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行山散記----港島徑第4段(20181027)

2021-12-30 樂行樂拍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中說,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的取決於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原計劃本周末完成港島徑4-6段,因臨時有事,所以只安排了7.5公裡長的第4段。

相比前三段路程,第4段的景觀比較平淡,在群裡發出通知後,初始只有恩佳同學、杜同學參加,後面讓人驚喜的是久未露面的畢同學表示要同去走走。

早上9:30,四人在15路巴士的灣仔峽站集合,從金馬麟山道行至香港仔水塘道,入香港仔水塘起步,經中峽道、布力逕到黃泥涌水塘道結束,整個行程8.2公裡,用時3小時。

一、

仍由港鐵金鐘站C口出,15路巴士站排著三、四個人,看來下一班車還要等上一會兒。

林立的高樓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宏偉,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是直刺雲天的中銀大廈。

四人先後到達集合地,灣仔峽道路口四通八達、山路眾多,之前查詢的攻略中說第4段入口「下車後,沿香港仔水塘下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但放眼望去,香港仔水塘的入口在哪裡呢?

杜同學去對面去灣仔峽的路口查看標牌,恩佳同學行至另一路口,詢問正在集合隊伍的行山人士,他們指了指旁邊的馬路----「金馬麟山道」。

可我怎麼記著以前與阿萌走第4段時,好象是走的「灣仔峽」路口啊!

還是按照專業人士的指引行動吧!

我們行至對面的金馬麟道,再前行幾步,果然見路邊豎立的「香港仔水塘」與「香港仔水塘道」的標牌。

依路下行,應該很快就進入4段啦!

這段是明顯的下坡,大家略收腳步,輕鬆前行。

儘管氣溫日見清涼,山旁水邊依舊綠樹蔭蔭,不似北方此時遍地明晃晃、金燦燦的濃濃秋意。

路邊,一棵榕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樹身上結滿了青綠色的果子。

其實,它們現在還並不是真正的果實,而是一種特殊的「隱頭花序」,球狀體裡隱藏著眾多的小花,在其內部「榕小蜂」們會忙碌地傳粉做媒,「果實」會隨著小花的成長、受孕而變大,變軟再變成黃色。

以前專門查找過資料,略略了解些榕屬植物的特別共生關係,不過碎片化、一知半解的知識畢竟缺少系統的梳理,與小夥伴們交流時非常不自信,生怕自己的記憶與理解有誤,最後總要加一句「以核實後的信息為準」。

還好,後向新社老師核實,這確實是桑科、榕屬的青果榕;在《中國植物志》中,青果榕列為雜色榕的一個變種。

步行大約10分鐘,我們到達上次港島徑1-3段連走的結束點,一路並沒有看到第4段的入口標誌。

恩佳同學與杜同學到地圖前仔細研究港島徑的分段線路標記,又向旁邊經過的行山人士求證第4段的入口方向。

從我們身邊經過的兩隊人都說沿此路標上行,我們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信將疑地依坡路拾級而上。

走了一、二百米的樣子,路邊出現「H037」的標距柱,前方也無岔路,總不會繼續反走1-3段吧!

我們從坡上路段退出,回到方才的來路慢慢搜尋。

功夫不負苦心人,剛剛走出幾十米,右手邊的小路入口,港島徑的指示牌赫然入目。

大家大喜過望,馬上要求將路標記錄在案,以免以後再費周章找尋。

對面走過一位行山的女生,我們在山友幫助拍下「出發照」。

杜同學說,應該建議郊野公園管理處在另一側增加一個指示牌,這樣不管是順行還是逆行,入口指示都能清晰可見。

(山友拍)

二、

方向正確之後,大家的步子邁得大膽多了,一會兒,見到「H 038」標距柱。

行進中,感覺第4段的樹蔭較前3段要濃密,所不同的,是粗大的舊式輸水管一節節由一人高的水泥柱支撐著,穿行在樹林與坡地間,與行山徑的交匯處,我們也要低頭彎腰從管道下走過。

香港大都飲用東江水,大家紛紛猜測這輸水管現在是否還在使用?

