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浦東這些路口的交通燈由行人做主,視障人士也能用→

2020-12-25 上海發布

在浦東陸家嘴環路近浦城路,有這麼一套行人過街交通信號燈——該信號燈由行人主導,只要在通過人行橫道線前按下燈下的按鈕,信號燈就會根據交通情況在最短時間內變成行人過街綠燈。相較舊式按鈕,該信號燈組合新增LED光帶與顯示燈,以及視障人士觸感指示及聲響引導,設計上也更美觀實用。想體驗下嗎?詳↓

▲視頻時長1分11秒

該種信號燈組合名為「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目前在浦東全區範圍內共有9處,主要設置於機動車行駛速度較快、行人過街流量又相對較小的道路路段中間或不規則路口過街橫道線處,解決行人過街需求與機動車通行衝突的問題。行人經過橫道線前,只需按壓燈杆上的按鈕,信號燈即會根據綠波寬帶時長,在最短時間內跳轉為行人過街綠燈。

2005年開始,上海曾在部分道路試點按鈕式行人過街信號燈。但是由於舊式的按鈕使用體驗感不佳,損壞率又高,所以又被逐步淘汰。2019年初起,浦東將舊式按鈕升級成了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試點以來,未發生過重大交通事故,道路機動車通行效率也明顯提升。

相較舊式按鈕,升級後的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設計的優點有:↓

更安全 

由於此類交通組織選擇的均為機動車行駛速度較快道路,增加交通信號燈後,減少了行人與機動車衝突,極大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概率。尤其是針對視障、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配套新增的自適應音響會根據紅綠燈狀態,沿橫道線方向發出不同的定向聲響,協助行人判斷信號燈位置與狀態,從而完成確定過街路口位置--確定過街方向與距離--確定適當過街時間--完成過馬路的安全過街四部曲。

更人性 

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升級後的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全部遵從「以人為本」原則。視覺上,LED光帶與「請等候」字樣的顯示燈在按鈕被按下後將會亮起,給予行人響應反饋,以免在等待綠燈跳起過程中反覆按壓。聽覺上,提示聲響除了能夠定向給予過街行人指引外,還會根據環境噪音自動調節響度,以免對周邊居民尤其是夜晚時產生噪音汙染。觸覺上,按鈕觸發壓力設置為30克,更輕鬆易觸;另按鈕箱側方專門添加了浮雕觸覺地圖,幫助視障人士了解馬路方向、路面寬度、車道類型等信息。

更暢通 

此種類型的交通信號燈只有在行人需要過街按壓按鈕後才會改變紅綠信號燈狀態,相較一般常規周期性變化的信號燈路口,道路機動車通行效率極大提高。由於選擇的均為行人過街流量不高的點位,因此在非行人過街尖峰時段,機動車道始終可以保持綠燈通行狀態;哪怕在行人過街尖峰時段,機動車遇紅燈停車概率也至少減少一半以上。

安裝「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的

9處位置

凌空路-海納路

洲海路-繁景路

楊高北路-春暉路

陸家嘴環路-浦城路

九號線金海路站

龍陽路-雙龍路

浦三路-浦東中學

高西路-蘭嵩路

金科路-中歐管理學院

今後將根據新區道路交通實際需求,在全區範圍內進一步推廣此類新型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並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將按鈕類型視情升級為「非觸摸式」。

