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山之港島衛亦信徑雙走

2021-12-25 行山者Allen

衛亦信徑是香港第四條長途行山徑,以第27任港督衛亦信爵士命名,於1996年正式啟用。這條遠足徑全長約78公裡,共分為10段;其中第1、2段在港島,第3-10段在隔海的九龍和新界。

衛亦信徑第1段由港島南部赤柱峽道起步,路線初段即要急攀孖崗山,下降到淺水灣坳,再登紫羅蘭山,然後下降至黃泥湧峽;第2段於黃泥湧峽起步,登上渣甸山,下降至渣甸山北引水道,再攀畢拿山,於畢拿山腰左轉至小馬山,登小馬山,然後沿金督馳馬徑、鰂魚湧緩跑徑和鰂魚湧樹木研習徑,行至康怡花園附近的太古地鐵站結束。

要去往衛亦信徑第1段的起點,需要先搭地鐵到中環站,然後從中環總站乘坐城巴260線到赤柱峽道;如果逆行,則從太古地鐵站出發,到達赤柱峽道後搭Bus去往中環轉乘地鐵,均頗為麻煩。

而港島衛亦信徑雙走,即為從太古逆行衛徑(從第2段尾行到第1段起始)至赤柱峽道,然後從赤柱峽道原路返回至太古地鐵站。是筆者為了貪圖交通方便自創的行山路徑。

港島衛徑雙走路線圖。從終點回到起點

港島衛徑雙走高度圖

衛徑港島段需要攀登四個山頭,四上四下,路程長度約12公裡,上下海拔高度均超過1.3公裡,難度實在不低;而如果雙走,則是八上八下,路程長度達24公裡,而上下海拔高度更是均超過2.5公裡,難度絕對超過坊間所謂的四大考牌路線。事實上,雙走衛徑港島段,是筆者在香港行過的難度最高線路。

2021年10月16日,寒露已過一周,南方的海濱城市依然處於夏季,但相比兩周前,稍感涼意,是一個天高氣爽的好日子。9:39步出港鐵太古站往康怡花園的出口。

初入行山徑,野生「二師兄」在身邊隨意徜徉。對於香港,大部分人的認識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購物天堂,其實香港島90%以上面積是山地覆蓋森林,生態極好,距離太古城中心5分鐘腳程的山上,就有大量的野豬

鰂魚湧樹木研習徑上的戰時爐灶遺址。共有三處,是當時殖民地政府於二戰前,由於預料與日軍作戰而預先建造的,目的是供市民在戰亂期間做飯用。據說由於港島在數日內便告失守,這些爐灶從來沒有使用過

健步跑山者

從太古往赤柱峽道去程的路沒有完全按逆行衛亦信逕行走。在行完鰂魚湧樹木研習徑後,沒有續行斜對面的金督馳馬徑,而是直接左轉,沿柏架山道上行,一直行到大風坳涼亭,逆行港島徑第5段,爬上畢拿山。

大風坳涼亭,是港島徑第5、6段的分界點

畢拿山頂俯視大潭水塘,宛如碧玉,鑲嵌在群山之中

畢拿山頂遠眺。左前方陽明山莊,右前遠方是豪宅林立的太平山頂,近處山峰為渣甸山

渣甸山頂

渣甸山頂俯視維多利亞港,兩岸高樓林立,道不盡的繁華

從渣甸山往黃泥湧下行,將至黃泥湧的山徑左旁,立有一塊小小的紀念碑,上書:「渣甸山 此牌匾獻給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團全體成員」。

資料:1941年12月19日凌晨時分,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團第1營A連和D連的士兵在畢拿山與入侵的日軍相遇,雙方在山上爆發激戰,加軍不敵人多勢眾的日軍第228聯隊,被逼撤往在渣甸山的守軍碉堡。當時溫尼伯榴彈團有65名士兵,由軍士長約翰.奧斯本帶領,沿山徑前往渣甸山,但途中遭到日軍投擲多枚手榴彈伏擊,奧斯本立即將日軍手榴彈一一拾起並反拋回日軍處,但它發覺有一枚手榴彈來不及撿起,在這危機時刻,奧斯本大聲喊叫,向其他士兵示警,然後自己衝向這枚手榴彈並以身體覆蓋,奧斯本當場被手榴彈炸得粉身碎骨,他做出自我犧牲,挽救了同僚的生命。奧斯本死後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即大英國協最高榮譽的英勇軍事勳章。

