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要加快數位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運營現場會在揚州東站舉行
12月11日9時58分,隨著首趟列車G8301從揚州東站緩緩駛出開往上海,連淮揚鎮鐵路淮安至鎮江段正式通車,也標誌著該條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連淮揚鎮鐵路淮安至鎮江段由中鐵上海設計院總體設計,中鐵十四局集團、中鐵十七局集團、中鐵十九局集團、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參與施工。
縱貫江蘇中軸南北,被譽為「江蘇脊梁」
連淮揚鎮鐵路起自連雲港,途徑淮安、揚州,終至鎮江,縱貫江蘇中軸南北,是國家「八縱八橫」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快速鐵路的主骨架之一,被稱為「江蘇脊梁」。線路正線全長305.2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與現有的寧啟鐵路十字交匯,主要承擔區域內南北方向客運任務。去年12月16日,該鐵路連雲港至淮安段已開通運營。
勇於創新,攻克「世界課題」
建設者見證首趟列車始發
中鐵上海設計院項目負責人介紹,該線路具有諸多創新亮點:攻克「世界課題」,在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上,完成千米級跨度高速鐵路懸索橋線形縱斷面設計,首次實現懸索橋上跑高鐵;破解「入網」難題,完成國內首次軟土地區運營無砟軌道高鐵路基幫寬設計,採用國內首例「正線外包、車場半縱列式」站型等,保證新建高鐵安全順利接入既有路網;在全路率先開展以軌道為主體的BIM技術綜合應用研究,榮獲第二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單項一等獎。
轉體兩跨既有線,創造國內多項紀錄
淮揚聯絡線左線特大橋轉體橋成功轉體
中鐵十四局集團負責第7標段施工,標段內施工環境複雜,包含特殊孔跨橋梁、大跨連續梁、轉體橋施工等,多次跨越河流、道路和既有鐵路,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其中,跨寧啟鐵路轉體橋、淮揚聯絡線左線特大橋轉體橋是全線的重難點工程。在淮揚聯絡線左線特大橋轉體橋施工中,建設者利用傳感器進行稱重試驗,計算出不平衡重量,精準配重,使兩個7000多噸的梁體同時逆時針旋轉19.5度,實現精準對接,創造了國內曲線半徑最小、距離既有線最近、坡度最大、跨度最長的高速鐵路轉體橋紀錄,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也為同類施工提供了經驗。
「以橋代路」節約土地,「四線並行」同步施工
與徐鹽高鐵呈現「四線並行」
鐵五院負責連淮揚鎮高鐵(連淮段)的勘察設計。他們選定「以橋代路」的設計方案,解決該地區在建項目取土難、道路立交下挖排水難等問題,全線橋梁比超92%,與徐鹽高鐵合設淮安東站,四線並行,同步設計施工,保障了建設時序,採用的線間距5.3米的非標預製雙線簡支箱梁的特殊設計,為未來高鐵設計提供了借鑑。
連淮揚鎮鐵路通車後,將與滬寧城際鐵路、寧啟鐵路、徐鹽高鐵、青連鐵路以及建設中的徐連高鐵互聯互通,對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溝通京津冀、環渤海和長三角「三大經濟圈」的聯繫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字:梁棟方、餘毅、劉皓;攝影:李禎林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跨越長江天塹,「江蘇脊梁」連淮揚鎮鐵路全線通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