說起香港食水供應的歷史,前些天看過幾篇文章,那真是一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搵水(找水)」史和「慳水(節水)」史。

由於香港全境(包括香港島、九龍及新界),除了與深圳分界的深圳河外,沒有大河,只有山澗和小溪,而香港的大部分巖石為花崗巖,並不利於儲存地下水,初期居民的淡水供應一般依靠山澗溪流或開鑿水井,當時又無排汙系統,水源極易受到汙染。

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急劇膨脹,供應穩定的食水成為當時政府的當務之急,1860年7月10日,政府正式通過法例,將為全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持久的食水供應列為政府的首要職責,後有學者歸納為「百政水為先」。

從香港第一座水塘----薄扶林水塘建設開始,每個水塘都劃定了集水和供水區域,通過集水區匯集雨水----水塘儲水----10吋直徑的生鐵輸水管輸送----若干儲水池\濾水廠(池)----輸水管輸送至就近區域,包括街道公共水龍頭(俗稱「街喉」),或者個別私人自來水(多為歐洲人居住區)。

與水塘建設相應的即是集水區的保護,這被視為香港供水安全的基本保障,由1863年薄扶林水塘投入使用,至1981年香港最後一個水塘----萬宜水庫落成,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集水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裡,約佔整個土地面積的30%。

香港仔水塘的集水區面積就超過6平方公裡。

香港的供水數量主要由降雨主導,遇到大旱之年必定要鬧「水荒」,應該說自引入東江水後香港才有了穩定的水源,目前東江供水佔到總供水量的80%左右。

鑽過輸水管道上行,不遠又見岔路口,我們依指示牌的「經中峽道往布力徑」方向行進。

山路悠長,枝葉茂密,只聞潺潺水聲與啾啾鳥鳴,仿佛將鋼筋混凝土的城市隔絕在另外一個世界。

林中兜兜轉轉,又過兩座小石橋,山上橋下水流不斷,山水順勢注入香港仔水塘。

途中是去往上水塘、下水塘的指示牌,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往布力徑方向。

引水渠裡的水卻是淺淺的,還沒有鋪滿渠底,一些水面積存了不少落葉和大頭茶的花瓣,水與花葉膠著一起,展現著「落花有意,渠水亦有情」的和諧畫面。

眼前大概就是那條百級的臺階路了,同以平坦和下行為主的前三段相比,這段路的確有些難度,但對已走過四大長徑的我們而言,只是費些小小功夫了。

(畢同學    手機拍)

走過梯級,山坡上屹立著傳輸電力的高大鐵塔,我們繼續上行進入中峽道。

三、

轉過幾個彎口,步入石屎(水泥)路。

這條路看起來很是平坦,金黃的落葉密密撒了一層,踩上去窸窸簌簌的,瞬時感染些秋天的感覺。

大家禁不住快走幾步,誰知剛走一小段兒就覺得些許吃力,見路邊停下歇息的山友,估計都領教了它的含而不露、暗藏坡度,太有隱蔽性啦!

低頭行走、正覺沉悶之時,山路漸次開揚,遠處的海島、近處密密匝匝的樓群呈現眼前。

杜同學指著前方,說:看,海洋公園。

我們停住腳步,抬頭遠望,可以見到對面南朗山上海洋公園的海馬圖案。

現在,大型的主題公園越來越多,香港迪斯尼,廣東長隆,又有上海迪斯尼,而建於1977年的海洋公園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不斷改進的遊樂設施,依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世界級主題公園之一,地鐵南港島線的開通,使公園的交通更為便利,港珠澳大橋的三地聯通,又將給她帶來更多遊客。

香港公園所在的黃竹坑區域,上世紀70--90年代期間是香港主要的輕工業區,後隨著大部分工廠遷移至大陸,已逐漸轉型為一個住宅和旅遊區。

除了海洋公園,此地還設有香港警察訓練學校,所有的香港警察都要先在此接受訓練畢業,才可以上崗執行任務。

電影《無間道》裡劉德華、梁朝偉的年輕時代,沒準兒也從這裡受訓畢業吧!

又轉過一個彎路,前方山邊的藍色建築物突兀而出,兩個半圓弧相擁而立,看上去畫風有些奇特。

恩佳查查手機地圖,說地圖上這個位置是港安醫院。

到底是不是呢?等待求證。

這條路段的景觀雖有些乏味,但若俯身近觀,還有不少讓人賞心悅目的發現:

大頭茶,香港山野秋冬季的主角,在哪裡都有她的秀美身姿;

美麗胡枝子,幾個花枝簇擁著,比之前在港島徑2段看到的更為茂盛,若是爬藤蔓生,真會以為是哪種豆角開花。

這棵竹葉蘭,瑩白裡透著粉,氣色比上次見到的也好很多,既有蘭之清雅,亦有花的柔美。

紫色的小花密密實實地掛在枝葉間,這個植物從未見過,我蹲下身仔細「研究」一番,即使回去向老師請教,總要將花、葉拍得清楚些。

(畢同學    手機拍)

後向新社老師請教,這是一種馬藍,名叫「山一籠雞」。

爵床科馬藍屬的多年生直立草本,別名野古藍、白背草,花序腋生及頂生,花冠漏鬥狀,紫色或白色,花期一般8-11月。

「山一籠雞」,這名字著實有趣,不知有何典故?