港島徑第5段和衛亦信徑第2段部分是重合的,它們擁有同一個入口

紫羅蘭山頂標高柱

紫羅蘭山頂,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大潭上下水塘

孖岡山,南北兩崗。一條筆直的山徑從淺水灣坳延伸到北崗山頂,在叢林掩映下,依稀可辨

淺水灣坳處的紫崗橋。顧名思義,連通紫羅蘭山和孖崗山之橋

跨過紫崗橋,即是天梯起始處

天梯。孖崗山北崗北側,從淺水灣坳筆挺挺向上延伸,總共958臺階,中間有800多階完全連續沒有任何中斷,是名副其實的天梯,也是筆者在香港所有行山徑中所見最長的天梯

天梯上標的900字樣

孖崗山,從北崗眺望南崗。事實上,如果算頭算尾,從淺水灣坳到孖崗山南崗,臺階總共應該超過1800階

衛亦信徑第一段也稱為鴻燊段,由何鴻燊基金贊助修建

衛亦信徑在赤柱峽道的起點,卻是我雙走衛徑第一程的終點。此時是13:46

至此,已經攀爬上下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孖岡山北南兩崗,已然精疲力盡;然而,路程僅過半,回程依然有這四座山峰在盼著我、等著我。人生就如遠足長行,不在於走多快,而在於走多遠。

