洋的東海龍王、保護舍利子東來的招寶七郎等等。但他們的影響力都不及觀音菩薩(慈航道人)和媽祖(天妃、天后)。

千百年來,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對東亞和東南亞海洋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09年10月,媽祖信仰還被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本是菩薩的觀音不同,媽祖的原型本身是一位民間女子。那麼,她如何從一位普通民間女子成為世界影響力巨大的航海守護神的呢?

湄洲媽祖像

湄洲神女

相傳媽祖原本是北宋興化軍莆田縣湄州嶼(現湄洲島)一位民間普通女子。明代張燮《東西洋考》最早記載了她的生日,「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變紫,有祥光,異香。」女嬰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啼,父母便為女嬰取名「林默」,世人又稱「林默娘」。張燮說她有預言的超能力,「幼時有異能、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

北宋福建路

林默娘長大後,並未出嫁,矢志從善,經常為附近百姓治病和拯救海難,於是漸漸地聲名遠播了。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為了搭救海上遇險船隻(一說是父兄),而不幸遇難失蹤。林默失蹤之後,莆田百姓說她羽化升天,把她當作真善美的化身,尊稱她為神女、媽祖。媽祖的其生平事跡在莆田沿海迅速流傳開來,並在傳說中被神格化。是年,當地人在湄洲島林默娘生前經常舉燈引航的湄峰上建廟祀祭。這便是世界6000千多座媽祖廟的始祖,人稱湄洲祖廟,至今屹立在湄洲島上。

湄洲媽祖祖廟

媽祖的神化,與福建當地民眾從事的產業息息相關。宋朝時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經得到了陸續開發,對外經濟交流日益擴大。蘇東坡在奏摺《論高麗進奉狀》裡就說:「福建一路, 多以海商為業,凡沿海地區,爭相以舟船販貨。」《宋會要輯稿》也記載:「漳、泉、福、興化, 凡濱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備財力,興販牟利而已。」當地海上貿易的興盛程度可見一斑。但古代科技落後,航海多要歷盡鯨波之險,碰到風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夠拯救海難的媽祖自然倍受人們尊敬。

南宋廖鵬飛作於紹興二十年(1150年)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是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元祐丙寅歲(1086年),墩(涵江聖墩)上常有光氣夜現, 鄉人莫知為何祥……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 其枯槎實所憑, 宜館我於墩上。』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 癘疫祟則禱之,海寇盤亙則禱之, 其應如響。故商舶尤藉以指南, 得吉卜而濟, 雖怒濤洶湧,舟亦無恙。」於是,附近民眾紛紛慷慨解囊,建了涵江聖墩神女祠,這便是最早的媽祖分廟。

媽祖顯靈的傳說不脛而走, 且越傳越神、越傳越遠,從莆田傳遍了全福建,又從福建傳到了兩廣、兩浙等地。福建商船到達之處,媽祖傳說也到達該地。幾十年後,宋朝遣往高麗的使團,回國時發生了一件險情。此事促成了媽祖從民間信仰到官方信仰的升格。

宣和使麗

北宋建立後,與王氏高麗建立了朝貢和通商關係。後因遼國夾在兩者中間的緣故,自此「不通中國者四十三年」。直到公元1073年,高麗通過水路再次派遣使節來宋,兩國之間官方使節的往來才日漸頻繁起來。由於走北路登州(今山東蓬萊)線,有很較大機率遇見遼國水軍;只能走南路明州(今浙江寧波)線,「自元豐(1078年)以後,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今鎮海)放洋絕海而北。」(《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唐時東亞航線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高麗國王王俁薨。次年,宋徽宗為鞏固兩國關係,遣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為正副使前往高麗憑弔。在使團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他是福建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徐兢,時任奉儀郎。他在出使高麗之際,將出行的始末和高麗的國情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定名為《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徐兢在本書原序裡所說,他撰寫這部史書,是要繼承古來外交人員把出使見聞的傳統,務求皇帝「深居高拱於九重,而察四方萬裡之遠,如指諸掌」,對外國國情能加深了解。《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全書共40卷,也是我國最早使高麗的官方實錄。新舊《唐書》均有《高麗傳》;但真正以實地考察而成的著作,只有《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全書記載了高麗的山川、風俗、典章制度以及宋朝與高麗的交通航線。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宋乾道刊本《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部分解答了媽祖如何從民間信仰升格為官方信仰的。宋代出使海外使臣乘坐的大型船叫神舟,「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首,屈服蛟螭」。徐兢他們所乘的神舟,一曰凌虛致遠安濟、二曰靈飛順濟、三曰鼎新利涉懷遠康濟、四曰循流安逸通濟。《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他們回國時發生了一件重大險情,「午後,三柁並折」,「同舟之人,斷髮哀思,祥光示現。然福州演嶼神亦前期顯異,故是日舟雖危,猶能易他柁。」書中的演嶼神不是媽祖林默娘,而是徐兢所信仰的男性海神,據說是唐代福建觀察使陳巖的長子陳延晦。