資料: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浦東交警

編輯:馬彥雋

相關焦點

  • 行人主導過馬路!9處新型交通信號燈組合亮相上海浦東
    東方網記者李歡、通訊員丁宏奇9月8日報導:近日,一款名為「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的新型交通信號燈組合亮相上海浦東。記者從浦東交警了解到,該信號燈由行人主導,只要在通過人行橫道線前按下信號燈下的按鈕,信號就會變成行人過街綠燈。目前,浦東全區範圍內共設置9處。
  • 浦東交警升級行人過街交通信號燈組合 行人過馬路自己按紅綠燈
    圖片說明:新安裝的「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車多人少的路口如何提高車輛通行效能的同時又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和需求?近期,浦東警方在陸家嘴環路近浦城路口安裝的「行人過街自適應音響及按鈕」正在解決這一問題,信號燈由行人主導,按下按鈕大約40秒,行人過街綠燈亮起。該套裝置整體為藍色,正面是觸控區域,行人觸摸後,裝置上部環繞的LED光帶及正面的「請等候」顯示燈將亮起。裝置在右側區域設有視障人士觸感指示,專門添加的浮雕觸覺地圖可以協助了解馬路方向、路面寬度、車道類型等。
  • 百度地圖:已實現針對視障人士的全場景語音交互 提供無障礙電梯...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25日消息,在鳳凰網 · 凰家評測和知乎舉辦的「科技消除障礙」主題圓桌活動上,百度表示,視障人士外出時可以用百度地圖呼喚「小度小度」、發起語音指令,查詢自己的所在位置和與目的地之間的距離,並跟隨語音導航前往,實現全場景語音交互。
  • 一位視障人士給我上了一堂手機使用課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視障人士可以藉助語音提示錄入面容信息。語音,正是他們在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導盲犬」。,是視障人士使用手機的「標準姿勢」,我注意到他們的手機大多安裝了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應用,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語音提示的語速多半快得驚人,對於聽力敏銳的他們來說,倍速才是正常速度。
  • 樂高創建了一種盲人說明書,讓視障兒童也能暢玩積木
    「我個朋友叫莉莉婭,她會花幾小時將樂高的圖像說明轉換成文字步驟的表述,傳到我的盲文閱讀器上,就算我看不到圖像,也能從文字中理解模型的組裝流程。」馬修說道。藉助盲文說明書,他也獲得了獨自搭建樂高模型的能力。但從圖像轉為純文字描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 西門口有一群視障咖啡師,用手和心做咖啡
    手衝咖啡操作起來行雲流水就算單靠嗅覺和聽覺也能氤氳出別樣的咖啡天地西門口廣場附近青年創業社區裡,有一家特別的手心咖啡店,由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發起。合木中心對部分視障人士進行崗前培訓,幫助他們獲得SCA咖啡基礎知識證書,成為正兒八經的咖啡師。曉曉是手心咖啡的店長兼視障咖啡師,他告訴我,在咖啡世界,視覺並不是唯一感官。他們通過敏銳的聽覺和嗅覺,反而開闢了與咖啡交流的新方式。稱豆、磨豆、溫杯、注水悶蒸...手衝咖啡步驟上的確定性,為視障咖啡師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性。
  • 視障人士,歡迎來到「光明影院」
    「用聲音傳遞色彩、用聆聽感知藝術,歡迎來到『光明影院』。」剛剛過去的5月19日是第29個全國助殘日,在北京市朝陽劇場,一場特殊的公益放映正在舉行,而上面這句話正是活動的開場白。這天,來自全國的200餘名視障人士一起欣賞了由「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製作的無障礙電影《流浪地球》。伴隨著志願者的釋讀,視障朋友們進入到一個色彩斑斕的電影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們興奮地揚起的臉上。「光明影院」是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與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嘉影電視院線傳媒股份公司共同推出的一個項目,旨在為視障人群釋讀經典影片。
  • 桃園市設置行人穿越道LED照明警示柱,提升路口安全性
    ,試辦設置四支觸動式行人穿越道LED照明警示柱,盼通過提高行穿線照明,提醒駕駛注意減速,防止撞到行人,也將視成效決定是否擴大試辦。 交通局交通工程科科長黃錦虹表示,市府向交通部爭取約新臺幣五十萬元經費,於桃園區藝文特區內的同德五街與藝文一街、藝文二街二處路口設置觸動式行人穿越道LED照明警示柱,行人過馬路前按壓開關,就會觸動警示柱照明及側面警示標誌,盼藉此改善行人穿越道夜間光線不足問題、提升路口安全性,並提醒駕駛穿越路口時當心行人。
  • 北方大道成皇后區 「新死亡大道」| 小明讀報