好在當天最高氣溫應該沒有超過30度,在赤柱峽道飲食稍事休息,體力恢復較快,啟程打道回府,此時是14:07。

回程更是不易。從赤柱峽道攀爬南崗的山徑,依然是筆直的天梯,沒有遮擋,沒有迴旋,沒有緩衝,直白的告訴行山者:不斷攀登,就是徵服我的體驗

孖崗山觀景臺。左方鶴咀、龍脊,正前方赤柱半島、赤柱正灘。涼風作伴,賞無敵美景,就是對不斷攀登的回饋

南崗望北崗

在北崗天梯上遠眺紫羅蘭山。山徑蜿蜒,仿佛巨龍,昂首向天

從紫羅蘭山頂,亦可遠眺維港,北面極遠處隱隱約約的山峰是香港最高峰—大帽山

紫羅蘭上盛開的山茶花

紫羅蘭山上盛開的吊鐘花(1月底攝)。事實上,紫羅蘭山在冬天是香港賞吊鐘花的最好去處

渣甸山上放眼。畢拿山、小馬山、柏架山,赫然在前方

渣甸山上,再一次欣賞大潭水塘,時近傍晚,海天山湖俱染上了淡淡一層金色

畢拿山腰處,衛亦信徑和港島徑的分岔處

從小馬山上俯瞰將軍澳。釣魚翁、魔鬼山一覽無餘,一座橫跨將軍澳的大橋正在修建中

小馬橋

金督馳馬徑旁,石縫間噴湧而出的山泉

山林裡,隨處可見閒庭信步的二師兄

看到此送子觀音像,表明離鰂魚湧樹木研習徑已不遠,此時天已半黑

回到鰂魚湧樹木研習徑時,天幾乎已經全黑。打開手機電筒,夜間行山,林木作伴,四圍寂靜,只聞自己沙沙腳步聲,偶爾驚起兩隻鳥雀,頗有野趣。

到達太古地鐵站時,是18:45。

相關焦點

  • 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第2段從斜坡起步,緩緩攀越山峰,然後繼續朝著港島東區的山脈邁進。下撤點:1、在渣甸山與小馬山間的山坳(標距柱W011及W012間),可左走沿渣甸北引水道行走一段,再在右方爆炸品處理課基地旁的石級下降至畢拉山道。由此可沿路下走至近畢拉山道111號乘小巴離去。2、接上鰂魚湧緩跑徑後,可右走直接前往柏架山道。3、接上柏架山道後,可沿路直接下降至英皇道。
  • 香港衛奕信徑1-2段攻略及美景
    衛奕信徑第一段由香港島南面的赤柱峽道起步,路線初段便要急攀孖崗山及紫羅蘭山,繼而下降至陽明山莊;第二段攀上渣甸山,在繞行小馬山後,便下走至鰂魚湧的康怡花園;第三段在九龍區的藍田接續,先後登上昔日軍事要地炮臺山及前稱五鬼山的五桂山,走經大牛湖便會抵達井欄樹;其後兩段先會上攀東洋山,走至沙田坳後,便輕降至引水道,前往九龍水塘;第六及第七段先接走彌猴的聚居地金山,沿著城門水塘的塘畔漫步至鉛礦坳後
  • 【端午活動】香港 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香港四大徒步路線之一【唯一不連貫的徒步路線】,全程78公裡,貫穿三島,縱切維多利亞港,連串八大郊野公園
  • 衛奕信徑:香港第二大遠足徑
    衛奕信徑是香港最新設立的一條徒步徑,1996年正式啟用,全長78公裡,分10段由南至北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岭,貫穿了全港八個郊野公園,是繼麥理浩徑之後全港第二長的遠足郊遊徑
  • 衛奕信徑是香港一條昔日香港總督衛奕信勳爵命名的郊遊徑!
    衛奕信徑是香港一條昔日香港總督衛奕信勳爵命名的郊遊徑,於1996年正式啟用,全長78公裡,分10段由南至北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岭,貫穿了全港八個郊野公園,是繼麥理浩徑之後全港第二長的遠足徑。衛奕信徑由南至北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岭,景致氣象萬千。
  • 不可錯過的三條港島行山徑 旅行家
    香港大部分面積是郊野,綠地與鬧區往往近在咫尺。從罕有的地質面貌、豐富的生態環境、著名的維多利亞海港到小島風情,在香港登山遠足,不同的路徑帶給人不一樣的綠色景觀。和我們通常攀爬的巍峨高山不同,香港沒有險峻奇峰,只有坡度和緩的山谷和河谷。因此,香港人口中的「行山」,實際上就是郊外遠足的意思。
  • 香港行山之鳳凰徑1-4段
    」和一起飲茶一樣,往往會成為港人見面寒暄用語,可見行山在香港之流行。政府有專門介紹行山的網站:www.hiking.gov.hk,而民間的行山網站、博客、公眾號等,更是數不勝數。但行山畢竟是一種體育活動,不同的行山路徑和行法,其難度會差異極大,而政府網站和民間對行山路徑難度的定義沒有統一標準,大都憑感覺和經驗,導致同一段行山徑,政府網站定義難度為3星,民間會定義為2星;而都是政府網站定義難度為3星的幾條行山徑,行完之後又往往覺得難度完全不同。
  • 徒步香港:枕山面海四大行山路線
    在這個枕山面海的地方,還有許多原始美麗的風景。香港規劃良好的山徑將城市周邊各個山體連接起來。山徑種類也很多,有平坦的水泥路,有修砌齊整的石階路,有狹窄的石板路,有充滿野趣的馳馬徑、小土路,也有陡峭的土石路,一路行來毫無乏味之感。香港行山徑設施齊全,維護頗佳,每條山徑起點都設有地圖牌,上面詳細標明行山人所在位置及山徑詳圖,一路上不時有休息處及觀景臺,簡樸而齊全的設施,為行山人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場所及觀賞山景的最佳位置。
  • 【香港長足徑】港島徑全程反穿
    島徑是香港第三條長途遠足徑,位於香港島,於1985年啟用。港島徑共分為八段,全長約50公裡,是香港路程最短的長途遠足徑。路線主要由香港島西部的山頂至東部的大浪灣。下圖為四條長足徑的標記柱。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的軌跡涵蓋香港大部分山水。軌跡如下圖
  • 一個人的港島徑(下):5-8段