北宋徐兢出使高麗航線示意圖

不過同行的另一個福建人,卻給了不同的解釋。當時,正使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詢問部下是什麼神靈顯聖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來自福建莆田的保義郎李振,平時信奉媽祖,就向路允迪報告,這是媽祖顯靈。

面對不同當事人對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兩種解釋,朝廷該怎麼辦呢?宋徽宗採取了平衡的做法。既然大家都有信仰,乾脆都封了,有利於討好民眾。徐兢信奉的福州「演嶼神」,朝廷頒賜「昭利」廟額;而對於媽祖,則頒賜為「順濟」廟額。「順濟」二字典故即來自於出使高麗的「靈飛順濟神舟」。就這樣,媽祖從民間信仰升格為官方信仰。

媽祖顯神圖

浙江省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內的萬斛神舟模型

《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詳細記載了媽祖封神的經過,「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公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蕩,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杆,為旋無狀,俄獲安濟。因詰於眾,時同事者保義郎李振,素奉聖墩之神,具道其詳,還奏諸朝,詔以『順濟』,為廟額。」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此事還記載在國史《宋會要神女祠》裡面。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又詔封「靈惠妃」,將媽祖的封號提高至妃一級。

三代加封

元至元年間,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大都(今北京),並統一全國。統一全國後,他也為自己出了一道極為棘手的難題:作為統轄龐大帝國的首都,糧食運輸問題如何解決?

這是最迫切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元朝每年的糧賦收入大概是一千兩百萬石,而有一千萬石來自江南。元世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運河,他命令著名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運河,使南來的糧船能夠直接運抵皇宮牆外。同時,為了從根本性解決糧食問題,作為特大帝國的締造者,他有著與之前皇帝不一的眼光和雄心,還讓羅壁、朱清、張瑄三人(後兩者是海盜出身)開闢了海上運輸線。據《大元海運記》和《元史食貨志》統計,海運運糧數量後來呈階梯式躥升,最多時一年可達三百多萬石,海運從此成為關乎元朝經濟的大動脈。因此,媽祖信仰又出現了最重大的轉機。

元代海運線

1281年,由於護送漕運有功,元世祖冊封媽祖為「護國明應天妃」。天妃,即天帝之妃,天的配偶。元世祖的封號第一次把媽祖和「護國」聯繫起來,並正式封成了天神,確立了媽祖作為海上保護神的獨尊地位。此後,元成宗、元文宗、元惠宗都對媽祖進行過敕封。這樣,經過元代多位帝王提倡,媽祖成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日益深入人心。

媽祖還進入了元代國家祭祀體系,《元史祭祀志》載:「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處,皆有廟。皇慶以來,歲遣使齋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本志列舉了六個建有媽祖廟的地方,北方惟有天津的前身——直沽。金元時稱潞(今北運河)、衛(今南運河)二河會合處為直沽,為天津城最早興起之地。得益於元代海漕,它的地位愈加重要:它是海運終點港,也是漕糧轉運京師的中轉碼頭。《元史英宗本紀》在至治元年(1321)五月和至治三年二月,兩次記「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天津天后宮

另外有意思的是,海漕除了締造天津這個大城市外,也改變了上海的命運。元代之前的上海,只是華亭縣的一個普通江南市鎮。因漕運所需,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將其升格為縣,在此開港並設市舶司,從此才逐漸顯露出不同凡響的發展潛質。

宋元時期的上海

到了明朝,雖然明太祖起為了防止倭寇,實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後冊封媽祖,如明成祖的封號是「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由於運河漕運和往來臺灣,實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對媽祖青睞有加。據統計,清廷對媽祖的褒封次數最多、間隔最密、等級最高,共15次褒封媽祖。乾隆二年(1737年),履親王允祹以臺灣守將黃忠由、臺灣守備陳元美往來回臺灣,在洋遇險得媽祖神助,請求加封媽祖為「天后。」清高宗批准了允祹的奏摺,同意加封媽祖為天后,媽祖的封號又上了一級。此後,清朝歷任皇帝不斷加封,鹹豐七年(1857年), 文宗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封號達64字,成為女神中最高封號,將媽祖神格推到了歷史巔峰。