又見頗為相似的紫色小花,老師說它也是馬藍的一種,叫四籽馬藍。

直立或匍匐草本,爵床科、馬藍屬,穗狀花序不分枝,花冠淡紫色,花期秋季。

按照《香港植物檢索手冊》的分類,香港馬藍屬植物共五種,前年行紫羅蘭山時見到曲枝馬藍,今天又新集兩種,很期待什麼時候識得球花馬藍。

以前念叨過,秋季裡花的顏色與形狀都比較低調,不似春夏季那般色彩斑斕、花形張揚。

看,腳邊草叢裡,紫色的毛麝香悄無聲息地開著,或許可為又一佐證吧!

(杜同學    手機拍)

恩佳與杜同學發現另一門生物----真菌,白色蘑菇。

短粗的傘柄牢牢撐著圓圓肉肉的傘蓋,白白胖胖,煞是惹人喜愛。杜同學說她最關心這蘑菇是否有毒。

新社老師說,你查查大環柄菇,真菌屬於另一個門,我不懂。

神一樣存在的新社老師,竟然說他「不懂」,我只好求教另一個「大神」的群了,張老師說要向廣微所的另一位博士請教。

(杜同學    手機拍)

順著布力徑蜿蜒而行,路面真正平緩,腳步抬起異常輕鬆。

想起一位朋友說過,如果行得太輕鬆,那一定是在走下坡路啦!

公路盡頭,沒有想到又是「香港仔郊野公園」的標牌,原來整個4段,我們就在郊野公園裡打轉轉。

但是,我與阿萌行4段時走過的豪宅大房呢?記得是在密林深處啊!

路上,卻也遇到不少外籍人士三三兩兩,牽著大狗,大步流星地進入公園。

從清幽的山林轉入繁華的市區,眼睛都覺得有些不適應。

布力徑也是著名的豪宅區,有的院落花木扶疏、曲徑幽深,有的房屋憑欄觀海,獨享無敵海景。據說,某某大亨、某某巨富夫人的豪宅均安置在附近。

布力徑上走馬觀花,不一會兒,見到港島徑4段與5段相接的標牌,再往前邁一步,我們就進入港島徑第5段。

我跟畢同學打趣說,你今天很厲害,連走了3、4、5段!

畢同學笑著說,只要我們一起走著,我並不在乎行的是哪段路、哪座山!

中午12:30,我們完成第4段的行走,來到黃泥湧峽道的巴士站,畢同學乘坐6路、我與恩佳、杜同學同乘42路巴士回家。

畢同學說,頭一次結束這麼早,也有點兒不適應啦!

是啊!曾經被視為正式線路的港島徑,這幾年不知不覺變成我們行山間隙中調整體力時的線路替補。

儘管每次行山的小夥伴都有不同,而行山所獲得的樂趣,始終凝聚和壯大著我們的隊伍。

後記:

1、關於香港供水情況的部分描述參考《十九世紀下半期香港的供水系統》(何佩然)、《一國兩制下的水資源管理》(劉素)等文章,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謝。

