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世上什麼情感最牽動人心,除了愛情、親情和友情,我想沒有什麼比心系自己的國家更激動人心了吧!
我們國家在抗戰時期或者解放初期,有無數個革命先烈、愛國人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這些人有的我們知道,但有的我們不知道,只是知道一個大概數字而已。
當然了,愛國,不止是僅限於戰爭時期才能體現,和平時期我也一樣可以用自己的微博餘熱去點亮自己的祖國。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著名作曲家王莘,我說起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比較陌生,或是是陌生而熟悉的感覺,他就是《歌唱祖國》的作者。
1949年10月1日,在參加完北京的開國大典之後,他被當時欣欣向榮的景象所感染,決心要寫一首歌曲來歌頌祖國。
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思緒一直在他腦海裡,但卻遲遲沒靈感未能動筆,這心事似乎成了一個旮瘩,讓他吃不起飯不想的。
直到有天他路過天安門廣場時,看見少先隊員正在那練隊形,頭的上空還飄著五星紅旗,忽然他就來了靈感。
當時眼睛看著眼前這番景象,腦海裡不由自主蹦出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這幾個字。
隨後便文思泉湧,王莘興奮的邊哼邊唱,坐在回來的火車上聽著火車車輪「哐當~哐當~」的節奏譜起了曲來。就這樣,他一個初稿就很快的誕生了。
我記得詞中有「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這是他坐在火車裡,望著窗外真真切切的看到的景象。
還有後面的詞,把心中的對祖國的期盼和喜悅之感,都結合眼前所看到的寫了出來。
當時這首歌在中國掀起了追歌浪潮,在這首歌寫成後他找了不少音樂人來評價這首歌,獲得全是一致好評。
當時他內心特別激動,就親自去各大場所去教人唱這首歌,當時這首歌在群眾中傳了一年之久。
隨後在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於國慶節唱歌的通知》把這一首歌定為全國民眾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
隨後在全國流行了起來,成為了人人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曲。
愛國情懷人人有之,但每個人的職業都有所不同,愛國不是固定的統一模式,它可以從多個方面和角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遵守法律法規這其實也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我們芸芸大眾,不是搞藝術的,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和天賦,但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它其實也是對社會對祖國的一種貢獻。
我們不必做得有多麼的驚天動地、可歌可涕,只要真心對我們的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日子,對祖國心存敬畏和感激,這也是一種愛國。
07年是王莘老人逝世的一年,他當時在重症監護室裡,插著氧氣管,不能說會話。
年近九十歲的高齡,曾經經歷過自己的國家從支離破碎,一步步到今天國泰安康的盛世景象,他的心裡有千言萬語想訴盡對國家的情感。
可是他沒辦法說一個字,兒女們都圍著病床看著他,被病魔侵蝕的瘦骨如柴,張著嘴想要說點什麼,就是打不出來聲。
可是他的孩子似乎猜出了他的心思,因為08年就是我國的奧運會了,隨後便問,你是不是想給奧運會寫歌啊?!王莘老人合上了嘴,眯著的眼睛裡一下子湧出出了熱淚。
這是他的遺憾,也就在這一年他離開了人世,沒有親自為北京奧運會寫歌。
但在奧運會開幕的那一刻,全世界有56億的觀眾,直接或者間接地聽到了,這首歌,從小女孩的甜甜的童聲種響徹宇宙。
這首歌也間接的完成了王莘老人的遺憾,這首歌也傳唱多半個世紀,曾經還親自被毛澤東主席表揚過,並送給王莘老人一本書,上面還有親自籤名。
這是對這首歌莫大的肯定啊,所以這首也是可以被放在奧運會的開幕式的。
曾經有句古語說的是:敬人者人恆敬;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愛國者人恆愛之。
王莘老人一生中創作出過上千首曲子,他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感情,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想著為祖國在寫一首歌。
這樣的家國情懷在我們的和平年代,好像逐漸的被人淡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在幸福和平年代你,不要忘記我們的祖國母親。
知道人生除了親情、愛情和友情,還有更大的愛國熱情。只有我們的國家富強繁榮了,我們所說的這些情感,才能再和平年代顯現出來,也才能體會到溫情所帶來的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