元明清三代的推崇和重視,成為媽祖文化源遠流長、代代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至今,除了觀音菩薩(慈航道人)這個兼職海神外,作為專職海神,媽祖的影響力在全球華人圈無人能及,在華夏諸神中也極為罕見。

高達42.3米的全球最高媽祖像位於天津媽祖文化園

相關焦點

  • 媽祖娘娘在哪封的神?
    華夏經緯網1月12日訊:媽祖文化興盛於福建、廣州一帶,在浙江、江蘇沿海地區影響不算很大,前段時間,寧波鎮海的老人洪餘慶在查閱鎮海縣誌史料時,偶然發現了一段有關宋徽宗首次為媽祖封神的記載,從這段記載看來,宋徽宗首次為媽祖封神,起源地就在鎮海。近日,國內一些專家已對這一說法給予充分肯定。
  • 2020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在媽祖故裡湄洲島開跑
    女子半程馬拉松賽暨海峽兩岸青年新年第一跑活動1月1日在湄洲島舉行。 林春盛 攝中新網福建湄洲島1月1日電 (許雙萍 林春盛)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暨海峽兩岸青年新年第一跑活動1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來自海峽兩岸、世界各地的跑友近5000人齊聚湄洲島,共同沐浴在媽祖的祝福下歡樂開跑。此次賽事的運動服就融入了媽祖服的元素,獨具特色。
  • 福建莆田一名漁家女子,如何變成3億人信仰的媽祖?
    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媽祖祖廟裡遊人如織,盛況空前,他們都是來瞻仰媽祖。媽祖的原型,是一名漁家女子,名叫林默。根據史料記載,林默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父親叫林惟愨,母親叫王氏。林默是一名漁家女子,從小在海邊長大,像男人一樣撐船出海,打漁為生。
  • 福建莆田一名漁家女子,如何變成3億人信仰的媽祖?
    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媽祖祖廟裡遊人如織,盛況空前,他們都是來瞻仰媽祖。 媽祖是東南沿海民眾心目中的「海神」。 媽祖的原型,是一名漁家女子,名叫林默。
  • 媽祖節發源湄洲島,海民都來朝聖媽祖,舉行各種民間活動
    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節的概述:1、概述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海民都來朝聖媽祖。目前節期有拜媽祖、媽祖文化研討、工藝品展銷活動。人們可觀賞富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
  • 媽祖文化聯袂紅色文化 海陸豐致力民間文化發展
    8月31日,在廣東陸豐市福山媽祖旅遊區,海豐、陸豐兩地媽祖人喜相聚,共敘兄弟友誼,追溯悠久的歷史,暢談紅色文化和媽祖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革命老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日前剛剛組建,會長吳佩錦就率領林智構監事、鍾素紅副會長等一行9人走進福山媽祖主題園區,共謀共商發展計策。
  • 【濠江蜈田村的民間故事】在蜈田,關於媽祖的古老傳說……
    ▲媽祖像媽祖喜歡看戲,這是眾所周知的。傳說有一年,因為下雨耽誤了去請戲的時 間,大夥以為請不到戲了,可是在媽祖的誕辰之日,戲班不請自來,媽祖廟裡的理事都很詫異,問:「是怎麼回事?」▲蜈田天后古廟在天后廟裡除了戲臺,還有媽祖的「文房四寶」,那是散布在媽祖正殿左側幾塊大石頭。
  • 在民間故事裡,媽祖為何總偏愛紅色?
    而在民間的媽祖故事中,媽祖也通常以「紅衣」的形象出現。在歷史的演進中,一系列傳說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媽祖的形象逐漸飽滿。湄洲媽祖祖廟梳妝閣中媽祖的形象媽祖救難著朱衣在媽祖羽化登仙后,史載她海上顯靈救難,得到第一個朝廷的敕封時同樣與「紅
  • 媽祖文化:粵語帶來的逐漸演變的民間信仰
    媽祖信仰是他們的精神寄託,航行風險無法預測,所以每次出遊,他們自然會祈求媽祖保佑平安。廣東人民帶來了媽祖文化,媽祖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視,無疑成為平樂媽祖文化普及的助推器。元明清四代對媽祖的褒貶達36次,宋朝以後,元、明、清三代分別授予貴婦、貴妃、貴妃和天后,而「天上聖母」則受到人們的尊敬,清朝時,他升格為國家祀典,並命令沿海各省修建寺廟。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赴臺交流:媽祖文化密切兩岸民間往來