    來往車輛在北方大道上飛馳,來往行人則試圖在不息的車流中尋找安全通過的時機。而不遠處,正是市警局(NYPD)安置的用以警示民眾上周所發生的肇事事故的標誌,以及民眾自發獻上的悼念鮮花。「這就像在玩「小雞過馬路」遊戲。你只能不斷期望著它們不要離你太近」一名行人說道。
  • 據說視障人士最常用APP是餓了麼
    外賣類應用對視障群體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2016年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中國約有1300萬的視障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這個數字預計還將上升。  但我們對這個群體又了解多少呢?  原來,在我們的城市裡,不少設施都是為視障者而設的,如地鐵裡的無障礙電梯、圖書館裡的盲文讀物、路口的有聲交通燈等。
  • 「禮讓行人」下,駕駛員如何不「空等」?上海500個路口多了右轉信號燈
    在高科路、浦三路路口,浦東公安交警部門增設一個右轉信號燈,當車輛和行人的直行信號燈均為綠燈時,右轉信號燈還亮著紅燈,等行人信號燈變成紅燈,右轉信號燈再變成綠燈,右轉車輛方可通行。「這樣一來,右轉車輛和直行行人就實現了分時通行,從而減少人車衝突,提高通行安全。」浦東公安交警支隊路設科高級工程師王寧鳴說。
  • 上海11個路口推行行人過街專用綠燈:綠燈時路口四面全部停車行人...
    日前,上海公安交警部門經多方走訪調研,選取了部分人流量密集的路口設置行人過街專用相位——即行人綠燈亮起時,路口四面車輛全部停止,行人可直行或斜線穿越路口。一旦行人紅燈亮起,路口車輛依序通行,行人則不得再通過路口。
  • 深圳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欣賞書畫名作
    原標題:深圳城市「無障礙」文化服務不斷提升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欣賞書畫名作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17日訊 視障人士也能走進博物館參觀展覽,與普通參觀者一樣感受到書畫作品的創造力和感染力?
  • 「不會聞到韭菜包子味道」來自北京的他大讚北捷好
    中國媒體海外版今天刊出一篇題為「臺北的地鐵文化」文章,以北京地鐵和臺北捷運相較,臺北捷運乾淨且舒適,付費區內禁止飲食、小聲交談,「乘客不會聞到韭菜包子和大蔥餃子味道,有的只是淡淡的香水味」。這篇文章為人民日報駐臺記者所撰文,他稱,臺灣人把地鐵叫做捷運,他在臺北的每一天,幾乎都和捷運密不可分。臺北捷運上的乾淨和舒適程度,「讓我這個坐慣了北京地鐵的人初時還不太適應」。
  • 從服務視障人士到大眾「有聲」閱讀,AI如何賦能內容創作?
    這是很多人聽到由微軟智能語音合成平臺製作的有聲小說《紅樓夢》時的第一反應。因為在有聲書中,林黛玉的聲音略帶微慍,賈寶玉言語委屈,而旁白則字正腔圓,這些聲音不僅非常逼真堪比真人,而且還通過多種音色和多種語言風格,表現出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語境。
  • 視障人士「聽電影」
    對於正常人來說,看電影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不過對於盲人來說,卻只能夠聽電影,但光是聽,達不到影視作品想要的效果,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在旁口述該多好啊,近日,40多名視力障礙人士就享受到了一場現場版的口述電影。
  • 黑土巷中衡馬路與五龍口街交匯處:路口沒有交通燈 車輛混行有隱患
    每天一到早晚尖峰時段,此處就會出現人車混行的情況,不但影響通行,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劉女士希望交警部門儘快在該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方便市民出行。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正如劉女士所反映的,黑土巷中衡馬路與五龍口街交匯處的丁字路口並沒有安裝交通燈。
  • 做主播、情感導師、說評書……這些視障人士在聲音中找到光
    除了推拿按摩,在你的印象中,視障人士還可能從事什麼職業?馬寅青已經失明二十六年了,和大多數盲人不同,從推拿專業畢業後,她並沒有從事傳統的推拿工作,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有聲書演播。如今,馬寅青是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人氣主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團隊成員達到二十多人,其中75%是視障人士。
  • 公益在身邊:青島交運674路駕駛員手繪盲文公交路牌,關愛視障人士出行
    原標題:公益在身邊:手繪盲文公交路牌,關愛視障人士出行半島記者 徐傑為了方便更多盲人乘客乘公交出行,青島交運溫馨巴士674路駕駛員李健康手繪「盲文線路牌」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視障人士,不僅便於視障人士識別公交線路,也能讓駕乘人員及時給他們提供幫助。
  • 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