2、文中植物名稱向新社老師請教,在此向新社老師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港島徑(上):1-4段
    與另三條遠足行山徑不同,港島徑全程沒有露營點,不適合連續幾日的行山、露營活動。但由於其難度較低,很多人可以一日之內行完。1.75★★4灣仔峽至黃泥湧峽7.52★5黃泥湧峽至柏架山道41.5★★★6柏架山道至大潭道4.51.5★7大潭道至土地灣7.5
  • 一個人的港島徑(下):5-8段
    這篇主要介紹港島徑後半程:第5段至第8段。港島徑第五段:黃泥湧峽道——大潭水塘道——渣甸山——畢拿山——鍘魚湧坳港島徑第六段:鍘魚湧坳—柏架山道—大潭水塘道—水塘小徑—大潭道港島徑第七段:大潭道—石碑山引水道—土地灣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大浪灣
  • 徒步港島徑第8段
    港島徑是香港四大遠足行山徑裡最短的一條,全程50km,分8段,橫跨5個郊野公園。因全程沒有露營點,也有驢友一天走完全程的。而港島徑第8段,又被稱為最美龍脊線,在香港港島區東部。站在龍脊上,向東極目遠望,水天一色,遠處大浪灣及石澳一帶。回首西望,整個大潭灣以及赤柱半島。
  • 亞洲最美行山徑 港島石澳行山攻略
    亞洲最美行山徑 港島石澳行山攻略- 香港旅遊購物美食指南石澳郊野公園內的大浪灣沙灘上
  • 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港島徑
    ~ 如想鳥瞰香港全景,可到山頂、布力徑、泍甸山及畢拉山等地。如喜歡水塘的景色,可以遊覽港島徑的首六段,盡覽港島的各個水塘。要欣賞迂迴的海岸線,可以到大潭灣東邊的引水道小徑。 >簡介:港島徑第二段由薄扶林水塘道出發,沿水泥車路而行,途經薄扶林水塘。
  • 行山散記----大潭郊遊徑(20200307)
    上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中的香港保衛戰期間,此地曾發生激烈戰鬥,後香港政府開闢了黃泥湧峽徑,分為10個站,串聯了10個戰爭遺蹟和歷史資料。上周走金督馳馬徑,就將黃泥湧峽徑列上日程,但1.2公裡的距離於行山而言似乎有些短。
  • 香港行山之鳳凰徑1-4段
    第1段沿嶼南道上升至南山,基本沿著車道行走,長度僅2公裡;第2段經雙東坳,攀大東山,再下降至伯公坳,長度6公裡;第3段攀上香港第二高峰,海拔934米的鳳凰山,經斬柴坳,下降到鳳凰觀日牌坊和心經簡林,長度約4.5公裡;第4段循彌勒山郊遊徑,到達屹立天壇大佛的昂坪,再從昂坪集市沿昂坪路車道,經石壁觀景臺,下降到深屈道,長度5公裡。
  • 香港行山之港島衛亦信徑雙走
    這條遠足徑全長約78公裡,共分為10段;其中第1、2段在港島,第3-10段在隔海的九龍和新界。衛亦信徑第1段由港島南部赤柱峽道起步,路線初段即要急攀孖崗山,下降到淺水灣坳,再登紫羅蘭山,然後下降至黃泥湧峽;第2段於黃泥湧峽起步,登上渣甸山,下降至渣甸山北引水道,再攀畢拿山,於畢拿山腰左轉至小馬山,登小馬山,然後沿金督馳馬徑、鰂魚湧緩跑徑和鰂魚湧樹木研習徑,行至康怡花園附近的太古地鐵站結束。
  • 輕鬆閒適的徒步徑:港島徑
    與另三條遠足行山徑不同的是,港島徑全程沒有露營點,不適合連續幾日的行山/露營活動。難度較低,許多人可以一日內行完,休閒舒適的徒步徑。1、山頂段:爐峰峽-薄扶林水塘約7公裡,步行2小時,難度:★路線:太平山頂纜車站—盧吉道—夏力道—薄扶林小徑—薄扶林家樂徑—薄扶林水塘。
  • 不可錯過的三條港島行山徑 旅行家
    不過,在港島中間地帶,有一條不為外人知的行山小徑,走上這條路,便能一日橫穿港島,輕鬆飽覽港島南北風貌。這條路就是港島徑。港島徑是香港島上唯一的郊外遠足徑,橫亙港島東西,西起太平山頂,東至大浪灣,全程50公裡。雖說是全港最短的一條郊遊徑,卻是人文與自然風貌結合最完美的路徑。
  • 香港行山徒步 | 龍脊 必打卡的最美山徑 全攻略
    龍脊(Dragon『s Back)是港島徑的第8段,是周潤發和劉嘉玲經常去的。因打爛埕頂山到雲枕山的山徑像龍背一樣高低起伏,得名「龍脊」。4.帶點小零食,山上和山腳下都沒有小賣部買東西,也沒有吃飯的地方。5.可帶一把輕便遮陽傘。交通去程: 方式一:直接先坐地鐵到北角站,然後打車去土地灣(港島徑8段),打車費一百港幣。
  • 【香港長足徑】港島徑全程反穿