    港島徑第五段:黃泥湧峽道——大潭水塘道——渣甸山——畢拿山——鍘魚湧坳港島徑第六段:鍘魚湧坳—柏架山道—大潭水塘道—水塘小徑—大潭道港島徑第七段:大潭道—石碑山引水道—土地灣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大浪灣
  • 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港島徑
    但要完成一次遠足,卻需要做很多的行前準備。比如,遠足所需的個人裝備、行山技巧、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項、求救守則以及規划行程。如果遠足是在規範化的郊野路徑進行,還需要認識路徑中的標距柱及相關引導信息。圖片來自:磨房用戶·香山微塵香港總共有四條長途遠足徑,長度由短到長分別為港島徑(50km)、鳳凰徑(70km)、衛奕信徑(78km)、麥理浩徑(100km)。
  • 【五一活動】5.1-3|魅力港島——香港港島徑+南丫島+塔門島徒步露營活動(lowa和northland贊助!)
    港島徑(Hong KongTrail‎),是香港著名的四大遠足徑(麥理浩徑、衛亦信徑,鳳凰徑、港島徑)之一,全長50公裡,西起山頂爐峰峽,東至大浪灣,東西跨越整個香港島,故名港島徑,全程分為八段。春夏之交,霧鎖山腰,香港舊八景「仙橋霧鎖」和新八景「飛橋夜瞰」便都是指這裡了。中段下望可見一石頭,酷似豬頭,稱為「野豬石」。夏力道的末端草坡,視野極為廣闊,是眺望港島西部和西南部的理想地方,也是觀日落的好去處。薄扶林水塘配水庫出薄扶林道的一段路,全程在植林區中步行,是薄扶林郊野公園內家樂徑的一部分。由山頂總站下車後沿山頂道向凌霄閣方向步行至盧吉道起點。新巴15B號來往中環交易廣場及山頂。
  • 市值3億的香港渣甸山超級豪宅:代表崇高地位與身份象徵
    豪邸趨勢 - MANSION TREND -■ 於「皇第」頂層天台位置拍攝,望向香港渣甸山之頂層天台景致。位於香港的渣甸山地段一直代表崇高地位與身份象徵,散發令人嚮往的恆久尊尚格調。香港渣甸山:華人置業劉鑾雄、賭王二太藍瓊纓、陳樹渠家族、已故其士集團創辦人周亦卿等等亦卜居於此渣甸山的英文名稱是Jardine's Lookout,意即「渣甸的瞭望臺」,名稱由來就要追溯至英國治港時代,當時的渣甸洋行總部設於銅鑼灣,故渣甸洋行在山上設立瞭望臺,職員會上山眺望維港,指揮商貨船的出入海港,並通知職員接應,故此山峰後來就有渣甸山這個稱號
  • 香港,登山者的天堂 (9月2日,衛奕信第二段)
    ,若你不住在香港,可能不太相信。沒錯,香港的登山路徑有幾百公裡,光遠足的就有四條主要路徑,麥理浩,衛奕信,大嶼山,港島徑。其中麥理浩最長,全程100公裡,港島徑最短,50公裡。另外,還有各種家樂徑,自然教育徑,郊遊徑等等,至少有幾十條不同路徑。而且,大部分距離城市一個小時車程之內,有的,甚至就在居民樓旁邊,出門就是山。一到周末,和三兩朋友相約爬山,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既鍛鍊身體,又放鬆緊繃的神經,成了很多人最喜歡的休閒方式。
  • 行山散記----港島徑第4段(20181027)
    杜同學去對面去灣仔峽的路口查看標牌,恩佳同學行至另一路口,詢問正在集合隊伍的行山人士,他們指了指旁邊的馬路----「金馬麟山道」。可我怎麼記著以前與阿萌走第4段時,好象是走的「灣仔峽」路口啊!還是按照專業人士的指引行動吧!我們行至對面的金馬麟道,再前行幾步,果然見路邊豎立的「香港仔水塘」與「香港仔水塘道」的標牌。
  • 亞洲最美行山徑 港島石澳行山攻略
    亞洲最美行山徑 港島石澳行山攻略- 香港旅遊購物美食指南石澳郊野公園內的大浪灣沙灘上
  • 港澳郊野公園盤點(二)——香港篇
    此外,當局亦闢建行人小徑及家樂徑,供遊人在山林中漫步,欣賞大自然景色。郊野公園的四條長途遠足徑更深受遠足人士歡迎。麥理浩徑(全長100公裡)跨越新界,由東面的西貢伸延至,西面的屯門。鳳凰徑(全長70公裡)是位於大嶼山的環回遠足徑。港島徑(全長50公裡)跨越港島五個郊野公園。衛奕信徑(全長78公裡)由港島南部的赤柱伸延至新界北部的南湧。
  • 香港東狗牙嶺
    狗牙嶺為喜歡挑戰難度的行山人士之選,因風化關係,山徑某些路段滿布碎石,極為崎嶇。山脊線上的天然山徑亦非漁農自然護理署所維護的行山徑,所以登山人士需加倍小心。特別說明的是香港友人「星仔」帶領香港戶外5人和我們一起行東狗牙,肥仔是位香港戶外領隊。斬柴坳牌子處開始分走狗牙嶺,右走是昂坪,走牌子後面是狗牙嶺。
  • 【香港戶外專題】香港四大遠足山徑全攻略
    但實際上,香港多山多島,山地戶外資源和海洋戶外資源都非常豐富。香港保留了近75%的郊野,與緊密的水泥大樓森林遙遙相對,香港凸顯的山海一色,襯託著十裡洋場的繁華。《山野》雜誌2017年5月刊聚焦香港戶外資源,攀巖、徒步、越野跑……帶你感受不一樣的香港。               1976 年,香港製定了《郊野公園條例》,同年劃定了3 個郊野公園。
  • 市值3億的香港渣甸山超級豪宅:代表崇高地位與身份象徵
    豪邸趨勢 - MANSION TREND -■ 於「皇第」頂層天台位置拍攝,望向香港渣甸山之頂層天台景致。位於香港的渣甸山地段一直代表崇高地位與身份象徵,散發令人嚮往的恆久尊尚格調。香港渣甸山:華人置業劉鑾雄、賭王二太藍瓊纓、陳樹渠家族、已故其士集團創辦人周亦卿等等亦卜居於此渣甸山的英文名稱是Jardine's Lookout,意即「渣甸的瞭望臺」,名稱由來就要追溯至英國治港時代,當時的渣甸洋行總部設於銅鑼灣,故渣甸洋行在山上設立瞭望臺,職員會上山眺望維港,指揮商貨船的出入海港,並通知職員接應,故此山峰後來就有渣甸山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