    中新社福建寧德12月28日電 (記者 葉茂)「媽祖文化是兩岸交流重要的橋梁,密切了兩岸民間往來與聯絡。」率團赴臺交流剛剛歸來的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28日向中新社記者說。資料圖: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媽祖金身。
  • 臺民間信仰走可愛風 3米高Q版媽祖模樣逗趣(圖)
    臺鐵郵輪式列車景點也首次進入軍事基地,帶領遊客參觀Q版媽祖,並在南方澳進行宗教之旅。  媽祖是民間重要信仰,遶境活動是善男信女年度盛事,媽祖圖騰的周邊商品成為一大商機,媽祖公仔、手機吊飾、T恤等,造成搶購熱潮。  鎮瀾宮商品部的媽祖平安福袋就是招牌商品,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有媽祖Q版圖案,就很好賣」。雲林縣福興宮的太平媽公仔商品,甚至讓媽祖獻聲唱歌,噱頭十足。
  • 民間故事:媽祖出世
    媽祖媽祖是中國沿海地區老百姓的保護神。人們在出海打漁前,都要祭拜媽祖。祈求出航一帆風順、平安歸來。她的影響力可謂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媽祖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民間被神話了的歷史人物。傳說有一次,觀音菩薩帶著龍女和善財,參加完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三人各自駕著祥雲回普陀山。
  • 媽祖廟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臺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
  • 號令群神的人不是姜子牙,封神演義的民間解讀更貼合大眾
    李天飛比姜子牙對封神榜上的眾神們了解得更透徹。從民間流傳,到區域的演變,甚至官方認定,分門別類,追根溯源。把眾神譜畫了一個完整的脈絡。從文獻資料的考證,到傳說的變更,都有說明,可以幫助我們在看《封神演義》的時候,把人物甚至不連貫的情節豐滿起來。是對《封神演義》神仙人物的全面梳理。
  • 媽祖的來歷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臺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
  • 2021年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路線圖公布
    2021年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路線圖(主辦方供圖)東南網莆田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金晶晶)近日,定於2021年1月1日上午九點在莆田湄洲島舉行的2021年媽祖(湄洲島)女子半程馬拉松賽路線圖公布了。
  • 全球最大黃金媽祖聖像民間開光 眾心虔誠活態傳承
    來自四面八方的媽祖信眾都忙著上香祈福,虔誠禮拜,有多少人會關注到這些護持慶典的人?這天凌晨,依古制,全球最大黃金媽祖聖像民間開光儀式在祖廟順濟殿先舉行,拉開紀念媽祖誕辰1054周年活動的序幕。零點時分,夜深天涼,我踏著星光,隨著熙熙攘攘的海內外媽祖信眾人潮,來到順濟殿。開光儀式尚未開始,許多信眾一面見金尊媽祖聖像,就雙手合十,虔誠朝拜。
  • 中國媽祖文化為何千年不衰
    該公園總投資12億元,由澳門客商梁晚年先生與北京文理工科學研究院共同興建,將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的媽祖文化中心;"媽祖文化與21世紀東亞文明"國際研討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有關學者認為,以媽祖信仰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圈"與漢字為特性的"漢字文化圈"具有同樣的重要性,而且對了解海外華人社會和信仰來說,媽祖文化圈意義更為重大;等等。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 浙江貧困縣斥資億元建媽祖文化園 官方稱系民間資金
    浙江貧困縣斥資億元建媽祖文化園 官方稱系民間資金 圖為:5月17日,媽祖文化園奠基儀式。
  • 海上女神,媽祖的水闕仙班
    水闕仙班旗下有18位成員,有記載的如下千裡眼、順風耳,後來追隨媽祖左右,專門觀察天象氣候,打聽情報信息,為媽祖行動提供第一手資訊。高裡鬼生於高裡鄉,用沙子侵害人,傳染疾病。他是小木精化生,身手異常迅速。媽祖跟隨它的蹤跡找到它的居所,掃除它的洞穴。收服高裡鬼可當媽祖走近前來,高裡鬼竟然化為小鳥,藏匿在樹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