    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的軌跡涵蓋香港大部分山水。軌跡如下圖答:港島徑全程沒有露營點,不適合連續幾日的行山/露營活動。但由於其難度較低,許多人可以一日之內行完。問:如何到達?答:正穿到達太平山頂,反穿到達大浪灣公交站(香港有三個大浪灣,要說明到石澳的大浪灣),2個人建議地鐵轉公交,4個人建議打的士,7人建議UBER的7人座車,7人以上建議包車。
  • 港島徑第八段龍脊攻略及美景
    港島徑第八段-龍脊:土地灣-大浪灣,全程8.5km,這段路是港島徑最漂亮的一段!
  • 4月27號【港島徑】香港徒步港島徑-龍脊線 《喜劇之王》石澳古村一天
    港島徑是香港四大遠足行山徑裡最短的一條,全長共50公裡,分為8段。西起山頂,東至大浪灣,東西跨越香港島。與另三條遠足行山徑不同的是,港島徑全程沒有露營點,不適合連續幾日的行山/露營活動。但由於其難度不大,風景漂亮,可以一天內行完。
  • 【五一活動】5.1-3|魅力港島——香港港島徑+南丫島+塔門島徒步露營活動(lowa和northland贊助!)
    港島徑(Hong KongTrail‎),是香港著名的四大遠足徑(麥理浩徑、衛亦信徑,鳳凰徑、港島徑)之一,全長50公裡,西起山頂爐峰峽,東至大浪灣,東西跨越整個香港島,故名港島徑,全程分為八段。(2)第二段:由薄扶林水塘道南行至貝璐道。本段是薄扶林郊野公園內的植林區,在這裡可以找到很多種類的本地蘭花。自薄扶林水塘道到馳馬徑一帶,有很多野餐旅行地點。本段的後半部分是眺望香港仔一帶區域風景。(3)第三段:由貝璐道經香港仔水塘道往灣仔峽。本段大部分行程均在密林小徑中穿插且林蔭密佈,故即使烈日當空或年紀較大的人士行來也不覺太吃力,而且沿途穿過不少溪流。
  • 【真實的香港】香港爬山系列~港島徑完全攻略!
    港島徑全程沒有露營點,不適合連續幾日的行山/露營活動。遠足是在郊野中由一個地方步行至另一處,香港的郊野公園遠足徑由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管理。而管理偏遠地區的遠足徑是一項極為艱辛的工作,因此,香港政府一直推薦,在您遠足的舉手之勞,請將你的,我的,大家的垃圾帶走,已是莫大的幫助。港島徑位於香港的香港島的遠足徑,啟用於1985年,全長共50公裡,分為8段。
  • 一起爬山去|港島行山徑分享(二)
    上一期,向大家介紹了港島的其中五條行山徑,有沒有勾起你想去行山的興趣呢?本期我們 將繼續為各位看官介紹港島的行山徑吧——「纜車徑」是太平山登山纜車旁邊的一條山徑,是「中區自然徑」的一部份。起點在聖若瑟書院與香港公園之間,盡頭是馬己仙峽道,全長不足500米,但重點是可以近距離與纜車同行。
  • 和順德一起撒野 - 50km港島徑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段非常虐的經歷咯~(APP可能是抽風了,沒有記全路程)1.港島徑簡介港島徑是香港第三條長途遠足徑,位於香港島,於1985年啟用。港島徑的起點在著名的旅遊點─ ─太平山山頂。第一段路線的初段會沿著太平山(即扯旗山)的山腹行走,下降至薄扶林水塘;第二與第三段會先經過貝璐道,後繞行奇力山及田灣山的山腰再走至灣仔峽;其後一段繞過金馬倫山約240米的山腹,經過中峽走至黃泥湧峽。
  • 行山散記----三行龍脊(20161126)
    龍脊是指打爛埕頂山(284米)至雲枕山(266米)之間的一段山路,橫跨鶴咀半島,途中山巒高低起伏,遠觀儼如一條露出骨脊、匍匐在山上的飛龍一般,故名「龍脊」。它全長大約8.5公裡,屬港島徑8段即最後一段。本周一直雨水不斷。
  • 香港行山指南系列——帶你刷下港島徑
    路線難度很低,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也想去行山的你們。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港島徑第一段。說起港島徑第一段,是小編和行山小夥伴J哥相當喜歡的一條路線,就好像一條百搭的黑色連衣裙,港島徑第一段適用於很多場景。比如,帶剛剛接觸行山的小夥伴一起走就可以選擇它、身體累累的確有想消耗些卡路裡可以選擇它、想要徒步又想要有美景相伴可以選擇它。。港島徑第一段就是如此「百搭」的一條行山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